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31

十月名人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1001-霍罗威茨

(Horowitz,Vladimir)俄裔美国钢琴家。1904年生于基辅。6岁开始学琴,17岁于基辅音乐学院毕业,并在哈尔科夫举行首次演奏会
。1928年赴美国演出获得成功,以后每年赴美国演出,1940年定居美国。因患胆怯症曾在1936~1939年和1953~1965年间两度停演。
1978年在庆祝他在美国登台50周年和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25周年的音乐会上,他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技艺精
湛。他是以技巧取胜的钢琴家,采用与众不同的速度和强度演奏八度,并能弹出独特的金属声音,擅长演奏浪漫派作品,尤其是F.李
斯特和C.R.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 ,可称无与伦比。他演奏美国国歌《星条旗》,以万花筒般的技艺和热情,使听众欣喜若狂。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32

1002-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也称作“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
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也就是他说的“satyagraha”,影响了全
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通过“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这也激发了其他殖民地的人们起来为他们的独立而奋斗。最终大英帝
国分崩离析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联邦,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联邦(因为“英”这个前缀于1946年没有了,变成了Commonwealth of
Nations)。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satyagraha”,英语译成soul force,意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
这鼓舞了其他的民主运动人士,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他经常说他的价值观很简单,那就是(是从传统的印度教信仰演化
来的): 真理(satya),非暴力(ahimsa)。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32

1003-阿拉贡

法国作家。1897年生于巴黎,1982年卒于同地。父亲曾任巴黎警察局长和法国驻西班牙大使。母亲生他时父亲已有妻
室,故而在名义上把阿拉贡作为小弟弟抚养。1916年在瓦尔-德-格拉斯学医。1917年应征入伍,获十字奖章。1919年因参加矿工罢
工而复员,同年和勃勒东、苏波一起创办《文学》杂志,加入达达主义运动,并发表了诗歌《欢乐之火》,毕加索为之作了插图。后
又和勃勒东等建立了超现实主义小组,并发表了三本诗意散文《幻梦浪潮》、《放任集》和《巴黎的乡人》。1927年1月加入法国共
产党,发表《风格论》。1928年11月结识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发表了及其女友艾尔莎·特里奥莱,不久娶后者为妻。此后阿拉贡
走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多次访问苏联歌颂苏联的诗集《乌拉尔万岁》,以及小说《巴尔的钟声》,并任法共《今晚报》主
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1939年9月应征入伍,曾获军功勋章、被俘和脱逃,参加地下抵抗运动,发表了《断肠集》和《法兰西
的晓角》等爱国主义诗歌,也写了不少以艾尔莎为主题的情诗,以及根据烈士们事迹写作的《共产党人》。战后发表长篇小说《共产
党员们》,1959年获列宁和平奖金。1958年发表的历史小说《受难周》标志着他已脱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道路。1963年为加洛蒂《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一书作序,高度评价“无边的现实主义”。他晚年的作品如小说《处死》、《白朗茹与遗忘》、短篇小说集《欺
骗真实》、诗集《永别》等重新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倾向。

  代表作之一《受难周》描写的是1815年3月拿破仑“百日政变”期间,路易十八向比利时仓皇出逃的情景。画家格里科尔特作为
火枪手保护王室,然而他一路上对艺术和历史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而明确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到了法国和比利时边界时,他
又返回巴黎搞自己的绘画去了。小说旨在表明一个人有选择的自由,与萨特主张的“自由选择”有某种相通之处。

  阿拉贡的一生与20世纪的法国历史和文学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诗歌、小说和评论等各方面都成果卓著,作品达100种以上
。阿拉贡的政治态度、文艺观点和作品倾向都几经变化,但是用他自己曾说过的话说,他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超现实主义。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40

1004-福井谦一

(Fukui Kenichi)日本理论化学家,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艺术科学文学院院士、日本政府文化勋章获得者。福井由于在1951
年提出直观化的前线轨道理论而获得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日籍科学家。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46

1005-狄德罗

(Diderot,Denis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他精通意、英等几国文字,以译述A.A.C.沙夫茨伯里的《德性研究》而著称。狄德罗在主编《百科全书》的25年中,深受F.培根T.霍布斯和
J.洛克等人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培根关于编辑百科全书的思想,促使他坚定地献身于《百科全书》的事业。狄德罗除主编《百科全书
》外,还撰写了大量著作,在他的《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怀疑者漫步》、《论盲人书简》、《生理学的基础》、《
拉摩的侄儿》、《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宿命论者让·雅克和他的主人》、《驳斥爱尔维
修<论人>的著作》等著作中,表述了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他的《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论戏剧艺术》、《
谈演员》、《绘画论》、《天才》等著作中,表述了他的“美在关系”的美学思想。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50

