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学家称隐藏的火星“湖泊”实际上可能是冰冻粘土在火星南极地区的冰盖下酝酿着一个谜团。过去几年的研究表明,那里可能藏有液态水的咸水湖,但一项新研究带来了不同的解释:这也许是冰冻粘土。 ![]() 美国宇航局(NASA)领导的一项研究对湖泊的想法提出了质疑。7月中旬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的一项新研究说,冰冻粘土可能是对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空间探测器 (Mars Express) 的Marsis仪器的雷达数据的一个很好的解释。一些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些数据--显示为明亮的雷达反射--表明是冰川下的水池,这导致了关于寒冷的南极如何可能藏有液态水的各种想法。解释包括大量的盐或也许是火山活动。行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科学家Isaac Smith是这篇新论文的主要作者,他称这项研究是对液态水解释的“反驳”。"现在,我们的论文为解释Marsis的观测结果提供了第一个合理的,而且相当可能的替代假说。具体来说,冷冻到低温的固体粘土可以进行反射," Smith在周四的PSI声明中说。 ![]() NASA的毅力号探测器目前正在搜索一个现已干涸的古代湖床,寻找来自过去深处的微生物的迹象。新研究特别指出了蒙脱石粘土。“蒙脱石是一种粘土,在火星上极为丰富,覆盖了近50%的表面,尤其集中在南半球。”Smith说:“我称它们为固态,以加强这些材料是固体的想法。”他指出,这种类型的粘土在低温下是脆性的,而不是像陶器中使用的粘土那样柔软。该小组成员不仅仅是分析数据。他们进行了一个冷冻蒙脱石粘土的实验,发现这种超冷材料可能是火星快车探测器看到的那种雷达反射观察的原因。研究人员还使用了NASA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数据,在火星南极地区发现了蒙脱石。把这一切放在一起,研究人员得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论据,即粘土而不是液态水。火星极地科学家Jeffrey Plaut在NASA周四的一份声明中说:“在行星科学中,我们往往只是在一步步接近真相。最初的论文并没有证明它是水,这些新的论文也没有证明它不是。但是我们尽可能地缩小可能性,以便达成共识。” 阿波罗11号任务所用登月舱可能并未坠毁 仍绕月球轨道运行长期以来,阿波罗 11 号任务所使用的鹰号登月舱(LM-5)已经于 1969 年被抛弃在月球轨道,然后撞击月球后坠毁。不过一项最新数学研究表明,该登月舱的上升级可能仍然绕着月球在一个稳定的轨道上运行。 ![]() 从阿波罗 11 号任务返回地球至今,该任务所使用的各种航天器均已经报废。Saturn V S-IC 第一级和 S-II 第二级在发射之后就撞击沉入大西洋,S-IVB 第三级进入了日心轨道,登月舱的下降级(Descent Stage)遗留在月球表面静海基地,服务舱在返回地球大气层的时候被烧毁,而指挥舱在史密森尼博物馆,而登月舱的上升级(Ascent Stage)应该已经在月球上坠毁。或许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其航天器完成任务后,往往不会对其进行监视。只要它们符合法律规定,不对任何人构成危险,也不对航行构成危害,航天局对它们最终发生了什么并没有太多的好奇心。就阿波罗 11 号上升级而言,它载着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从月球表面到与指挥舱哥伦比亚号会合,人们认为在它被抛出后,其轨道变得不稳定,椭圆度越来越大,直到最终坠入月球。而唯一的问题是,在完成阿波罗 11 号任务之后,登月舱的上升级就从未被追踪过,也没有关于它的撞击记录。人们简单地认为它撞上了月球表面的某个未知位置。然而,自 1969 年以来,已经有一些其他的月球任务,包括重力恢复和内部实验室(GRAIL)任务,其中两个编队飞行的轨道器绘制了月球引力场的高分辨率地图,以及由表面下的质量集中或马斯克引起的不规则现象。利用这些数据,独立研究人员詹姆斯·米多(James Meador)试图对阿波罗 11 号上升级的轨道进行精确绘制,希望能够预测它撞击月球表面的位置。在开始分析之前,他查看了有关航天器轨道的现有数字并进行了修正。在一个案例中,美国宇航局的官方数字偏离了 7 度,偏离得如此之远,不得不说是一个错字。此外,他还考虑了来自阳光的压力,并引入了随机变量,用参数限制来模拟一段时间内的未知力量。使用GRAIL重力模型和通用任务分析工具(GMAT)模拟器,米多预计会发现LM的轨道会很快失稳。他所发现的--并由第三方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是上升阶段有一个反馈机制,导致轨道在每 24 天的时间内自我稳定。当他向前运行模拟时,轨道一直保持稳定,直到今天。