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外部外挂制冷的效果怎么样,实测来看看。
相机为尼康D5100,已改机。制冷温度为-25℃左右。
图一是两种情况图片左上角放到最大时看到的情况,可以看出对比很明显,制冷之下,噪点少了很多。
再看图二图三,噪点对比更加明显。自制外挂制冷效果明显。
图四图五是两组图片在ps直方图中的数值,我选取了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来比较,图表更加直观。
综上可以看出,虽然自制单反制冷比不上专业的冷冻相机,但提升效果也很明显,噪点降低接近60%,关键是价格低廉,这一套下来不到90元。
制冷片采用的是12706,制冷功率60w,再加一个散热片,制作简单,即可以买零件自己组装,也可以买做好的成品。
自己做唯一的一个问题是不好安装,我是找了一根魔术贴扎带绑上,但是制冷片会贴偏,效果不尽人意,只有整好紧贴中间才有测试结果。
不知大家有没有好的安装方法。
就像这种,有没有什么好的固定器具?
主要是使用的散热鱀片占据的分量、体积太大。 学习了! 效果确实不错,就是这个体积实在有点。。。 这个体积和外形,能不能用捆扎带来固定? 3D打印一个。
我觉得你用的太大了。去找一个100W的散热器,会小不少。
另外有导热环氧树脂。直接粘上。当然就不能拆了。
jp1969 发表于 2023-03-09 09:14
效果确实不错,就是这个体积实在有点。。。
毕竟便宜的东西 MDK99 发表于 2023-03-09 10:51
这个体积和外形,能不能用捆扎带来固定?
主要是不能四周均匀固定,固定一面,另一面就要翘起来 JamesHe 发表于 2023-03-09 10:51
3D打印一个。
我觉得你用的太大了。去找一个100W的散热器,会小不少。
另外有导热环氧树脂。直接粘上。当然就不能拆了。
粘上是最先被排除的方法,相机还要干点别的。一开始怕小散热压不住,但实际上这个运行了三个小时,管还是凉的,的确是买大了。 深宇 发表于 2023-3-9 11:08
主要是不能四周均匀固定,固定一面,另一面就要翘起来
固定散热器,都是用螺丝弹簧压的。
去看看CPU怎么固定的,你就明白了。
其实制冷的冷是其次的,冷冻相机最关键的一点是可以恒温,这样可以使各种场的噪声保持一直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建议把恒温模块加上,但是通过外壳传传导来让内部恒温,这个有点难度。 JamesHe 发表于 2023-03-09 13:16
固定散热器,都是用螺丝弹簧压的。
去看看CPU怎么固定的,你就明白了。
用CPU的散热支架我试过,就差一点点就能安上了,我得去寻摸个再大一点的支架 陈国亨 发表于 2023-03-09 18:55
其实制冷的冷是其次的,冷冻相机最关键的一点是可以恒温,这样可以使各种场的噪声保持一直不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建议把恒温模块加上,但是通过外壳传传导来让内部恒温,这个有点难度。
外部恒温制冷这个容易,我加上温度控制器了,启动温度温度设置很低,停止温度设置到最低,这样就能保证一直低温制冷,至于内部嘛,实在管不到了,有点效果就满意了,毕竟不能和几千的专业相机比。 这种方法玩玩可以 优化体积 太大太重了 赤道仪上的设备越轻越少越好
这种两点无法实现 1 不能恒温 2控制器显示只是外壳温度 不能正确实时监测ccd的温度变化 鬼星团 发表于 2023-03-11 03:31
这种方法玩玩可以 优化体积 太大太重了 赤道仪上的设备越轻越少越好
这种两点无法实现 1 不能恒温 2控制器显示只是外壳温度 不能正确实时监测ccd的温度变化
对,缺点显而易见,就是玩,瞎折腾。 深宇 发表于 2023-3-9 20:00
外部恒温制冷这个容易,我加上温度控制器了,启动温度温度设置很低,停止温度设置到最低,这样就能保证一 ...
黄鱼上有D5100改恒温冷冻+BCF的方案,改机费用也是几百块:dizz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