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麦 发表于 2024-5-8 20:44

Seestar S50 的赤道仪工作模式

本帖最后由 田麦 于 2024-5-8 21:05 编辑

一、经纬仪模式拍的和赤道仪模式拍的大有不同
Seestar S50 默认工作模式是经纬仪模式,此模式下拍摄的图像堆叠后会发生“场旋”现象。
图左为S50在经纬仪模式下拍摄一小时叠加后的图片,由于在结束前的几分钟天空逐渐出现薄雾,故最后曝光的那部分图片亮度较高,正好显示了长时间曝光后出现的“场旋”现象。可以明显地看到,左上角和右下角均出现了图片旋转后留下的不可用的三角形杂噪边缘。所以需要事后进行裁切,去掉边缘部分。
对比图右赤道仪模式下同样1小时拍摄后叠加的照片,则没有这个现象。这将大大提高图像的有效使用面积和有利于类似马赛克的拍摄。赤道仪模式还可以减少图片叠加的拒绝率,由经纬仪模式的30%左右减少到10%左右,这将能更有效地利用宝贵的拍摄时间。那么如何使S50工作于赤道仪模式呢?



二、准备一些配件。经纬调节座在闲鱼可以找到。S50底座螺丝孔是3/8吋,而适合鸠尾槽的螺丝一般是1/4吋,所以需要转接螺丝。由于S50底座转动接头的高度几乎与底座四周的胶脚平齐,所以需要增加一个垫圈垫高它,以免转动时S50的底座胶脚与鸠尾板发生碰擦。


三、组装配件,让S50工作在赤道仪模式。


1、因为S50在赤道仪模式下重心严重偏移一边以致侧翻,故无法采用原装短三脚架,改用张角较大的三脚架。


2、将纬度座安装在三脚架上,再固定鸠尾板,用螺丝将S50底座固定到鸠尾板上,注意在S50底座的转动头上需要加装垫圈垫高,免得转动时与鸠尾板发生碰擦。


3、通过调整纬度座侧面锁紧螺丝,尽量精确地把S50固定到如图的这个位置,即仪器的长边与水平方向夹角等于当地的纬度。例如当地纬度是30度,要调到这个指定位置,则此时纬度座的刻度应该定位在90-30=60度。


4、用魔术贴将极轴镜固定到S50的上沿。其实只要能瞄准北极星,用红点瞄准镜,甚至用一支塑料吸管贴上去都可以。

四、校准操作
1、先校准三脚架的水平,然后对极轴,即是让瞄准镜对准北极星。对极轴对初级用户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还好,实践证明了粗略对极轴也能生效,也就是说只要三脚架调整比较水平,纬度座角度定的比较准,再用指南针粗略地校对S50机身长边对北的方向,赤道仪模式基本也能奏效。


2、S50开机,打开移动设备的APP,连上S50后,点击主页的设备图标,进入高级选项,在“跳过水平调整”选项中留空。退出。


3、进入“观景”模式,操纵方向轮,首先让S50沿着横向旋转180度,再沿竖向升起镜头指向天顶附近。然后退出。这个操作是能让S50在的合适的初始角度上进行三星校准。实践证明这是比较合适的初始方向。


4、关键时刻到了。前面的设置明明将S50放置在严重不水平的位置,我们是怎样让S50相信它可以工作在水平模式呢?这涉及到S50的软件更新,更新后的软件在首次拍摄前会自动执行三星校准。具体来说就是S50会自动转到星空中三个不同位置拍三张图,通过解析星图而建立该时刻准确的水平坐标系。故这一招骗过了S50。
具体操作为:进入观星模式,点击屏幕下方的拍照键,S50马上会全自动进入三点拍照解析星图的状态。屏幕将会报告转向的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稍等片刻,当屏幕报告水平调整完毕后,记得不要按“拍摄键”,此时只要按下“取消键”,便可回到正常的深空拍摄页面。此时赤道仪内部已建立了正确的天球坐标系,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了。