其结果是,上升阶段现在可能仍在轨道上,当它处于与地球和太阳有关的正确位置时,可以被观察到。然而,米多强调说,登月舱从来就不是为了非常坚固。它被设计成只能运行 10 天左右,还装满了电池和燃料箱,这些东西可能在几年前就爆炸了,要么毁掉飞船,要么把它送上新的轨道。这篇未经同行评议的论文(PDF)已提交给《行星和空间科学》。https://arxiv.org/pdf/2105.10088.pdf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planetary-and-space-science Coconuts-2b:一颗质量为木星六倍的系外行星下次当你仰望夜空为繁星和浩瀚的太空而惊叹时,请记住,有一颗行星的名字叫Coconuts-2b。这是一颗非常酷、非常大的系外行星,它可以告诉我们更多关于气态巨星比如我们的木星和土星的历史。 ![]() 夏威夷大学在周二的一份声明中说道:“夏威夷大学天文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生克服困难发现了一颗直接成像的系外行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距离地球只有35光年。”Zhoujian Zhang是一项关于地球的研究的论文主要作者。据了解,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4000多颗系外行星,其中许多是通过寻找行星在其恒星前移动时亮度下降的迹象来定位的。Coconuts-2b的发现是与众不同的。该大学表示:“由于这颗行星形成后残留的热量产生了光,因此可以直接对其成像。”用灵敏的望远镜可以看到它的红外图像。这颗气体巨星确实是巨大的,质量是木星的六倍。它以Cool Companions on Ultrawide Orbits (Coconuts)研究命名。这项调查的目的是寻找离恒星轨道相当远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被命名为Coconuts-2b,而它的恒星系统被叫做Coconuts-2。该调查之前发现了一个名为Coconuts-1的恒星系统。这颗行星首次被发现是在2011年,但研究人员认为它是独立的,没有主星。本周发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颗行星实际上绕其恒星运行的距离是地球绕太阳运行距离的6000倍。跟我们在地球上所习惯的情况相比,Coconuts-2b的观点相当激进。该大学表示:“夜间和白天看起来基本相同,主星会在黑暗的天空中出现一颗明亮的红星。”研究系外行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太阳系的历史。Zhang说道:“由于其轨道距离巨大,Coconuts-2b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实验室,用于研究一颗年轻的气态巨行星的大气和组成。” 俄罗斯“科学”号实验舱不受控制的推进器导致国际空间站陷入短暂的“拔河”周四,当新对接的俄罗斯“科学”号(Nauka)实验舱上的推进器开始不受控制地启动时,国际空间站在轨道上的位置意外地发生了变化。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这些推进器将这个足球场大小的实验室的位置调整了45度之多。NASA一位发言人表示,空间站已恢复控制,其七名宇航员,包括三名美国宇航员,都很安全。 ![]() NASA发言人Rob Navias表示,俄罗斯的“科学”号实验舱(一个新的23吨的多功能实验室),在它于美国东部时间12点25分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的几个小时开始了错误的推进器启动。位于休斯顿的NASA总部的任务控制中心几分钟后首次注意到空间站偏离其正常位置,从而自动向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发出警报。NASA国际空间站经理Joel Montalbano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到美东时间12点42分,空间站已经失去了对其定位的控制。NASA官员表示,国际空间站是一个华丽的科学实验室,有16个加压生活和货物模块,每分钟偏离轨道约1.5度。空间站另一侧的推进器,来自俄罗斯的星辰号服务舱(Zvezda),在美国宇航局的任务控制通讯员描述为 "拔河 "的情况下,启动了对抗来自“科学”号的力量。"只是为了更新你们的信息,"任务控制通讯员Drew Morgan在休斯顿告诉美国宇航员,"现在我们正处于从(服务舱)和(科学号)发射的推进器之间的一场拉锯战。我们现在正在梳理最佳行动方案"。近一个小时后,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点29分,休斯顿和莫斯科的任务控制中心重新获得了对空间站的控制,并将其扳回到正常位置。"