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个人对英文的看法
其实说起来翻译软件这种事情并不是我的本意。最开始我只是帮助Siril做了一些ARM平台上的修改和测试工作,后来又帮助完成了Mac的Build,和一些小的功能测试和完善。
结果突然有一天,Cyril跟我说他准备做多语言支持了,你能翻译中文吗。我实在是不好推脱,就硬着头皮接了这个事情。
其实按照我的本意来讲,我是不支持天文软件的汉化的。比如我修改的iAstroHub,改了很多东西,就是不做界面汉化。
所以今天我想谈谈我对英文的看法:
1、天文学是一门极致的自然科学,即便当爱好者,也需要相当的基础。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是最起码的要求吧。而对于一般的软件使用而言,高中毕业的英文水平是足以应付的,因为这都是些简单的词汇堆砌,并不是大块头的文章。其实大学的英语4级,相对于高中,也仅仅是词汇量的提升,在基本语法方面已无更多内容。因此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是可以在词典软件的辅助下,基本掌握任何一种英文界面的软件的使用的。
2、英语是科学世界的基本工作语言。作为一个无论是科学爱好者还是科普工作者来说,没有英文能力是不可能达到你的目标的。因此这是一个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就像开车要背交规一样。不会英文的人是不可能从事科学相关的各种活动的,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状况。
3、“我就是不喜欢学英文”——这是一种奇怪的贵族式思维。你想怎样就怎样的话,你怎么不上天呢?我还不喜欢写字呢,可是我雇不起一个秘书{:3_202:}
4、天文摄影和图像处理是一门非常新的学问。中国的官方学术界目前并没有推出任何一个标准词汇翻译规范。因此很多词你不知道该如何翻译成中文,而且不同的人翻译出来的用词会不一样,造成了极大的误解和混乱。当代很多软件的核心算法都出自于一些现代的paper,自然这些paper也是用英文书写的,哪怕作者是个中国人。由于很多人并非英语母语,所以其实他们写的paper并不是用词很恰当。码农们并不是科学家,也无权替换学术作者的用词,所以他们只是单纯的把paper里面的词汇拿来用到软件里,所以造成了一些比较匪夷所思的称谓的存在。本来的英文用词就词不达意了,再翻译成中文已经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了。比如dither,就是一个典型的错误用词,它跟信号学里的dither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如果把这个词直接翻译成“抖动”,实在是既不信也不雅。在消费级相机里面的宾得也使用了类似的方式,但是就非常慎重的使用了“超解析”这种很市场化的名字。另外一个更不恰当的用词就是我们所拍摄的那个Flat,那个东西其实根本不是Flat,而是To be used to make the field flat. 并且这个词很容易跟光学修正的那个Flat相混淆。所以这些词我们大多是当作一个符号,一个暗语来对待的,你说这个东西,大家都明白是个啥,并不在意文字上的含义。因此这些词汇已经没有需要翻译的意义了。
所以我虽然翻译了一个软件,甚至于也在参与另外的一些软件的翻译工作,但是我并不很主张天文软件汉化这种事情,也觉得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甚至有反效果。即便是中文版的软件,也应该是懂英文的人在日常为了更方便,不去老查词典而使用的一种便利版本。当出现疑问的时候还是需要切换到英文版仔细研究,并且在严肃的学术讨论时以英文界面和英文用词为准。而不是针对于看不懂英文的人的解决方案。
但是对于软件手册、原理说明的长句组成的文章,我认为是有翻译的必要的。因为理解这些文章需要比较深的理科知识和较高的英文水平,不是简简单单查查词典就能搞定的。但是文章跟软件不一样的是,你汉化一个软件,如果界面上留有英文的按钮,会很怪,不协调,不得不全部汉化。而文章里面就自由的多,你觉得不应该汉化的特殊词汇,直接留做英文原文就可以,只要大家懂了,就无所谓。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就是英文的重要性,必要性,不可替代性。我奉劝诸位不要抱有幻想,认真学好英文,对你在天文领域的更深一步提高是很有益处的。
同意,英语对于提高这个世界的认知还是大有裨益的!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生在世,不掌握一两门外语是很可惜的。 先生说的对啊 记得1978年上初三的时候,只学了两个月的英语单词,和几句简单的英语会话,然后,英语老师调回家乡北京了…… 屁民业余爱好者表示已无力回天。用的是Google相机翻译神器 道理没错,但是天文爱好路上如果是自己一个人从0开始摸索,靠教程和通讯工具群来入门和解决问题,需要试错的东西太多了。让爱好者能尽可能快的拍出第一张哪怕是效果惨不忍睹的照片,也能给他一个坚持下去的动力。没有入门,“提高”永远是空中楼阁。
就好像操作系统,大佬可以自己编脚本,自己改注册表。萌新和大部分平民百姓只想要一个哪里不会点哪里的傻瓜体验。 是时候学学英文了 从小讨厌英语的我表示看到英语很头痛。。。。 看了楼主的文章感觉英语真的很重要啊,但高中英语我已经学懵逼了,然而我才高一,头疼 我刚刚开始参与 siril wiki 的翻译。。。你说我还要继续吗。。。 snzsy 发表于 2019-10-19 18:35
我刚刚开始参与 siril wiki 的翻译。。。你说我还要继续吗。。。
你说的是这个玩意儿?