5、以后就可以按照正常的拍摄方法,输入天体名称,goto到指定天体拍摄了。从此告别了场旋和增加了拍摄时间的利用率。


6、由于目前S50软件只是按照经纬仪模式工作的,水平校准骗过了它,但骗不过它天体库内部的设置,所以当你要goto到天球以南的部分天体时(举例:纬度30度的地方,则对应的天球南半球高度角60度范围内),机内天体库则认为该范围的天体仍在地平线以下,不予转向拍摄。这是极大的遗憾。盼望今后振旺能修改软件,让S50能分别工作在2种不同的模式下吧。


振旺并没有推荐S50的赤道仪模式。说不定会有些风险。各位尝试时需谨慎行事。

---------------------------------------------------------------------------------------------------------------

            田麦文章目录—————————————————————————【深空前期 1】用买单反的钱,组装入门级深空拍摄设备【深空前期 2】介绍几款好用的手机天文APP【深空前期 3】亮场、偏置、暗场、平场、暗平场拍摄的实操【深空前期 4】据说无dither不拍星,您dither了吗?【深空前期 5】天爱者永恒的话题之一:对极轴【深空前期 6】天爱者永恒的话题之二:调平衡【深空前期 7】天爱者永恒的话题之三:调焦【深空前期 8】天爱者永恒的话题之四:导星【深空前期 9】天爱者永恒的话题之五:后截距【深空前期 10】天文摄影常用器材图文对照表(更新)【深空前期 11】天文摄影用到的各种滤镜知多少?【行星前期 1】行星拍摄利器——ADC(大气色散矫正器)-----------------------------------------------------【深空后期 1】PixInsight 1.8 快餐式操作全纪录【深空后期 2】Siril 0.9.12 中文版快餐式操作实录【深空后期 3】MaxIm DL 6(MDL6) 快餐式后期操作全纪录【深空后期 4】DeepSkyStacker4.2.1 (DSS)快餐式操作全纪录【深空后期 5】介绍Siril-0.99.10.1新功能——深空图像处理大加速【深空后期 6】Siril 1.0.0-RC2 新增传感器倾斜度判断等新功能【深空后期 7】神奇软件,新版 Starnet V2 发布了【深空后期 8】彩色相机也可以玩SHO(哈勃色)或HSO/HOO配色【深空后期 9】如何用Siril 的SeeStar专用脚本快速叠加图像
【行星后期1】行星拍摄与后期PIPP、AS!3、RS6、WinJupos一条龙【PI后期 1】PixInsight1.8.8快捷键一览表【PI后期2】PixInsight哈勃色以及各类窄带彩色映射方法(1)【PI后期3】PixInsight产生伪亮度并进行窄带合成的SHO-AIP脚本(2)【PI后期 4】利用显卡GPU加速Starnet++,速度快了5倍以上【PI后期5】新版Pixinsight V1.8.9-2 及插件、模块的安装
—————————————————————————【天文杂谈1】您知道租用远程天文台有几种方式吗?【天文杂谈2】厂家是如何调整天文相机CCD/CMOS靶面倾斜度的?【天文杂谈3】C8HD配减焦镜的后截距及各类施卡的HyperStar参数【天文杂谈4】今晚拍什么?-100个顶级天体拍摄目标汇编【天文杂谈5】天文宝书-包含3300个天体的“Imm深空天体汇编【天文杂谈6】天文摄影新知识——全自动智能化望远镜巡礼【天文杂谈7】图解——东(或西)阳台一次法对极轴【天文杂谈8】赤道仪不平衡?DIY一个平衡的利器【天文杂谈9】3月13,4月12,挑战梅西耶马拉松正当时【天文杂谈10】C8HD+0.63X拍摄M42的尝试【天文杂谈11】尝试:大小不同口径的双镜拍摄及后期【天文杂谈12】梅西耶天体目视效果模拟及手绘图谱【天文杂谈13】实战南天拍摄——高度角只有6度的船底座大星云【天文杂谈14】用AM3+Asi2600MC Duo打造便携式天文摄影系统【天文杂谈15】M101风车星系+2023ixf超新星【天文杂谈16】梅西耶天体目视效果模拟及手绘图谱【天文杂谈17】天文摄影新知——全自动智能化望远镜巡礼【天文杂谈18】奇思妙想-3D打印Seestar S50 附件
【天文杂谈19】Seestar S50 的赤道仪工作模式
————————————————————————【田麦拍摄】《梅西耶星表》天体全图【田麦拍摄】《科德韦尔星表》天体全图【田麦拍摄】ZWO Seestar S50——8个天体试拍图
【田麦拍摄】SH2-157龙虾爪星云


