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人关于观星的一个观点,供大家商讨。

[复制链接]
tcjsjxx 发表于 2018-6-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以前就对认识星空比较有兴趣。可是......随着时间流逝,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星座的认识始终停留在认识北斗和仙后座上。

最近这个种子忽然开始萌动,于是想重新拾起这个爱好。

论坛上大神众口一词,看星星,双筒。双筒---》10*50.于是我就入了裕众10*50.某一天夜里,月朗星稀,我还是出了门。先找到北斗,举起望远镜一看,直接晕菜。太多星星了。无法分辨原来熟悉的北斗星座了。

看来,对于初学者,口径大,极限星等看得低,并不是什么好事啊。这些被 望远镜探知的原来看不到的星星,直接淹没了原来熟悉的北斗。

再者,视野太小了。

对于初学者,这真的好吗?

所以,对于小口径,低倍率,大视场的双筒的需求提到日程上来。但是结果,却让人失望。想要入手一个做工扎实,光学优良的这种镜子,除了乐朗的5*20,就是熊猫4*22.还有威信的2.3*42,郎锋的2.3*40.

据说后二者只能大视野,星点质量根本无从谈起。(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熊猫4*22已经停产。就剩了乐郎5*20  。但是蛋疼的11度视野和裕众的6*32相比,有什么优势?裕众的也有9度多。

那么。还有没有一款初学者适用的,口径不大,倍率较低,视野开阔的星座镜了?
 楼主| tcjsjxx 发表于 2018-6-1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
PS:我本人近视,裸眼观天,看到的星星极其有限。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506 发表于 2018-6-1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肇庆 电信
本帖最后由 506 于 2018-6-1 09:52 编辑

你需要一本天文书籍《夜观星空》,手机上再安装一个有关天文的星图APP,结合手上的双筒,3者一起出动,来熟悉星空,熟悉星座,这样就不怕认不准星星和星座了。
个人感觉,你现在的情况,不是双筒望远镜口径的问题。还有,你入手的10*50的双筒,长时间手持观测,是很累的,也很抖,影响观测,陪个三脚架,当然,也可以换口径小一点的。换小一点的双筒,请前往双筒望远镜板块。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90后王一帆 发表于 2018-6-1 10: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长沙 移动
不就是差个眼镜吗?戴上眼镜什么都看得清楚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狼星666 发表于 2018-6-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 电信
任何望远镜都受视场的限制,认识星座的最好工具,就是一双肉眼。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eonxing 发表于 2018-6-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电信
支持楼上,你需要的不是其他双筒,而是眼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oldmiow 发表于 2018-6-2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台北市 中华电信
本帖最后由 oldmiow 于 2018-6-2 09:17 编辑

你可以换焦距长的目镜获得更大的视场。。。
小黑配个广角目镜和小哨所80不会差多少,但是显然画面更亮,适合观察暗天体。
每种初学者都各自有不同的需求,对我来说我没什么兴趣把星座背下来,这时代电子星盘这么方便,看一看恒星马上腻了,在光害区找一些深空天体可以花掉我一两小时慢慢欣赏,而看了暗到几乎看不出来的雾后我只想从小哨所换个小黑或者更大的DOB。
大大益善,你那俩星空望远镜估计在延伸几星等并保有大视野下是很好的选择,不过这是专门看星座的,视野已经够大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ina999505 发表于 2018-6-2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IDC机房
星座镜有测评吗?

点评

伽利略镜,前凸后凹结构,很原始的设计,边缘变形、色差挺大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3 07:0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tcjsjxx 发表于 2018-6-2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铜川 移动
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它也是可以被逐步培养。

对于初学者,给一张最暗10等的星图,估计没几个不晕菜的吧?单纯就是一个初学者如何快速掌握简单星座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让其多走了弯路,实在不是一件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实在是不好意思,裕众徒步最暗可以看到10.5等。

对于初学的菜鸟,可能一张四等以上亮星的星图就可以了吧?这么明显的事实,我希望大家能认识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oldmiow 发表于 2018-6-3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中华电信(HiNet)数据中心
rina999505 发表于 2018-6-2 18:59
星座镜有测评吗?

伽利略镜,前凸后凹结构,很原始的设计,边缘变形、色差挺大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oldmiow 发表于 2018-6-3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中华电信(HiNet)数据中心
tcjsjxx 发表于 2018-6-2 19:30
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它也是可以被逐步培养。

对于初学者,给一张最暗10 ...