(科学号)推进器不再发射,我们回到了姿态控制中,速率稳定,"Morgan告诉美国宇航员们。"可以说,这一天的剩余时间不再按计划进行。" ![]() Navias表示,宇航员们是安全的。Montalbano说,目前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推进器的错误启动--俄罗斯航天局将领导对原因的调查。Montalbano补充说,在国际空间站20年的历史上,像周四那样看到国际空间站在错误的推进器启动的影响下偏离其姿态,"绝对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他猜测像周四这样的事件大约只发生过三到四次。Montalbano说,在这次事件中,空间站的其他合作伙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欧洲航天局都在待命,监测空间站的健康。这次事故迫使NASA推迟了波音公司原定于美国东部时间周五下午2点53分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非载人的 "星际客机 "太空舱的计划。该机构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次发射现定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3日星期二下午1点20分进行。“科学”号实验舱上周三从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在此之前,由于舱内导航系统的问题导致了延误。尽管它是在上周发射的,但该实验舱有很长的历史--它的开发始于1995年,它最初被计划在2007年发射。但是发射的延迟和对其设计和目的的几次修改将其部署推迟了几年。“科学”号实验舱在进入太空后几乎立即遇到了问题。航天器在发射后13分钟顺利部署了其太阳能电池板,但推进和通信问题使航天器无法进入其预定轨道。工程师和莫斯科的任务控制中心争先恐后地想出一个解决方案,最终启动了航天器的二级推进器,以防止“科学”号实验舱脱离轨道并在地球大气中燃烧。 国际空间站曾短暂意外失去方向 使宇航员受到惊吓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在周四受到了惊吓,一个新的实验舱在对接后不久意外地启动了推进器,使这个轨道上的空间实验室失去了方向。这起事故发生在美国中部时间11点45分,在周四早些时候与空间站对接的俄罗斯实验舱“科学”号(Nauka)意外启动了其推进系统。据美国宇航局(NASA)发言人称,推进器启动后,国际空间站的方向改变了45度,当俄罗斯“科学”号实验舱启动推进器重新确定航天器的方向时,这一错误得到了纠正。 ![]() NASA发言人还强调,在该事件中,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危险,事故发生后,推进器的启动很快就停止了。NASA在美国东部时间周四13点30分开始分享这次事故的最新情况,该航天局的公共事务官员Rob Navas 通过详细说明概述了这次事件。 来自休斯顿的任务控制中心和国际空间站的飞行控制室的问候,在今天上午Nauka多功能实验舱与国际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后,重新加入我们的报道。对接发生在中部时间今天上午8点29分。在对接后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第65远征队的俄罗斯宇航员Oleg Novi和 Pyodre Duvidov 正在对Nauka多功能实验舱和国际空间站之间的接口进行例行的泄漏检查,并打开了对接接口Zvezda实验舱一侧的舱门,俄罗斯飞行控制人员与两位宇航员一起正在进行整合,对新到的MLM或Nauka号与Zvezda服务舱之间进行其他指挥活动。在中部时间上午11点45分,Nauka多功能实验舱的推进器开始无意中意外地启动。而这导致国际空间站的方向偏离了大约45度。宇航员们从未遇到任何危险。休斯顿这里的飞行控制小组立即确认了这一情况。宇航员们开始在空间站上进行恢复操作以恢复方向。国际空间站的Progress 78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上的Poisk舱对接,俄罗斯飞行控制小组迅速作出反应,使之发挥作用。 ![]() Progress推进器启动,现在已经恢复了方向。因此,空间站恢复了正常的方向配置,而俄罗斯飞行控制小组则通过程序,思考如何停止和阻止多功能实验室舱的推进器启动。最初,Zvezda服务舱发现了我们正在脱离姿态控制的事实,并开始反平衡Nauka的推进器启动,开始恢复姿态控制的过程,然后被移交给国际空间站的Progress 78货运飞船,该货运飞船接手了恢复姿态控制的工作。目前还没有解释是什么促使多功能实验室舱的推进器意外启动,但俄罗斯飞行控制小组表示,当我们从现在起大约30分钟后回到俄罗斯地面站时,他们应该能够向多用途实验舱发送指令,使多用途实验舱的那些推进器失效,并防止任何意外推进器启动的再次发生,这种情况在中部时间上午11点45分再次发生。