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不是光速可变也不是多普勒效应,而恰恰是光速不变!
问题的关键是发生干涉的位置是运动的,而两束光相对这个位置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结果是一束光少跑了一段而另一束光多跑了一段,从而产生了光程差,导致干涉条纹移动 先顶一下,改天再研究::070821_09.jpg::
回复 #22 llgzcts 的帖子
正因为是运动才会出现干涉条纹的移动,如果静止干涉条纹就不动了先说一下,你提到的文章的错误:
既然这个试验观测到了干涉条纹的移动现象,说明这个试验在转动前和转动后都发生了光的干涉现象,光的(或说波的)干涉条件是“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遇点相位差恒定”,可得到如下结论:
1、光是一种波
2、光的频率在转动前后不变或变化量相同(如不满足则不能发生干涉现象)
3、光的波长在转动前后不变(如不满足则干涉条纹的形态将发生变化而不单单是条纹移动)
由1得光的速度=波长*频率,由2和3知两束光的速度在转动前后不变(因为同时变快或变慢是不可能的),且不可能出现两束光一个变快另一个变慢!
回复 #25 llgzcts 的帖子
见21楼。你把光路假想为圆的,可能更好理解一点 同一束光在同一介质下传输,产生红移时的速度和紫移时的速度是不是一样?答案是一样的,变的只不过是相位和频率。这个试验的结果和天文观测中的很多现象类似嘛。
[ 本帖最后由 the2 于 2007-11-15 13:52 编辑 ]
回复 #28 the2 的帖子
如果发生了红移和紫移,则两束光的频率将不同,也就不能发生干涉了! http://www.sea3000.net/qiji/2.php这里有篇文章说得不错,赞成它的解释::070821_07.jpg:: ::070821_09.jpg:: ::070821_01.jpg:: 原帖由 llgzcts 于 2007-11-15 13:15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是地面上的观测者的观点.
问题是对在转盘上的观测者来说,他是如何解释这个实验结果的?
这个还没想出个好的解释!
但绝对不是光速变化!如果光速改变,则两束光的频率和波长至少有一个不相同,频率不同则不发生干涉,波长不同则干涉条纹变化 发重了::070821_17.jpg::
[ 本帖最后由 kxjh 于 2007-11-15 17:30 编辑 ] 我觉得这样的实验还是比较粗糙的,可能里边有很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没有考虑进去,所以以此为依据说明问题的可靠程度比较低。可以比较一下,当初爱丁顿作日食观测实验同样具有很多有重要影响的方面,但是在解释实验结果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只是得出了支持“相对论”的实验结果,现在大家对这个实验可能都不是很看重了。可是其中的教训是值得我们总结的,简单说来还是实验太粗糙,没有说服力。
现在再说我对上面提到的萨纳克的实验的个人想法 :试验设施我是没有十分搞清楚,但我还是要先提出我的担心,在实验台作圆周加速时,镜片支架就没有受力变形吗?如果有受力变形那干涉条纹的移动就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了。
当然我也还是没有深入到这个实验的原理层次去研究,我的脑袋还是不够转的阿::42:: ::42:: 这篇新闻里看不出来光速可变啊,相位延迟与运动速度以及光波导长度在运动方向上的投影成正比
,而以运动类型及光波导折射率无关。----这是实验的广义效果,所以叫普适萨格纳克效应。
<b>(其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b>
[ 本帖最后由 the2 于 2007-11-15 20:29 编辑 ] 我不是承认或认定 无形态物质 也不是就承认或认定以太的存在,只是认为符合观测结果的理论解释是当前最好的解释,在它能够广泛的推导或提前预测出其他实验的结果前并不能认为就是完全的真理。(是不是有点滑头::42:: ,不过这对不死抱教条,能接受新的观点有好处。)
能量-质量-引力-空间-场运动-时间 这一系列名词里面,以太或类似的东西能不能够存在::070821_16.jpg:: 还需要大量的实验观测数据来验证。
我们在这里吹吹牛可以,不用太较真了。如果再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去,有大海一样多的口水都不够用啊!::070821_19.jpg:: ::42:: ::42::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地球在以太中的运动会制造出一种“以太气流”,这种气流会使得光波发生弯曲,就好像声波在大气气流中发生偏移一样。但以太理论在1887年艾伯特-迈克耳逊(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以表彰他对光学精密仪器及用之于光谱学与计量学研究所作的贡献,他以精密测量光的速度和以空前精密度进行以太漂移实验而闻名于世)同爱德华-摩尔利(实验测量出光速变化的美国天文学家)的试验失败后,在很大程度上被就此搁置一旁。
迈克耳逊-摩尔利的试验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假定整个空间充满着光以太,人们认为以太是不动的,地球运行时通过以太。因此,顺地球运动方向发出的光传播得应该(或看来应该)比向与地球运动方向成直角发出的光快些。两束光会失相并出现干涉条纹。测量条纹的宽度就可能求出地球相对于以太的精确速度。这样,便可以测定地球的“绝对运动”,还将由宇宙间一切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得知它们的绝对运动。但试验的最终结果却是看不到有明显宽度的条纹,因此光速在任何环境下任何方向上都没有差别。从而也推翻了所有关于以太的学说。这一意味着“以太气流”可能不存在。后来爱因斯坦在自己的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表明,光可以在“没有以太”的真空中进行传播。
但斯塔克曼关于“以太”的概念理解同十九世纪时所理解的“以太”概念又存在很大不同,斯塔克曼认为,“以太”对重力产生影响,而不是对光的运动产生影响。斯塔克曼说:“在传统的重力模型中,科学家们使用被重物压住发生弯曲的橡胶板来显示其受重力情况。”斯塔克曼解释了在他的理论中“以太”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当以太物质遍布周围时,橡胶板变得十分柔软。所以当上面承受重物时,其所受的重力影响要大的多。”斯塔克曼通过初步计算提出,以太对重力的影响可以解释为什么星系内部的恒星能够以如此高的速率进行运动。
斯塔克曼研究的下一步将着重于进行更多、更详细的计算来保证他提出的“以太”理论能够同现有的宇宙资料想吻合,如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运动。斯塔克曼说:“进行这些试验十分重要,因为很有可能我们会推翻暗物质理论,或者说进行这些试验将使得我们对‘以太’理论的信心进一步增加。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在没有确切证明之前,我认为目前两种对立的理论应该并存。”
倒相对论
相对论的提出,同样受到很多的指责,有很多人认为它是错误的,并大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然而这种观点并不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
观点如下:
1、推翻光的波粒二象性,即证明光只是波,或光只是粒子
2、推翻光速不变定律,即证明存在以太或存在绝对坐标 (既然你不接受其他的观点,那祝你早日验证它)
3、证明牛顿理论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