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qianwu 发表于 2008-1-23 10:57

R-2转载西安日报报道:9旬专家要让春节换日子

9旬专家要让春节换日子
www.xawb.com 2008-01-19 04:35:43 西安日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金有巽老人真够倔强,60多年来一直为移动春节日期努力。 “要贯彻科普法精神”  14日走进金有巽的家,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是金老已94岁高龄,却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腰直步健;一个是金老的卧室兼书房里不仅没有一样新家具,而且有的所谓家具是简陋搭起的架子,与他曾被选为两届陕西省人大代表,出席过全国向科学进军大会、全国科学大会的“身价”格格不入。12平方米的屋子里堆满了书籍和报刊。西电科大教授章潜五告诉记者,头天儿女们才帮金老整理过,不然根本进不去人。   一张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报纸醒目地放在案头。谈起改变春节的日期,金老十分兴奋,指着报纸说:“我是要贯彻科普法精神。别看我老了,但我的思想不封建。”对于近些年有的年历、日历上印有哪天宜于出门、结婚等等内容,金老说,这都是“毒”,是封建迷信,必须清除。   63年前的一个预测   春节本是阴历上的一个重要日子,但是过了三五十年以后,政府可能将春节定在一个阳历日子上,这个日期,数字既易记,而且恰在农闲期中。依笔者推测,春节很可能被定在立春日(2月4日或5日)。不知当政的主管礼俗诸公,曾考虑及此否?   这是金有巽1945年做的一个预测,也是一个建议。他从小对历书很感兴趣,上大学时选修了气象学课,毕业后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时,接触过古代历法资料。金老通过研究,认为春节定在阴历年首,前后移动太大,带来诸多不便,尤其不利于农业生产。当读了《新民晚报》上刊登的《科学四季划分》一文后,便给《新民晚报》投了此稿,可是没有被报社采用。1946年他又撰写了《必也正名乎--春节向记者和编辑先生们敬进一言》。《中央日报》1948年刊登了此文。   文章是刊登了,可春节的日期依旧在夏历正月初一。金有巽不信把春节日子改不了,继续收集有关资料、信息,特别是1984年退休后,每年订阅报刊在20种以上,费用2000多元,并购买大量有关书籍,只要书刊上有一句话可以用,就买回来。西安买不到的,就让儿女出差时在外地买。家人说,如今网络这么发达,什么都有,何必花这冤枉钱。但金老我行我素。   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   金老不仅自己进行研究,还到处宣传改变春节日期的必要性。他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印成小册子,见了人就赠送,并在寒假前,通过校团委,向大学生发放。有一年刚开学,金老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有关报刊,摆放在校园里,供师生阅览,坚持了几个星期,最后由于下雨才终止。   1992年,陕西省委书记处原书记陈元方的著作《历法与历法改革丛谈》刚出版,金有巽立即设法购买了10本,送给研究历改的同人。章潜五看了陈元方的书后,决定协助金有巽推动改变春节日期工作。西电科大施亚寒、董建中和陕西师大应振华、陕西省委办公厅卫韬、航天210所蔡堇等等专家、学者也陆续加入这一队伍中。   1995年,历法改革研究小组应运而生,1997年改为历法改革研究会,2002年成为陕西省老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协会历法改革专业委员会。他们不仅研究“春节科学定日”,而且要对“农历”科学更名,研制新历。目前会员和参研同仁已有100多人。同时,他们联络美国、俄罗斯、韩国、香港等等海内外热心历法改革的组织和人员,进行交流。   2005年4月,韩国历法学者到西电科大交流,金老将自己有关藏书搬到校图书馆,布置了一个专柜,供客人阅览。   不顾高龄四处游说   金有巽清楚,要改春节日期,不仅是自然科学问题,还牵扯到社会问题。为了赢得社会各界支持,金有巽不顾自己的高龄,和章潜五、应振华等人四处奔波,向有关领导、部门阐述自己的观点。   1995年,在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方成院士和肖耐园教授的建议下,金有巽和章潜五等决定向全国人大反映自己的观点。他们一方面向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马大谋提出建议,一方面向省人大递交了《建议:“农历”应该科学更名 春节宜定在立春》一文,最后经省人大代表团讨论后,由马大谋向全国人大提交提案。   1996年,他们又发出了《呼吁全国人大会议立案审议:春节宜定在立春》的呼吁书。就这样,在金老等人的努力下,我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先后4次向全国人大提出历改提案。   为了核对记者这篇文章有关内容,15日晚,金老熬夜到次日凌晨1点多,然后在凌晨4点,敲开章潜五家的门。   近2万元退休金奉献历改   虽然金老个人生活节俭,但对历改十分慷慨。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影响范围扩大,花销也迅速上涨,他们陷入经费短缺困境。为了使工作进行下去,金老从自己的退休金中一再拿钱。