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 |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视频天象 编译:韩佳安 校对:王茸 杨伯顺 审阅:牧夫校对组 美编:琇茹 后台:库特莉亚夫卡 李子琦 胡永葳 成千上万的小型卫星环绕着地球——就像图中这个从国际空间站释放出的立方体卫星 来源:NASA, CC BY-NC 似乎每周都有火箭发射。它们有时带着火星探测器或太空旅客们,不过最常见的是人造卫星。近几年人们已经知道了“太空已经日渐拥挤”,但它到底有多拥挤呢?未来又会变得多拥挤呢? 我(本文作者)是马萨诸塞大学洛威尔分校教授和空间科学技术中心主任。很多卫星 “死亡”后都已经在大气层烧毁,但仍有上千颗留在轨道上。追踪卫星的不同组织并没有就这些卫星的数量达成一致,但整体(变多的)趋势是很明显的,且令人震惊。 自从苏联在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之后,人类就不停地往太空轨道里塞各种东西。在20世纪下半叶,人造卫星的数量缓慢而稳定地增长,每年约发射60到100颗。 直到2010年之后,这个数字开始爆炸式增长。 在2020年,有1300颗卫星通过114次发射进入太空,首次超过每年1000颗。但2021年更是空前绝后。到9.16为止,已经有约1400颗新卫星开始环绕地球,而这个数字在今年只会继续增长。就在上周,SpaceX又发射了51颗“星链”(Starlink)卫星。 不断小型化的技术创造了微型卫星,就像图中学生们研发的这颗 来源:Edwin Aguirre/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 CC BY-ND 小卫星更容易进入轨道 这种指数型的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将卫星送入太空已经变得十分简单。比如在2021年8月29日,一艘SpaceX火箭将多颗卫星送入了国际空间站,其中就包括我学生制造的一颗卫星。在10月11日,这些卫星将被部署进轨道,使得卫星的总数又一次增长。 第二个原因是,火箭可以比以前更轻松更便宜地携带更多卫星。这不是因为火箭动力变强了,而是因为卫星在电子技术的革命下变得更小了。2020年发射的航天器中有94%是重量在1320磅(600千克)以下的小卫星。 这些卫星主要用于监测地球和网络通讯。Oneweb公司和SpaceX的星链公司在2020年就已经总共发射了1000颗小卫星,它们的目标是让信号没有覆盖的地方也用上互联网。它们各自计划在未来发射超过40000颗卫星,以建设低地球轨道的“超级星座”。 https://v.qq.com/x/page/p3278vysz03.html 视频:SpaceX如何部署星链卫星 很多公司都在关注着这个价值一万亿美元的市场。其中最著名的是亚马逊的“柯伊伯计划”(Project Kuiper)。 正如上方视频所示,像SpaceX的星链这样的大型卫星星座将会急剧增加环绕地球的天体数量,并且它们已经造成了一些问题。 拥挤的太空 随着卫星数量大量增长,人们对太空日益拥挤的担忧开始成真。在SpaceX发射了星链的最初60颗卫星的一天后,天文学家们就发现它们遮挡住了恒星。它们对可见光天文学的影响还尚可理解,但射电天文学家们的担心则严重得多:由于星链这样的大型卫星星座的干扰,他们的设备会在某些频段的灵敏度下降70%。 专家们一直在研究和讨论这些星座可能导致的问题,以及卫星公司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方法包括减少卫星的数量和亮度、分享卫星的位置和发展更好的图像处理软件。随着低地球轨道越来越拥挤,人们越来越对太空垃圾感到担忧,比如它们真的可能互相碰撞。 未来趋势 不到10年前,太空的平民化还是一个从未实现的目标。现在,我们离实现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学生们已经在国际空间站开展项目,而且有超过105个国家拥有至少一颗卫星。每一项有突破性的科技进步都需要新的规章制度。SpaceX已经测试了各种减少星链的影响的方法,而亚马逊公布了将他们的卫星在任务结束后355天内脱轨的计划。这些各方的举措让我相信商业、科技和人们的努力会长久地解决这个潜在危机。 原文链接: https://astronomy.com/news/2021/09/how-many-satellites-are-orbiting-earth ————— END ————— 版面编排:琇 茹 责任编辑:杨伯顺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众号:astronomycn 天文学家与其他人对于夏日结束,冬季漫长的又冷又黑的夜晚即将回归的不同反应。 谢谢阅读 |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1 22:33 , Processed in 0.091788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