2018年5月6日目视观测木星
昨日,天气突然转晴,就出动了。器材是信达DOB8 GOTO版,主力目镜有TVPL8,ES11,ES24(68°),另外是TV2X。8点左右到达某景区停车场,比较靠近路边,国道路灯光害不低。由于寻星镜同轴都是在到现场之后才做的,所以没能完全同轴,所以后面完成双星校准之后,目标到寻星镜中心但不在寻星目镜(ES24)中心,但能在视野内。
目视木星,木星赤道两侧的云带比较清晰,赤道右侧云带颜色较左侧云带深,往两极方向云带较模糊,但可见。8点25分左右,大红斑转至赤道1/4位置附近,至9点30分左右,大红斑转至赤道中间。上了增倍镜后有300X,细节没有下降,而受视宁度影响更厉害,水煮现象明显。看来目视还可以挑战3X增倍镜。
之后随便找了个球状星团目视,M3。在ES24的视野里,就一小团较暗的光斑,星团下方有颗星的亮度居然比星团还要亮。换ES11,星团亮度没变化,视野里星团面积增大,超100X,没能分解恒星,还是比较暗,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光害影响。
在用ES24做寻星目镜的时候,实际视场达到1.36°,得益于主镜焦比是6,视场边缘星点并没有彗差,这目镜没买错!
附上目视简单描绘图。
你这个木星画的有点细长,可以找个硬币去画的。 很好 支持手绘 shiyitan 发表于 2018-5-7 23:42
很好 支持手绘
C11HD,观测木星,细节应该更丰富啊,口径大,木星亮瞎眼,焦距长,杀行星。上赤道仪后,目镜高度,搞张凳子应该可以坐着享受
补一张工作照,搬这货要两次。第一次底座,第二次是放包里的镜筒和配件。感觉是搬运的极限了。 506 发表于 2018-5-8 00:26
C11HD,观测木星,细节应该更丰富啊,口径大,木星亮瞎眼,焦距长,杀行星。上赤道仪后,目镜高度,搞张 ...
大施卡看行星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点,不过就是一般环境看木星还是很爽的,还有大施卡也是球状星团的杀手,特别是用双目看,震撼震撼还是震撼
不搞凳子的吗,那你看行星很难受啊,因为1200的焦距需要猫着腰了 星特名 发表于 2018-5-8 07:35
不搞凳子的吗,那你看行星很难受啊,因为1200的焦距需要猫着腰了
出门时都记得,开车了就忘记了。确实很累,不过还是值得 我现在看行星感觉凳子很重要,dob10的高度和8一样,加上一个较高的凳子正好,看天顶不用猫着腰了,舒服很多,手动版没有椅子就是受罪,一边动底座一边猫着腰看,有多难受想想就知道了,你的goto可以高倍把木星保持在视场中心了,不需要频繁动了,加个椅子舒服很多了。 星特名 发表于 2018-5-8 09:16
我现在看行星感觉凳子很重要,dob10的高度和8一样,加上一个较高的凳子正好,看天顶不用猫着腰了,舒服很多 ...
上到300x观测木星,虽然有自动跟踪功能,但是因为操作校准等并不是是非常精细,所以只能保持目标在视野内一段时间,而且300x,实际视场非常狭小,木星还是会移动出视场的,所以还是要微调,保持目标在视野内。具体能保持在视野内的时间多久,没有留意,但肯定有5分钟,因为上次观测可以连续弯腰有5分钟以上 之所以选择goto版,就是考虑高倍的情况下,有自动跟踪。人肉跟踪的话,会很辛苦,而且人肉跟踪带来的抖动比自动跟踪的严重。自动跟踪,在微调时,底座的运转造成成像都有轻微抖动,人肉跟踪没机械稳定,所以抖动更明显。 你的8寸能看到几条云带啊 10寸,3-4条的样子~ 星特名 发表于 2018-5-8 10:45
你的8寸能看到几条云带啊
描绘图那里有,大红斑旁边那条小云带也能看到,稍模糊而已,但都是确定看到的 贝壳水母911 发表于 2018-5-8 11:01
10寸,3-4条的样子~
10寸七八条很正常你的光轴没有调好吧 星特名 发表于 2018-5-8 11:13
10寸七八条很正常你的光轴没有调好吧
改天试试~
贝壳水母911 发表于 2018-5-8 11:22
改天试试~
光轴,光害情况都有影响的 光害对木星影响不大,只要别直射镜筒和木星 找到合适的天气+合适的场地+合适的心情真是不容易啊!{:5_283:} 8吋镜分解M13还是挺爽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