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493260188 发表于 2018-10-27 08:08

深空曝光时长的问题

本人新手,想请教一下在深空摄影的时候拍10张每张曝光1分钟和直接拍1张曝光10分钟有什么区别吗?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10-27 09:09

完全不同,短爆光收集不到的信息就算是叠加再多也是无法得到的。

lq493260188 发表于 2018-10-27 09:36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10-27 09:09
完全不同,短爆光收集不到的信息就算是叠加再多也是无法得到的。

那对于新手来说如何判断多长时间曝光是合适的呢?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10-27 09:48

简单的说曝光长短是跟环境和拍摄终端来决定的,这个要看设备来决定,赤道仪跟踪等情况,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hfatw 发表于 2018-10-27 09:55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10-27 09:48
简单的说曝光长短是跟环境和拍摄终端来决定的,这个要看设备来决定,赤道仪跟踪等情况,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

长曝光,想收集更多信息,那iso有没有一个最佳设置?

qiuyile1987 发表于 2018-10-27 10:06

本帖最后由 qiuyile1987 于 2018-10-27 10:07 编辑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10-27 09:09
完全不同,短爆光收集不到的信息就算是叠加再多也是无法得到的。
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吧。举个例子来说,曝光1分钟只能拍到18等星,20等星连个毛都看不到,难道叠加几个小时也只能拍到18等星?
1张10分钟相比于10张1分钟读出杂讯少得多,所以效果要好。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10-27 10:07

hfatw 发表于 2018-10-27 09:55
长曝光,想收集更多信息,那iso有没有一个最佳设置?

我很久没有用单反来拍摄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精通,听听别人的意见吧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10-27 10:11

本帖最后由 skyczheng 于 2018-10-27 10:14 编辑

qiuyile1987 发表于 2018-10-27 10:06
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吧。举个例子来说,曝光1分钟只能拍到18等星,20等星连个毛都看不到,难道叠加几个小时也 ...
我说的就是这个情况呀,就像你后面说的那样的,是不是我的表述有问题?

lq493260188 发表于 2018-10-27 10:12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10-27 09:48
简单的说曝光长短是跟环境和拍摄终端来决定的,这个要看设备来决定,赤道仪跟踪等情况,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

明白了,还是得自己慢慢摸索尝试,多谢多谢

qiuyile1987 发表于 2018-10-27 10:27

本帖最后由 qiuyile1987 于 2018-10-27 10:39 编辑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10-27 10:11
我说的就是这个情况呀,就像你后面说的那样的,是不是我的表述有问题?
...
你的表述可以理解为曝光1分钟看不到20等星,叠加再多也看不到。我的看法是叠加够多就可以看到20等星,只是需要的总曝光时间比单张10分钟的要久。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10-27 10:38

qiuyile1987 发表于 2018-10-27 10:27
你的表述可以理解为曝光1分钟看不到20等星,叠加再多也看不到。我的理解是叠加够多就可以看到20等星,只 ...

关于你说的这个现象,我目前观点是短爆光收集不到的信息,在多加累计也是出现不了的,累计只是增加了图片信噪比。

qiuyile1987 发表于 2018-10-27 10:48

如果我们认为天体的信噪比足够高才算收集到了它的信息,较低的信噪比不算的话,那么累计曝光增加图片信噪比不就终究可以看到暗弱到单张收集不到的信息吗?

qiuyile1987 发表于 2018-10-27 10:52

一些CMOS相机曝光几秒钟看不出什么细节的星系照片,叠加几个小时照样能比肩CCD的长曝光。只是效率不如后者。

skyczheng 发表于 2018-10-27 11:19

lq493260188 发表于 2018-10-27 10:12
明白了,还是得自己慢慢摸索尝试,多谢多谢

看看我这个帖子,这是我前几天拍摄的叠加图片,也许能对曝光累计会有个直观印象,理论知识我也不是很精通,平时看书也少,只是会拍摄而已,可以多多参考他人意见。

http://bbs.imufu.cn/thread-776635-1-1.html

HG731GZ 发表于 2018-10-27 12:54

不用纠结这么多,单张5~15min,不过曝就行了。

gaita3 发表于 2018-10-27 15:44

本帖最后由 gaita3 于 2018-10-27 15:49 编辑

hfatw 发表于 2018-10-27 09:55
长曝光,想收集更多信息,那iso有没有一个最佳设置?
单反深空党来答一波
首先测试在保证导星精度的情况下,最长曝光时间。这个你用久了设备就自然知道
比如我的信达80ED F7.5+HEQ5,视宁度一般,手动极轴的情况下,能保证15min左右星点圆润
其次就是在这个时间段下,用较低的ISO,最长时间曝光。看亮区有没有过爆。
比如我用的60D改机,就从ISO400开始测试。
如果亮区过爆,就降低曝光时间。如果亮区没有过爆,就提升ISO。看亮区有没有过爆,也很简单
直接在MDL里打开图片,看数值有没有到65535,没到就行。
最后就是看噪点,如果不得不提升ISO,就要看能承受的噪点,这个各个机型不同
我的60D在冬季能接受1600,夏季最多到800就不能忍了。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8-10-27 16:35

楼主说的第一个问题,理论上来说是相等的。但实际上不可能。问题就出在任何数字影像传感器都存在读出噪声。拍摄单张1分钟,十张叠加的话需要读出十次,也就是将十次的读出噪声叠加起来。而10分钟单张曝光,只有一次读出,也就只有一次的读出噪声。显然叠加十次的读出噪声要比一次的读出噪声大(次数的1/2次方倍)。简单来说,一个天体是否能被相机拍到,关键就看它是否会被噪声淹没。由于读出噪声的存在,短曝多叠的信噪比明显不如长曝少叠。因此现代天文相机都是尽量追求足够小的读出噪声,尤其是行星相机。对于当今高QE低读出噪声的背照式CMOS深空相机,是可以考虑使用短曝多叠的拍摄手法。这对于亮度较高的目标较有实际意义。至于ISO的最佳值,如果抛开其他因素不说,只考虑读出噪声的话,倒是有个最佳值,在这个最佳值的时候,相机有最低的读出噪声。大多数单反相机这个最佳值在IS0800~ISO1600。

lq493260188 发表于 2018-10-27 16:40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8-10-27 16:35
楼主说的第一个问题,理论上来说是相等的。但实际上不可能。问题就出在任何数字影像传感器都存在读出噪声。 ...

多谢多谢,这个解释就很容易懂了

lop322 发表于 2018-10-27 21:59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8-10-27 16:35
楼主说的第一个问题,理论上来说是相等的。但实际上不可能。问题就出在任何数字影像传感器都存在读出噪声。 ...

韦版,平时日常拍片(非天文),除了D810这种低感很好的机器外,暗部拉回正常亮度会发现噪点偏高,这是不是就是读出噪声影响?

也就是平时要向右曝光的原因?

weiguo1688 发表于 2018-10-28 00:56

lop322 发表于 2018-10-27 21:59
韦版,平时日常拍片(非天文),除了D810这种低感很好的机器外,暗部拉回正常亮度会发现噪点偏高,这是不 ...

这种噪声应该包括读出噪声和光子噪声。只是在短曝光的照片中,读出噪声所占的比例会比较大。向右曝光可以减小读出噪声所占的比例(曝光越充分,接收到的光子就越多,光子噪声的比例就会更大),获得足够高的信噪比。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深空曝光时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