1006-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
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以及弗兰克·洛依德·赖特并称为四大现代建筑大
师。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西北靠近法国边界的小镇,父母从事钟表制造,少内时曾在故乡的钟表技术学校学习,对美术感兴趣,1907
年先后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在巴黎到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师奥古斯特·贝瑞处学习,后来又到德国贝伦斯事务所工
作,彼得·贝伦斯事务所以尝试用新的建筑处理手法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闻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格罗皮乌斯和密
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开创了现代建筑的思潮。他又到希腊和土耳其周游,参观探访古代建筑和民间建筑。
柯布西耶于1917年定居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雕刻,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杂志《新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
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写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植根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
”后来他把其中发表的一些关于建筑的文章整理汇集出版单行本书《走向新建筑》,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
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
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
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
形体。

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它们是:
* 底层架空;
* 屋顶花园;
* 自由平面;
* 横向的长窗;
* 自由立面。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52

1007-玻尔

全名:尼尔斯·亨瑞克·戴维·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丹麦人,是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他在研究量子运动时,提出了
一整套新观点,建立了原子的量子论,首次打开了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大门,为近代物理研究开辟了道路。近代物理学大厦的基础-
量子力学,是以玻尔为领袖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集体才华的结晶。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是一位卓越的科学研究工作的领
导和组织者,1921年创建了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并逐渐在物理学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哥本哈根学派”。玻尔还是一位杰出的
人道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当法西斯注意在欧洲横行的时候,他曾帮助一大批德国和意大利学者免遭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
反对法西斯,他参加研制原子弹。战后,他又是呼吁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知名人士。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54

1008-西格妮·韦弗

(Sigourney Weaver)生于纽约,父亲是NBC电视台前总裁,母亲是英国演员。自小念的是贵族学校,史丹佛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后
,又取得耶鲁大学戏剧硕士学位,明星梅莉.史翠普是她的同班同学。由于5尺11寸的身高,使她很难找到一般舞台剧的主演机会,
于是从基础的外百老汇舞台剧演起,之后参加电视肥皂剧演出。1977年以《安妮霍尔》走上银幕,但只有瞬间的露脸镜头。1979年的
《异形》将她选为太空英雌,建立了她的影坛地位。1986年由她挂帅的《异形续集》更将她捧到巨星地位。她本身亦积极拓展戏路,
1988年以《迷雾森林十八年》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双料女主角提名,同年的《上班女郎》也入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除了4集《异形
》外,代表作尚有《上班女郎》、《冒牌总统》等。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54

1009-约翰·列侬

(JohnWinston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员、诗人、社会活动家。 1962年5月:
正式与伦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签下录音合同。自此,开始了以披头士为主角的摇滚乐“不列颠入侵”。

1964年:年底,披头士有30首歌曲列入该年“佳曲100首”行列,他们的三张专辑垄断专辑排行榜之首达30周之久。此后的五年中,
几乎所有专辑都成为乐坛经典。

1968年:约翰遇见了纽约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YOKO ONO),之后和辛西娅的婚姻破裂,

1969年: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在直布罗陀结婚。

1970年:专辑《ABBEYROAD》(修道院之路)的发行引起乐队成员的分歧,约翰和保尔纷纷指责对方的妻子过分介入乐队的事务,从
而引发口角乃至起诉,甲壳虫终于在70年代的第一年里分道扬镳,曲终人散。

70年代: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在纽约格林尼治村安家,继续音乐和艺术创作。

1980年12月8日晚,约翰在为洋子的歌曲《如履薄冰》配完吉它曲的回家路中,被一名疯狂的持枪者枪杀于自己曼哈顿公寓的门口。
后来这名乐迷被警方抓获并被判终生居住在精神病院里。12月14日下午2点,全球的列侬乐迷集体为他致哀10分钟,他的意外身亡也
使得“Double Fantasy”等唱片在全球的销量出现飙升。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55

1010-威尔第

(Giuseppe Verdi) 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于1813年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的隆高勒,比在莱比锡出生的瓦格纳晚5个月。他
的父亲是当地旅馆的老板和杂货商。这是一个家境清贫的农民家庭。父亲打发他到附近布塞托一个鞋匠家去住,他在那里学习管风琴
,并在镇上管弦乐团工作。当他被镇民送往米兰音乐学院学习时,却遭到拒绝,被拒原因是他的岁数太大(超过了14岁)。从未受过
训练,缺乏音乐才能。他回到布塞托,后来开始写他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该剧于1839年他26岁时在斯卡拉歌剧
院上演,这部歌剧取得了成功,使他获得了创作三部新歌剧的合约,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
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
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
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
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及《法尔斯塔夫》。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
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56

