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给别人处理的一些照片
本帖最后由 冬時 于 2020-1-21 23:32 编辑我是可喵/游戏猫/疯猫,我用冬时的账号发帖。
12月份毕业了之后,我有了有点时间重新进入天文摄影的圈子。由于2019年3月份北斗天文台被强拆,在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过什么时间来拍星星
现在有时间玩,也只是给别人做一点助攻,给别人处理照片。
所以这个帖子集中展示一下两个月以来给别人处理的那些照片,有几张个人感觉还是挺满意的。以下的照片曝光时长不详,大多是别人给我叠好的LRGB fit数据我来处理的。
1: NGC253,原拍摄者:北斗台狒狒
器材:10寸摄影牛,ATR赤道仪,QHY90A
这张图的数据质量有点差劲,主要是那时候狒狒的大牛光轴还没调好。这是我回坑以来处理的第一张照片,就当是熟悉一下操作好了。加上它的平场也挂掉,本来能有的外围的共耀星云也没能体现出来。
2: M78,原拍摄者:北斗天文台曹越
器材:CEM60,Q9,黑洞8寸
实际上NGC253和M78都是我在建立北斗天文台网络纪念碑(www.bdastro.cn)时想起来处理的。他们原先的版本都有很大的缺陷,我给抢救了一下,算是能出片了。曹越拍摄的时候全程用了高速读出,于是这张图里也隐约可见一些网格状的疤痕,于是图像复原也没法做了。
这张图拿到了Astrobin站的每日头图。
3:IC1396。原拍摄者:双子天文台的A'B'AB'O'。
器材是FLI的6303E,10寸RC。这张图是我给他在线上了一堂后期处理课(以下简称猫课)得到的当场结果,对细节没有太多的雕琢,但是当场处理下来的效果还是让我有点心动的。照片唯一的缺陷在于CCD的Blooming,但好在这张照片的星点溢出不是很严重,完全能接受。
4:M33。原拍摄者:楚雄紫溪天文台的老郑。
器材:裕众102APO pro,CEM60,QHY695A。解析力有点让我惊讶了。这张也是猫课的现场演示结果,依然是没有那么多精雕细琢和反复推敲。由于当时操作的一些失误,离远了看会觉得亮星外面有一圈轻微的ringing。这个片子对M33的分解感甚至让我有点羡慕。
5:IC342。原拍摄者同上,器材同上。
描述我也想同上。在经过适当的图像复原以后,解析力还是让我觉得惊讶。目前的4寸折射镜里面,我最看好的还就是这只102,这个素质比高桥的TSA120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原始素材优秀,图像复原自然也简单,所以星系中间的尘埃缝隙,尽管就那么一点点,还是被清晰地还原出来了。
6:M81。原拍摄者:双子天文台的暴风。
望远镜的光学素质弱了一些,不过由于原拍摄地的视宁度挺好,还是能还原出不少细节。只是这张图我在做局部反差增强的时候,引入了一些伪结构,具体见星系悬臂上的某些黑点。这里面有一些黑点是真实存在的尘埃,但被小波工具局部强化了,得到了不连续的尘埃效果。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想回去改的时候,整个片子的手工HDR都做完了,所以懒得再动。这图里同时保存了星系山的细节和星系外的共耀星云,处理过程有点恶心,不想再来第二次。
--------------------------------
以上就是这两个月完成的6张作品
可惜,没有任何一张是我的。
后期为王 这技术杠杠滴,小白膜拜。 后期为王是重点 都是大片!顶一个 震撼 远程台真香,希望今年我的台也能弄好 大片,mark 技术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