我在光害区用小哨所80mm能看到九等就偷笑了。
市中心看到七等就不得了了,面天体六等就快看不到了,当然我散光挺严重的,每个人眼睛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电子时代,有电子星图很方便的,每个人的步调是不同的,你不能用你的理解强加在别人身上,更何况每个人有兴趣的部份是不同的,所希望用器材干的事也是不同的。
很多天文学家认星都有问题的,搞观测的现在电脑都能帮忙,自己认得部份星那是情怀,要求每个人都有一样的情怀那是很诡异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tcjsjxx 发表于 2018-6-3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铜川 电信
我本来以为,作为一个爱好天文的人,认星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一个天文爱好者,被人问及星座问题,张口结舌,面红耳赤,顾左右而言他,实在不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但是我错了。通过楼上的言辞,我认识到我的这个想法多么可笑。原来,对星空星座的认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演变成一种情怀,要求每个爱好者都能认识星座,变成了一件“诡异”的事情。

对不起,如果我的无稽的言论,引起大家的不快,我非常抱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aenguo 发表于 2018-6-3 0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电信
观星看星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通过星座去方便的去找深空天体。对于星座镜那种我不是怎么感兴趣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oldmiow 发表于 2018-6-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中华电信(HiNet)数据中心
是啊,大家要的都不一样,像审美一样,每个人喜欢的"艺术"都有所不同,对"星空星座的认识"应该拆成两部份,"对星空的认识" "对星座的认识",IAU将全天分成八十八个星座,搞出星座只是方便归纳整理而已,在某方面东西方各个文明对恒星连线都有不同的称呼、连法,该按照谁作标准? 把这些东西刻意记下来意义何在? 这样干才是"天文爱好者"? 这想法是很恐怖的。
"对星空的认识"又如何呢? 把星座背下来会增进对某种恒星生命周期研究的认识? 会了解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成因? 会对星系的交互作用及其演化有更深的认识? 如此种种都是各种不同的知识,千万别把一个范畴窄化,上面说了,很多天文学家不会认星,而现在大多数研究突破都是这些不会认星的天文学家做到的,而这些天文学家对于其他同行的领悟也未必有深入认识,这是这时代必然的结果,知识深入的结果就是很难有人成为通才,常常需要跨领域合作,这也需要多元的认知广度,但是这广度不一定表示每样都得深入到成为专家。

点评

不相信“很多”天文学家不会认星,这个观点依据是什么? 我想别说天文学家,即使业余爱好者也应该要会那么几个北半球最著名的星座才行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3 11:2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ina999505 发表于 2018-6-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IDC机房
oldmiow 发表于 2018-6-3 10:41
是啊,大家要的都不一样,像审美一样,每个人喜欢的"艺术"都有所不同,对"星空星座的认识"应该拆成两部份, ...

不相信“很多”天文学家不会认星,这个观点依据是什么?
我想别说天文学家,即使业余爱好者也应该要会那么几个北半球最著名的星座才行吧。

点评

很多天文学家更准确度说是天体物理学家、数学家,不认识星空或者不关注星空本身,你不会认为天文学家都是第谷、赫歇尔这样的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3 13:12
。。。 那倒是可能会,我要表达的是那种很极端把什么星座都给背下来这种认星。天文学家未必需要会这个,有个人兴趣,天文学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需求,有搞理论的,有走观测的,走观测的也未必实际操作,拍摄观测目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3 13:0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oldmiow 发表于 2018-6-3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中华电信(HiNet)数据中心
rina999505 发表于 2018-6-3 11:27
不相信“很多”天文学家不会认星,这个观点依据是什么?
我想别说天文学家,即使业余爱好者也应该要会那 ...

。。。 那倒是可能会,我要表达的是那种很极端把什么星座都给背下来这种认星。天文学家未必需要会这个,天文学家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需求,有搞理论的,有走观测的,走观测的也未必实际操作,拍摄观测目标等等很可能是给天文台的观测助理操作。
不要把业余天文和专业天文画上等号或者强调有极强的联系性,那是很不一样的!

