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Insight 1.8 流程合集
本帖最后由 xcxjack 于 2019-1-13 20:01 编辑主线:裁剪->人工平场->调色->反卷积->拉伸->降噪
上次说的是色平衡校准问题,然后应该是反卷积了,反卷积这步操作比较复杂一点,耗时间,我用的不是很多。感觉最终的效果如果是秀秀朋友圈发发小图的话其实做不做这一步都还好,如果是打印大图那必然就要更讲究一些,这里先略过吧,直接跳到拉伸与降噪。
说起来 PI 1.8 的拉伸工具也是非常多的,刚开始的时候我大部分就直接用 STF 拖到 HistogramTransformation 来拉伸了,一直用这个方法用了很久,但片子总是觉得不尽人意,直到后来发现了一个更牛逼的工具: MaskedStrech,这个工具相对 HistogramTransformation 来说优势在于不容易把高光部分给拉爆,而且拉伸完以后的星点也是会比 HistogramTransformation 细很多,更有利于后续的反差提升操作,并且后面加饱和的时候也更有利于星点颜色的呈现。
先说说原始的 STF -> HistogramTransformation (简称HT) 的拉伸吧,操作如下图:
1、点STF的左边黄色的小圆圈先自动拉一把色阶,然后再精细调整,差不多合适了就把左下角的三角形拖到 HT 上。
2、然后拖动 HT 左下方的三角形到图中,完成拉伸。
再说 MaskedStrech(简称MS),操作如下图:
1、先在图片最暗的地方框一个 Preview 出来
2、在 MS 的背景项选择框出来的 Preview
3、拖动三角形到途中,等待拉伸完成。
参数一般我就用默认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调整试试。
两个拉伸方式的对比图如下:
左边图片是 MS 的结果,右边是 HT 的结果,可以看出来 MS 的结果与 HT 相比色调有点灰灰的比较平淡。大家如果有过调日常片的经验,就明白灰灰的色调其实是好事,有更多的细节被保留了下来,在后续的反差提升中有更大的调整空间,高光部分的颜色信息(比如星点颜色)也会被更好的保留下来,所以 MaskedStrech 是更优秀的选择。
拉伸完以后就可以做一步降噪操作,在降噪之前还需要多一步操作——提取蒙版。在整个 PI 1.8 的操作流程中我一般会用到两种蒙版——明度蒙版和星点蒙版,明度蒙版用来做降噪、反差提升、饱和度提升、锐化等细节控制,星点蒙版一般就用来做缩星操作。这里先介绍一下降噪要用到的明度蒙版提取方法吧。
用到的工具是 ChannelExtraction,操作如下图:
色彩空间选择 CIE L*ab,然后在右边勾上 L,a和b可以不用管,选好之后直接拖动左下角三角形到原图即可,会生成一张新的明度通道的片子,如下:
右边就是明度通道,然后在左边右键,选择 Mask -> Select Mask,选择刚才生成的明度通道即可。
明度蒙版默认是保护了暗部暴露了亮部,但降噪的时候需要对暗部降噪,所以还需要选择一下蒙版反向:
可以看到画面中高光部分已经变成了红色,证明已经被蒙版保护起来了,可以开始降噪了,降噪这里我主要就使用 TGVDenoise 工具,如下图:
上面的参数主要是控制降噪强度,如果要求不高都用默认即可,其中迭代次数我一般会填500次,勾上下面的 Automatic convergence,算法会在达到降噪目标后自动结束,然后拖动左下角的三角形到目标图片上,开始执行降噪,这一步会稍微慢一点,耐心等其完成即可。
降噪结束的前后对比图:
左边是降噪前复制了一张图,右边是降噪后的效果,噪点被有效的减少了很多了,然后就可以继续后续的流程了。
PI小白前来观摩,先顶一下。 还是挺期待LZ的反卷积流程,对Deringing这步一直很头痛。
至于别的意见么,就是我个人喜欢用L-RGB的处理,无论有没有拍摄Luminance Channel,都喜欢人为的提取Lightness方便后期处理。 看着pix1.8如此强大的后期功能,真心想买一个正版来用呢{:5_283:} AstroFluorite 发表于 2019-1-11 22:40
还是挺期待LZ的反卷积流程,对Deringing这步一直很头痛。
至于别的意见么,就是我个人喜欢用L-RGB的处理, ...
