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云下的土星 25.01.08
有层超薄的云笼罩整个天空...惟有缩细一点拍摄。视宁度还好。http://www.hkastroforum.net/files/satlrgb_145.jpg
望遠鏡:8寸施卡(LX200)
增焦鏡:2x 增焦鏡 + 延長筒
拍攝像機:DMK 41AU02.AS
L: 800張疊加
R:G:B: 400張疊加
平均每段avi兩分鐘以下
[ 本帖最后由 universe24 于 2008-1-27 17:24 编辑 ] 楼主这一张挺棒的::0020:: 已經在一樓編輯了拍攝資料。謝謝。 薄雲之下, 訊號不高.
要有足夠的訊噪比, 應該疊加比平常更多的圖片.
一般來說, 疊加200張對於 ToUCam 來說是太少了. 在ToUcam的时代,一般个人一般只拍摄1200张,然后选900张来叠加。
现在使用的这个DMK,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1200张;由于其无压缩影像比ToUcam优越,所以可以拍摄少一点张数来叠加。
如果说遇到视宁度高时,更是可以叠加多点也不怕。 不知与你目视时的效果相差多少?? 原帖由 universe24 于 2008-1-28 11:30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在ToUcam的时代,一般个人一般只拍摄1200张,然后选900张来叠加。
现在使用的这个DMK,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1200张;由于其无压缩影像比ToUcam优越,所以可以拍摄少一点张数来叠加。
如果说遇到视宁度高时,更是可以叠加多点也 ... 同意! 穩定度越高, 可以疊加的張數越多.
我認為, 不同的透明度, 穩定度和器材, 都會有一個最優化的疊加張數.張數太多, 訊號變模糊; 張數太少, 噪訊太明顯. 这个拍摄相机是什么参数呢? 原帖由 HORIZON 于 2008-1-28 12:49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不知与你目视时的效果相差多少??
在反差上,拍摄比目视效果好,颜色也比较丰富。土星环越来越苗条了,很多时候要用点眼力才可看见casini缝。
至于拍摄相机参数...不晓得是怎样的参数呢? 請問"等級"是指什么? 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我知道(白)噪訊會隨著疊加的張數平方根成反比.
也就是說: 疊加1張的噪訊, 會是疊加100張的十倍; 疊加100張的噪訊, 會是疊加10000張的十倍.
[ 本帖最后由 Wah! 于 2008-1-29 15:53 编辑 ] 好图片,顶一下 如果说拍摄时视宁度很好的话,即使拍摄1,200张也已经足够了,因为最终叠加的才那600~800张而已。
总体来说,拍摄行星,视宁度是最重要的,这不单只是大气层,当中也包括望远镜及拍摄地点周遭引起的气流不稳定。其次就是所使用的拍摄相机能够给我们多好的原始图。如果以上两点都在最好的状态的话,那么即使拍摄600张,叠加300~400张也行。 在最好的大氣之下, 可能用SBIG之類的低噪訊CCD拍一兩張也就夠了! ::42:: ::42:: ::42:: 叠加多少张最佳,并没有定数。大气稳定度高的时候,质量高的帧的比例高,叠多点有益于增加新噪比。反之,当质量高的帧数比例很少时,多叠则无益。
上Cloudynights的论坛看看,国外叠1000帧以上的已是家常便饭。不是你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太快。 呵呵~果然是dmk!::070821_09.jpg:: ::070821_09.jpg::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