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设备折腾人的两大参数
市场上的天文设备多种多样,从小口径普消到巨大的牛反,从星野赤道仪到EQ8,CEM120等这样巨型的赤道仪,上次我发起了一次投票,统计了一下最折腾人的器材,总结了望远镜中最折腾人的两大参数——重量: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以主镜为例,5千克的小黑可以用EQ3D来扛,可是将近9千克的大黑却不行,我们得升级机械装置,可是倒霉的是,如果我们用赤道仪,升级后不仅赤道仪重量增加,连重锤都得增加,这无疑是重上加重,调平衡的工作也很麻烦,主镜越重,在机械装置上的投资也就越大,举个例子,当我们用大约4千元,9千克的大黑来进行天文摄影,为了确保精度,我们也许得用1万元的NEQ6来扛。随着机械装置,主镜重量的增加,三角架也吃不消了,铝脚架支撑设备的极限是EQ3D加小黑,再重就塌了,再进一步得上钢脚架,呵!这下可好,脚架重量也增加了。每当观测时,重量越大的设备组装起来就越费劲(除了固定不动的设备),拆开来也越累,每当升级器材时,真的得好好考虑一下,你搬得动它们吗?
体积:简单比较一下,同样10千克的主镜,一台是APO,一台是牛反,在同重量的情况下,牛反体积会显得更大。如果主镜镜筒拆不开,我们的设备可能都搬不出家门口,不能塞进汽车,也就运不出去,这还不包括箱子,电源和机械设备。固定的设备也一样,有的设备一下子就把整个房间给占满了,这样观测就很不方便,跟踪曝光某个天体时很快就会把这一缺点暴露出来,设备很容易就会和墙壁碰一起,而且设备体积越大,维护起来就相当麻烦,最后也只能吃灰尘,相比于那些大体积的设备,我更喜欢用小体积的双筒。
一点拙见,如有错误,还望同好予以指出,谢谢!
楼主啊,你跟一年前的我差不多啊。{:5_283:}怨气太多了。我的小黑整台20几KG三楼天天上下跑,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你可以觉得我在喷人,翻翻我一年前的帖子就知道了。 dgpkd 发表于 2019-2-11 19:57
楼主啊,你跟一年前的我差不多啊。怨气太多了。我的小黑整台20几KG三楼天天上下跑,我也没什么好 ...
是有一点受不了这两个参数{:5_283:},但只要对天文的热爱不会散去,还是能够从中得到很多快乐的。
xef20181223 发表于 2019-2-11 20:21
是有一点受不了这两个参数,但只要对天文的热爱不会散去,还是能够从中得到很多快乐的。
...
是啊,要从不断地坚持中感受到快乐。
我smart eq+65Q ED+各种各种配件 全部装在1个70L登山包里轻松背。{:5_283:}当然对大神们精度肯定不够 所以,我现在出街用的是bosma的105马卡,加上摄影脚架总重不超5千克。骑共享单车出去都行
就是寻星困难不少 错了,是仨大参数
没钱 没环境没天气,都调好也没用 楼主说的两个制约因素恰恰说明天文爱好不是大众型的,而是小众者专利。不像有钱+有闲就可以成为摄影爱好者那样大众型的。
有钱+有闲+有体力+有毅力+有知识 +爱琢磨 = 天文爱好者这六个条件具备的人应该是不多的。而且对真正爱好天文的人来说,前三个恰恰也不是制约因素。 dgpkd 发表于 2019-2-11 19:57
楼主啊,你跟一年前的我差不多啊。怨气太多了。我的小黑整台20几KG三楼天天上下跑,我也没什么好 ...
我的dob10还28千克,上下四楼呢 同意LZ,要不就是小折射(4寸或以下),要不就是小双筒,其他的太容易就吃灰了。 其实任何一个爱好钻研深入了,都有很对困难,也正因为此,才只有少数人能够玩儿的精致,玩儿的工匠
我也觉得设备沉,贵,不好入门,其实想想,可能这也是一种考验和坚持吧
继续努力中 不折腾,怎么会有成就感!用心去体验吧! 以前是c11几十公斤,没电梯上下6楼。现在是米德12寸施卡,更重更大,不过住电梯房了,反而比用c11的时候轻松不少。遇到好天气,使出吃奶的劲也得搬出来。 嗯,看了同好们的看法,又重温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什么成果是不通过努力得来的,黑夜下,我们或许搬着器材,搬得满头大汗,但是,每当设备运行起来时,似乎又给我们了一些欣慰,望远镜又将带我们遨游宇宙,带我们享受着天文所带来的快乐,这所带来的震撼,敬畏,欢呼,可以将搬运器材的劳累感所散去,这也许是天文观测的魅力。谢谢给位同好的指点! 哈哈哈 感觉其实重量这个事怎么说呢 兴趣所在的话 动动身体就感觉不是特别困难了 而且一套轻便的入坑估计迟早都得因为羡慕大口径换器材 感觉那些便携套出大片的 全是经历过折腾的 最后返璞归真了 任何爱好都一样,要玩的精就得琢磨,最简单的反而最难,比如写书法,就一支笔一点墨水,也不花钱,但其中的浓淡粗细字里行间的变化,不玩上几年也理解不了,摄影也一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