不会认星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台湾中研院的王为豪说的,作为专业的天文学家同时也是业余的天文摄影师,我想他说的这段话不会没有道理。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w ... A/1792764637421690/

在此转录其公开文章内容
"
就算是陶老師說的,說錯了就是錯了,我還是要公開反駁。當然,也可能是記者斷章取義亂寫,所以帳目前就當作記在這則新聞上,先暫時不問最源頭的債主應該是陶老師還是記者。
真要論對天文學發展的助益的話,不管是天文攝影還是目視觀測,助益大概都是半斤八兩:幾乎沒助益。真正對天文發展助益最大的那種天文觀測,策動者以及功勞簿上記的,都是既不會認星座也不熟望遠鏡操作的天文學家。對!真正的天文學家絕大多數不會認星座找天體(像我就是)。
如果新聞真正想說的不是對天文學發展的助益,而是對天文科學推廣的助益的話,那這則新聞自己就是自己的反證:它總共引用了三張天文攝影照片當作新聞說明。如果天文攝影對科學普及沒助益,那這則新聞有本事不要使用任何天文攝影類型的照片看看啊!
然後,在從事天文攝影的人裡頭,一部份確實不太會認星座(像我),會認星座的人裡頭,大部份對星座認識的程度也確實比不太上玩梅西爾馬拉松的人,這是事實。不過,認星座認到比自己家後院還熟是否就對天文學發展更有助益、或者對天文科學推廣更有助益,這件事仍然缺乏有力的論證。真要說的話,有點基本天文知識的人就知道,星座這東西是沒有科學意義的,同一個星座裡的星彼此間的距離可以差個十萬八千光年,毫無瓜葛。
而要提及對望遠鏡操作的熟練度的話,我可以保證,要做好天文攝影,望遠鏡操作熟練度要求遠在眼視觀測之上,而且,操作內容更貼近專業天文觀測。不只操作,就連攝影過程與攝影後的影像處理,也是貼近專業觀測的。一個天文攝影高手,非常容易在學習少量進階知識並修正部份作法之後,短時間內就轉型成專業天文觀測高手,馬上就對真正的天文學發展有所助益。只精通眼視觀測的人要轉型做專業天文觀測,所需要額外的訓練就會多很多。換句話說,天文攝影是在替專業觀測儲備大量人才。只要條件對了,天文攝影社群很容易提供有科學價值的資料。這種例子世界各業餘天文興盛的國家都有,稍微對天文有點心的人就會知道,無需我在此枚舉。
我認為,不論眼視觀測還是攝影,都是享受浩翰宇宙之美的一種方法,都值得推廣,不必為了推廣A就去貶低B。如果眼裡看到的真的是廣闊的宇宙,心胸也應該更開闊才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kaenguo 发表于 2018-6-3 1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
rina999505 发表于 2018-6-3 11:27
不相信“很多”天文学家不会认星,这个观点依据是什么?
我想别说天文学家,即使业余爱好者也应该要会那 ...

很多天文学家更准确度说是天体物理学家、数学家,不认识星空或者不关注星空本身,你不会认为天文学家都是第谷、赫歇尔这样的吧?

点评

是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几百年了。。。 科技日新月异,天文学和邻近学科这种物理学的前沿领域最喜欢把新科技拿来用了,比方观测从肉眼变成胶片,再由胶片变成CCD,现在又有低读出噪的CMOS原件。 另一点,用物理、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3 13:3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oldmiow 发表于 2018-6-3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中华电信(HiNet)数据中心
本帖最后由 oldmiow 于 2018-6-3 13:34 编辑
kaenguo 发表于 2018-6-3 13:12
很多天文学家更准确度说是天体物理学家、数学家,不认识星空或者不关注星空本身,你不会认为天文学家都是 ...

是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几百年了。。。 科技日新月异,天文学和邻近学科这种物理学的前沿领域最喜欢把新科技拿来用了,比方观测从肉眼变成胶片,再由胶片变成CCD,现在又有低读出噪的CMOS元件。
另一点,用物理、数学等等多种学科研究宇宙中天体的就可以称之天文学家,其实现在大多数领域都是混合领域的,比方天文学和地质学合作探就地外天体的地质运动、和大气学合作探究地外天体的大气结构等等,以前天文学家兼具搞历法的责任,但是这在现在这个有丰富强大计算机功能的时代连业余人士都能做到,自然天文学家将目光投向更深的其他领域去了。 而这些研究的人也不太能说明其不关注星空本身,而是他关注其背后的原理、机制,而不是他们怎么排列,因未这实在没什么意义,就像是沙子散落一地的排列一般,而天体的自行、其运动对地球环境、或者星际介质的散播或其他连带的各种现象才是更被关注的,如白垩纪恐龙灭绝的理论中包含陨石撞击,这就是天文学和古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合作的产物。

第谷、赫歇尔这些人努力用肉眼观测、制作的星表现在可以用光学元件以及电脑程序来办到,所以现在反而很多天文学家需要有些软件编程能力,用电脑辅助自己做信息整理、模拟。


另外前阵子Victor Buso这位业余天文学家透过他的业余器材捕捉到超新星爆发前的短暂增亮现象,这位老兄确实也对新近的天文学做出了点贡献,观测到了理论所指引的现象。
https://www.nytimes.com/2018/02/ ... a-photo-camera.html

