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王一帆 发表于 2021-5-18 21:36

16寸蓝区目视记录 (1月18日)

    时隔4日,再次上山。这次上山的观测远比之前那次的准备丰富,无论是目标的准备还是物资的准备。
    下午3点多从长沙市出发,8个人2台车。到天文台大概是6:00左右。由于我们低估了傍晚时温度的下降速度,导致我们在开始晚上的任务之前就被冻了一下。同行的潘工上吐下泻,命都丢了半条。
    当晚的主要任务是带几位老师感受大围山的星空,外加调试设备。因为要带老师们观测,所以DOB16提前做好了GOTO的校准,找起一些微小的目标方便多了。同时由于带了一个23mm的目镜和一个6mm目镜,对目标的解析力也比4天前要强得多。
    除了几个明星目标之外,我自己的观测始于西方飞马座的斯蒂芬五重星系。说起来不怕丢人,我以前一直以为这个目标在狮子座。。。斯蒂芬五重旁边有一个9.5等的NGC7331,颇为明亮。相比之下,斯蒂芬五重只有13等上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目标如此有名,在16寸里几乎无法看到,更不用说什么把5个星系分离之类的目标了。只能偶尔感觉到那个位置有东西,仅此而已。可能也与我观测时月亮没有完全下山有关。
    双子座有一个“爱斯基摩星云”,NGC2392,就在双子座侧面腰部,GOTO过去换300倍目镜。是一个微小明亮、带双层结构的灰白色星云。双层结构的外层很圆,内层似乎没那么圆。两层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显。还能够感觉到星云中央有一颗暗弱的星,不知道是不是中央白矮星。
    当晚山上视宁度奇差,星点肥大,300倍下找合焦点都找不着。尤其是看暗星的时候。这给我看行星状星云带来了一定烦恼。也许视宁度再好一点就能看出细节了。
   在另一方向,飞马座附近,有一个“蓝雪球星云”NGC7662。9等亮度,和刚才2392差不多大,亮度也接近。就是一个边缘模糊的光斑,内部音乐感受到一些暗色不均匀区域。它旁边有两颗12等星。
    这次前半夜看了很多行星状星云,并且用上了“牧夫最后一个大佬”教我的虚焦测亮度法,不光在彗星的亮度估测上很实用,在其他弥散天体上也都很好用。
    M76在英仙座和仙女之间,就在4等的英仙座ψ星旁边。通过这颗星搭星桥很容易找到。我之前完全没料到它会这么暗,这让我对它M天体的头衔产生了怀疑。它所处的位置正好在银河中,复杂的背景恒星让我差点错过它。通过虚焦我估计其亮度在10等上下。它旁边有一颗6.7等恒星,附近还有一串星链组成的圆圈。《夜空迷》中称M76为“大而明亮的行星状星云”,对此我不甚同意。也有可能是低角度消光导致其亮度低效果差。
    当晚看M31比较早,高度还比较高。我和同行的一个朋友一致认为应该是看到尘埃带了。尘埃带大致在32和110连线的中点方向。是一道暗色区,可以明显感觉到其与星系内侧更亮位置之间的对比,是具有边界而非均匀过渡的。但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我无法在尘埃带外侧看到确切的亮带(比尘埃区更亮)所以我也对这条尘埃区域保留一定怀疑态度。
    还有一点我比较好奇,就是靠近31星系核位置的尘埃带为什么看不到。从图片上看,靠近星系核位置有细小的深色尘埃带,按理说星系核附近更为明亮,辨认尘埃带也应该更轻松才是。




-------------------休息一下----------------------------------




    有一个固定台的好处就是,可以有一个地方提供休息、热水、小太阳。在室外零下15度的环境下搞观测,能够感觉到自己在慢慢掉血。这时候一桶泡面、一个卤蛋,半小时的小太阳,可以帮你把血回满。这太重要了。在午夜前后,冷得不行的时候,我们一大堆人躲在天文台的杂物间喝茶吃东西取暖。我一边吃东西一边研究星图。
    在大概1点半前后,我又开始了观测的长征路。


    北斗从山间升起后,我看了其周围的几个M天体。M108和97以往在较差的环境里用小黑是看不到的,在这里就轻而易举了,直视可见。M108中央和尾部各能看到一颗12等星,似乎内部还有尘埃细节,类似条纹。旁边的猫头鹰星云比108亮一点,很圆,只有一层,没什么细节,旁边近处有一颗12等星。

    北斗尾部M51是不可错过的目标,16寸里可以看出51的漩涡状,51b也很明显,伴星系有一块向下的星云状延伸部分。两者之间的连接桥我尝试了几次都不敢确认。他俩都有明亮的、大约11等的星系核。虽然没有照片的明亮,但亲眼所见M51的漩涡状还是让我有种意外的惊喜。