在意外启动开始大约一个小时后, Navias确认它们已经停止,空间站已经恢复了方向。与此同时,俄罗斯地面控制人员开始计划重新配置Nauka的推进系统。新实验舱长43英尺,重约22吨。在它与国际空间站的计算机整合时,开始出现了意外,到现在为止,发生的原因还不清楚。一旦完成了地面站的通过,俄罗斯飞行控制人员成功地重新配置了新的模块,以防止将来发生这样的误射。 科学家找到实验室环境下创造反物质的简单新方法现代宇宙学的一些重要谜团都和反物质有关。但反物质很难被研究,这是因为它非常罕见,而且很难在实验室环境下产生。不过现在,一个物理学团队概述了一种创造反物质的简单新方法,通过向对方发射两个激光器来模拟中子星附近的条件,将光转化为物质和反物质。 ![]() 反物质(英语:antimatter)在粒子物理学中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非物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如同普通物质是由普通粒子所构成的。例如一颗反质子和一颗反电子〈正电子〉能形成一个反氢原子,如同电子和质子形成一般物质的氢原子。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会如同粒子与反粒子结合一般,导致两者湮灭,且因而释放出高能光子(伽马射线)或是其他能量较低的正反粒子对。正反物质湮灭所造成的粒子,赋予的动能等同于原始正反物质对的动能,加上原物质静止质量与生成粒子静质量的差,后者通常占大部分。这理论上应该在数十亿年前摧毁宇宙,但显然这没有发生。那么,物质是如何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什么让天平向它倾斜的?或者说,所有的反物质都去哪儿了?但遗憾的是,反物质的稀缺性和不稳定性使它难以被研究以帮助回答这些问题。它在极端条件下自然产生,如雷击,或在黑洞和中子星附近,以及在大型强子对撞机等巨大设施中人工产生。但是现在,研究人员已经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在较小的实验室里生产反物质。虽然该团队还没有建造该设备,但模拟显示该原理是可行的。 ![]() 这个新设备涉及到向一个塑料块发射两个强大的激光器,一个从两侧以钳形运动的方式发射。这个块状物上将有纵横交错的微小通道,宽度仅有微米。当每个激光器击中目标时,它加速了材料中的电子云,并使它们射出--直到它们与另一个激光器射出的电子云碰撞。模拟图像显示了等离子体(黑色和白色)的密度在被来自两侧的强大激光击中时如何变化。颜色代表它们碰撞时产生的不同能量的伽马辐射。这种碰撞产生了大量的伽马射线,而且由于通道极其狭窄,光子也更有可能相互碰撞。这反过来又产生了物质和反物质,特别是电子和它们的反物质等价物--正电子的阵雨。最后,该系统周围的磁场将正电子集中到反物质束中,并将其加速到极高的能量。这项研究的作者 Alexey Arefiev 说:“这种过程很可能发生在脉冲星的磁层中,即快速旋转的中子星的磁层。有了我们的新概念,这种现象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这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该团队表示,新技术非常高效,产生的正电子比单一激光器多10万倍,而且输入的激光器一开始就不需要那么强大。由此产生的反物质光束可以在仅仅50微米的空间内达到1千兆电子伏特(GeV)的能量,这通常需要大型粒子加速器。该研究发表在《Communications Physics》杂志上。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5-021-00636-x资料来源:Helmholtz-Zentrum Dresden-Rossendorfhttps://www.hzdr.de/db/Cms?pNid=99&pOid=63823 波音“星际客机”重返国际空间站的无人试飞任务被推迟波音公司将重新发射其“星际客机”(Starliner)飞船(无人试飞任务),第二次尝试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波音公司在2019年年底的第一次尝试未能到达国际空间站。该任务原定于当地时间周五发射,但现在被推迟了,因为周四出现了一个意外问题,国际空间站模块在与空间站对接后不久就启动了推进器。 ![]() “目前,发射团队正在评估下一个可用的机会,”美国宇航局(NASA)在一份声明中说。“此举使国际空间站团队有时间继续对新到的俄罗斯航天局的科学号模块进行工作检查,并确保空间站将为Starliner的到来做好准备。”软件缺陷和一个通信链路问题导致最初的波音试飞过早结束,尽管CST-100 Starliner太空舱安全地回到了地球。即将进行的轨道飞行测试-2(OFT-2)任务是波音公司在机组人员乘坐星际客机飞行前彻底审查其硬件和软件的机会。波音和SpaceX都是NASA商业乘员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的目的是将宇航员从美国本土送往国际空间站。