由于年事已高,金老不便赴外地出差,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查阅资料、拜访专家,走访国家有关部门的任务就落在章潜五身上。几乎每次章潜五出差,金老都要资助经费。去年章潜五去北京时,金老又要给钱,被章潜五婉拒。十多年来,金老为历改捐款和用于为历改研究人员购买书刊、复印资料的钱近2万元。   在金老的带动下,许多会员纷纷捐款,仅章潜五和亲友累计捐款近万元。   由于金老在历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6年省老干局、省人事厅、省科协等部门联合授予金有巽“科技教育耆英称号”,历改委员会也于2003年被省老科协评为先进集体。   不同专业人士的不同观点   1995年6月13日,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在《对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717号建议的答复》中称,若将“过年”与“春节”分开,“过年”不放假,“春节”另订一个公历日期,这种做法是完全可以的,但要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才行。同时也要考虑海外侨胞的传统习惯,他们也把中国传统节日作为自己的节日。   的确,对改立春节日期,社会上许多人不同意。2005年,当国内掀起声势浩大的民俗文化保护热时,对于改立春节日期的反对声也达到高潮。网上有人骂他们“吃饱撑的”。   北京师大文学院副教授、民俗专家萧放认为这个提法看上去很科学,是为了避免麻烦、统一时间,但并不现实。春节是传统的中心节日,它关系到情感、伦理、传统。科学不能完全解决文化问题,不完全等同于生活。   近日参加“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与对策研究”学术研讨会的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认为,如果以月相作为依据看公历的1月1日,它也是“游移不定”的。如今,世界几乎所有民族的语言都还延用地球视角所得的立论来表述日落日出,谁也不会让人好笑地说“地球自转使我们又重新看见了太阳”。所谓“春节科学定日”的建议,在我看来更多地是考虑节日作为时间的物理性能。但文化内涵是节日的灵魂,节日的时间确定是传统使然,并不是可以随着个人意志摆布的。民国时期的由于废止旧历而查禁过旧历年的做法,在我看来是“欧洲文化唯一论”在历法问题上的表现;“文革”期间的不许放假说是为了扫除“四旧”,岂不知所谓公元的纪年也还是“洋四旧”。如使这一“科学定日”成为现实,必将“科学地” 丧失掉除夕,丧失掉过年的诸多活动,以至于影响到端午、中秋和重阳,将会严重地影响甚至破坏我们整个的民族节日体系,它的后果将真的是一场“文化”大革命。   昨日记者采访了陕西师大教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民俗专家组负责人傅功振。他认为,目前的春节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是我国人民亲情、友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等集中体现之节,只能守护,不能做影响这一传统继承的事。   记者注意到,争论双方的专家学者中,支持金老观点的多为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者,而反对者基本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者。   “历法应简单”   ——与金老对话   就一些焦点问题,记者与金老进行了一番对话。   记者:把春节改到立春,是否会影响传统文化的继承?   金老:我们提出的是改动春节日期,而非废除春节,因此不存在断送春节传统文化的问题。而且自汉代以来,我国传统历法以立春日为春节,是时皇帝和民众进行迎春催耕活动,是官方活动,相对来说,“过年”是民间活动。到1914年时,袁世凯政权“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才将过年与春节合二为一,迄今只有94年历史。由于时间的阴差阳错,往往在冰冻三尺之际,我们却庆贺“万象更新、春色满园”。因此将春节改到立春日,是恢复传统,也才名符其实。   记者:我们都知道开春就要开始农业生产,把春节改到立春,是否会影响农业生产?   金老:现行春节往往在大寒与雨水之间前后摆动,早则约1月21日,晚则约2月20日,按概率分析,约有66%不是候春就是误春,而且49%在立春日之后,有可能耽误农时。因此春节改到立春,有利于农业生产。   记者:春节定于立春,还有哪些好处?
  金老:由于现行春节在阳历上的日期游移不定,前后偏离达29天,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不利于月度统计对比;交通部门的春运计划难以稳定;元旦与春节间的双节供应计划年年变动,或短或长,无法统一;影响教学计划,这是教师们感受最深的。由于教材是不变的,国家规定每学期的教学任务也是固定的,可由于春节的游移,上下学期时间长短年年变动,给教学带来困难。因此,将春节改为立春,固定在阳历年2月4日,将避免上述问题,同时节约资源。   记者:作为夏历岁首的“年”,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就已确定,已有2000多年历史,系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果把春节改到立春,而且围绕立春放假,难免使“年”的传统文化受到影响,你们怎么看待此问题?   金老:我个人观点是生活要简单,历法也应简单,历表内只需要符合自然规律的分段。至于民俗,那是民间的事。年的有关民俗,可以挪到立春进行。(文/图 记者金石)

