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0423 发表于 2008-4-14 06:21

摄影新人深空第16照-玫瑰#2...

有了autoguider 后导星是轻松多了, 但也多了个出问题的地方...经过无数调试失败才有一张稍微拿得出手的 (手导的时候也没失败那么多哈 ::070821_20.jpg:: )...重拍了玫瑰, 不过位置已靠西, 只能抓到1小时20分的曝光 (2:30 单张@ISO 800, 共1小时20分用deep sky stacker叠加). 用photoshop和pixinsight做后期处理.

用autoguider会遇到的问题:
1. 总曝光时间加长, 相机噪点多了...
2. 对polar align要更精细了...
3. 各个接口要更牢固, 设备间的细小位移会把导星丢掉...

噪点是最麻烦的...除了加多点dark frame, 延长每张曝光的时间到10 分钟, 不知道其它用canon相机的前辈还有什么解决方法?

加个参数:
2:30 单张 X 32 张叠加,
40张dark
20张flat
30张bias
用deepskystacker叠完后电脑也快断气

[ 本帖最后由 UB0423 于 2008-4-15 11:14 编辑 ]

小白兔 发表于 2008-4-14 07:35

多张叠加,增加信噪比,噪点去除就会提高

ufo 发表于 2008-4-14 18:55

很不错了::070821_13.jpg::

zheng123 发表于 2008-4-14 20:52

福建ltycho 发表于 2008-4-15 00:08

不错
gamma值再高一点就更好了

福建ltycho 发表于 2008-4-15 00:14

拍了plat和bias看上去会更不错的

northwolfwu 发表于 2008-4-15 03:29

不错阿,楼主的设备和参数报一下,咱们也来学习学习!::070821_14.jpg::

bearcat 发表于 2008-4-15 14:04

请教:
为什么“总曝光时间加长, 相机噪点多了”呢?
是说ccd温度在不断增高,后半段拍的很多张比前面的相比噪点多了吗?
可是为什么要延长总曝光时间呢?手导和机导应该对主镜曝光时间没有影响吧?
另外是怎么拍摄和处理bias的呢?

多谢!

UB0423 发表于 2008-4-16 11:24

BIAS 很简单, 把CANON 20D快门调到最快,把镜头盖上拍就行了. 主要用来消减相机CMOS先天不足的噪点.

我的照片噪点增多我想还是温度关系. 手导时是冬天, 现在是春天, 温度差了华氏十度, 加上exposure长了...cmos 发热.

和Richard Crisp and Jim Ferreira 两位高email交流了一下...好象十分钟是不错尝试...richard 最进还专门研究了这个话题, 不过好象有点难懂哈...

UB0423 发表于 2008-4-16 11:25

http://www.narrowbandimaging.com/images/exposure_number_for_minimum_noise_rev.pdf

看得懂的可以研究一下.....Richard 大师的,偶研究过了...看不懂.....::070821_17.jpg::

[ 本帖最后由 UB0423 于 2008-4-16 13:46 编辑 ]

bearcat 发表于 2008-4-16 19:56

bias是应该在图象中被减掉吗?
那dark frame呢?也减?还是说先用dark-bias,然后根据曝光时间的比例给个系数再从图象中减?

UB0423 发表于 2008-4-17 12:13

没记错的话bias应该是从dark, flat, 和 light frames 都减去的, 因为那是cmos / ccd 先天的噪点. 用deep sky stacker 就会自动运算的啦, 不用自己操心

黄伟 发表于 2008-4-17 23:54

你好. 图片上的噪点非暗电流的噪点,因为已做DARK FRAME去除,而是因为信噪比不够,单张露光时间太短,2.5分钟是不够的,尽管有30张.建议单张8分钟以上.以后拍摄时,尽量单张露光时间要足,在此基础上,再尽可能多拍张数,越多越好.

bearcat 发表于 2008-4-18 16:13

回复 10# 的帖子

这个我大概看了一下,个熊认为这个对你的摄影仅有参考意义。他里面忽略了很多因素,包括你遇见的动态热噪声,他直接就假设是冷却ccd,所以被压低到不必考虑了。
他只考虑了泊松噪声和读出噪声,然后得出一个毫不意外的结论:在相同的总曝光时间要求下,每张曝光时间越长(即总帧数越少),信噪比越高。
楼上黄伟大侠提的建议和那个pdf里说的是一回事,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摄影家,所以听他们的没错。
个熊觉得,你可以在他们的分析基础上考虑一下你的cmos发热和动态范围等的具体情况,找到一个最优的单帧曝光时间。或者干脆试着diy一下冷冻(如果当地湿度很低的话),然后尽可能的单张长时间曝光。

鹰掠尘寰 发表于 2008-4-19 11:16

兄弟,你的用的是多大口径的镜子?是折射还是反射镜?

UB0423 发表于 2008-4-19 11:45

回楼上105mm 三片装折射, Stellarvue 出品www.stellarvue.com

还有谢谢黄兄指点, 2分30秒是sky fog limit, 那是小弟没法控制的 ::070821_20.jpg:: , 除非集体限电拉闸...用了lumicon deep sky filter 可以延到十来分钟, 正在尝试中...希望明天能出片 IC443 双子座水母星云

黄伟 发表于 2008-4-20 13:28

兄弟客气了,期待兄弟更多更好的作品.

黄伟 发表于 2008-4-20 13:31

回熊猫兄:分析的很正确,最终在于信噪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摄影新人深空第16照-玫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