https://free-astro.org/siril_doc-en/
从法语直接翻译?
那真是太好了,毕竟懂法语的人实在是少得很。
ecloud 发表于 2019-10-19 22:43
你说的是这个玩意儿?
https://free-astro.org/siril_doc-en/
从法语直接翻译?
不是这个玩意,我没找到那个玩意的翻译入口。。。
我刚开始翻free-astro.org/的主页面,这个翻译系统搞的我晕头转向,而且我每次都找不到我之前翻译的东西,可能是要被审核吧。
主网站好像不能从法语翻译,法语页面自己说它是英文版的翻译{:3_204:}
本帖最后由 heanonlia 于 2019-12-25 09:24 编辑
大体上同意,但是第2点不同意。
2、英语是科学世界的基本工作语言。作为一个无论是科学爱好者还是科普工作者来说,没有英文能力是不可能达到你的目标的。因此这是一个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就像开车要背交规一样。不会英文的人是不可能从事科学相关的各种活动的,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状况。
这一点真不是无法改变的现实状况。早些年法语、德语的普及度都远高于英语。
任何一门语言只是某一个种族的语言,因为他在一段时间内科技水平最高,所以他的语言在此期间成为通用语言,这个不是什么颠簸不破的自然定律,只是人类一段时间内的约定俗成,是可以改变的。
汉语的逻辑和词汇根本不逊色于任何其他语言,之所以没有达到英语的地位,跟语言本身无关,是中国的实力和科技水平暂时没达到而已。除了汉语以外,俄语、法语、德语都完全可以达到替代英语的水平。
至于英语,本身是有很多缺陷的,就说词汇量,猪肉,pork,本来把pig和meat联系到一起即可,非得新推出一个词pork,这还是最常见的,到了专业领域,身体几百根骨头各有各的专有单词,天文领域也是如此,让初学者十分头疼。
我正在学着德语,比英语规整,但对入门级不太友好 heanonlia 发表于 2019-12-25 09:20
大体上同意,但是第2点不同意。
2、英语是科学世界的基本工作语言。作为一个无论是科学爱好者还是科普工作 ...
你都看不懂人家的paper,你怎么搞科研?
sciense和nature也不接受非英文的投稿,即便其他的二线杂志也不接受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PI的文档你看不懂,你打算怎么用这个软件?
ecloud 发表于 2019-12-25 23:19
你都看不懂人家的paper,你怎么搞科研?
sciense和nature也不接受非英文的投稿,即便其他的二线杂志也不 ...
所以才需要汉化软件协助一些初学者啊。
即使说的是针对专业人员,汉化总归可以提高效率的(前提是翻译出错率很低)。
看你通篇对汉化十分抵触排斥,个人认为真的很没这个必要。
前面我也说了,早期的科研,英语真的就不是主流,法语、德语才是。既然能够让英语替代其位置,为什么以后英语就不可能被取代(或许我们有生之年是看不到)?
语言本身不具备高其它语言一等的特权,只是当前暂时大家默认英语而已。
世界通用汉语看起来遥不可及,但我辈为什么不稍微努力一下?哪怕只是顺手之举。
我想表达的意思重点,你应该能看得懂的。我不是在排斥英语,只是觉得这个世界不是非英语不可。
高中时期折腾SkyMap得来的经验:汉化版和英语版对比着用。当年下载到的SkyMap的汉化版只有8的,但是从北馆的FTP里下了11 Pro的英文版,对比着两边的操作界面学单词,高一时就记住了星云、星团、星系等的英文表述。也是从高中开始时不时逛《天空与望远镜》杂志的网站,上大学后开始逛CloudyNights论坛,再到后来买英文原版书看,因为我感兴趣的方面的中文资料已经没法满足我的胃口了。 支持 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