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hang2012 发表于 2025-10-28 09:19

观天镜与小哨所的对比



因为存在大气消光效应和日益加重的灯光污染,理论上越靠近地平线附近的天体越不容易被观测到。而在实际观测中发现,即使是在灯火不那么辉煌的小城镇中,用一般的双筒望远镜,也很难观测到地平高度30度以下的暗弱天体。也就是说,真正具有观测价值的目标通常都高于地平线30度以上。换句话说,最具观测价值的目标一定是在天顶附近。而且,因为存在天体周日运动,位于东方地平线附近的目标,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逐渐升高。当它们升高到30度以上时,才具备了观测价值。

本实施例中的望远镜,因为目镜光轴和物镜光轴互成90度,所以用它观测任何高度的空中目标都不需要抬头,而仅仅需要平视和适当低头,请看实际观测状态的照片:即使是观测地平高度30度左右的低观测价值目标时,也仅仅需要低头40度左右(参看图1),因为眼珠会向下偏转对正目镜,补偿剩余的偏差。而在观测更高角度的目标时,如60°(参看图2)和90°(参看图3)时,也不需要抬头和举起手臂,观测状态轻松舒适。

与之对照的是,用常规结构的普通双筒望远镜观测,即使是观测地平高度仅仅30度左右的目标时(参看图4),也需要抬头和举起手臂。而观测更高角度的目标时,如60°(参看图5)和90°(参看图6)时,就需要将头部和手臂都高抬到一个非常不舒服的高度上,观测状态紧张不适。两相比较后可以得出结论,观测地平高度高于30°的任何目标,如果仅考虑人体工程学需要,本实施例远远优越于普通双筒望远镜。

尤为重要的是,本镜属于主要用于巡天观测的手持型双筒望远镜,大范围、高频度的搜索目标活动是常规操作状态,根本不可能也没必要像带有支架的常规天文望远镜一样长时间指向某个特定方向。

    因为本申请中的转像系统的光学结构高度折叠和压缩了光路的长度,所以这种双筒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比同规格的常规结构的双筒望远镜大为减小。

    先比较一下体积,请看对比照片(参看图7),左边的是市售的“小哨所”,右边的则是本实施例DIY样机。可以明显看出,本实施例的体积比“小哨所”要小得多。

再比较一下重量,应用了口径80毫米焦距330毫米物镜的“小哨所”,其裸机重量达到了2140克(参看图8)。而同样应用了口径80毫焦距330毫米物镜的本实施例样机,裸机重量却只有1419克(参看图9)。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比较“小哨所”足足轻了1/3!








maoxing68 发表于 2025-10-28 15:49

又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观天镜与小哨所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