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器材的收官之作——NGC281,70SA+QHY22+CEM25P拍摄
本帖最后由 AnzhouHe_EC 于 2019-5-6 08:08 编辑这是去年9月到10月拍摄的NGC 281小精灵星云,今天为了交天文论坛的摄影作品重新处理了一遍,勉强算在本版的半年期限内吧。。。拍摄这张照片正值我入坑天文摄影一年整,翻自己的手机相册时看到一路走来的积累还是蛮有感触的,所以发帖纪念一下。顺带一提,这是我新的牧夫号,用户名对于认识我的人可能更熟悉。在Astrobin上搜索Anzhou He可以找到我,而且我在各天文群里的昵称一般是EC。
拍这张照片使用的器材目前都准备升级,在这里分享一些感想吧:
1. 70SA的确是性价比超高的一台主镜,相关贴有很多就不说细节了。我个人比较喜欢折射,毕竟用起来方便也便携,换器材首选当然是Petzval。在浏览升级方案的时候发现可选项无非就是几个国外品牌,而那些一致好评的设备都是天价;如果把范围放宽到普通apo的话,成像效率和质量又比不过Petzval,所以最后还是打算选大厂的70SA V3。国内的天文器材制造业近几年来的蓬勃发展造福广大人民啊。
2. 赤道仪的便携性和稳定性不可兼得。我组器材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便携,所以之前选了CEM25P这款赤道仪。25P的确轻便,跟踪精度也不错,但相应地稳定性就差了点。它对平衡可以说是过于敏感了,设备左右稍有不对称过中天之后导星就一团糟,这张图有几个通道星点肥也是这个原因。因此,我换设备的时候就有点纠结,到底是继续牺牲稳定性追求轻便,还是选一个一步到位的大型赤道仪?至于最后换了什么嘛。。。嘿嘿,暑假里和大佬们出摊的时候就很馋CEM60,但愿能有超出我预想的表现。
3. 滤镜很重要!我甚至觉得重要性大于相机,但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了。要是由于滤镜的原因导致原图质量低下就太划不来了,所以换器材的时候多方比较了宇隆、巴德、Astronomik和Astrodon,考虑了光晕、反光、透射率这些常见问题后忍痛入手了一套Astrodon。说到a家有件趣事,我以前一直在想Astrodon这个词里面的don是什么意思,最近才知道原来创始人叫Don Goldman,果然是对自己的产品足够自信才能把名字放上去。
闲话就这么多,以下是拍摄设备和参数。原图戳这里
器材:70SA V2,QHY22,CEM25P,宇隆Ha 7nm、OIII 6.5nm和齐焦RGB
曝光:Ha 53*300s,OIII 58*300s,RGB 3*20*60s,累计10.2h,-20C bin1拍摄
地点:安大略省渥太华市郊区,光害红区边缘
后期:全部在PI1.8内完成,双色合成+RGB星点
这个星云在什么位置? astrodon不是星牙龙吗,老款滤镜盒子上画着一头星牙龙 msloo 发表于 2019-4-28 08:46
astrodon不是星牙龙吗,老款滤镜盒子上画着一头星牙龙
是创始人的名字,不过老头子退休了
奔弛 发表于 2019-4-27 19:15
这个星云在什么位置?
在北天球的仙后座 我看介绍大小只有4角分,拍出来不是就一个小点吗?怎么拍得这么大的 llk12002 发表于 2019-4-29 03:55
我看介绍大小只有4角分,拍出来不是就一个小点吗?怎么拍得这么大的
emm我刚查的维基,介绍上说的是35角分。我这套器材的视场是2*1.6度,经过裁切后这个大小感觉差不多是半度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