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用摄像头取代牛反副镜的利弊
本帖最后由 tcjsjxx 于 2020-2-20 19:47 编辑关于牛反,大家都知道因为副镜的存在,导致中心被遮挡,这个导致的后果就是牛反的锐度比不上折射。
但是相对于双分离的普消折射的4个物镜面而言,牛反的主镜只需要一个面。所以从精度和成本来说,牛反比较有优势。那么尽量减小副镜的遮挡,这个是无数人绞尽脑汁孜孜以求的目标。
减小副镜是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在主镜反光锥的末端,越靠近末端,那么副镜就可以越小。但是由于镜筒直径的需要,外接目镜的调焦筒的需要,那么这个极限是显而易见的。换句话说,你把副镜截取的反光锥太远了,那么调焦座就得非常的矮,调焦行程受限。
如果追求极致的牛反,我觉得时候到了。因为现在出现了天文摄像头,很细的天文摄像头。比如直径有如1.25寸的QHY之类的摄像头。直接找个主镜,然后摄像头固定在副镜处,直接取消副镜。这样的话,如果主镜尺寸增大,但是摄像头大小却不再变化,只是位置沿主镜轴心向远处推移。从6寸到10寸,主镜的尺寸一直增,但是摄像头遮挡的面积却还是不变,这样的结果,不好么?
这样演化下去的话,就相当于增大了遮挡比。而且,相对于小黑几乎2倍于1.25寸的副镜而言,这样不是大大减小了遮挡了么?
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人这样干,因为大家都是小黑成品,不舍得为此而破坏一个镜筒。另外,这个只能适合于摄影,对于目视几乎无意义。但是对于摄影而言,对于254牛反的摄影而言,还是具有相当的意义。
如果希望体验牛反极致的锐度,能比肩折射的锐度,不妨一试。如果再发烧一点,由于现在的CCD芯片大小只相当于小拇指粗细,可以直接自制一个CCD,这样的话, 遮挡比就相当喜人了。如果再进一步,用手机的CCD芯片来做一个超级细的天文摄像头,那么牛反摄影的革命,就此到来!
这种方式,对于光轴的调节非常方便,但是对于调焦机构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类似卡镜的内调焦,但是是“副镜”端的调焦。而且,调焦机构也要非常的细。
CCD引出的线,如果以USB线为主要形式的话,只有4根。导星的功能可以借由电脑直接控制赤道仪进行。不必非得由CCD的ST4接口输出导星指令。
之所以现在摄像头厂商不去做这种产品,并非是技术门槛达不到,皆因市场需求没有打开。如果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被大家认可,那么需求之门就此打开,使用牛反摄影的纤细的摄像头产品此起彼伏,大家的福利也就源源而至了。
但是现在的主流的天文CCD都向着体积的庞大化发展,尤其是冷冻CCD。看着硕大的体积,这类型的天文摄像头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本帖最后由 tcjsjxx 于 2020-2-20 19:53 编辑
我比较好奇的是:如果这种东东真的能出现,锐度,真的能比肩同等级的折射吗?如果可以的话,那么加强镜筒强度,封闭镜筒前端(用类似UV镜的东西),那么牛反的光轴稳定性是否也可以比肩折射?如果用磁悬浮来取消副镜的支架,那么在稳定的时候,星芒是否会消失掉? 这东西很早就有人自己做过了的。这个不用怀疑,遮挡的变小肯定带来的锐度提升。
不过由于后期技术的强大,大的遮挡系统在后期处理后,完全不比无遮挡系统出的照片差。当然,十字星芒的问题另说。
缺点也很明显,变成了专用的摄星镜,无法目视。这也是不能普及开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焦点摄星镜,这个的最大问题是调焦机构,以及不适合配合滤镜轮的单色CCD,只能用柱状的彩色CCD,因为加了滤镜轮就会加大遮挡,这种单通道合成却是现在的主流。 施密特照相机不是更好? 拿了芝麻丢了西瓜 人丑就是事多 发表于 2020-2-21 13:07
拿了芝麻丢了西瓜
是啊,您说得太对了,希望后来者,以我为戒!以警后来!
楼主把我想到的,都说到了!不谋而合。
目视党和想用冷冻拍深空的可以无视。但对于拍行星、日月党就是很理想的方案。
实现起来也没有技术难度。就是把镜筒稍微加长,十字型的副镜支架改成调焦座即可。调焦座最好是螺旋调节的,并应考虑加巴洛镜的行程。
关于摄像头当然越小遮挡也越少。但是视场也就越小,拿10吋口径F5的牛反为例,它的焦距1250mm,基本无彗差的优良视场角为5角分(有人计算过),在焦点处的直径为3.64mm,那么摄像头感光元件的有效面积刚好覆盖这个尺寸就可以啦,例如1/3吋的cmos就行。制作成直径小于20mm的摄像头应不成问题。
现阶段行星爱好者可以自行DIY,高手在民间。
有需求就有市场,相信不久的将来,有眼光的商家会推出正规产品来的。
本帖最后由 tcjsjxx 于 2020-2-22 20:38 编辑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20-2-22 15:28
楼主把我想到的,都说到了!不谋而合。
目视党和想用冷冻拍深空的可以无视。但对于拍行星、日月党就是很理 ...