1011-奥伯斯

(Olbers,Wilhelm )德国天文学家。生于不来梅附近的阿尔贝根。1781年毕业于格廷根大学医学系。然后在不来梅行医,但总是在
天文观测中度过他的夜晚。他把自己的住所的顶层变成了一座天文台。他起初酷爱研究彗星,并于1797年研究出一种确定彗星轨道的
方法,这种方法迄今还在应用。他一共发现了5颗彗星,其中于1815年发现的那颗至今仍称为奥伯斯彗星。在献身于寻找火星与木星
之间隙内那颗行星的行列中,奥伯斯是领导人物之一。虽然皮亚齐的发现首开了记录,奥伯斯却在高斯算出其轨道之后重新发现了这
颗行星。他又于1802年发现了小行星智神星、于1804年发现了小行星灶神星。他首先提出这些小行星起源于一颗中等大小的行星之爆
炸,那时这颗正在如今的小行星带内某个轨道上运行。今天也许还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颇有价值的主张。人们发现的第1002号小行
星被命名为奥伯利亚,以纪念这位奥伯斯。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57

1012-鲁契亚诺·帕瓦罗蒂

(Luciano Pavarotti),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早年是小学教师,1961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亚国际比赛中的扮演鲁道夫
,从此开始歌唱生涯。1964年首次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登台。翌年,应邀去澳大利亚演出及录制唱片。1967年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
第 《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从此,声名节节上升,成为活跃于当前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之一。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0:58

1013-保罗·西蒙

保罗·西蒙(Paul Simon),1941年10月13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从小崇拜歌星普莱斯利,十一、二岁时开始学习唱歌和弹吉

它,16岁时与中学同窗好友阿特·加芬克尔(Art Garfunkel)组成男声二重唱,开始了早期的演唱生涯。后来西蒙进入大学学习法律

,1964年从法学院退学只身赴英国学习文学。

西蒙和加芬克尔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风靡多年的重唱可说是流行音乐史上的最佳重唱,西蒙的嗓音松弛自然,加芬克尔音色轻柔高洁,

两人的和声如诗如梦一般丰富多彩,令人魂牵梦绕。以至于今天在他们分手十多年后人们仍然习惯地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挂在嘴边。他

们重唱的成就有目共睹:1966年,他们合作的第二张专辑《寂静之声》,同名单曲在美国排行榜上获得冠军;1969年为影片《毕业生

》所配的插曲《斯卡泊罗集市》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插曲奖;《罗宾逊太太》同时获格莱美最佳录音奖;1970年推出的《忧愁河上的金

桥》获得极大成功,在英美两国排行榜上均名列第一唱片销售量超过900万张,当年就获得“最佳唱片”、“最佳单曲”等数项格莱

美大奖。还有其它多个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回乡之旅》、《凯西之歌》、《拳击手》、《美国寻梦》等等,皆出自这两位黄金搭档的

合作。他们的演唱配合得天衣无缝,表现手法变化多端,保罗·西蒙优美的诗一般的歌词,以及定于戏剧色彩的吉它演奏,与加芬克

尔对声音细腻的处理完美结合,确立了他们二人的重唱在音乐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七十年代初,保罗·西蒙与加芬克尔各自去独立开创事业,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都建树颇丰。保罗·西蒙的音乐风格有所改变,他迷

上了第三世界音乐,他把南美音乐、牙买加音乐和爵士乐都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当中,推出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保罗·西蒙》反响很好

。他开始脱离原来的民摇摇滚风格,成为了浒音乐中最引人注目的控索者之一。1975年他的专辑《这些年来仍然疯狂》使他达到了个

人成就的第一个高峰,获得当年格莱美奖中的最佳专辑和最佳浒歌手两项大奖。1986年,了为纪念“猫王”普莱斯利逝世十周年,西

蒙花了一年时间深入南非,运用当地音乐素材精心制作的专辑《恩赐大地》出版,乐评界称之为流行音乐风潮中吹进的一股清风。在

流行摇滚全球融合方面从前的伤口都不及《恩赐大地》这么深刻,它将多种形式的南部非洲黑人民摇和美国摇滚结合在一起,配合以

奇妙的音响效果,形成一种全然不同、形式古怪的歌曲,整个唱片的卓越的艺术飘逸和控索性令人兴奋。 这张专辑两年获得格莱美

大奖。

1990年,西蒙又创下现场演出观众最多的纪录,在美国的一次演出中,有70多万观众参加,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同年又推出了一张风

格有所突破的新专辑《圣洁的旋律》。1991年,西蒙开始题为“生逢佳时”的世界巡回演出,其中一站广州是西蒙首次访华演出,给

中国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蒙常被冠以作曲家、歌唱家和吉它手的美誉,实际上再加上诗人也不过分。早年与加芬克尔的重唱以及后来个人演唱的作品,绝大

