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牧夫天文网 首页 天文書庫 天文知识 查看内容

开挂的人生: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技术官僚最强王者

2021-7-23 00:36| 发布者: xxxxxxxxx| 查看: 11786| 评论: 0

摘要: 问若思是谁? 若思是谁?除了研究(蒙)元史的一小撮学者(有多少呢?在全国设立中国史博士点的55所院校来算,元史方向寥寥;即便是算上有世界史博士点的33所院校,其有蒙元史研究的也不超过7家,而其中针对元史的就 ...







若思是谁?

       若思是谁?除了研究(蒙)元史的一小撮学者(有多少呢?在全国设立中国史博士点的55所院校来算,元史方向寥寥;即便是算上有世界史博士点的33所院校,其有蒙元史研究的也不超过7家,而其中针对元史的就更少了),怕是没人能知道,或许还会觉得这么文绉绉的两个字不会是出自什么言情小说吧。





郭守敬是谁?

        但要说起郭守敬是谁?恐怕就有人想想便能脱口而出:哦,大科学家啊。若思就是郭守敬的字(根据不严谨的考证,应该是他爷爷郭荣给起的)。

        但其实,仅仅一个“大科学家”还真不足够对他的赞誉。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就是那个著名的“李约瑟之问”的老哥,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就连清代已经在科学技术上领先咱们的欧洲传教士的汤若望(就是康熙口中的“汤玛法”)在中国了解郭守敬取得的伟大天文成就时,便情不自禁地称赞郭守敬是“中国的第谷”。要知道郭守敬的比第谷可整整早了三百年呢……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为了纪念他,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在1964年发现的小行星2012正式命名为“郭守敬星”;

        2008年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所以,现代人们对于郭守敬的了解研究大多集中于科技史中: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曾这样评价他说:“郭守敬不仅在地上闻名,而且还在天上闻名。”周培源教授曾颂其:“观象先驱,世代敬仰”;卢嘉锡教授也题词赞扬郭守敬:“治水业绩江河长在,观天成就日月同辉”。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用在郭守敬身上真的恰如其分


       而在科技成就之外,他开挂一样的人生或许更令人所称奇:

      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郭守敬出生于邢州的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他出生时邢台已为蒙古汗国所辖。之后的1234年成吉思汗之子、蒙古大汗窝阔台灭金朝,统一了中国北方。

       郭守敬虽然幼年不幸,父亲在其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但所幸的是祖父郭荣粗通五经,熟谙数学、天文、水利等多种学术,少年的郭守敬耳濡目染,不爱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而是热衷于读书和观察自然现象。

      而他爷爷的老朋友刘秉忠则更不是一般人,除了博学多才,深通天文、算学、音律等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受到当时的忽必烈亲王的赏识和器重,成为亲王府的内当谋臣。在刘秉忠回乡邢州服丧守孝期间,他在创立了紫金山书院。已经十七八岁的郭守敬被爷爷送至到这里学习。

     之后,忽必烈亲王听取了谋臣张文谦的意见,派人去治理地处南北要冲但因长年战乱而百业凋零的邢州地区,其中整治水道是重要措施之一。这时年方21岁、刚从导师刘秉忠处毕业不久的郭守敬被任命为工程师之一(虽然并非体制内公务员编制,但也绝对算是事业编的设计院了),主要负责河道的勘查和修复设计工作。郭守敬通过现场的实地勘测和所学知识,制定了被后人所总结的“防洪,灌溉和交通”三合一的方案。

     官府根据他的方案征调了400多民工便疏通了河道(元代后来也因为黄河水利而亡,估计元顺帝肯定羡慕死祖宗有郭守敬了),连埋没多年的旧石桥也被顺利地挖了出来,重新被用于河道之上。这项“实习”工作的完成不但体现了郭守敬在治水工程方面的杰出才华,也受到了时人的传颂,文学家元好问曾专门为此写了一篇《邢州新石桥记》,称郭“习知水利”。

      十年后(公元1264年),跟着老领导张文谦的郭守敬首次被忽必烈召见,根据此前到各地的见闻和记录,提出了兴修华北水利的六条建议。每奏一事,忽必烈都点头称是,随即任命他为提举诸路河渠(相当于水利部主管河道的正厅级干部),掌管各地河渠的整修和管理工作。

     同年他随张文谦赴任西夏(行省),在当地重新兴修了黄河旧渠等水利工程,受益灌溉农田多达九万余顷(所以现在宁夏等地仍有其祠堂)。之后他便跟着宰相伯颜回京,设计了永定河和白浮泉引水,为元大都的用水奠定了基础,被任命为都水监少监(副部级了呢)……随后他暂停了水利工作,进入了太史(局)院工作。虽然是新部门级别不高,但在那个年代,却是对重大决策有着一票否决权的“天字”一号衙门,直接向忽必烈汇报工作。

      到了1279春,元大都开始兴建天文台,郭守敬开始负责仪器与观察,后来担任第二任太史令(第一任是他的同门,同样在邢台紫金山书院刘秉忠门下的王恂)。第二年1280年他就制定出了比同时期欧洲精确很多的新历《授时历》(当然,他前期数年时间带人从贝加尔湖跑到海南设立了27个观测点的工作就不说了)。

      到了1291年,61岁的他上书详陈大运河修整新方案,忽必烈览奏后重置都水监,任郭领都水监事一职。开工之日忽必烈还命丞相以下的朝臣全体“亲操畚锸( běn chā,意为挖运泥土的用具)”到河岸参加盛大的开工典礼。可见作为总工程师的郭守敬的影响力。三年后工程竣工,漕船可以从三千里之外的杭州直达“海子”(今积水潭)码头。忽必烈看到如此空前的盛况欣喜异常,随将这条河道命名为“通惠河”(就是今天通惠河名称的由来)。

       这一路过来,他横跨都水监、工部郎中、同知太史院事、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等职,辅佐元朝皇帝宰相多任。稍微了解元代历史的朋友们就知道,不要以为元代蒙古族统治简单粗暴官场倾轧就少,不要说历次皇位更迭中的动刀动枪、即便是朝臣之中的斗争也是你死我活的(不用明粉儿们黑),而郭守敬能够在其中工作六十多年,甚至皇帝特批其不按照元代七十官员退休的规定,除了其个人作为特殊技术官僚的特殊性,同其专业精深而不问世事的为人之道也是分不开的。(不信你看看明代钦天监的各位大小领导……)要知道他所面临的统治者无论是忽必烈还是后来的铁穆耳(元成宗),绝不是那么好伺候的领导,然而他却能在那个时代以唯实(而不唯上)的科学精神既服务于帝王又造福百姓。倒是应了了那句:郭太史神人也。



      

那么,郭守敬的字若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咱们书院以此命名,除了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巨匠,还有什么秘密呢?恐怕了解儒学和心学的小伙伴们已经略知一二了。那咱们就下期揭晓。


Guo Shoujing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8 23:56 , Processed in 0.99771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