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月球摄影】第六章:升级器材,为出大片做准备
本帖最后由 whyaaaning 于 2021-8-27 01:15 编辑继续更新啦!以纯干货的形式讲解月球摄影完整技巧,相信会对大家有更深的帮助。纯原创的系列文章需要很多时间收集素材,整理思路和写作,所以更新会以每周一篇的速度进行。暂定每周一上午8点更新,有时候更新稍晚是因为需要拍一些必要的素材。这15篇文章看完,一定可以拍出满意的月球摄影作品!还望大家多多支持我,支持原创!
玩转月球摄影第一章:为什么会爱上月球摄影第二章:如何找到月球,没那么简单第三章:如何用望远镜和手机拍出漂亮的月亮照片第四章:单反相机拍月球,效果更上一层楼第五章:网络摄像头比单反更强?掌握全新的拍摄技术第六章:升级器材,为出大片做准备
第七章:如何拍出高质量的月面视频素材第八章:Autostakkert!3天文软件的月面叠加技巧第九章:Registax6天文软件的月面锐化技巧第十章:Photoshop的月面马赛克拼接技巧第11章:Photoshop的月面后期处理第12章:AstraImage高阶月球锐化处理技巧第13章:LRGB彩月拍摄技巧及后期处理第14章:月全食的实际拍摄技巧第15章:回归初心,记录月球变化的点点滴滴
第六章:升级器材,为出大片做准备
我常常会遇到不少入门天爱,想要一上来就买一套一步到位的器材。恕我直言,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第一,如果是为了省钱,那么不买器材是最省钱的。
第二,如果是为了少走弯路,那么其实你会错过许多沿途的风景。
退一步讲,即便是入手了一套顶级器材,就能平步青云了吗?这就好比是拿了青龙偃月刀,就变成关二爷了吗?
越是顶级的器材,越是复杂,复杂到必须熟读说明书,掌握专业的软件使用,才能让望远镜动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一步到位的天爱,也是第一个退坑的原因。
作为入门天爱,天文摄影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从一台看都能看得懂的简单器材开始,比如一台入门80mm折射。折射望远镜不需要关心光轴等问题,手动赤道仪则是熟悉赤道仪工作原理的好助手。星特朗80EQ的功能介绍(来源于星特朗官方)
然后,你需要做的就是,可劲折腾这台望远镜,搞清楚它的每一个配件的使用原理,搞清楚每一个可以转动或者拆装的关节是干什么用的。天狼画师80DS的拆解
然后用大约1年的时间,观测尽可能多的天体(当然需要看看辅导书,比如《星空观测全书》)。
一年之后,如果你可以做到以下几条,就可以开始考虑升级器材了。
1. 学会校准寻星镜,甚至可以不需要寻星镜直接用主镜找到月球。2. 知道赤道仪的极轴是怎么回事,会粗略对极轴。3. 可以找到木星和土星,运气好的话,这一年还有观测金星和火星的机会。4. 可以用200倍以上观测行星,并且知道如何手动跟踪。5. 可以认识5个以上著名的星座和恒星6. 可以观测超过3个明亮的深空天体,比如猎户座大星云,昴星团和仙女座星系。、7. 可以用手机或者单反拍摄一些月球和行星的照片
其实,我不比任何爱好者入门速度快,我停留在80mm口径普消阶段,长达10年时间。原因是,没人带我玩。
这10年,我偶尔也会心痒,不过我还是用这台相当简易的80mm望远镜积累了足够的观测经验和知识储备。
当我有了工作之后,也酝酿着升级器材的想法。玩吐了80普消和EQ1手动赤道仪的我,需要解决拍摄上的两大痛点:不够清晰和手动跟踪太晃。
[*]不够清晰是光学分辨率不足的表现,光学分辨率依赖于望远镜的有效口径,口径增加一倍,光学分辨率就提高一倍,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跟踪怎么解决,也很简单,买电动跟踪赤道仪就可以了。
