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摄影入门谈
天 文 摄 影 入 门 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拍出精彩的天文照片极其困难。将你喜欢的天体记录到底片上去,无论是巴纳德星的蛇行还是仙女座大星云,都需要反复实践,经过多次失败和错误之后,总能够获得成功。本文将谈一些天文摄影的入门知识,包括胶卷性能、照相机和望远镜的选择、用望远镜导星和用偏轴导星器导星的优缺点比较,以及极轴调整等。
照相器材和导星
在选好胶卷以后,就该考虑用什么照相器材了。其实用你手头上现有的就行:一架普通的照相机、一具三脚架,再加一根快门线就能拍出漂亮的恒星迹线和流星照片,以及短暂露光拍摄星座。把装好胶卷的照相机牢固地安装在三脚架上,镜头光圈开到最大,距离定在“无限远”,对夜空作一系列从20秒到10分钟的露光。胶卷冲出后,你将看到短时间露光拍下的底片上只有肉眼所见最亮的星。露光较长的底片显出许多暗星,但这些星都呈现弧线状而不是点状,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要想让暗星也呈现细锐的点状,就要进行导星跟踪拍摄。最简单的办法是将照相机固定在赤道式装置的望远镜上,在欲拍摄的天区中选一颗引导星,用装有高倍目镜的主望远镜导星,始终使它保持在视场中央。这能使照片的分辨率达到1角分左右,对于短焦距镜头照相机来说已足够了。如果用长焦距望远镜头拍摄星空,为了保证长时间露光的跟踪精度,最好添置一个有照明十字丝或网格刻度的目镜、一个2倍或3倍的巴罗镜(一种使物镜焦距倍增的附加透镜),赤纬微调装置,以及变频马达驱动的控制器等。(译者注:我国南京天文仪器厂生产的120折反射望远镜可以满足长焦距镜头拍摄时的导星跟踪要求。)
拍摄月球和行星这类明亮目标,转仪钟可以提供一些便利,但并非必需。你一开始可试着在主焦点上短时间露光拍摄,等到有一定把握时,可逐渐延长露光时间,这时驱动马达控制器、赤纬慢动微调和若干跟踪一颗引导星的窍门都是必不可少的。为简单起见,建议用一架小型折射镜或长焦距反射望远镜固定在主望远镜上做导星镜。这里不需要一架大的导星镜,只要一架轻小的、你的赤道仪能带得动的即可。
导星时,用高倍目镜能使引导星看上去象个圆斑(“Airy斑”),并使它保持在十字丝中央。从一架6厘米口径的折射镜(120倍目镜)里看,Airy斑直径约有2.5角秒。如果你能够将导星控制在2个Airy斑之内,就能达到5角秒的分辨率,而一架20匣米施密特照相机的最高分辨率是3角秒。关键在于使导星精度与望远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相当。
还有一种“偏轴导星法”,即在望远镜和照相机机身中间加接一个称为“偏轴导星器”的附加装置,它的接环边缘有一块小小的反射镜或棱镜,能将主镜视场边缘的星光反射到偏轴导星器的目镜中。它帮你在照相视场以外寻找一颗引导星,从而省去导星望远镜。既减轻了赤道仪的负荷,也消除了由于“背”上导星镜后造成主望远镜的应力畸变,从而引起图象的歪曲。此法的缺点是偏轴导星器价格颇贵,而且在拍摄目标附近未必总能找到合适的引导星。这时你不仅看不见正在拍摄的天体,还必须到更远的地方去找寻引导星,它们也大多比较暗。
我自己倒从未遇到过导星镜与照相望远镜之间产生任何可以觉察到的重量麻烦,无论是我的6厘米折射镜还是11厘米的反射式导星镜都不算笨重。要是你认为导星很准确,却拍出了偏歪的星象,就可能遇到了望远镜系统的畸变问题,应当仔细查明望远镜上哪里是颤动点,给予加强:或者就改用偏轴导星器。
极轴的校准
导星是天文摄影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你能精确地导星越久,露光时间也就越长,拍得的天体越暗。导星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校准望远镜的极轴,极轴指向北天极的准确性将决定跟踪精度。
这里介绍一个简易的叉架式望远镜对极轴方法,它也适用于德国式赤道汉。定位刻度盘对你有帮助,但也并非必不可少。先粗略地将望远镜朝向北极星方向,并使赤纬盘指向定在90。上,这时镜筒同赤经轴平行,再装上最低倍率目镜。然后水平地转动望远镜基座。并调整仰角,使北极星位于视场中央,锁定赤纬轴。现在把望远镜绕赤经轴转大约100。,从目镜里可见恒星都在转动。若它们并不是绕着视场中央一点转,就微微转动整个装,置的仰角和水平角(但别再碰赤纬轴),直到把众星围绕的中心点调到视场正当中,这一点就是北天极。北天极位于离北极星大约l。、偏向北斗星“斗柄”末端处。在多次完成这项操作后,你会对自己能如此轻易、快捷地对准极轴而感到惊奇。
极轴的很小偏离也会在导星过程中反映出来。在短时间露光的照片上,极轴的一些小误差勉强可以掩饰过去,因为这时底片上恒星的偏转不明显。这种所谓的“场转”表现为底片上的星点都围绕引导星转,变成短弧线,是由于极轴没完全对准,导星时不断地手动补偿造成的。引导星离拍摄目标越远,极轴不准引起的“场转”越厉害假如引导星离目标有好几度远,连地球大气造成的光线屈折也足以产生小小的跟踪误差。
即使引导星位于拍摄天区的中央,长时间露光仍会使极轴的任何偏斜暴露出来。因此;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反复校准极轴,消除所有的误差。你可以将望远镜对准;颗既靠近天球赤道,又靠近子午线的亮星。用一个带十字丝的高倍目镜跟踪它,看它向北还是向南偏移。如果移向北方,表明望远镜极轴偏西了,星向南漂移则是极轴偏东。根据这个规律调整望远镜的方位角,直到恒星不再逃离十字丝。
接着再跟踪一颗位于东方地平线上20。左右。而且靠近天球赤道的恒星,仍注意它是否向北或向南偏移。北移是因为极轴太高,南移说明太低,相应调整望远镜仰角,直到这颗星能准确跟踪时为止。这种校准极轴的方法显然很费功夫,就是花去两、三小时也不足为奇。然而一旦完成后,在长时间露光拍摄时你会感到导星得心应手。
好文..学习了但是现在很多都用数码了... 感谢分享!对初学天文摄影的朋友会有用的! 不错 我是菜鸟 学习了 谢谢楼主的辛苦 学习了!谢谢LZ 我现在就关注这些,感觉投入好大啊 这篇文章不错,挺有价值 这个应该发到观测摄影版吧,版主处理下 好文章{:1_245:} 学习了!::070821_09.jpg:: 学习一下::loveliness:: 好文章,可惜我这菜鸟弄不清楚,慢慢学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