phenix 发表于 2008-1-23 11:06

这老爷子也真不容易,这个岁数了才是个副教授。

如果春节改期了,元宵节还要不要过?后续的端午、重阳、中秋都怎么办?还有,如果说现行的春节只有94年历史的话,现在老百姓的接受程度如此之高,就连海外的华人和如日韩等国也是以这一天作为节日进行庆祝,也说明他的存在是合理的,要改期的话怕是不容易。

zhangqianwu 发表于 2008-1-23 11:07

G-6迎接崭新时代——人民变做历表的主人

迎接崭新时代——人民变做历表的主人
陕西省老科协历法改革专业委员会章潜五
````人们天天需要使用日历,然而往往只是会查历表,不明白历法的基本原理,未能摆脱繁琐历表的困扰。这在皇朝时代不足为怪,但今已是宇航的科学时代,仍未摆脱困扰就遗憾了。人民不能变做历表的主人吗?探索结果的答复是:不!

````历法是源远流长的实用科学,它反映天地运行的规律,明示寒暑变迁的法则,体现时代的文明水平。历法用来计日记事、计划生产和安排生活,为此需要明确某天是几年、几月、星期几、以及节气日期。理想的历法应该是:给定年月日的数据后,无需翻查历表就能明确诸问,然而公历(格里历)和夏历(“农历”)却都不能满足要求。公历每年的月日数目固定,置闰法则比较简明,但它采用不合理的连续七日周制,并且历法的岁首不正,致使不查历表就难于回答某天是星期几和节气日期。夏历的置闰法则陈旧和复杂,月大和月小没有规律性,24节气日期游移一个月,因此谁也无法回答诸问,即使编历专家也不例外,致使必须编印厚厚的历书备查,实际上都在做历书的“奴隶”。

````20世纪初期,兴起过世界改历运动,四季历获得世人的广泛赞同,我国10万人统计结果,81%赞成国际联盟提出的这一方案,后被称为世界历,然而这种新历也不能回答诸问。当今新旧千年交替之际,我国又兴起历改研究的新浪,本会协联十多位民间研历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讨论,终于找到了一种理想的新历——中华科学历,它是五日周制的世界历,主要基础是我国千年使用的24节气阳历,尤其适宜于我国使用,因而暂先加上前缀“中国”。

中华科学历的年历表
   1-5月,7 -12月                     
一   二   三   四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平年6月(闰年6月)
一   二   三   四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说明:以近似立春日(公历2月4日)为岁首,每月的两个节气处于月初和月中左右,有简明的
口诀可作估计。置闰规则可以仍与格里历相同,闰年增日今记为6月36日、特定为星期日。

