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cal 发表于 2020-4-21 17:30

不折腾了,放弃DIY制冷行星摄像头

本来想着拍行星再降点噪,由于人懒不想用多叠加的办法。就想着歪门邪道用制冷的办法降噪,但搜资料说制冷对短曝贡献很小。但不死心,先试试再说。

然后我就拿我的ASI224摄像头开刀试了,结果不出意外,制冷的确对短曝几乎没有贡献。不废话,看图。




对于长曝的确是有贡献的,看下图。


用双层制冷片,加了2安电流,电压7.5-8伏。制冷功率15-16瓦。室温22度左右,制冷后温度稳定在-10度,处于简易测试的目的,直接用导热硅胶软垫压在了制冷片上,如果用铝柱导热应温度该还能更低。


好了,结果很明显了,放弃折腾,恢复摄像头原样,老老实实多叠加帧数吧。

childrentst 发表于 2020-4-21 17:45

人生贵在折腾

宋城冬叶 发表于 2020-4-21 18:51

怎么看起来图1比图2噪点还多

magichero 发表于 2020-4-21 19:35

人云亦云不如亲自测试,支持楼主

2764228287 发表于 2020-4-21 20:58

怎么铝架放到了冷冻片下面了。。。先顶楼主,同折腾冷冻

JamesW 发表于 2020-4-22 02:03

说真的说真的,要小心制冷结露别把电路板给烧了啊!

鬼星团 发表于 2020-4-22 08:52

国外有人这样玩!
制冷没人玩行星 都是深空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20-4-22 10:18

我的也是224MC.只加个散热片和风扇,效果还是有的。
见http://bbs.imufu.cn/thread-791355-1-1.html
GAIN一般高于400就不能看了!z把短曝增益开到600,完全被放大器的噪声掩盖了,所以看不出差别。
我想如果增益降到300或以下再做比较试验,就会看出差别。
224偶尔可以客串一下深空,所以搞冷冻还是有用处的。
说千道万,谁让咱穷人也想玩天文摄影呢?!{:5_278:}

蝶梦 发表于 2020-4-22 11:21

其实长曝光的时候热噪声才比较重要。短曝光主要是读出噪声和偏置图案,解决办法分别是叠加和减偏置场。

libra001 发表于 2020-4-22 12:57

支持一下

振旺光电客服 发表于 2020-4-22 15:31

本帖最后由 振旺光电客服 于 2020-4-22 15:33 编辑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20-4-22 10:18
我的也是224MC.只加个散热片和风扇,效果还是有的。
见http://bbs.imufu.cn/thread-791355-1-1.html
GAIN一 ...
好想说句,改造有风险,拆机需谨慎,且行且珍惜{:3_208:}。有需要帮助的可以群里@我们{:3_222:}。

optical 发表于 2020-4-22 15:36

JamesW 发表于 2020-4-22 02:03
说真的说真的,要小心制冷结露别把电路板给烧了啊!

这个的确担心过,但结露的水是蒸馏水,导电性不好,并且测试时间短,过后只有非常少的水在上面。

optical 发表于 2020-4-22 15:41

九大行星 发表于 2020-4-22 10:18
我的也是224MC.只加个散热片和风扇,效果还是有的。
见http://bbs.imufu.cn/thread-791355-1-1.html
GAIN一 ...

长曝才有效果了,并且可以看到从20多度降到零下10度,降了30多度,也就可见一点效果。你那只降了几度的效果真不太好说哦

ccqhms 发表于 2020-4-23 16:48

我也做了一个ASI120MC的,用的12701制冷片,放外壳制冷,温度只能下降个10来度。你的怎么做到零下15度的?

optical 发表于 2020-4-24 10:23

ccqhms 发表于 2020-4-23 16:48
我也做了一个ASI120MC的,用的12701制冷片,放外壳制冷,温度只能下降个10来度。你的怎么做到零下15度的? ...

一个是我直接贴着CMOS的电路板,不是贴外壳,制冷更直接。另外一个是双层制冷片,空载室温22度,可以降到-40度。我图方便用的导热系数只有5的软硅胶垫导的热就到-10度了,如果用导热系数100-200的铝柱或者导热系数400的铜导热,还可以更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折腾了,放弃DIY制冷行星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