    北斗尾部升起来后,后发-室女星系团也就可以看了。我对这一大片天区真是又爱又恨。早就知道这是一块神奇的天区,但当自己坐在16寸前,真的打算向内探索的时候,还是不由得担心起它的难度来。这块天区没有太多亮星,搭星桥比较困难。要用星系来搭。
    我最喜欢的顺序是从东次将开始向内探索,这也是《导游图》中推荐的方向。最先遇到的是4762、4754和4733三个NGC天体。三个星系中4762最亮,4754次之,4733最暗。4733在星图上标示为13等,实际上依旧很显眼,直视基本可见。4754比较密集,4733比较疏散,三者可以放在同一个视场里。最开始NGC天体我还好好观察,到后面实在是太多了都不看了。
    下一个目标直奔M91。它是一个我没看过的M天体。离东次将大约4度圆,花了大概6步才跳过去。91很暗,要用侧视法,可以看出它也有两层,外层淡一些,不甚规整,内层稍微亮。旁边有一颗10等星和一颗12等星。去m91的路上有一个NGC4571,在一颗9等星旁边,像是这颗星喷射出的云气,但实际上是个星系。
    这块天区在星图上看有上百个星系,在去M91的路上和后来去M98的路上,经常在目镜里看到一个个的光斑。数目之多令人应接不暇。我觉得在大围山即使花一整晚的时间也不见得能把这块天区的所有星系看完。13等以上的星系用16寸都轻而易举,完全不必担心看不到的问题,困难在与寻找。
    从M91去98的路途遥远而艰难。路过99也顺便欣赏了一下。这个9.8等的星系用侧视法可以看到漩涡结构,暗条带在里面螺旋状排列。从99到98就很近了。98扁扁的,完全侧向对着我们,有一个很亮的星系核或是前景恒星。我觉得它虽然扁,但不是平的,似乎带点弧度。10.1等的亮度要用点侧视法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两点半到三点的这段时间我正迷失在室女后发星系团中,小小休息了一下,吃了个泡面。寒冷的身体仅仅在喝汤的时候暖了一小下。dob虽然是手动寻找,但开了跟踪,这样休息回来还能从之前的地方开始,不必从头再来,这非常有用。
最后一段观测时间大概是3点到4点半。这段时间重新看了m104,还看了几个M天体和球状星团。上次看m104的时候看到了中央暗带,但这次看不到了。在78倍下观察,它非常规整,有一个大概12等的星系核。我觉得没有确定暗带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暗带两侧星系亮度差异,下方星系部分的亮度太低了。
    Sugger老兄大概在一个月前用127马卡在深圳看到了一颗行星状星云,有很明显的颜色。他把这件事在群里分享了,我便记住了。上山之前我问到了编号:NGC3242。在16寸里这个星云很明亮,而且确实有颜色。其位置就在巨爵座附近的长蛇座天区。在黑夜中看星星看久了,目镜里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成一种灰白色+蓝色的单调颜色,但这个星云有明显的绿色色调。和旁边星点的颜色有所不同。我估测其亮度在8.5-9等,没有结构,没有层,只是一个小毛球。边缘可能有一层东西,也可能是炫光。
    看完3242大概是3点半,我又冷又困,只等长蛇座升起来。因为东南方刚好有座山,而长蛇的尾巴本来就不高,所以很尴尬地要等着M68和83斜着从山上爬起来。这两个M天体我没看过,所以对我意义重大,大概4点前后,我才看到68,而更低的83我直接是用双筒找的,dob所在的位置直到天亮都看不到。
    M68在乌鸦座底下,一个8.2等的球状星团。在78倍下边缘恒星已然可以分解。这个球团不是很紧密,不是很圆,边上散的比较开,有点像疏散星团。在300倍下由于光轴不准加视宁度差,星点肥大,分解有一定难度。这个星团的中心是紧密的,形成一块乳白色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上方叠加了几颗前景恒星,所以很难讲这个星团究竟能否被分解。给我一种感觉,就是球状星团背景上面放了个疏散星团,两个叠在一起。
M83是用10x42双筒看到的,对星系来说非常明亮且巨大。位置在长蛇座γ正下方。软件中显示的亮度是7.6等,性状不甚规则,若用DOB应该能看到漩涡状。dob用久了,感觉双筒还没有dob好用。

    至此,我的M天体观测只剩下最后两个:双鱼座的M74和鲸鱼座的M77。我看好多人最后看的M天体也是这两个,奇怪。
    完成M天体任务后我还看了M13,这没什么好说的,巨大、明亮,可被完全分解。如果盯着它看,会看出里面充满各种形状的星链、暗带。M13的螺旋桨结构我看了半天都没看出来。

北大楼 发表于 2021-5-18 23:24

真不错啊!
有时间慢慢消化

ibelieve 发表于 2021-5-19 17:02

羡慕,又有16寸又有蓝区

牧夫最后一个大佬 发表于 2021-5-20 20:23

哈哈,不错。16寸确实够给力了。上次在山东观测新智彗星时,用海牛佬的16寸在蓝区,表现的很好,很多细节我都是第一次看过,够爽。

ship2007 发表于 2021-5-21 22:19

好羡慕啊

老饼干 发表于 2022-3-9 08:32

16寸大根在蓝区……美到不敢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6寸蓝区目视记录 (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