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2. 行星新手北京拍木星
本帖最后由 文玩核桃 于 2019-6-27 22:41 编辑本人行星拍摄一直是短板,主要是没有花时间。看到论坛里80、127拍得都比我好就知道自己下的功夫不够了。是的,这竟然是8寸镜拍的,效果太差。这是本人第一次拍摄到大红斑,之前尝试过几次都不巧红斑没转过来。6月22日晚准备加3X巴洛镜之前的直焦拍摄,每个通道1分钟,装上3X巴洛镜后就开始来云了,只能放弃。处理的时候用了3X Drizzle来模拟巴洛镜的效果。但显然采样不足。虽然北京的木星纬度很低,视宁也远无法和海边的城市相比,但这不是我拍不好的理由。此帖纯为记录成长,欢迎高手指点。
地点:北京门头沟区
时间:2019.06.22. 15:14 (UT)
望远镜:RC8, f=1600mm
拍摄方式:直焦(无巴洛镜)
相机:T7M
滤镜轮:7牌LRGB,宇隆H-alpha
实际叠加通道:H-alpha G B
视频记录:Firecapture
叠加软件:AutoStakkert! 2, 3X drizzle模式
旋转处理:Winjopus 11.0.4
图像锐化:Astro Image 4
重新试验了一下不加3X Drizzle叠加的效果:
这次合成的通道是RGB:
加油 加油 视宁度需要碰运气,加油 用RC来拍行星有点浪费了 在北京地区就没碰上过好的seeing时候。 木星的赤纬,在同一时间点不是固定的吗?为什么北京的低呢 海边的视宁更好,学到了,是什么原理呢 本帖最后由 文玩核桃 于 2019-6-27 17:05 编辑
谢谢各位的鼓励,一定加油!
@最后的恐龙
@一样的天空
@magichero
@xingshi
之前一直用RC拍深空,木星大冲当然不能错过。
@chemistry6120c
同一恒星在不同的地球纬度观看高度是不一样的,北极点上的北极星在天顶,赤道上北极星在海平面或地平线上。木星同理。但是木星是行星,每年大冲时的位置不同。
视宁度取决于大气扰动的状态,海面上好于沿海,沿海好于内陆。太阳辐射造成的大气层温度梯度是大气扰动的根源,水的比热大,相对湿度大则水蒸汽分压高,大气扰动小。
@火星大冲
不加巴罗的T7和RC8已经过采样,不存在什么采样不够的问题。
我还没见过用HaGB拍行星的,LZ是第一个。
AstroFluorite 发表于 2019-6-27 19:07
不加巴罗的T7和RC8已经过采样,不存在什么采样不够的问题。
我还没见过用HaGB拍行星的,LZ是第一个。
我想当然了。简单计算了一下,确实是你说的这样。(以下是在记事本上当草稿算的,懒得写中文了,直接贴过来。)
RC8, D=203mm, f=1600mm
angle of Rayleigh limit: theta=1.22*lambda/D
pixel size for correct sampling: f*1.22*lambda/D
For H-alpha, 656nm:
1.6*1.22*656E-9/0.203=6308E-9=6.308E-6m=6.308um
For 400nm blue light:
1.6*1.22*400E-9/0.203=3846E-9=3.846E-6m=3.846um
Pixel size of T7 is 3.75um. 3.75um<3.846um
那为什么加了3X巴洛看起来效果要好些呢?
去年火星大冲的时候也拍了Ha G B (http://bbs.imufu.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72987),纯粹是不想中途换滤镜的偷懒结果。不过还挺有意思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