嗯,先把这个图相关的整完,方法各异都很正常,也期待你的更多视频 本帖最后由 xcxjack 于 2019-1-12 21:49 编辑
主线:裁剪->人工平场->调色->反卷积->拉伸->降噪->缩星
缩星这一步看情况而定,可以放到最后做,也可以在这里做,选择在这里做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张图上的星星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密密麻麻一大堆,严重影响了对星云的观察,所以先把星点缩了,顺便也把镜头紫边弄弄。
紫边PI貌似不太好处理,所以这里可以用PS来弄一下,先把图片另存为16位的TIFF图片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1/214738j5e3x3kk33cdecwd.png
然后在PS中打开图片。打开以后选择菜单滤镜->Camera Raw 滤镜,在右边选择镜头校正选项卡,然后拖动紫色数量滑块,即可消除星点的紫边,我这里拖到13感觉星点就差不多了。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1/214740xyywxt5pyyylwlbd.png
消紫前后的对比如下,效果还是不错的。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1/214741yqgnrqa5ezqnseqj.png
消除紫边以后继续保存图片为TIFF格式,在PI中打开,继续缩星流程。缩星之前需要先提取星点蒙版,星点蒙版可以用 StarMask 来做。参数我一般就调整一下scale,大概3-5感觉都行,这里选3,然后拖动左下角三角形到原图上。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1/214741qyig8qcwwfr622qy.png
然后就生成好了星点蒙版,在原图右键->Mask->Select Mask,选择刚生成好的星点蒙版即可。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1/214742tahiiq6y9jh6ghi9.png
再打开 PI 1.8 的缩星工具 MorphologicalTransformation(简称MT)
参数 Iterations 我一般调到 10,Amount 调 0.2 左右,下面的星点形状 Size 我一般选5或者7,这里就选7,点一下第二行的第二个图标,生成一个圆形的星点模板,然后拖动左下角的三角形到图上即可。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1/214742k8dvz8oo800v8rro.png
这张图的星点实在是太多了,因此我缩了两次星,结果还挺好的了,缩星前后的对比图如下: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1/214743v22scr3mp41rc7r3.png
主线:裁剪->人工平场->调色
之前看到有网友对 PI 1.8 的调色感兴趣,也有不少坛友喜欢用 PI 1.8,在此再分享一下个人的PI 1.8 调色方法,天气不好没有素材,拿好友月夜枫的一张 M45 广域来当例子。调色一般来说是在裁剪、人工平场之后做,在PI里面一般我会尝试两种方法进行调色。
第一种是 Background Netralization(简称BN) + Color Calibration(简称CC)
这里需要先使用BN来做一次背景中性,BN的使用基本我都用默认参数,在Reference image 那里选择整张图即可,然后拖动左下的三角形到目标图中。然后再使用CC来进行色彩较准,如果要严格的使用CC,一般是要先框一个Preview作为白场,再框一个Preview作为黑场,打开Color Calibration,填好白场黑场以后执行就OK了。不过对于大画幅、背景色较多的片子,或者是星系这种色彩比较广的片子,大部分情况下白场黑场都选择整张图即可(个人拍的几乎所有片子都直接选全图),也能得到还不错的色彩了,不用特意去选白场和黑场,更加无脑简单一些。
整个操作如下图: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0/214611httf1zcuvpcfj6f1.png
至此第一种调色方法就结束了,色彩已经基本准确。
第二种是 PhotometricColorCalibration(简称PCC)
这个是更加严格一些的调色方法,原理是根据星空的位置来查询云数据库,用云数据库上存储的星空色彩信息来对片子做色彩校准。只需要输入好目标、相机像素大小、望远镜焦距即可进行在线解析来调整绝对颜色。之前也有网友提出云数据库的拍摄终端线性度、环境、大气色差、滤镜配方形状等相关数据与我们自己的不一样,因此不会100%准确,理论上这是对的,但对于一般爱好者来说,只是需要调个色而已,并不需要在意太多的细节,因此我也很喜欢这个方法,操作如下图: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0/214612b88j5yz75dxjac7c.png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0/214612vgeednkgkgkrlhh2.png
第一步先选择数据库服务器,我们在国内的话可以选择北京服务器,然后第二步需要输入星空位置,这里选择M45,查询好之后点Get同步信息,第三步需要输入拍摄镜头的焦距和相机的像素尺寸,该图为 D5300 + 三阳85拍摄,因此焦距输入 85(毫米),像素尺寸输入 3.9(微米)。然后就可以拖动左下角的三角形到原图进行调色了。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应该是会更加精准一些,但速度相对要慢一些,需要耐心等待一会儿,并且电脑要在联网状态。
最后两种方式调完色的对比图如下: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0/214614ufi1wdi3tj1zxirw.png
左边是第一种方法调的颜色,右边是第二种方法调的颜色,可以看出两种调色方式的区别并不算很大,也都能调出赏心悦目的颜色。调色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拉伸、降噪、反差等后续操作,整个流程结束后,就可以得到一张成品图了: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0/214624x0ovffaq2abhhoo2.jpg
相机:D5300
镜头:三阳85
曝光:4分钟每张共 9 小时
在成品图的基础上,如果想再变换成其他风格加入更多的艺术效果,只需要用PS再微调一下颜色即可,比如把左边云气调得更红一点,或者是把M45调得更蓝一点,看个人喜好了。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0/214855nc3yyqu7km92yniq.jpg
http://bbs.imufu.cn/data/attachment/forum/201901/10/214654jp8jg5l1jc8as2j8.jpg
调色个人所用的就是以上两种方法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参考讨论讨论。
感谢楼主的分享,对PixInsight的使用很感兴趣,但现在只有PixInsight LE,不知道用PixInsight LE可以做到这些吗? nnlgq 发表于 2019-1-12 23:48
感谢楼主的分享,对PixInsight的使用很感兴趣,但现在只有PixInsight LE,不知道用PixInsight LE可以做到这 ...