多数出自于他的笔下,歌词首首都是优美的诗歌。他的歌曲旋律优美迷人,大部分作品都被改编为轻音乐。他的音乐创作风格多种多

样,他感触敏锐,思想深刻,更惊人的是他每首歌曲的词与音乐的配合都是那么和谐,效果出奇地完美。
保罗·西蒙是当今美国歌坛少有的常青树,从1957年出道至今已经30多年,其间有多少歌手兴盛衰败,而他凭借自己的卓越天才和实

力至今仍然是歌坛上的耀眼巨星。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1:00

1014-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Dwightd David Eisenhower)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陆军五
星上将。
他是格兰特总统之后第二位职业军人出身的总统。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
在美军历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晋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
他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的前途是“第一大”--
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战功卓著的美国总统。现代战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不互相摩擦、
自我消耗,就要有人从中协调。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
、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
所用。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1:01

1015-尼采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著名德国哲学家。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是他最早开始
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反应,直到下一个世纪—— 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
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1:02

1016-奥斯卡·王尔德

(Oscar Wilde)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

20世纪末,在遭到毁誉近一个世纪以后,英国终于给了王尔德树立雕像的荣誉。1998年11月30日,由麦姬·汉姆林雕塑的王尔德雕像
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的阿德莱德街揭幕。雕像的标题为“与奥斯卡·王尔德的对话”,同时刻有王尔德常被引用的语录:“我
们都处在沟中,但是其中一些人在仰望着天空中的星星。”(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1:03

1017-丽塔·海沃思

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从小就开始登台表演,1935年初登银幕,在由福斯公司出品的影片《在南美大草原的月光下》中出演角色
;此后,她又相继出演了一些影片。真正使她成为好莱坞巨星的是在由霍华德.霍克斯导演的影片《英雄情种》中的出色表演;此后
她又相继主演了《黄金梦》、《神秘小姐》等一系列卖座片。在生活中的她,也是到处留情,一共五度结婚,被称为好莱坞的“爱神
”。在她的演艺生涯中,一共出演了60多部电影。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1:04

1018-亨利·柏格森

(Henri Bergson,1859年—1941年),法国哲学家,文笔优美,思想富于吸引力,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以“创化论”之说,强调创造与进化并不相斥,因为宇宙是一个“生命冲力”在运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
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

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僵化的
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

1927年,“为了表彰其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和的卓越技巧”,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高度评价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在批
判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机械论和决定论,解放人类思想方面的巨大意义,认为《创造的进化》是“一篇震撼人心的雄伟诗篇,一个含
蕴不竭之力与驰骋天际之灵感的宇宙论”,“他亲身穿过理性主义的华盖,开辟了一条通路。由此通路,柏格森打开了大门,解放了
具有无比效力的创造推进力……向理想主义敞开了广阔无边的空间领域。”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1:05

1019-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印度裔美国籍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1910年生于今巴基斯坦的拉合尔。1930年毕业于印度马
德拉斯大学,1933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学位。1930~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理论物理;1933~1937年在该
校任教。1937年移居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叶凯士天文台工作。1938年任教授。1944年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5年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52~1971年任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主编。他在恒星内部结构理论、恒星和行星大气的辐射转移理论、星系动力学、等离子体天
体物理学、宇宙磁流体力学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1983年因在星体结构和进化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
是另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拉曼的亲戚。

昌德拉塞卡早期从事恒星内部结构理论的研究。他利用完全简并的电子气体的物态方程建立白矮星模型,导出白矮星的质量上限是太
阳质量的1.44倍。这就是著名的昌德拉塞卡极限。1939年,他出版《恒星结构研究引论》一书,系统论述恒星内部结构理论。1950年
出版《辐射转移》一书,总结了他在恒星和行星大气辐射转移理论方面的主要工作。他处理了有偏振的辐射转移问题,并用量子力学
方法计算了作为中介光谱型恒星大气不透明度源泉的负氢离子吸收系数(见负氢离子吸收)。1943年,他出版《恒星动力学原理》一
书,运用经典力学讨论星团、星系等天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六十年代,他出版《等离子体物理》和《流体动力学和磁流体力学的稳
定性》等专著,并从事相对论天体物理的研究。

sagalliant 发表于 2008-1-4 21:05

1020-阿尔图尔·兰波

(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兰波的创作是法语诗歌历史上的重大变革。他本人是象征主义运动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被公认为是其后的超现实主义的鼻祖。二战
后诞生于美国的“垮掉的一代”的诗风也深受兰波影响。今日人们在追忆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时,兰波的名字都是绝对不会忽略的。
就连恐怖小说作家托马斯·里戈蒂也曾在不同场合表示自己是兰波的忠实追随者。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十月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