````中华科学历与公历比较,具有下列突出的优点:
````1、消除了公历最不合理的缺点——连续七日周制,改用科学合理的五日周制,它能整分一年365日、一月30 日、节气间距约15 日,而七日周制则都不能整分。五日周制早有先例:我国千年久用“五日一候”、“十日一旬”;古埃及历每月均为30日;法国大革命后废弃格里历,颁行的共和历仿同古埃及历;俄国十月革命后曾试行工人分为五组轮休。
````2、月日分配符合夏季长(约94日)、冬季短(约89日)的实际,大小月规律简单易记,消除了公历中的古代皇权烙印。月历表从28种降为3种(形式仅2种),年历表从14种降为2种(形式仅1种),测算星期易如反掌,只需对日期数作“除五取余法”。
````3、日期与星期关系已获固定,年历表具有千年永久性,每年法定节日的星期不变,免除了频繁调休之苦。年历表如此简单和规律,几乎无需编印历书历表,可以节约纸张和节省时间。新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极好,封建迷信难于侵入为害,有利于根除愚昧和迷信。
````4、历法岁首改为近似立春日,消除了公历岁首无天文意义的缺点,已使历法季节符合实际天时,岁首与春夏秋冬分季不再矛盾。新历凸显了24节气的简明阳历特性,弘扬了我国古代历法文明,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并可消除我国两历并行的诸多困扰。

````我国两历并行所生的社会困扰,突出表现于过旧历新年春节,古代春节多在立春日,而今春节却是阴历正月初一,其公历日期在立春日前后游移,最大移幅多达一个月,因而产生诸多社会困扰:
(1)不少年份的春节农休处于雨水节气之后,容易贻误春耕春灌良机;
(2)职工和农民的春节休假游移于公历1、2、3月份,难作精确的月度统计对比;(3)寒假游移造成每年两个学期常会相差3~4周,致使教学计划无法稳定统一;
(4)春节来早的年份学校放寒假较迟,大批学生也挤入客运人流高峰;
(5)元旦与春节的距离在20~50日内变化,双节供应计划无法每年稳定;
(6)全国人大、政协会议会期移变,由于太迟容易延误全盘工作。
今依据我国传统的24节气历,改以近似立春日(新历元旦)定为春节,则上述诸多
困扰立即迎刃而解。

````每年过两个年节(元旦和春节),存在“每人年增两岁”之惑和春节名不符实的矛盾。改用中华科学历后,可使全年时序科学合理,两个年节合一,春节名正言顺,不会再在严冬过“春节”。新历和新春节标志我国的新春时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激励为全面振兴中华而奋斗!

````下面,我们来看是否不查历表就能回答诸问。例如:给定2003年3月29日(公历4月29日),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年是否闰年?3月是否大月?这天是星期几?节气日期如何?

````由于置闰法则仍同公历,即“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但世纪年数能被400除尽的年份不闰,其余均为平年”,因此容易获知2003年是平年。
````由于此新历是6月独大,其他均为小月,故知3月是30天。
````此种五日周历测算星期最简单,只需对日期数作“除五取余法”(余数为0,则为星期日),今知日期数29除五后得余数为4,故知这天是新历的星期四。
````新历每月两个节气的估计口诀(正时和偏差一天共占99.8%,偏差二天仅占0.2 %)为
春季和末月1、16,夏季各移一、二、三(天),
7月前移一(天),   8至11月 2、17。
根据口诀可知,新历3 月的两个节气是:清明3月1日,谷雨3月16日。

