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副产品多了几个,除了布朗顿彗星(C/2006OF2),还有一个已经远离我们的达雷斯特彗星(6P),达雷斯特彗星(6P)在“十.一”的时候曾经尝试过,但是因为高度太低失败了,现在角度稍稍高一些,但最高也不足15度,不过高这么一点已经够了,效果很差,就算是为它送行吧,下次回归再见。卡迪纳尔彗星(C/2008 T2)的观测仍然失败,国外报道14等的亮度,但是曝光5分钟的照片上都没有该彗星,倒是看到了15等的星系,郁闷~看来表面亮度太低了。
另外麦克诺特彗星(C/2008 A1)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已经表述了,这里不提。
2008年11月20日
单位楼顶。
因为出差和月亮影响休战了半个多月。最近晚上连续好天气,但只有今晚有时间,天气很给面子,气温回升竟然天空也很透明,很少见。晚上气温-4℃左右,比起前两天的零下十几度舒服多了^_^
因为晚上对面单位的灯光很亮,一直等到23点后对面灯光熄灭后才开始拍摄观测。这时克里斯藤森彗星(C-2006 W3)的高度只有40度了,又受到西北面强烈城市光害的影响,克里斯藤森彗星(C-2006 W3)的拍摄效果比较差,缺少细节。未来几个月的观测条件他的观测条件会更差,还好它在持续增亮......
拍摄器材C80ED+Canon400D+LXD75,所有照片均3888x2592像素,ISO1600,30秒曝光连拍,然后叠加处理,最后100%大小裁减。
今天的副产品除了布朗顿彗星(C/2006OF2),又多了一个144P Kushida彗星(暂时还没想好中文怎么称呼它)。
布朗顿彗星(C/2006OF2)目前处在最大亮度阶段,观测时彗星已经升到了60度的地平高度,东面的光害比较小,彗尾比较清楚。
144P Kushida彗星是临时决定观测的,只因为得到国外的观测报告它已经达到12等,决定尝试一下,结果很成功,单张30秒的照片也能依稀分辨出来,彗星很小,凝结度也比较高。144P Kushida彗星将在明年1月26日通过近日点,1月初达到最大亮度,比现在还会提高1个星等。可惜,如果克里斯藤森彗星在这个位置上,能达到2等亮度:( 。为了更方便观看,照片去掉了颜色。
2008年11月27日
单位楼顶。
晴天,大气稳定度很一般。今天天刚黑就开始拍摄克里斯藤森彗星(C/2006 W3)了。虽然对面单位的灯光很亮,但彗星角度很高,比22时以后拍摄还是要好一些。哎,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拍摄器材C80ED+Canon400D+LXD75,所有照片均3888x2592像素,ISO1600,30秒曝光连拍,然后叠加处理,最后100%大小裁减。
副产品
布朗顿彗星(C/2006OF2),现在比克里斯藤森彗星的观测条件好,拍出来的照片要比克里斯藤森彗星好看一些。
144P Kushida彗星,上次只拍摄了一组,还不能完全确认观测到,这次拍摄了两组,相隔40多分钟,可以看到明显的位移了。(都去掉了颜色)
2008年11月29日
单位楼顶。
今天补作业啊。继11月27日观测后,29日再次进行了拍摄观测。有点疲劳了,身体疲劳和视觉疲劳都有。这几个月可看的彗星都是又小又暗,亮度几乎都在10等以下,而且要用相机的最大像素才能展现出彗星的外貌,另外几乎每张照片都经过了“残忍”的处理,连续坚持不容易啊!
11月29日的照片平淡无奇,天气状况一般,赤道仪也没有调整好,拖线比较多。哎~~盼着3个月以后的鹿林彗星(C/2007 N3),希望它能达到5等或更亮!