最终我的第一套装备配置出炉了:
博冠150马卡:三片式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望远镜,口径150mm, 焦距1800mm,焦比F12,光学分辨率0.93角秒,重量约7KG。
米德LXD75赤道仪:双轴电跟赤道仪,带goto自动寻星功能,载重约12KG,已停产。
QHYCCD的QHY5黑白相机:导星兼顾拍摄,1/2英寸画幅,1280*1024分辨率,全分辨率下帧率15FPS。
这套装备解决了我的两大痛点,在当时有这套装备是非常有优越感的。
稳定的跟踪,是视频拍摄的基本要求。视频拍摄,需要对月球同一片区域连续拍摄500帧甚至更多,这期间不开跟踪,月球在如此高的放大率下飘走的速度是很快的。如不能让月球稳定在视场中,后期叠加软件就无法识别每帧图像的共同区域,最终导致叠加失败。所以说,电动跟踪赤道仪是专业天文摄影的基础。博冠150马卡
150mm口径的解析力,足以分辨出月球上的阿尔卑斯月溪(一条非常细的月溪)
用150马卡+2X+QHY5拍摄的阿尔卑斯山谷和月溪
而1900mm的焦距,也让QHY5可以不接巴罗的情况下获得足够高的放大率。
150马卡+QHY5直焦拍摄的月球
150马卡+QHY5的月相拼接这套装备我足足用了1年,这可能是当时牧夫论坛出勤率最高的150马卡。也因为出片多,后来论坛上就涌现了一大批150马卡,点开帖子列表放眼望去一水儿的马卡拍月亮,马卡拍行星。150马卡+QHY5上弦月拼接
150马卡+QHY5亏凸月拼接
150马卡+QHY5下弦月拼接
当一套装备已经发挥的很好,而且拍出过很多满意的照片之后,就会缺少一种新鲜感。看到今晚的月亮,我不用架设备就已经知道大概拍出来什么效果,然后就开始犯懒不想动。如果你有这种感觉,说明啥呢?
在过年回家的火车上,我反复的想到底是啥原因让我缺乏了拍摄的激情?是拍腻了月球?还是做腻了后期处理?直到我看到了论坛一位星友“九纹龙”出他的C8,看到那只200mm口径的大炮,心忍不住怦怦直跳,我才明白,其实我需要的是一台更强的望远镜,我很好奇不知道C8能清晰多少,我寄托着无限的遐想在这只新镜子上,我想要拥有它!(多年后,回忆起来,这种感受真的是很美妙的一段经历)C8开光当晚器材照
过年后,找“九纹龙”自提了这只镜子,当时的感觉就是,哇塞,比150马卡粗多了,霸气!喜提新镜之后,就是早日开光。不过在第一次拍摄时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光轴不正。C8开光照-月球虹湾
我第一次用星点检测这台望远镜看到的图像大概是这样的。
当时,感觉自己当时的能力Hold不住这台镜子。我真有点虚,赶紧上网去查施卡如何调光轴的资料,学习如何调光轴。原来就是副镜这里三颗调节螺丝:
松一颗,拧紧另外两颗,就可以让副镜角度发生一点偏转。调节时,需要实施观察星点的衍射图案,拧螺丝的目的是让星点向衍射环比较肥的方向移动,光轴就会越来越接近准确。
搞明白基本原理之后,我花了一个晚上,反复去调C8的光轴,最终调到这种状态:
终于,感觉到有点底气了。下一步,就是正式出片。
C8+QHY5拍摄月球局部
一张完美的月球拼接,该贴还被牧夫版主加了精华,瞬间燃起了无限的自信和浇不灭的激情。C8+QHY5上弦月拼接
从此,又开始了只要晴天就拍拍拍的节奏。C8+1.6x+QHY5 盈凸月拼接
C8+QHY5拍摄
经过了大约几个月的拍摄,我已经能够把C8用的相当好了,拍出的细节也是自己非常满意。直到,我依然逃不过的一个瓶颈困扰着我。QHY5的网格纹,依然偶尔发生,这影响着图像的细腻程度。
于是我盯上了DMK41这款当时最顶级的月球太阳摄影利器。和QHY5同样1/2英寸画幅,1280*960分辨率,同样15FPS的帧率,但DMK41这款工业级CCD相机绝对没有网格纹,绝对是高清出图的利器。
映美精DMK41AU021/2英寸画幅,分辨率1280*960,全分辨率帧率15FPS。