````通过上述历法的性能对比和新历的测算举例,不难看出中华科学历具有极好的科学性、稳定性和透明度。无用置疑,它与格里历挑战竞比优劣,必然能够最终获得胜利。改革历法会有宗教和习俗等阻力,然而这并非无法解决的难题,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束缚,坚持迎难而上的创新精神。冲破阻力的可行办法是,希望争取我国率先试行,通过社会实践作出检验,最终促成世界历的优胜劣汰。时间有世界时与地方时之分,历法实际上也存在世界历与地方历。在科学历与公历的挑战过程中,国际交往仍可使用公历,而国内的年度时序则可改用新历,以求迎来新时代的科学时序。当我们了解历法改革的历史,深察我国社会的用历情况,明确已在研历深度和宣传广度方面领先,将会激励国人共同努力奋斗,争取再展我历法文明古国的光辉!
                                                                         (载于《历改信息》第19期,2003-12-02,2004年被国际专家交流网评为优秀论文,已
在网上公布)

zhangqianwu 发表于 2008-1-23 11:10

Q-5历改委:以24节气为纲,创制中华新历,法定民俗节日

以24节气为纲 创制中华新历 法定民俗节日
陕西省老科协历法改革专业委员会

天文历学是古老的实用科学,历法反映天地运行的规律,明示寒暑变迁的法则,授时农耕和安排生活。悠久的封建皇朝时代,皇帝自命天子“替天行道”,颁行“皇历”敬畏天神,严禁吏民研习历法。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皇朝后,1912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通令“改用阳历”,从此开始公历与夏历(俗称“农历”)并存,中西历法矛盾至今未解。

值得国人深思的问题是:历法是长时间的计量标准,两历并存必生社会困扰,我国现行主用公历、辅用夏历,这种用历状况是否还需改进?怎样才能缓解其社会困扰?历法关系国计民生诸多行业,我中华文明古国需否创新历法?能否共力研制出科学简明的中华新阳历?以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完善和谐!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促使历法谋求改革创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16世纪的“日心说”,推进了格里历的传播,历经多个世纪之后,已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然而这种罗马宗教皇权时代的西历,早有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改历,上世纪更兴起世界改历运动,针对格里历存在的诸多缺点,提出四季历方案(后称“世界历”)。我国于1931年成立历法研究会,广泛征求国人的意见,10万人的统计结果是80%赞成四季历方案。回顾我国使用公历的百年历史,民国元年“改用阳历”,袁世凯时期有《四时节假呈》,1930 年民国政府公告“禁过旧年”,新中国首届政协会议宣布“采用公元纪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有民间研历者提出新历方案,其中尤有多位农民和一般职工,仅据我们所知,先后向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建议改历已有7次。这些事实表明,国人日益关注历法改革这项千秋事业,正在深思“盛世修历”的世传任务,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

我们认为,历法改革研究与传统民俗研究,都是旨求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然而有人却看成是对立矛盾的,一听说研究历法改革,就以为是要“废除”传统历法。我们认为,这两项研究都属于学术探讨问题,既存在密切的关联,又有探研范围的差别。历改研究关系天文、地理和哲学、民俗、管理等诸多学科,是一个复杂的交叉学科课题。从研制新历的角度来看,民俗节日的设计只是历表的附属,不宜只在现行的两种历法中选择决定,否则有可能会增加两历并存的矛盾。

本会研究历法改革12年多,今已汇集众多同仁提出的新历方案,形成5种中华科学历方案(尽力兼顾世界性使用),它赞同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陈元方同志在遗著《历法与历法改革丛谈》中提出的主张“走太阳历之路,创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历”。通过我们多年的协联研历,当代20多位民间研历者提出的新历方案,都是以我国传统的24节气科学思想为纲。大多数人主张坚持我国传统的天文四季理念,以春首立春作为年首,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含3个月。这种新阳历(详见另文《“中华科学历”方案》)具有简明的规律性,历表具有千年不变特性,日期与星期具有固定关系,24节气具有相对稳定特性,各月首日和月半大多恰为节气日,估计节气和测算星期十分简便。农业生产需要依从寒暑变迁规律授时,它主要取决于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规律,因此24节气属于阳历性质,阳历才是名副其实的真正“农历”。这种新阳历吸纳了我国传统历法的精华,远比西历格里历的性能优越,它传承了孙中山、竺可桢、戴文赛、金祖孟、罗尔纲等诸多先驱的改历思想。

