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伤自尊了
本帖最后由 zhangyf1997 于 2009-8-5 09:43 编辑::19::这个帖子的错误太多了。版主“下沉”了,害得我帖子都删不了了。:QPS:万恶的“先驱者11号”,我叫你再挖坟!!! 重量不是在引力作用下的概念吗?对地球,用质量就够了,为什么要重量?如果算地球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的重量,那可能是个有趣的问题! 看来我语文退化了
楞没看懂这帖子要说什么 原帖由 星球边缘 于 2008-9-13 14:54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重量不是在引力作用下的概念吗?对地球,用质量就够了,为什么要重量?如果算地球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的重量,那可能是个有趣的问题! 地球也是这么想的。 刚才刷了几个贴,把这个又冲下去了……::070821_11.jpg::
重新顶!::070821_15.jpg:: ::37:: 原帖由 zhangyf1997 于 2008-9-13 13:51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在太阳系这个大家庭中,地球的兄弟姐妹可不少,加上遥远的矮行星兄弟——冥王星一共有八个
加上冥王星八个? 严重错误~~~~~~ 原帖由 星空天使 于 2008-9-13 17:23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加上冥王星八个? 严重错误~~~~~~ 1361192.gif 地球的八个兄弟,再加一个地球他自己就是太阳妈妈的九个孩子了。楼上看清楚好不好啊?难道你没看见“地球的兄弟姐妹可真不少,加上……一共有八个”这句话吗?
[ 本帖最后由 zhangyf1997 于 2008-9-13 17:43 编辑 ] 呵呵,这贴是有点怪哦::070821_19.jpg:: ::070821_01.jpg:: joker精神可嘉::070821_13.jpg:: 让我来摸摸这个瓜藤.....::14::
应该是概念混淆的问题吧,另外涉及对数据获得的物理背景的理解问题(觉得会被转到咖啡壶里去)。
1、通俗的生活应用概念的干扰
按来说,是讨论物质的量的多少问题,但是在测量表述时,人经常要一个能够一一对应物质量的、好计量的“转译”表示方法。
于是,当人经常只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这里说的就是地球的“地表”和附近空间,高不上大气平流层顶,低不下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时候,因为会产生强烈影响的地球相对非常巨大(以致于人经常只在它的引力场的场强变化梯度不大的微小区域内活动),就造成地球引力对人要讨论的东西的影响程度基本一致,给人一个“东西拿到哪里受影响都几乎一样”的幻觉。::25::
这样,人经常就测量东西被地球引力作用拉扯的[拉力],用来代指这个东西拥有的物质的量。::32::
比方说一个苹果,假设水分散失不明显多。在地面平房客厅的空气中,把它挂在弹簧秤上,显示拉力是0.2“公斤”,跑到旁边楼房50层再量,也眼看分辨出拉力是0.2“公斤”,又跑到1000千米外的500米深煤矿底测量,眼看分辨还是显示0.2“公斤”。
好,这个苹果没有人偷偷啃过,它始终是完好的,它拥有的物质的量是没有变化的,显然在人经常活动的空间里,不管具体钻到什么旮旯去测量地球对它的拉力,在追求一般生活需要的计量精度上,拉力都不变。这说明用地球的拉力大小来代指苹果的真实内含的物质的量,是非常好的、方便可行的操作方法,哪里需要去查清楚苹果里面到底有多少个氢氧碳氮硫铁铜原子啊,所以人在还没有知道世界上有原子分子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在“这是这那是那到处千差万别不一样”的环境中测量东西的物质量了,只是用个古老的直觉感性语言来命名这个物理指标,叫做“重量”,为什么如此叫? 简单,拥有的“东西”(即后来称呼的“物质”)越多,它受地球引力作用表现的被拉力就越大,对抓握捧托的人手的机械力学作用越强,人就觉得东西越“重”,越重代指越多的物质,很实用的经验逻辑就建立了,而且在生活中使用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失效。
2、其实如何
其实,物质的量,本来是很抽象的“物质”的多或者少,为了具体计量物质到底有几多,只有找个能够准确告知、表明、显示(文绉绉一点写,就是那个“表征”)这个量的方法,要知道量,你就该测它,于是我们就来“测量”、“度量”、“计量”它了!