DMK41是从Linkage大叔那里入手的,一上手就非常惊艳,完美的画质铸就了完美的月球拼接作品,让人爱不释手!C8+DMK41上弦月拼接
C8+DMK41 初六月相拼接
C8+DMK41初七月相拼接
不过2012年,惊喜还没有结束。一款新的采用镁光AR0130传感器的CMOS相机120MM出现了(后来我们也做了采用这款芯片的相机)。相信很多爱好者都知道这款相机。而我要说的是,我拿到的这一只,更加珍贵,因为它是120首批测试样机(一共三台,分别在坐照、Wah!和我手里)。
120元老版(左),130元老版(中),QHY5一代(右)
经过实拍体验,发现这款相机比DMK41更强。灵敏度更高,帧率更快(1280*960全分辨率下30FPS),图像质量也没有任何瑕疵。正式版的价格只有DMK的1/4。C8+120拍摄的盈月
C8+120拍摄的盈月局部100%特写
望远镜和相机都达到最佳状态的同时,为了有更好的拍摄角度,我还在自己做了一个可以架在窗台上的拍摄平台。搭建的简易拍摄平台
又拍了一段时间,一个新的问题凸显出来,就是LXD75赤道仪的跟踪不是特别稳。看看上图就能感觉出整套器材有点头重脚轻。当时有句老话叫做:拍天文,下盘不稳肯定吃大亏。越是技术提高,越发现这句话还真对。怎么办,换载重更高的HEQ5pro赤道仪啊。
至此,就这样,第二套月球装备折腾到位:
星特朗C8施卡望远镜口径200mm,焦距2000mm,焦比F10,光学分辨率0.69角秒,重量5.67KG
信达HEQ5Pro赤道仪双轴电跟赤道仪,带GOTO自动寻星功能,载重13.5KG。
120相机1/3英寸画幅,分辨率1280*960,全分辨率下帧率30FPS,峰值量子效率75%。第二套拍摄器材
折腾到位后,终于步入了一个稳定拍摄期,积累了新的一波作品。C8拍柏拉图环形山和阿尔卑斯月谷
C8拍第谷环形山和克拉维环形山
C8拍哥白尼环形山
C8拍托勒玫环形山和直壁
时间久了,又是同样的问题,拍摄缺乏新意,出动没激情。这次,我盯上了大牛反。为啥呀,因为便宜而且效果好啊。当时的工资,是绝对买不起C11HD的,但是可以花不到约1/3的钱,买大牛反。那时候,10寸牛反已经被坐照大师玩的很溜了,我如果从8寸升级到10寸,也没多大意思。为了能从器材上力压群雄,我决定直接升级到12寸(305mm)的大牛反。
12"牛反
出掉C8之后,马上付款入手了12寸大牛反,不过,牛反到手之后,我又感觉有点虚。牛反这玩意光轴调整太复杂了,副镜上4颗调节螺丝+1颗高度限位螺丝,主镜下面还有3组共6颗调节螺丝,这一加起来就是11颗调节螺丝,而且主镜、副镜都得调到位。12"牛反主镜底座
赶紧又开始上网恶补牛反调光轴的知识,买了激光准直器,然后按照教程先调副镜,再调主镜。整个摸索过程相当漫长,大约过了个把月,才基本上把牛反光轴调校到位,可以出一些能看的片子了。
12"牛反+HEQ5赤道仪
不过300牛反用HEQ5真的有点欺负赤道仪了,干脆后来还是换了载重更大的NEQ6Pro。
NEQ6Pro赤道仪
这套装备可以说拍行星和月面,都很强悍了。终于第三套稳定的装备出炉:
ZWO12寸牛反口径305mm,焦距1280mm,焦比F4.2,光学分辨率0.46角秒,重量11.2KG。
信达NEQ6Pro赤道仪双轴电跟赤道仪,带goto自动寻星,载重18.5KG。
120相机1/3英寸画幅,分辨率1280*960,全分辨率下帧率30FPS,峰值量子效率75%。
这是12寸牛反的开光照:12寸牛反开光照-阿特拉斯环形山和赫尔克里斯环形山
这套装备也是我用的时间最长的一套装备。因为再大,真的玩不起了。12"牛反拍摄的娥眉月
12"牛反拍摄的托勒玫环形山和直壁
12"牛反拍摄的上弦月
12"牛反拍摄的三条月溪
12"牛反拍摄的托勒玫环形山
12"牛反拍摄的阿基米德环形山,高加索山脉,亚平宁山脉等
您可能会问,那后来为什么又换C11HD,比12寸牛反还小了一寸,这不是倒退了吗?