xinghai 发表于 2024-5-9 03:29

感谢楼主分享!

tyf123 发表于 2024-5-9 21:08

这样也不错,不用精准对极轴,大概就行。坐等zwo出70mm左右cmos能到1/1.2英寸的自动望远镜。最好还带制冷

地球小蓝 发表于 2024-5-9 22:42

有意思,感觉不就是星特朗的经纬仪斜劈吗

MDK99 发表于 2024-5-9 23:29

佩服楼主,厉害

蚁人te 发表于 2024-5-10 10:03


佩服楼主

wb34 发表于 2024-5-11 08:54

为什么不是以鸠尾板的水平面作为纬度?而是在另一侧?

田麦 发表于 2024-5-11 19:27

本帖最后由 田麦 于 2024-5-11 20:55 编辑

wb34 发表于 2024-05-11 08:54
为什么不是以鸠尾板的水平面作为纬度?而是在另一侧?
当把s50与仪器长边平行方向的转动轴(即原经纬仪的赤纬轴)固定指向天北极后,此后在拍摄天体时s50无论怎样转动,S50的赤纬轴不再转动。只有赤经轴以与地球自转相同的角速度旋转,从而抵消地球自转对天体位置的影响,使得天体在望远镜的视场中保持静止。所以需要让s50的长边指向天北极,而不是让短边(鸠尾板方向)指向天北极。

田麦 发表于 2024-5-11 19:44

田麦 发表于 2024-05-11 19:27
当把s50与仪器长边平行方向的转动轴(即原经纬仪的赤纬轴)固定指向天北极后,此后在拍摄天体时s50无论怎样转动,镜头指向的纬度方向不再发生变化。只有赤经轴以与地球自转相同的角速度旋转,从而抵消地球自转对天体位置的影响,使得天体在望远镜的视场中保持静止。所以需要让s50的长边指向天北极,而不是让短边(鸠尾板方向)指向天北极。

s50在原来的经纬仪模式下,拍摄天体时为了跟踪,赤经,赤纬轴是同时旋转的,于是发生所谓场旋现象。当我们让其中的赤纬轴固定了,剩下只有赤经轴与地球自转同步转动,便抵消了场旋。

半岛电台 发表于 2024-5-12 12:38

根据当地纬度大概斜着放,什么斜劈都不要了

wb34 发表于 2024-5-13 11:23

田麦 发表于 2024-5-11 19:27
当把s50与仪器长边平行方向的转动轴(即原经纬仪的赤纬轴)固定指向天北极后,此后在拍摄天体时s50无论怎 ...

我的疑问是为什么是长边和地平线的夹角,而不短边的夹角?那样也是一个轴转就行了

田麦 发表于 2024-5-13 17:50

wb34 发表于 2024-5-13 11:23
我的疑问是为什么是长边和地平线的夹角,而不短边的夹角?那样也是一个轴转就行了
...

和S50的软件设计有关,它默认驱动长边的轴是赤纬轴。所以要固定赤纬轴就需要固定与长边平行的轴。如果固定短边的轴,S50内部的天体库的赤经赤纬数据就反了。无法正常指挥goto和旋转。

半岛电台 发表于 2024-5-13 21:00

半岛电台 发表于 2024-5-12 12:38
根据当地纬度大概斜着放,什么斜劈都不要了

根据实践,这样也是可以的

ahwz11 发表于 2024-5-14 14:27


我自己花几十块改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Seestar S50 的赤道仪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