SpaceX现在已经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10名宇航员,而波音公司希望能够赶上。首先,它需要证明其Starliner能够安全地到达国际空间站并返回地球。一旦重新安排好发射时间,NASA将对发射进行现场直播。星际客机将由联合发射联盟的阿特拉斯-5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舱内将装满补给物资和运往国际空间站的货物。如果一切顺利,它将在大约24小时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Starliner将在国际空间站停留5到10天,然后将研究样本带回地球。波音公司的目标是Starliner能安全返回地球,在新墨西哥州的一个沙漠地区进行降落伞着陆。“OFT-2将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帮助NASA认证波音公司的乘员运输系统,以运送宇航员进出空间站,”NASA在成功结束飞行准备审查后于7月22日发表声明说。这项任务是NASA计划从美国定期进行载人发射的关键一步,希望结束对俄罗斯航天器的依赖。 欧洲航天局推进织女星火箭发展 采用全新液氧低温发动机欧洲航天局与意大利Avio公司签署价值1.188亿欧元的合同,进一步提高欧洲织女星火箭系统在2025年之后的竞争力和环境可持续性。织女星系列运载火箭从位于法属圭亚那的欧洲太空港发射,把轻型卫星发射到一个或多个轨道上。 ![]() 这份合同使织女星系列运载火箭更进一步,标志着新的织女星运载火箭准备工作开始,该运载火箭被称为织女星-E,将广泛使用织女星-C的零部件。织女星-E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织女星-C的竞争力和性能。织女星-C计划在2022年进行首次飞行,提升有效载荷和体积灵活性,在全球市场上降低每公斤发射成本。 ![]() 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使用新技术制造一个全新的火箭末级,并且采用一个新的低成本液体燃料发动机,即全新的M10液氧甲烷低温发动机,这将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性能和可持续性。织女星-E将有三个级,而不像织女星-C有四个级。织女星-E两级将来自织女星-C,其中包括第一级P120C固体火箭发动机,提供升空时的推力,第二级Zefiro-40固体火箭发动机。新的第三级是液氧-甲烷低温末级,采用M10液氧甲烷低温发动机,这是织女星-E准备工作的核心。 ![]() 该发动机具有多次重燃能力。2020年2月,以甲烷为燃料的M10液氧甲烷低温发动机的3D打印推力室组件在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通过了第一轮热发射测试。M10发动机将从2025年起为未来织女星的末级提供动力。 欲与SpaceX展开交锋 蓝色起源推出秘密项目“贾维斯”5月下旬,在几个航天爱好者经常光顾的社交媒体网站上,一则关于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大型火箭新格伦(New Glenn)的谣言被爆出。据传闻,蓝色起源将其新火箭的主要结构材料从铝合金改为不锈钢。 ![]() 社交媒体上的帖子引发了相当大的兴趣,因为这暗示了该家公司将模仿竞争对手的材料选择--Spacex的Starship和Super Heavy火箭主要就是由不锈钢制成。此外,这一变化还预示着新格伦开发项目的进一步推迟,该项目已经落后于计划数年。外媒Ars表示曾经询问过一个消息来源,发现这个谣言是假的。新格伦并没有把它的第一级换成不锈钢。然而在随后的报道中,外媒Ars发现了不锈钢和蓝色起源火箭谣言的真相。有三个消息来源向Ars证实,蓝色起源已经开始为新格伦开发了一个完全可重复使用的上层平台,它可能会使用不锈钢推进剂罐。这一改变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新格伦火箭的总体发射成本。该火箭的大型上级直径为7米,配有两个BE-3U发动机,成本很高,蓝色起源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正在寻找让整个火箭更经济的方法。一位熟悉可重复使用的上阶段计划的业内消息人士表示:“这是新格伦推出时获利和亏损的区别。”贾维斯(Jarvis)项目这个可重复使用的第二级项目似乎不仅从SpaceX那里获得了不锈钢材料的灵感。通过使新格伦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完全可重复使用,贝佐斯正在效仿马斯克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即重复使用超重型助推器和Starship的上级。2016年,当马斯克正式宣布Starship项目(当时被称为ITS或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时,许多业内人士对他建造一个大规模、可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的计划表示怀疑。