慎重法定民俗节日,这是“我国历法改革的现实任务”的子课题,研历同仁已作了深入探研。本会追迹先贤的遗志,早先提出建议“春节宜定在立春”,就因为它关系新历年首的科学选定,旨求解决春节长假的游移困扰,而有人却误解为要废除“春节”。其实采用这种新阳历,可以合理安排更多的民俗节日。理由如下:

1、        追根溯源,节日是由节气演化而来。天文史专家陈久金先生近日撰文“话说春节”,指出:“其中冬至、夏至、清明等节日的日期和名称与节气是一致的,其他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等,也只是出于记忆方便而在日期上作出的变更。”中华新阳历采用闰日制,具有节候日期的相对稳定特性,而夏历采用闰月制,不具有这一优越特性,24节气日期的游移幅度多达一个月,因而产生诸多社会困扰。我国古昔主要使用阴历计时,由于历书附有24节气(它属于阳历性质,但不少人误认为是阴历),两种不同历法的矛盾并不明显。但在今朝主要使用阳历的情况下,仍用阴历计日就会产生诸多社会困扰。(参见新华社记者张伯达于1997年撰写的内参文稿《百余专家学者建议春节定在立春》。)

2、        一个国家应该力求使用单一历制。世界历法改革的大方向是使用阳历,纯阴历(回历)或阴阳合历(我国夏历)只宜作为辅用历法。我国的许多传统民俗源于24节气,因此把民俗节日选定在24节气上,可以使季节时令固定不变,例如21世纪的百年中,立春节气在新阳历中有61年处于1月1日(公历2月4日),其余39年也只提前一天。若按夏历计日,则春节是在立春日前后大幅度游移不定的。同理,端午节按五月五,重阳节按九月九定节日,都同样会有大幅度的游移。但在新阳历中则不会有此问题,可以分别设置在5月5 日和9月9日,也可回归于邻近的节气日期上,相同的时令有利于组织划船和登山活动。

3、必须分清传统历法的精华与糟粕。与月相有关的民俗节日,例如中秋节和元宵节,是处于夏历中的望日,它在阳历中是游移不定的。解困的办法是:为使不产生游移困扰,可以移植于相应月份的望日;或者是忍受游移困扰而仍按夏历定日,由于这些节日不是长假,所产生的困扰不大。夏历是阴月阳年式混合历,它采用“19年7闰月”编历法则,只是粗疏调和了阴阳两历。这在古代来说是创新的举措,而且便于根据月相估计历日,然而正如北宋沈括所指出闰月法则的缺点:“气朔交争,岁年错乱,四时失位,算数繁猥”。这种旧历具有历史的功绩,今朝可以仍旧保留它,但更应该吸纳精华而丢弃糟粕,创制适合于新时代的新历法。朔望月法则可以明示潮汐涨落等规律,可在新阳历的短期年历表中附注朔望符号,因此改历只是把古昔的“阴历为主,阳历(24节气)附属”改变为今朝的“阳历(24节气)为主,阴历附属”,显然这样更符合人与自然的完善和谐。

分析历改研究者与某些民俗研究者关于增加法定民俗节日的观点分歧,前者在注重历法改革的同时,兼顾了传统民俗,而后者似乎偏注于民俗节日,对于历法改革欠缺考虑。2005年3月3日,《南方周末》记者陈一鸣的文章《春节改期之争》,客观地反映了观点分歧的症结所在。如果对照双方观点的诸多文章,就更能分辨争议的是非。研历同仁的一致观点是:增加法定民俗节日不应只考虑现行的两种历法,不宜只考虑继承传统文化,还需要注重历法的科学性。我们不同意有些人说传统民俗节日是不能用理性来衡量的观点,认为这不符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根本原则。