总的而言,还是千万别有"要怎么样才能怎样"这种思维,有时候可能看似相关的实际上关联不大,而看似不相关的却密不可分,

点评

现在的观星装备太强大了,就像无人驾驶汽车一样,gps控制汽车准确到达目的地。不过对于光污染严重的城市业余爱好者来说,也不方便背着几十斤重物到处去。考虑机动性,一般最好是一副三脚架,一只不太大的望远镜。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3 14:21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rina999505 发表于 2018-6-3 1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联通/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本帖最后由 rina999505 于 2018-6-3 14:22 编辑
oldmiow 发表于 2018-6-3 13:31
是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几百年了。。。 科技日新月异,天文学和邻近学科这种物理学的前沿领域最喜欢把新科 ...

现在的观星装备太强大了,就像无人驾驶汽车一样,gps控制汽车准确到达目的地。不过对于光污染严重的城市业余爱好者来说,也不方便背着几十斤重物到处去。考虑机动性,一般最好是一副三脚架,一只不太大的望远镜。如果不懂肉眼看星座,单靠手机的星图app,能比较有效率地找到计划观测的天体吗?会蒙圈吗?

点评

能记更多还是有好处的,不过我"个人"而言不指望我的小邵所80能让我看到多惊艳的东西,大概就是找到位置,看看有没有东西(星团、星系等看起来通常像白色云雾),这过程图的就只是看到和寻找的过程,前几天我半夜看了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3 15:3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oldmiow 发表于 2018-6-3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中华电信(HiNet)数据中心
本帖最后由 oldmiow 于 2018-6-3 17:48 编辑
rina999505 发表于 2018-6-3 14:21
现在的观星装备太强大了,就像无人驾驶汽车一样,gps控制汽车准确到达目的地。不过对于光污染严重的城市业 ...

能记更多还是有好处的,不过我"个人"而言不指望我的小哨所80能让我看到多惊艳的东西,大概就是找到位置,看看有没有东西(星团、星系等看起来通常像白色云雾),这过程图的就只是看到和寻找的过程,前几天我半夜看了快十个左右目标,看到M24还挺壮观的,不过比M44稍逊一筹,还找了M7 M8 M20,在20倍下也很壮观,M22旁边的蝴蝶星团,后来才发现旁边有个亮星是土星,之后又看了M25、omega星云超乎我想象的亮度,可惜M16死活看不到东西,我对电子星图上星区位置跟周围恒星排列对不上,但是好像有块东西不在图上的位置,不知道是软件问题还是怎样,我就没有深究了,接着我就被蚊子搞得不耐烦,打包进屋了。。。

莫名其妙花掉两三小时,我的目视设备就一个相机脚架加上球形云台、小哨所80mm,整体来说操作比较麻凡,找目标靠星区排列辨识和粗略的应用地平坐标,不过我没做脚架水平较正,所以转的水平的时后会歪掉,而且很多暗星在画面内会干扰我找到特定亮星再根据这些亮星跟目标的方位找到目标(可能认错星),具有精确角度(不管是经纬仪还是赤道仪)甚至更强大的GOTO功能自然是方便的工具,这就看个人取舍和偏好了,Messier马拉松讲求不依靠GOTO功能找到目标,有兴趣这样搞的人也是有的,总而言之就是我上面从审美做类比的概念,每个人喜好不同罢了,有些搞目视的还会搞个大望远镜用画的把目标画下来。
参考这位老兄 http://s00639.blogspot.com/
大家用仅有的器材图各式不同的乐趣,享受在这个乐趣中,这就够了,效率那可能比不过GOTO器材(当然有些人真的很厉害,GOTO转过去时间内人肉就能找到目标),轻便的星野赤道仪其实也没多重,整体够不够轻便个也是每个人感觉不同的,有人宁可带器材GOTO找,也有人坚持人肉找,而坚持人肉找之中有人坚持把目标位置、星座连线中的星都记忆下来,也有人只希望用电子星图对照慢慢找过去(也许在这过程中自然会记下来,其实猎户座、天狼星这东西我秋冬春看到很自然会认出来,但是其他的目前没办法。)


点评

老兄常上科创吧?跟那个坛子里面的风格很一致啊,振兴中华,就靠你这样的年轻人了啊。佩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6-3 17:38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2-25 12:26 , Processed in 0.66990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