用什么方法好?::29::以前是测东西被地球拉扯所表现的拉力(或者是利用杠杆的力学原理,把东西和故意选择的“重量经常保持不变”的参照物体,比如那个“克拉”,分别放到天平两端,看它们靠地球拉扯的帮助对杠杆的影响,来识别拉力的相对大小),或者更加间接地测量装东西的容器被拉力影响的变化(比如船装货物时被压下,靠水的浮力抵抗而使船舷露出水面的程度),等等。
这个办法马马虎虎地粗量还算可以,但是等应用规模发展到测量一大堆东西的时候,在不同的精细物理环境中地球引力场强度的差异就可能造成测量数据有明显不同了(“世界上”相同东西在不同地点重量不同的发现就是这样得到的);另外,生活需要的服务越来越精细,迫使科学技术的应用要测出越来越精确的物质量,不能再把测量操作的背景条件认为是“处于完全相同的引力作用影响下”了,否则实际不同强度的引力场环境下测到不同的重量值,会错误得出物质的量有变化的结论。::40::
所以要改变方法,生活常用的归生活常用,严肃认真的归严肃认真,科学上要逼近客观事实的本源,去测“物质的量”,即“质量”,而非“被叫做重量被过去认为肯定对应物质量的地球施加的拉力”。
“质量”怎么测量? 绝对地直接测量还是很苦恼的事情,涉及原子里面中子质子电子等等基本粒子的种类和数量,这些玩意儿着实太小了,造成数量极其庞大,即使能看见也数不过来,而且很多任务只需要知道某个东西拥有的物质的不管真实基本粒子种类和比重的“当量”,那就在不方便极端精细的条件下,测个比“重量”更准确、同时更对应真实的“物质量”的当量吧。::37::
怎么测呢? 就利用各种东西拥有的物质的当量和自身表现出的引力相互作用强烈程度这个规律了,物质量越多,对外部另一个物体的引力作用越强,如果物质量不变,它对越近的外部物体的引力作用越强,实际物理基础研究的实验结果说明这个规律存在,而且物质量—物体间距对引力强度的具体影响规律也查出来了,再加上过去机械力学研究发现的物质量与受力大小、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整合这些成果,就得到一个好办法:::17::
可以根据不同东西分别拥有的物质的当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参考以上规律计算出它们相互施加的引力作用的强弱程度;也可以通过测量相互间引力作用的强弱、以及彼此间距,再加分析彼此在引力相互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推算出各自的物质的当量,尽管这样折腾尚不足以知道各自的精细的物质成分,但是“这个东西”或者“那个东西”拥有的物质的总当量还是被出查出来了!::31::
3、迷糊在哪里
很明显地,习惯说的一个东西的“重量”,是它在和地球保持特定的距离(一般经常是海拔正负几十公里的范围内)的时候,(跟地球的庞大的引力作用强烈影响空间相比的)在相对变化不大的引力场中受地球拉扯的受力程度,不必更详细地说,就可以注意到,如果扔它到极其远离地球的位置上,地球对它的引力作用肯定非常弱,可能还远不如恰好在它几米外的质量为1克的陨石的引力作用强,所以,讨论一个东西的“重量”,必须依赖它的物理背景——是讨论它被什么外物的引力作用影响时表现出的受力情况,脱离这个外物提供的引力背景来只讨论它自己,它就没有“重量”这个物理指标了。
同理,问一个东西在被自己的引力作用影响时,它的重量到底是多少?
这个问题是否能够符合逻辑地提出呢? 自己拉扯自己? 拉力是定义上必须有方向的,一个东西作为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被它自己往哪里拉? 而当不能认为一个东西对自己进行引力拉扯时,它有无重量? 如果有那么它产生什么性质什么方向的反作用力来对抗自己的“沉重”? 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对理解一个东西的“重量”的物理意义有根本的帮助吧::37::
4、把地球扔到太阳上面,地球的重量该是多少?
这个问题可以符合逻辑地提出么?