是的,换器材当然是有原因的:
1. 12寸牛反体积过于巨大,抗风能力差。2. 光轴真的,挺难调到完美,拍行星还是缺点底气。3. 遇到了牛反严重的边缘彗差问题。
最终,C11HD以它粗短的镜筒,相对简单而稳定的光轴调节方式,还有内置平场可以支持大画幅相机拍摄,三大优势打动了我。
C11HD有了之后,又有点看不上NEQ6的老旧,所以赤道仪在2019年换了新款的AZEQ6,之后又在2020年开始研发新型天文相机,直到2021年这套设备才达到终极形态:
星特朗C11HD施卡口径279mm,焦距2800mm,焦比F10,光学分辨率0.5角秒,重量12.7KG。
NEQ6Pro赤道仪双轴电跟赤道仪,带goto自动寻星,载重18.5KG。
Neptune-C II和Neptune-M相机Neptune-C II (IMX464), 1/1.8英寸画幅,分辨率2712×1538,全分辨率下帧率93FPS,峰值量子效率约80%。这个相机近红外感光QE超过90%,256MB DDR3缓存和坏点抑制技术,都让人充满期待。Neptune-M (IMX178), 1/1.8英寸画幅,分辨率3096×2078,全分辨率下帧率60FPS,峰值量子效率约80%。这个黑白相机最大的特点是细腻。
2021年的2次极品视宁度,让我有幸完成了C11HD目前最棒的两次月面拍摄。首先是彩色月球特写,这也是我近一年非常喜欢的一种拍摄方法。
虹湾、柏拉图环形山和阿尔卑斯月溪(C11HD+Neptune-C II)
阿基米德环形山和哈德利月溪(C11HD+Neptune-C II)
哥白尼环形山(C11HD+Neptune-C II)
托勒密环形山(C11HD+Neptune-C II)
伽桑狄环形山和湿海(C11HD+Neptune-C II)
第谷环形山(C11HD+Neptune-C II)
克拉维环形山(C11HD+Neptune-C II)
现在还欠一个彩月马赛克全拼,希望今年能完成。而黑白的Nep-M细腻的效果,也不是吹的。我们来拿一座来演示下黑白和彩色相机的解析力差距。
黑白和彩色相机的解析力对比
借助Neptune-M相机和第二次极品视宁度,我也完成了个人清晰度最高的一张马赛克月球,全分辨率高达12000像素X12000像素。
当然在任何一个网站都无法加载这么大的图片,所以上面的分辨率只有原图的30%。再来看看一些局部,局部的分辨率也高达3096×2078,为了能放到网络上,还需要缩小到1920*1200。下面是缩图后的效果:
可能你会问,这是不是已经是所谓的月球拍摄天花板了?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事实证明,人和器材永远不可能停留在同一个阶段。
轮到第5套器材登场了:
星达16"DOB goto口径400mm,焦距1850mm,焦比F4.5,光学分辨率0.35角秒,重量超过80KG。
Neptune-C II和Neptune-M相机Neptune-C II (IMX464), 1/1.8英寸画幅,分辨率2712×1538,全分辨率下帧率93FPS,峰值量子效率约80%。Neptune-M (IMX178), 1/1.8英寸画幅,分辨率3096×2078,全分辨率下帧率60FPS,峰值量子效率约80%。
配合Tele Vue 2.5x powermate巴罗,直接挑战单座环形山:柏拉图环形山(16"DOB + Mars-M相机)
托勒密环形山内部的小坑坑,数都数不过来,看这解析力是真的爽。托勒密环形山(16"DOB + Neptune-M相机)
当然,这套设备才刚刚启用不到一年,还有着更多的玩法等待解锁。这就是升级后的乐趣,仿佛点开了一条新的技能树!