2019年初,在马斯克宣布将火箭的主要结构从碳纤维改为低成本不锈钢后他们仍持怀疑态度。尽管不锈钢更便宜并且在重返大气层时更能承受大气加热,但它比复合材料重约5倍。消息人士称,贝佐斯一直在向他的高级员工询问可重复使用上级的可能性,但顾问告诉他,这种方法不太可能奏效。贝佐斯似乎还被告知,SpaceX的快速原型和测试Starship的“失败前进”及缺乏流程和程序的方法似乎不太可能成功。然而在过去一年里,当SpaceX发射和着陆其Starship时,贝佐斯注意到了这一点。这是他决定在蓝色起源启动一个名为“贾维斯”的项目的原因之一,该项目属于可重用二级项目。消息人士称,贝佐斯已经将二级开发项目的部分内容跟蓝色起源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并告诉其领导人要在一个不受严格管理和文件流程限制的环境中进行创新。贾维斯项目进展很快--显然是以漫威电影宇宙中的角色贾维斯命名的。最初的水箱测试最早将于今年秋天在蓝色起源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工厂对不锈钢硬件进行,如果这种方法被证明可行那么接下来将进行进一步测试。至少就目前而言,该公司的计划是,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过渡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上级之前,先推出一个使用消耗性二级的新格伦。这种完全可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现在被视为跟SpaceX竞争发射大型有效载荷的关键。目前尚不清楚贝佐斯为贾维斯项目分配了多少预算,也不清楚该项目的经理是直接向贝佐斯还是蓝色起源CEO Bob Smith汇报。其他项目除了发射火箭,蓝色起源似乎还更关注太空活动。消息人士称,贝佐斯最近批准了另外两个重大项目,一个跟太空推进有关,另一个专注于开发和演示月球及其他地方的就地资源利用技术。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对于资源项目,蓝色起源几乎在一夜之间组建了可能是业内最好的空间资源团队。该公司聘请了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科学家Vlada Stamenkovic来领导这个团队,另外还聘请了其他几位关键人员。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使人类能更可持续地在月球上生活并在那里开发资源以造福地球上的生命。此外,蓝色起源本月还聘请了Austin Murnane担任高级法律顾问。Murnane以前是纽约Latham & Watkins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空间资源的法律方面有专长。他的背景表明,蓝色起源可能会提出太空资源不属于任何人的观点,该公司可能会对月球和其他地方的资源提出所有权要求。据悉,Murnane在Fordham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上写了一篇长达40页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对于现代的勘探者来说--以商业太空公司的形式--月球、小行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应该不受地球政府或联合国和《外层空间条约》的控制。Murnane写道:“如果《外层空间条约》被视为确立了联合国在太空的主权,那么该组织将成为地球大气层以外所有机构的主人。考虑到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天体数量之多,再加上银河系中可能有超1000亿颗恒星,再加上宇宙中无法计数的其他星系,这样的声明是惊人得傲慢。” 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低亮度活动银河系核的高能热风宇宙中的超大质量黑洞会吞噬它们周围的气体,下降的气体被称为黑洞吸积流。在《自然-天文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袁峰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与南京大学李志远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一起,发现了从热吸积流中发射到弱吸积超大质量黑洞的高能热风存在的直接证据,代表着向理解黑洞周围吸积过程迈出了一步。 ![]() 宇宙中几乎每个星系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黑洞周围的气体将被吸积并形成一个吸积盘。