是啊,之所以在在这个方向下功夫,皆因一次偶然的观测。
如果我说小黑目视的锐度不如天狼80/900的长焦,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小黑当时光轴也正。但是锐度就是比80口径的折射差一截。差多大一截?当时用小黑看月球明暗交界线的环形山,感觉到一些细节出不来。但是也能看了。换上80长焦,哇,细节纤毫毕现。当时直接有把小黑出掉的冲动。对于一个行星目视党,小黑的确不合格。一个是焦距短,再一个就是牛反遮挡带来的弊端:锐度(当然作为深空目视党,它还是有意义的)。
想起某个大佬说过:对于月球观测,锐度有时候比其他一切都重要。这个我深以为然。
但是小黑口径大,在获得这么大口径的条件下,它便宜啊。那么有没有办法改善啊?于是就想到这个以前本论坛坛友提过的方案。如果手头有一个比较好的摄像头,我觉得应该能搞一下电子目视。如果这搞不了,那么对于摄影,也比较有利。
有坛友说,对于摄影,直接后期不玩了吗?大气扰动的模糊,牛反遮挡带来的锐度下降,后期一下,不就全解决了么?但是如果我希望用摄像头看原汁原味的月球,怕就不行了吧。我知道这个需要非常的小众。但是我就是想试试。看看在极端的条件下,牛反的锐度到底能提升到什么地步。
我本人比较倾向于电子目视,皆因以前自制望远镜把一直眼睛搞得视力下降。现在左右眼视力明显不均衡。因为当时为了测试效果,必须闭上一只眼,导致一个看望远镜的眼,紧张程度比另外一只眼更甚,所以长期下来,就发现视力明显下降了。以至于现在,我不大赞成让孩子来使用望远镜。小孩有的时候连对焦是什么都不懂,拿到一个可以独立调节的双筒,这个时候视力不均衡,长期看下去,后果很不好。但是如果有电子目视的话,就可以相对来说避免这个问题。起码,左右眼疲劳程度一致了。而且双眼一起看,比较不容易疲劳。
我这个是个例,不代表具有普遍性,在这个特殊的情形下产生的念头,也不代表具有普遍性。但是作为业余爱好,喜欢,就去搞搞呗。 支持你 因为进光少所以锐度低对吗 星辰SKY 发表于 2020-3-3 21:36
因为进光少所以锐度低对吗
不是因为进光少。简单地说,牛反副镜遮挡造成锐度降低的原因是衍射。
蝶梦 发表于 2020-3-3 22:00
不是因为进光少。简单地说,牛反副镜遮挡造成锐度降低的原因是衍射。
...
衔射什么意思
遮挡带来的影响其实微忽其微,不信你用APO或长焦镜头中间遮住拍拍试试,看看锐度有没有降低 宋城冬叶 发表于 2020-3-5 08:31
遮挡带来的影响其实微忽其微,不信你用APO或长焦镜头中间遮住拍拍试试,看看锐度有没有降低 ...
这个想法非常的妙啊。那么如果诚如大佬所言,对于牛反而言,遮挡不是造成牛反锐度不如折射的原因,那么牛反锐度不行的原因是啥啊?
tcjsjxx 发表于 2020-3-5 12:18
这个想法非常的妙啊。那么如果诚如大佬所言,对于牛反而言,遮挡不是造成牛反锐度不如折射的原因,那么牛 ...
我觉得还是消光的问题,折射镜都有数道光阑,可以最大限度消除杂光,牛反和其他反射镜都无法做到这点,杂光进入导致反差降低,看起来不够锐
宋城冬叶 发表于 2020-3-5 12:53
我觉得还是消光的问题,折射镜都有数道光阑,可以最大限度消除杂光,牛反和其他反射镜都无法做到这点,杂 ...
那倒也是啊。
宋城冬叶 发表于 2020-3-5 12:53
我觉得还是消光的问题,折射镜都有数道光阑,可以最大限度消除杂光,牛反和其他反射镜都无法做到这点,杂 ...
“你觉得”是不算数的。牛反副镜中心遮挡造成锐度下降是有计算证明的。你如果想证明你的观点,请拿出定量的实验证据。
蝶梦 发表于 2020-3-5 15:41
“你觉得”是不算数的。牛反副镜中心遮挡造成锐度下降是有计算证明的。你如果想证明你的观点,请拿出定量 ...
你所指的是亮度下降還是銳度下降??
怎樣計算的?{:5_294:}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