最后总结:1. 望远镜口径的提升,迎来光学分辨率的提升,获得更清晰的天体细节。2. 赤道仪的升级,提供更高的载重,支持更大更重的望远镜,让拍摄时的跟踪更稳定,提高成片率。3. 相机的升级,获得更好的画质,更大的画幅,更高的帧率,从而减轻拼接压力,提高效率,提升效果。
除了设备的升级之外,在不断的拍摄摸索中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把一套器材玩熟玩透,再去升级。那么怎么才能玩透呢?下一篇,我们将学习如何用好手头的器材,拍出高质量的月球素材。
第一时间看到并收藏慢慢消化,同时在今日头条关注的星缘山风队看到你的巴罗增倍镜讲解文章我都收藏慢慢看。谢谢。 精品,从头看到尾,认真回顾了一遍 羡慕,比起月亮大神我还差远了,才在130eq玩了两三年已经开始不耐烦,看来也要有耐心才行 morning 发表于 2019-9-16 20:28
精品,从头看到尾,认真回顾了一遍
有没有想起什么往事{:5_277:}
嗯,挺好,能折腾,越来越好 看了一下自己的口袋,觉得还是继续折腾我的80口径吧( ๑ŏ ﹏ ŏ๑ ) 本帖最后由 morning 于 2019-9-17 08:04 编辑
whyaaaning 发表于 2019-9-16 22:49
有没有想起什么往事
想起了我一次次换镜子,也是类似的原因,对效果不满意{:5_299:}反正,天文就是折腾,等哪天钱包瘪了,就折腾不动了
好文章································· 拜读大佬文章和美图 ,图片清晰的同时非常细腻.
对比了下我最近拍的月面,抖动和噪点很明显,坐等后续的文章继续深入学习 感谢大师分享! 一张张图片看过去都是欣赏美景。 大佬C11HD 目视是什么感觉 目视猎户星云 仙女星系是什么样子 你看过没?
有其他大佬看过吗??
每一章都仔细的学习过,越来越明白月球是最容易拍到的,但也是很难拍好的,慢慢学 南充顺庆面包叔 发表于 2019-9-17 17:05
大佬C11HD 目视是什么感觉 目视猎户星云 仙女星系是什么样子 你看过没?
有其他大佬看过吗??
...
目视过,仙女座星系能看到两圈旋臂的特征,不过也没啥更多的东西了。猎户座大星云,我用20寸DOB目视过,反正咋看都觉得没拍出来好看,哪怕是个70镜子。
前几天我们QQ群里,大陵五老师还在推荐你的这篇帖子,哈哈刻意拜读,论坛里难得的干货啊!十多年的目视观测,一路过来,很多感悟与楼主一样,虽然我不玩摄影,但今天受益良多!很遗憾这么多年了,一直只是在玩20x80双筒。不过不久也将有机会用协会大咖们的C11目视月亮啦! 正解。升级器材是因为技术到位了,器材成了瓶颈。根本还是磨炼技术。最后的一组作品真得很到位,照片清晰的感觉能看到月面上的飞船,哈哈哈 仔细阅读每段话,受益匪浅!比多数人咱还有当面讨教的机会,黑洞牛在我身边。哈哈! 感谢大佬分享! 请问大佬 80普消用啥赤道仪能不抖啊?原配eq2实在太折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