强烈的辐射从吸积盘中发射出来,这就是人们在2019年获得的第一张黑洞图像中辐射的来源。 根据气体温度的不同,黑洞吸积流分为两种类型,即冷的和热的。天文研究小组在过去十年中进行的理论研究预测,热吸积流中一定存在强风,这些吸积流通常为低亮度的活动星系核(LLAGN)提供能量。根据最先进的宇宙学模拟Illustris-TNG,这些风也被发现在星系演化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这种风的直接观测证据被证明很难获得。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高质量的X射线光谱,发现了来自M81*的高能气流的有力观测证据,M81*是一个居住在附近大质量螺旋星系Messier 81中的原型低亮度活动星系核。该光谱具有无与伦比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是由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在2005-2006年拍摄的,但直到现在仍没有人对风这一方面进行研究。来自M81*的外流被一对Fe XXVI Lya发射线所证明,这些发射线在2800公里/秒的体视线速度下准对称地红移和蓝移,而且Fe XXVI Lya-to-Fe XXV Ka线的比率很高,这意味着发射线的等离子体的温度为1.4亿开尔文。为了解释高速和高温的等离子体,研究人员对M81*上的热吸积流进行了磁流体动力学模拟,并根据数值模拟的预测,制作了从热吸积流中发射的风的合成X射线光谱。预测的发射线与钱德拉光谱一致,为热风的存在提供了证据。该风的能量被发现足以影响到M81*的近距离环境。这项研究揭示了观察结果和热吸积流理论以及带有AGN反馈的最新宇宙学模拟之间缺少的联系。 天文学家首次捕获HR 8799恒星系统中行星的自转速度测量值天文学家们一直在研究2008年由夏威夷W.M.Keck天文台和双子座天文台发现的一个恒星系统。这个系统被称为HR 8799,距离地球129光年,包含有四颗行星,都被认为是超级木星。顾名思义,超级木星行星的质量比我们太阳系中的木星还要大,HR 8799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它是第一批被望远镜直接成像的行星系统之一。 ![]() 关于这个恒星系统的一个大谜团是其中的行星的旋转周期或自转率,知道了自转率,天文学家就可以知道行星上一天的长度。在迄今为止发现的数千颗系外行星中,这类数据只被测量出几颗。一组天文学家开发了一个名为凯克行星成像仪和特征仪的仪器,在2018年和2020年之间投入使用。该仪器可以以极高的光谱分辨率观测系外行星,该仪器还可以提供足够高的分辨率来破译行星的旋转速度。这项研究表明,HR 8799恒星系统中的两颗行星,即HR 8799 d和HR 8799 e的最低旋转速度分别为每秒10.1公里和每秒15公里。这一数据意味着这些星球上一天的长度可以短至3小时或长至24小时,这取决于行星的倾斜程度,但这些行星的倾斜度目前还没有确定。作为比较,木星以每秒12.7公里的速度旋转,该行星上的一天是近10小时,研究小组现在能够将第三颗行星HR 8799 c的旋转上限定在每秒不到14公里,但仍然无法确定该系统中第四颗行星HR 8799 b的具体旋转速度。 天文学家利用ALMA数据观察星系气体的再创造科学家们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了使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收集的数据,这些信息表明,以前被转移的气体可以重新聚集到星系上。这一过程可以延缓星系因冲压压力剥离而死亡的过程,并可以创造出更能抵抗其影响的独特结构。 ![]() 研究员William Cramer说,以前关于星系的冲压压力剥离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被剥离出星系的材料上。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气体像回旋镖一样移动,被喷射出去,但又绕了一圈,落回它的来源。这项研究是基于哈勃和ALMA以非常高的分辨率收集的数据,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这一现象。Ram压力剥离是一个取代星系内部气体的过程,使它们没有形成新恒星所需的材料。当星系在它们的星系团中移动时,被称为星系团内介质的热气体就像一股风一样,将气体从行进中的星系中推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活跃的恒星形成的星系会因此而“饿死”。Ram压力剥离可以加速星系的正常生命周期,并改变其内部分子气体的数量。这意味着这个过程对研究星系的生命、成熟和死亡的科学家来说是有意义的。此前,在模拟中已经看到,并非所有被冲压压力剥离推动的气体都能逃出星系,气体必须达到逃逸速度才能完全逃离星系而不回落。正在观察到的再生成是来自于被冲压压力剥离推出星系的气体云,它们没有达到逃逸速度。