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牧夫天文网 首页 天文書庫 天文知识 查看内容

【天文课堂】第二十六讲 命运多舛的冥王星

2021-7-27 22:23| 发布者: xxxxxxxxx| 查看: 24372| 评论: 0

摘要: 在2006年之前,除八大行星外,太阳系行星的队伍中还有一个个头儿小一些的身影,叫作冥王星。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家陆续又发现了好几颗与冥王星差不多大小的天体,作为行星,它们都是不“够格”的,于是天文学 ...







在2006年之前,除八大行星外,太阳系行星的队伍中还有一个个头儿小一些的身影,叫作冥王星。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家陆续又发现了好几颗与冥王星差不多大小的天体,作为行星,它们都是不“够格”的,于是天文学家就把它们划归到了“矮行星”行列。


冥王星

1781年,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1845年到1846年,亚当斯、勒威耶、伽勒通过计算和观测发现了海王星。这些重大发现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天文爱好者去寻找“海外行星”。一位痴迷于寻星的美国企业家帕西瓦尔·罗威尔在1894年自费建造了罗威尔天文台,购置了多架望远镜。他通宵达旦地躬身在望远镜旁,从茫茫星海中搜寻一颗可能存在的新行星——“X行星”。他使用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天文摄影技术,从1905到1915年拍摄了约3000张照片,其中1915年3月19日和4月7日的两张照片上留下了冥王星的身影,可是要在包含几十万颗恒星的两张照片中找到一颗移动的行星,是万分困难的。1916年11月16日,罗威尔突然去世,搜寻X行星的工作就此停置了13年。






罗威尔天文台

1925年罗威尔的弟弟捐献了1万美元,制造了口径33厘米的望远镜,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星工作。但是这个任务太艰巨了,无人愿意继承罗威尔的遗志。1928年,天文台台长斯里弗收到了一封来自堪萨斯州一位农民儿子汤博的信。原来汤博从小热爱天文,16岁时用农场的废料制造了口径6厘米的望远镜,用它观察行星和月亮,22岁时制造了口径23厘米的望远镜观察木星。他画了许多木星图,寄给斯里弗台长请求指正,因此得到了前往天文台工作的机会。1929年1月,汤博来到天文台,在台长的指导下,很快成为观测能手。

汤博不辞辛劳,夜晚拍照,白天检查照片,从不同时间拍摄的片子上寻找那个移动的X行星。时间一天天过去,观测工作毫无进展。刚好在那段时间,台长置办了一台最新的仪器——闪视仪,能够将两张照片放在仪器里交替闪现,其中的恒星不动,行星闪动。汤博对这台仪器很感兴趣,于是将拍摄的照片放到仪器里进行比对。经过1年的努力,1930年2月18日下午3时58分,汤博在检查1月23日和29日的两张照片时,发现了闪动的X行星——天文学家将它命名为冥王星。

随着望远镜口径逐渐增大和观测工具精密程度的大幅提高,冥王星的尺寸也随之“缩水”:1930年测得的直径是6400千米,1950年变为5000千米,1978年缩小为2700千米,1990年为2250千米。1950年,天文学家柯伊伯发现了“柯伊伯带”,里面游荡着800多颗彗星、小行星、流星体,统称“柯伊伯带小天体”。到了21世纪初,随着观测工具的跃进,天文学家又发现了一些较大的天体挑战着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2年发现的夸瓦尔,直径为1250千米;2003年发现的赛德娜,直径为1600千米。冥王星、夸瓦尔、赛德娜这类天体,称它们是行星,它们的体积还太小,说它们是小行星,它们的体积又超标了。这就引起了天文学界的争论,特别是阋神星被发现后,冥王星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阋神星的直径为2326千米,与冥王星十分接近。阋神在神话里是“纷争之神”,阋神星的出现也给天文学界造成了纷争。在2006年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上,天文学家对太阳系进行了重新界定,制订了新的“行星定义”:①围绕恒星运转;②体积介于恒星和小行星之间,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圆球)形状;③已经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基于新的行星定义,经全体天文学家投票认定,冥王星被排除在外。

太阳系这个大家族,除了冥王星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矮行星和小行星,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如何被命名的,让我们下期节目一探究竟!


来源:天津科学技术馆

供稿:教务部桂苏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PP下載|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7-1 06:10 , Processed in 0.02503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