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il的debayer算法优于APP,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关于预处理阶段的算法和软件,我已经对比过多次。之前对比过Siril和fitswork,结论是Siril胜。因为fitswork会在(较亮而锐的)星点周围形成色边。(见https://bbs.imufu.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11593&extra=)
这次再对比一下Siril和大名鼎鼎的APP(Astro Pixel Processor)。
左边是APP默认的AAD算法,右边是Siril中的LMMSE算法。Siril默认是RCD,但实际上LMMSE的效果会更好,只是LMMSE占用内存大、且单张星点边缘难看(见下图)而没有被选为默认。叠加后LMMSE的星点照样平滑。
单张(仅做了debayer):
可以看到,AAD的饱和度更高,但是彩噪也更明显。LMMSE的背景彩噪很少,星点也更锐,更能从背景分离出来,但是亮星边缘有放射状的图案,非常难看。
叠加后(仅做了拉伸):
AAD的背景较为平滑,明度噪点很少,但彩噪更多;但是单张时的饱和度优势又变得不明显,且亮星的边缘变方了,这是后期无法挽救的。LMMSE的背景彩噪依然很少,但明度噪点更多;小的星点比AAD更锐,亮星边缘放射状的图案消失了,而且过渡平滑,表现优于AAD。
显然,LMMSE会更好一些。当然,这只是在我的设备(尼康Z6未改机,镜头有紫边,欠采样)和我的设置(单张ISO 1600,1.3s,640张叠加)下的测试结果,不能代表全部情况。或许在drizzle时或者张数较少时,APP会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https://astronomy-imaging-camera.com/wp-content/uploads/Adaptive-Airy-Disc-debayer1.jpg
这张网络图片也印证了APP的AAD算法的问题:星点边缘不自然,星点“方”。
左边是PI的VNG算法(也是很落后的算法),右边是APP的AAD。 看了半天,第二张图左右和第一张图是反的 coldspring 发表于 2022-12-23 01:34
看了半天,第二张图左右和第一张图是反的
没反,左边是APP,右边是Siril。 本帖最后由 coldspring 于 2022-12-23 15:27 编辑
Garth天卜 发表于 2022-12-23 09:41
没反,左边是APP,右边是Siril。
那我确实看不出来亮星变方,反倒是siri的亮星的光晕有点矩形感 本帖最后由 coldspring 于 2022-12-23 15:28 编辑
Garth天卜 发表于 2022-12-23 09:41
没反,左边是APP,右边是Siril。
好吧,你说的大概是光晕里面。说实话不是仔细看,两张图大同小异,也许是图片压缩的关系,哈哈。不过第三张图倒是一目了然,原来debayer还会影响星点形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