研究员杰夫-肯尼说,当试图预测银河系将以多快的速度停止形成恒星并转变为一个红色或死亡的星系时,必须考虑冲压压力在剥离气体方面的有效性。拥有这种性质的证据意味着对星系的生命周期有更准确的时间安排。 三个矮球状星系被发现围绕银河系旋转运行来自加那利天体物理研究所(IAC)、拉古纳大学(ULL)和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STScI)的一个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小组发现三个矮球星系存在横向旋转(在天空的平面上),这是一种非常微弱的星系类型,难以观测,它们正在围绕银河系运行;这有助于追踪它们的进化历史。这一发现是利用欧洲航天局GAIA卫星的最新数据得出的。这项研究的结果刚刚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NRAS)杂志上。 ![]() 矮星系对宇宙学研究者而言有着特殊的兴趣。标准宇宙学模型表明,这种类型的星系是最早形成的。其中的许多星系已经被大型星系如银河系所摧毁和吞噬了。然而,那些留下来的星系可以被研究,并包含关于早期宇宙的宝贵信息。矮星系的一个亚类是矮球星。它们非常分散,光度很低,含有很大比例的暗物质,很少或没有气体。自从它们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由于详细研究需要技术上的困难,它们的内部运动学仍然鲜为人知。以前的各种研究表明,矮球体没有内部旋转的模式,但它们的恒星主要是在随机的轨道上向银河系的中心移动和远离。但是矮球星的另一个主要亚类,即不规则星系,有大量的气体,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有内部旋转。这些差异表明这两类矮星有不同的起源,或者有非常不同的演化历史,其中与大星系(在我们的例子中是与银河系)的相互作用在消除球状星系的内部旋转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为了进行他们目前的研究,由IAC和STSCI组成的天体物理学家团队利用欧空局盖亚星系的最新数据来研究六个矮球星系的内部运动学,它们是银河系的卫星,并且发现其中三个存在横向旋转(在天空的平面上)。卡里纳星系、福尔纳斯星系和雕塑家星系。这是首次在矮球星系中探测到这种类型的旋转,人马座球星除外,它被银河系的引力势能强烈扭曲,因此在其类型中没有代表性。"这一结果的重要性在于,一般来说,星系的内部运动学,在这种情况下是它们的旋转,是它们进化历史和系统形成条件的重要追踪器,"IAC和ULL的博士生Alberto Manuel Martínez-García解释说,他也是文章的第一作者。"尽管宇宙学的标准模型假设矮星系是最先形成的,但目前还不清楚它们是否是简单的系统,或者我们观察到的那些系统是否是由其他更简单的系统聚集而成的,更小、更古老。旋转的存在表明了第二种选择。它还表明所有的矮星系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那些目前富含气体的矮星系(不规则星系)和那些不富含气体的矮星系(球状星系)," STScI的研究员和文章的共同作者Andrés del Pino解释道。"盖亚卫星彻底改变了我们对银河系及其附近地区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对近两亿颗恒星的位置和运动的非常精确的测量。尽管盖亚卫星的数据主要用于研究我们的银河系,但欧空局的这项任务也为研究银河系的卫星星系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使我们能够具体了解它们的内部运动学,"IAC和ULL的研究员、文章的共同作者Antonio Aparicio说。即使如此,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基于盖亚数据的研究会带来许多技术困难。首先,我们必须确定数据库中的哪些恒星真正属于卫星星系,哪些属于银河系本身,因为后者容易污染样本。问题是,尽管要分析的数据仅限于所研究的球状体的区域和角度大小,也就是相当于月球角直径的四分之一,但在这个区域检测到的绝大多数恒星都属于银河系,因此会有污染样本的情况。此外,所研究的球状体的距离高达约50万光年,而且其恒星的内在亮度很低,这意味着测量结果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噪声影响。由于所有这些原因,对数据的分析需要对不同的观测参数进行彻底的过滤和深入分析,以便能够得出可靠的结论。 ![]() ![]() Science视频号 ![]() 按此关注微信视频号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 ![]() |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8 22:15 , Processed in 0.05654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