拍摄器材C80ED+Canon400D+LXD75,所有照片均3888x2592像素,ISO1600,30秒曝光连拍,叠加处理后100%大小裁减。
副产品
串田彗星(144P),去掉了颜色
2008年12月13日
单位楼顶。
天气还算可以,但今天月龄16,要命啊!风也有点大,只是因为有半个月没观测了,今天算是过一过瘾:lol 。马马虎虎拍了一组就算完成任务了,曝光减少到了25秒一张,背景又红又亮,感觉克里斯藤森彗星(C/2006 W3)更大了
...
拍摄器材C80ED+Canon400D+LXD75,所有照片均3888x2592像素,ISO1600,25秒曝光连拍,然后叠加处理,最后100%大小裁减
今天的副产品没有其它的彗星了,17时10分左右有一颗-6等的铱星被我抓了下来,本来看预报相隔一分钟同一位置还有一颗-3等的铱星,但是只看到了一颗,连拍的照片中也没有发现,难道铱星的预报也会错?
高手啊,拍得漂亮::070821_09.jpg::
2008年12月17日
单位楼顶。
降温了,天气不错!今天借来一部全新的佳能40D相机,天刚黑就开始拍摄观测了,近几个月来南面100多米处新建的药厂灯光十分恼人,每天22:30之前都要遭受强烈的灯光影响!还好灯光是红色的,否则什么都干不了~~~
拿到40D相机直接就用上了ISO3200,噪点虽然更多,但是通过叠加,最终的图片效果还是可以的,暗于15等的恒星有很多!克里斯藤森彗星(C/2006 W3)的细节也更多一些(如果没有药厂灯光就更好了)。同时还用ISO1600拍了一组,叠加的照片少了一些,总体画面质量差不多。
...
拍摄器材C80ED+Canon40D+LXD75,所有照片均3888x2592像素,连拍后叠加处理,最后100%大小裁减。
副产品
布朗顿彗星(C/2006OF2),虽然正在变暗,但是天气比较好,同时曝光量增加一倍,还是很清楚。
http://bbs.astron.ac.cn/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串田彗星(144P),彗发迅速增大,照片已经缩小了50%,可惜最亮基本也就这样了。
皮兄什么时候更新下CMCN吧照片很棒 布朗顿彗星(C/2006OF2)比我想象亮
顶
皮兄什么时候更新下CMCN吧照片很棒 布朗顿彗星(C/2006OF2)比我想象亮
顶
北泽晋_赵晋 发表于 2008-12-18 08:03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现在可观测的彗星比较少,特殊的天象更少,不知道该写什么
强人,什么镜子啊?
本帖最后由 北泽晋_赵晋 于 2008-12-18 22:50 编辑
现在可观测的彗星比较少,特殊的天象更少,不知道该写什么
皮侠客 发表于 2008-12-18 09:10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 没事写写各种彗星亮度多少 在哪个位置也行 看皮兄方便吧
呵呵 没事写写各种彗星亮度多少 在哪个位置也行 看皮兄方便吧
北泽晋_赵晋 发表于 2008-12-18 22:49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只会用散焦法目视估测亮度,在拍摄照片上怎样估测亮度?不同观测条件下相同曝光的恒星极限星等变化不大,但是彗星彗发部分的变化就非常大,严重影响亮度的估测。如果能有软件辅助测算就好了。
40D的噪点也是很多啊!要上到5D那样子的机子可能才好多~
本帖最后由 皮侠客 于 2008-12-20 19:56 编辑
2008年12月20日
单位楼顶。
继续降温,还要变天,趁着天气还不错,又搞了一次天气观测。这次多放几张图片,有原始照片、叠加后未处理的图片、和叠加处理后的图片。看看如何在强烈的城市光害中猎取目标。
拍摄器材C80ED+Canon40D+LXD75,所有照片均3888x2592像素,连拍后叠加处理,最后100%大小裁减。
单张的原始照片
19张照片叠加后,未进一步处理
经过白平衡进一步处理后
与SkyMap星图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