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石 发表于 2007-10-13 21:48

我们的脉冲星模型又有了一点点进展

在我们的脉冲星文章发布在arxiv上以后,又开始了另一种探索。因为我们的磁场振荡模型不仅仅适用于脉冲星,而且适用于其它星体。因此我们离开脉冲星,在其它种类的星体上搜索支持的证据。我们一直盼望着能够在中子星以外的星体上观测到射电脉冲,以验证我们的模型。

前些天,找到一篇文献,发现了一颗超冷矮星能够发射周期为2个小时的射电脉冲,波形与脉冲星的波形没有根本的差别。这就证明,除了中子星,其它种类的星体也会辐射脉冲。

今天,又找到两篇文章,介绍了一颗磁化的化学成分特殊星( CU Vir),它也辐射射电脉冲,周期为12.5小时。最让我们高兴的是,这颗星每个周期发射两个脉冲,脉冲发射时,星体的磁场等于零。这正是我们的模型所预言的辐射相位。

我们的模型认为,星体磁场的振荡波形类似方波(由太阳磁场近于方波推想的)当磁场反转过零时感应电场最强,此时会出现脉冲辐射。因为每个周期两次过零,所以每个周期可以产生两个脉冲。

我们的这种猜想在下图中准确地体现了出来,图注为原作者所注,其中明确指出,脉冲产生于磁场过零点附近。

(虽然从简化的模型推算,每次过零应该差生两个脉冲,每个周期产生4个脉冲,但是四个脉冲的幅度有差异,所以,实际上每个周期我们能接收到的脉冲可以是1至4个。那些弱脉冲会淹没在噪声中)

因为这个发现,我们的信心大增。

[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07-10-13 21:53 编辑 ]

愚石 发表于 2007-10-15 22:38

刚才又收到一个脉冲星学者的来信,坚决支持讨论我们的观点。很愿意为我们背书(他还不知道我们的文章已经发布)。

到目前为止,认为我们的观点值得考虑,愿意为我们背书的学者已经有4人。这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kxjh 发表于 2007-10-16 10:10

恭喜恭喜72B14.GIF

llgzcts 发表于 2007-10-16 11:12

llgzcts 发表于 2007-10-21 21:08

愚石 发表于 2007-10-21 21:53

原帖由 llgzcts 于 2007-10-21 21:08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背书"是不是推荐此书(文)的意思?

背书(endorsement,endorse)也就是签署的意思。本来指在银行的支票背面签名,表示对持票人的行为负责的意思。只是背书这个词在我们老百姓中间用得不多,因此比较陌生。
endorsement,除了“背书”之外,还有“签署”、“支持、认可”的意思。

背书是arXiv网站的一种特殊规定,是为了防止“民科”乱发帖子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要求第一次发帖子的人,要找一个有资格的专业人士做引荐。不是所有的业内人士都有资格引荐。这种资格来自于:他们指定的一些学会或组织的人士或者在该网站已经发布过一定数量的帖子的人。一个人引荐了“问题人物”有可能被取消引荐资格。所以他们会告诉引荐者,要谨慎引荐。

背书是指对某个人的认可,而不是对某篇文章的认可。当然,为了让某个陌生的专业人员背书,需要获得人家的信任。首先要寄送文章让人家阅读,人家认为你不是“民科”才会为你背书。如果是互相熟悉的业内人员,就不需要送文章过去了。

这次我们找了好多的专门研究脉冲星的、有引荐资格的业内人士,寄送我们的文章过去,让人家审阅。结果先后有4个人回信,愿意引荐我们。当然,也有三个人回信对我们的观点提出质疑。更多的人没有回信,想必是不屑一顾吧。

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想法太超前了,所以会有很多的人不能理解。这也是好事。

我们正在准备第二篇和第三篇文章,进一步提出新的观点和证据。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0-21 22:36

愚石 发表于 2007-10-21 23:14

原帖由 benlinliu 于 2007-10-21 22:36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祝贺玉石兄取得进展.

对于脉冲星,我以为,肯定还有许多细节有待深入探讨.

对于老兄引用"民科"概念,本"民科"略感到有些以外.

是应当提倡理性的交流.在当今信息社会,无须特别花力气宣传(被理解为"民科"行为)自己的见 ...

你可能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在我使用“民科”这个词的时候,使用了引号。我把这个词看作中性词,既无贬义也无褒义。我自己认为我自己也是一位民科。

刊物和网站有自己的定位是可以理解的。有同行评审的刊物,有自由发布的网站(比如北大的“物理争鸣”),arXiv 介于与两者之间,它不允许“民科”发表文章,是可以接受的规定。如果所有的杂志和网站都不设任何门槛,反倒是不符合“百家争鸣”理念。因为,人家认为门槛是必须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家之鸣,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有了一些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承认,这是正常的想法。在没有得到大家的承认之前,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自己不自信或者没有能力另当别论。信息社会有利于思想的传播,但是不等于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传播。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和你有些不同思想。你认为,只要自己在网上的某个角落发布了自己的思想就算了,别人总会看到的。我觉得,这是一种消极想法。传播自己的想法,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发表在同行评审的刊物上。不能正式发表,有三种可能,1、观点没有价值;2、观点过于超前;3、作者没有努力推销。第一种情况是自己的科学水平问题,第二种情况是大众的科学水平问题,第三种情况是自己的推广能力问题。

愚石 发表于 2007-10-21 23:26

原帖由 benlinliu 于 2007-10-21 22:36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正统,其实不过是一种流行,不一定就代表真理.