LE可以做到一部分,但不能完全做到,可以B站看看2楼静静的视频有介绍
大佬 问一下pi1.8最多几个人共享呀 购买途径怎么弄 好啊好啊,兄弟太给力了,嘉惠同好。赞一个! MOI木子天文 发表于 2019-1-13 09:27
大佬 问一下pi1.8最多几个人共享呀 购买途径怎么弄
购买后会发一个邮件到注册邮箱有安装说明,安装好是会有一个序列号文件可以放在不同的电脑上使用,技术上来说应该是不限人数的,原则上来说官网给出的说明是只准一个人使用,多人使用是否有封号风险就不太清楚了,我是一个人用的,公司和家里电脑都装了。。
购买可以去官网看看 http://pixinsight.com/,好像是可以支付宝买的,具体细节时间长了记不清了
主线:裁剪->人工平场->调色->反卷积->拉伸->降噪->缩星->反差提升
在拉伸与降噪缩星之后,片子就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基调了,接下来是反差提升。一张片子好不好看很大一部分就决定于片子的反差是不是足够,一般我会用到PI 1.8 提供的两个非常简单易用又强大的反差提升工具——LocalHitogramEqualization 和 ExponentialTransformation,前者用来增加色调对比,后者用来提升暗部云气。
第一个工具是 LocalHitogramEqualization(简称LHE)
LHE一般我搭配明度蒙版使用,只对亮部信息进行反差提升,把暗部保护起来,使用方法也很简单。
第一个参数Kernel Radius尺度大小,调小就对小尺度提升反差,调大就对大尺度提升反差,一般我会选择50-150之间,第二个 Amount 就是强度,可以拉到0.5先做一次,看结果如果觉得不够或者过了再撤销调整一下。
做完以后的对比如下:
可以看到右图做完以后M45比做之前要更亮一点,左边的云气结构也要更加明显一点了。这个工具可以用不同的 Kernel Radius 对不同尺度结构多做几次,看口味感觉合适即可。
第二个工具是ExponentialTransformation(简称ET)
这个工具主要是用来提升暗云气,不需要用蒙版,可以点击下图按钮让蒙版暂时失效。
然后使用方法如下图:
参数的选择一般我就填这两个,也可以试试其他的,然后拖动左下角的三角形到图片中即可,做完以后的对比图如下:
看右图红框框出来的暗云气明显要比左边强多了,同样这个也是可以多做几次,看口味,为了说明效果我这里下手比较重,一般合适即可,做完这步反差就都出来了,片子基本成型。
xcxjack 发表于 2019-1-13 12:49
购买后会发一个邮件到注册邮箱有安装说明,安装好是会有一个序列号文件可以放在不同的电脑上使用,技术上 ...
我进去看过,界面没有注册账号的地方呢,是不是付款的时候,写一个邮箱就行了呢?
MOI木子天文 发表于 2019-1-13 13:09
我进去看过,界面没有注册账号的地方呢,是不是付款的时候,写一个邮箱就行了呢?
...
在 Downloads->Software Distribution 那里有注册的地方,可以填相关信息
https://pixinsight.com/dist/index.html
主线:裁剪->人工平场->调色->反卷积->拉伸->降噪->缩星->反差提升->最终调整
反差提升之后就可以进行最终调整了,一般我用三个工具来做,CurvesTransformation(加饱和)、UnsharpMask(锐化)和SCRN(去绿)。
这三个工具也都比较简单易用,先说 CurvesTransformation 加饱和,操作如下图:
加饱和的时候依然用明度蒙版,对亮部加饱和,提升星点颜色,可以点左下方圆圈先预览效果,把曲线拉到合适的位置,再拖动左下方三角形到原图。然后是 UnsharpMask 锐化,依然盖上明度蒙版,蒙版的红色比较难看,可以点这个图标让红色不显示,这时蒙版依然是生效的:
然后打开 UnsharpMask 继续操作:
锐化的参数我也基本用默认的,可以先做一把看看星点有没有黑圈,亮星中间有没有异常,如果有异常可以勾选上Deringing,调整 Dark 和 Bright 让周围黑圈和中心异常消失。
最后是 SCRN 去绿,这里不需要蒙版,让蒙版失效:
继续操作:
SCNR的参数我一般不去动他,直接拖到原图。
最终的效果如下图,左边是经过修饰后的结果,右边是修饰之前的结果。
这样一张图PI的基本流程就结束了,整个流程用到的工具也不算很复杂,还是相当实用的,如果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放到 PS 中继续做局部修饰,这里就不展开了,一年能玩的机会不多,祝朋友们新的一年里玩的高兴,玩的尽兴。
感谢兄台分享好的教程! 很好的帖子!学习了 大大的顶 顶肖大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