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天文学是历法的基础,先秦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天是由东西南北四根大柱子支撑的,天像一个半球形的罩,罩住了大地, 古人常用天象来预测人事,把天象与人间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如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拖有长长的尾巴,它的出现就被古人认为是预兆兵灾的凶象。 ![]() “古代历法” “ 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种由太阳运动而确立24节气。 ![]() “雅玛人” “ 雅玛人拥有比现代人还渊博的天文知识,对于月亮、地球、太阳、金星和其他星体的运行以及相应的历法,都非常准确。玛雅人有22种历法,涵盖了太阳系及其之外众多星球的运行周期。 玛雅人的天文台充满特色,功能或外观都与现代天文台十分类似。 ![]() “维吾尔族” “ 维吾尔族的天文学知识源远流长。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哈斯·哈吉甫在其《福尔智慧》一书中介绍了当时的许多天文历法知识,以诗歌的形式描述了七曜和黄道十二宫。作者介绍了七曜的名称、特性、位置及其出现的时间,并根据"地球中心说"列出了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顺序,画出了七曜星图。 ![]() “代表书籍” “ 《夏小正》所记星象,不仅北斗柄指向受到重视,还记有天空明亮的织女、南门以及最显眼的天河"汉案户"。 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说:"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夏小正》按十二月的时序详细记载上古先民所观察体验到的天象、气象、物象,实是华夏民族数千年天文学史的初始阶段--观象授时的结集,是中国现存的一部最古老的天文历法著作。 ![]() “结语” “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原文化,中庸尚和,韬光养晦,辉煌灿烂。 《诗经.七月》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天气转凉,大家天冷加衣,注意保暖哟。 ![]() ‘ 工职 知悟堂 来源|以上资源均来源于网络 出品|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传统文化工作室 本期编辑|杨馨怡 审核| 刘麟一 ![]() |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7 23:32 , Processed in 2.67513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