现在是讨论地球在太阳引力场的物理背景中,地球凭借自身拥有的物质的当量被太阳拉扯的受力程度,拉力起源于太阳物质的引力相互作用,有方向,地球会受到真实的外界物质的引力作用影响,那当然是有“重量”的,具体数值也可以推算出来。
但是,地球此时的这个“重量”,是正受太阳拉扯的拉力,并非人们习惯认定的受地球拉扯的拉力,比较恰当的表述应该是“在太阳引力影响下地球的重量”,简化到“地球在太阳上的重量”;
再讨论把地球扔回地球上,计算它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的“重量”,没法自己拉扯自己,没有物理的现实意义,伪命题也。
这样不行就把地球扔到木星上,讨论它的“重量”,这样可以讨论,但是数值是地球受到木星物质拉扯的拉力,比在太阳上(都指扔到习惯称呼的“表面”)时要小,怎么一个不变物质量的地球回有不同的“重量”? 不怪,作为引力场来源的外界物质的量有变化了,注意查人在“地球上”和在“月球上”的重量变化规律,就可以明白的。
5、最后,说“重量”好还是说“质量”好?
看总的计划适用范围选择吧。
如果要讨论的东西会出现在不同引力场背景中,最好还是说“质量”这个指标,可以避免一不留神忘了背景的变更搞错了数字,尽管本来都是想说物质的多寡的。
如果只在不变的引力场背景中讨论,其实可以用“重量”代指物质的量,但是要自己头脑清醒,记得自我限制讨论的条件别乱改动;另外还要记得“重量”本来只是一个力的大小的概念,计量单位是“牛顿”,而“质量”是物质多少的概念,计量单位是“千克”,两者在物质当量与受力大小关系的相关主题讨论中的数字换算时,必定受制于引力场背景,不可能总是“一个东西重量是9.80665牛顿说明它的质量是1.00000千克”。
6、还有最后,现在的那个“重量”
本来生活中习惯说的“重量”是公众在一般应用时感性特指“物质的当量”的,后来科学界在发展中为了剔除以力代物质的概念影响才故意整出“质量”一词(但又和大众习惯用的“东西的品质”撞车了,讨厌! 当初干嘛不避嫌叫做“物量”呢猪头?);
后来,原本躲在实验室里的科学逐渐公开露骨地涉及生活日常了,大众开始比较了解物质量的概念和表述方法了,习惯成自然,越来越普遍使用“质量”这个词,但是“重量”作为老牌通用语言的计量词汇骨干还是不断照旧使用,于是大有难纠正惹麻烦的苦恼,还有那个跟品质评价词汇打架的后门进狼问题。那好嘛,别的地方没仔细打探过,但是中国已经干脆把科学的术语“质量”和传统的地头蛇“重量”扔到一条裤子里,算都是说“物质的当量”了!::21::
这个问题是越来越迷糊了,改动只是针对“在说东西有多少”的时候,原本的“重量”照样把腿伸到“拉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中霸占科学术语位置,科学界不是力学舰队的很多军种又继续把“质量”的半条学术命勾在东西好坏的讨论上,这个裂变产物究竟应该怎么办才好?
你问我,我问谁?::35::
解释到最后自己也抓狂了,逃跑!::33:: 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中心为0. 楼主物理概念混淆了,该补补了! 这要牵扯到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是否相等的问题 原帖由 zhangyf1997 于 2008-9-13 13:51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在太阳系这个大家庭中,地球的兄弟姐妹可不少,加上遥远的矮行星兄弟——冥王星一共有八个,他们按照自己固有的轨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盘旋在太阳的周围。
地球知道,在这个大家庭中,个头最大的是木星大哥,他的直径是地 ...
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人就搞不明白呢?看样子,科学家也不是样样都精通,也有疏漏的时候。[/quote]
看来你还是很谦虚的.科学家都没搞懂的问题,你都搞明白了.
你已经不是菜鸟了.你是神仙了. 我爱地球::0022:: ::070821_18.jpg:: 原帖由 zhangyf1997 于 2008-9-13 13:51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一个物体的重量等于它的质量乘上重力加速度g吗? ...
NB
重量,质量,重力
地球的重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