也许不值得花许多精力去追求正统地位,追求真理倒应当被认为是更基本的.

非正统的地位在一些情况下应当认为更有优势.例如,对于"平凡暗物质假说"而言,非正统的地位,国外并不流行,使我们具有更充裕的玩味,探索与推敲机遇

如果自己有一个好的想法,就应当努力让他成为正统,只有成为正统,才会造福于人类。我认为自己把玩自己的想法,不让它尽快进入人们的争论和检验,是没有意思的。很可能,自己的想法是完全或部分错误的,只是自己钻进了牛角,这种情况下,只有很多的人参与争论,才可能发现问题。争论的效率要比自己把玩高得多。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才努力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更多的专业人士看到我们的观点。

[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07-10-21 23:27 编辑 ]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0-22 07:11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0-22 07:14

愚石 发表于 2007-10-22 08:31

原帖由 benlinliu 于 2007-10-22 07:14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此外,X网站并不是天生的权威网站(他们并不处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由于他们做得不错,于是就有了人气.

类似,做最好的研究,也许就能够标明自己的位置,就如同X望站中许多人作到的那样. ...
arXiv网站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是“最权威的网站”,因为他们的定位是快捷,而不是权威。因为现在的人们不只是喜欢权威,还喜欢快捷,所以哪里就聚起了人气。这也显示了人们需求的多样性。

愚石 发表于 2007-10-22 08:37

原帖由 benlinliu 于 2007-10-22 07:11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重要的是,做最好的学问.例如,如果,我做G测定,一定应当可靠地将G测到1ppm, 然后详细公布实验方法,让大家都能重复.这个方法应当公布到一个大家能够在1秒钟之内能够到达的地方,也就行了.


最重要的是实践,你总是在心理把玩自己的G测试,那样不好。起码要把自己的想法发表出来,让大家讨论才有意义。不一定要发到权威杂志,自己的博客也行。

愚石 发表于 2007-10-22 08:45

原帖由 benlinliu 于 2007-10-22 07:11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北大有个争鸣网站,没有去过,有时间去看看.不妨介绍一下那里的出色的话题(或者命题)


北大的物理争鸣:

http://www.phy.pku.edu.cn/wwwboard/board.php?n=-2

前一段瘫痪了,恢复后,以前的帖子好像都丢了。

worren 发表于 2007-10-22 12:54

科学的原则之一是事实,如果模型真的被大量观测数据证实,成功是一定的.

愚石 发表于 2007-10-22 16:15

原帖由 worren 于 2007-10-22 12:54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科学的原则之一是事实,如果模型真的被大量观测数据证实,成功是一定的.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提出的多种模型可能都不能解释所有的观测事实,也就是说,各有优缺点。这时,人们只能在几种模型里面做“矮子里面拔将军”。比如,脉冲星的模型就是在(机械)振荡、双星轨道和灯塔模型这三种模型里边进行比较,最后推崇灯塔模型。因为它比另外两种模型有较大的优势。比较有意思的是,在灯塔模型刚刚提出的时候,并不被人们看好,还遭到与会专家的嘲笑。是nature的一个编辑看上了这个模型,才得以发表。

起码,我们现在的MO模型已经能够解释绝大多数的观测事实。而且,我们的三种猜测已经被证实,这三点猜测,都是在看到观测事实之前提出的:
1、双脉冲星的波形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2、中子星以外的星体也可以辐射脉冲;
3、辐射脉冲出现在磁场过零的时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0-28 17:30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1-3 11:51

llgzcts 发表于 2007-11-3 14:52

愚石 发表于 2007-11-3 21:28

原帖由 benlinliu 于 2007-11-3 11:51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对了,玉石老兄应当将在X网站上的论文全部传到这里,也好方便地学习学习
绝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博客里已经有了。我觉得不必在这里再转贴了。
我们正在整理新的证据,准备再发布两到三篇。
我们感到,新出现的证据都是符合我们的模型的,有的是我们一直等待的结果。这包括:
1、在主序星里发现了周期性射电脉冲辐射;因此“脉冲星”不再是中子星的独角戏。
2、观测发现某些主序星辐射脉冲出现在磁场过零时刻,这是我们模型的理论基础。
3、观测发现圆偏振辐射有很快的反向,旧的模型不可能解释这种事实。
4、发现了我们预料之中的四峰波形(不是灯塔模型原来研究过的那种四峰结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的脉冲星模型又有了一点点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