我国近代的历法改革史还表明,关于传统民俗节日的争议往往是与历法改革紧密关联的。如果不联系中外历法改革的史实,就难于分清争议问题的是非。如果不分清现行两种历法的精华与糟粕,就会增加两历并存的社会困扰。因此应该认真分析我国近代社会改革的经验教训,妥善处理增加法定民俗节日问题。“以史为鉴”,才能正确决策。今以下列史实提供参考:

1、近年我国试行三个“黄金周”,这是历法改革的创新性举措。
苏联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曾经试行机器不停而工人分组(先分成七组,后又改为五组)轮休的历制,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因而又曾设计五日周历法,把法定节日穿插其中,后因有人唆使媒体反对而未施行。这种五日周历制始于古埃及历,法国大革命后用之颁行法兰西共和历。我国把三天节日与两个前后双休日调休在一起,联成七天的“黄金周长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反映了现代经济社会的改革观点。任何改革总会有些困难,需要客观分析其效果和问题,试行黄金周历制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交通拥挤和旅店时挤时空等等,国家假日办一直在努力排解困难,促进此项改革的更大成功。不改变现行历制就只能治标,改用科学历制才能治本,因此考虑增加法定民俗节日,应该结合研讨改历问题。长假效益是创制新历的合理观点,我们已在新历方案中给予重视。公历采用连续七日周制,不具有日期与星期的固定关系,因此不便于较多地安排长假,而且每年需要事先宣布调休日期,这正表明了这种西历的缺点。如果使用中华科学历方案,由于具有日期与星期的固定关系,即可消除每年节假日的频繁调休之烦。倘若进而能够改用我国传统的“五日一候、十日一旬”科学历周,就更能彰显历法的科学性和简明性,并且便于适应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调变工作与休息的比例和增加长假。

2、增加法定民俗节日应该周密论证,作出积极而慎重的决策。节日安排是历表的附属, 改变节日安排必然涉及历法改革。若不考虑历法改革而只注重节日安排,就难以保证改革的科学合理性。我国近百年的历法改革史已有先例:
(1)1914年袁世凯时期的《四时节假呈》,竟然只隔一天就获得批准:“以阴历元旦为
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以顺民意,而从习惯等因,奉大总统批:据呈已悉,应即照准。”似乎这位想当皇帝的大总统更关心我国的传统民俗,然而正是这一呈文的“应即照准”,阻滞了我国历法文明的改革创新,致使“改用阳历”已临近百年,两历并存的困扰依旧,春节游移产生的诸多困扰未解。我国古代多以立春定为春节,袁世凯改以阴历元旦定为春节,不仅存在春节的名实矛盾,更与传统的“四立分季”概念冲突。这个历史包袱应该及早消除才对。

(2)1930年民国政府依靠权力推行“国历”,强行“禁过旧年”,结果遭到民众抵制而无果告终。当时正值世界改历运动高潮,国际联合会促请各国成立委员会征求改历意见,因此政府考虑历法改革问题,是符合世情和国情需要的。然而不作广泛的历法科普宣传,仅仅依靠权势命令对待民俗,结果只能招致失败的命运。我们扩大视界来看历法改革和民俗节日,太平天国成立的次年,遵循沈括的“十二气历”理论,废弃旧历而创颁阳历《天历》,严令“禁过妖年”,这是我国历法改革史中的创举。在今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显然不宜采用这种急风暴雨方式,然而敢于创造“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的豪情壮志,还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

载于《历改信息》第33期(2007年7月8日)

青春凝眸 发表于 2008-1-23 11:31

这些人真是吃饱了没事做.::070821_09.jpg::

1styy 发表于 2008-1-23 13:49

如果春节固定在一个公历的日期,那农历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目的就是要求取消农历。::070821_17.jpg::

Elvis 发表于 2008-1-23 21:27

回复 5# 的帖子

同意啊~~~
现在闲人很多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R-2转载西安日报报道:9旬专家要让春节换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