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guo1688 发表于 2020-7-7 18:23

BCTO ETX90BB小马卡观测木星和土星

高美古的雨季难得出现观测窗口。现在的广州也是云雨季节,不过偶尔还能有个云缝。索性搬出BCTO 的ETX90BB小马卡,在云缝里观测下木星和土星。也算是今年第一次搬器材上楼顶练摊。90马卡比高美古的150马卡小了不少,效果自然差很多。不过也能看清木星上的N多条云带。而且很轻便的器材适合搬着到处走。第一次使用QHY183C拍摄行星,有些参数设定还存在问题。天气好了慢慢试。
木星和木卫一、二


土星


近来,广州的视宁度确实不错,虽然楼顶大风,但行星影像非常稳定。

梅西也天体 发表于 2020-7-7 21:45

直焦就那么大啊,比我用星特朗90马卡拍的强大太多了{:2_185:}

weiguo1688 发表于 2020-7-7 22:20

梅西也天体 发表于 2020-7-7 21:45
直焦就那么大啊,比我用星特朗90马卡拍的强大太多了

直焦真没这么大,后期的时候做了2.5倍的插值放大。

小六哥 发表于 2020-7-7 22:43

我看了楼主前面远程的150马卡拍的木星比这个细节还模糊一些。远程台的视宁不行还是做怎样。感觉就算90马卡插值放大也比 远程的150细节上 ‘锐’些。真实些。是不是远程的150马卡主镜发霉了啊。。

weiguo1688 发表于 2020-7-8 10:19

本帖最后由 weiguo1688 于 2020-7-8 10:32 编辑

小六哥 发表于 2020-7-7 22:43
我看了楼主前面远程的150马卡拍的木星比这个细节还模糊一些。远程台的视宁不行还是做怎样。感觉就算90马卡 ...
下面这张图片中,两张木星照片拍摄的日期比较接近。都是拍摄15000帧,叠加70%,2.5x插值放大。由于183c的像元尺寸是2.4um,比290c的2.9um略小。所以,虽然BCTO ETX90BB的焦距只有1250mm,但木星影像只比BOSMA1501800拍摄的小一点点。


再看看两支镜子拍摄的土星。同样是15000帧,选取70%叠加。由于土星亮度更低,差别会更加明显。


从这两张照片可以看出,150口径的细节表现明显优于90口径(这不是废话吗{:5_283:})。同时信噪比也优于90口径(这还是废话{:5_283:})。

    但这并不能说明任何时候150口径拍摄的木星细节都会优于90口径。因为视宁度这个瓶颈始终存在。就广州地区来说,夏季副高控制下,视宁度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在整个夜晚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如此。只要观测目标高度足够,图像一般都比较稳定。相对来说丽江高美古地区受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在整个夜晚视宁度往往会有较大的波动。从今年4月份以来对行星的观测情况来看,视宁度最佳的时候多数是凌晨天光出现之前和傍晚昏影消失之后的一段时间。而且此时的视宁度明显优于广州地区。
    所以,行星观测关键就是对良好视宁度的把握,这东西有时候看预报也未必靠谱。毕竟视宁度容易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没有好的视宁度,再大的镜子也是枉然。
    其实这两只马卡镜性能都不错,看过焦内、焦外的衍射环和艾里斑,在厂制器材中算是比较优秀的了。


梅西也天体 发表于 2020-7-8 12:27

weiguo1688 发表于 2020-7-8 10:19
下面这张图片中,两张木星照片拍摄的日期比较接近。都是拍摄15000帧,叠加70%,2.5x插值放大。由于183c的 ...

看到大佬拍的行星,看了看手里的小马卡更有信心了{:3_212:}

bell.chang 发表于 2020-7-8 17:35

看看大佬的片子,自己觉得惭愧啊。:curse:

小六哥 发表于 2020-7-8 22:11

weiguo1688 发表于 2020-7-8 10:19
下面这张图片中,两张木星照片拍摄的日期比较接近。都是拍摄15000帧,叠加70%,2.5x插值放大。由于183c的 ...

看来南方 拍行星的确有优势 学习了 那个90马卡 拍的土星印象深刻 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CTO ETX90BB小马卡观测木星和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