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10年前,我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机,那时候手机的摄像头只有30万像素,只能胜任白天拍照。只要光线稍暗一点,画面就会出现很多噪点。不要说拍月亮了,就是拍个夜景都会“惨不忍睹”。然而,经过10年的发展,现在的手机摄像头不仅拥有超过2000万像素的CMOS芯片,还装配了强大的自动对焦镜头,以及测光系统。最厉害的是,内置的处理芯片,可以完成图像的优化,比如锐化、降噪、HDR等功能,号称可以媲美单反相机。 ![]() 手机目镜后摄影的标准“姿势” ![]() 拍出月亮 ![]() 手机对准月亮,然后按住屏幕放大、再放大,稳住,按快门!成功!这样一张月亮照片就出炉了!如今,使用手机“随手拍”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手机拍摄月亮,也可以完全不做任何后期处理,直接分享到朋友圈里,轻松获得朋友们的“点赞”。 ![]() 直接用手机拍摄的月亮相信大多数朋友经过多次拍摄后,就开始不满足于现状了。因为这样的月球,只能模糊辨别出月相,细节跟单反相机+300/F2.8镜头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 单反相机+300mm长焦镜头拍月亮 ![]() 拍“稳”月亮 ![]() 面对价值上万元的长焦镜头和单反相机的组合,我们纯靠手机摄像头可谓以卵击石,这时我们不得不仰仗一套更强大的光学设备——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手机摄像头拍照,可以说是最容易实现的天文摄影方式之一。 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很多朋友不知该如何上手,是把手机放在天文望远镜目镜上呢?还是把目镜拆下来呢?答案肯定是需要配合目镜的,其原理和我们用肉眼看望远镜里的景象一样,只不过是将人眼换成了手机摄像头。因此,这种摄影方法也叫目镜后摄影。需要提醒的是,第一次实拍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个小小的困难,就是手持手机很难对准目镜中的图像!而且手持拍摄,总是有些晃动。怎么办呢? ![]() 辅助设备-手机支架 ![]() 这不是普通的手机支架,而是目镜后摄影专用手机支架。有贵的有便宜的,我使用的是最便宜的塑料支架,只能接1.25寸的标准天文目镜,不过这已经完全够用了。下面是具体的使用步骤: ★ 第一步 ![]() 第二步 松开手机夹板,松开到足够放进去你的手机为止。 ![]() 第三步 把手机卡到固定架里面,注意别卡到手机侧面的功能按钮。 ![]() 第四步 调整固定架的角度和位置,直到摄像头对准目镜中心。 ![]() 第五步 打开手机拍照功能,微调后面的支架,直到在屏幕上能看到完整的目镜视野为止,完成确认后锁定所有旋钮。 ![]() 第六步 取下目镜,因为目镜还要用来找月亮。 ![]() ![]() 拍“美”月亮 ![]() 笔者演示的是一台口径127mm的APO折射望远镜(焦距952mm)、星达NEQ6赤道仪、1.25寸天顶镜以及三支入门级目镜(25mm,8mm和4mm焦距)。手机是Vivo iQOO(使用后置主摄像头)。 ![]() ![]() 天文望远镜配合手机目镜后摄影 玩法1:拍摄月球全景 ![]() 所谓月球全景,就是拍摄整个月球。我们选用25mm焦距目镜,组合出38倍(主镜焦距952mm/目镜焦距25mm)拍摄月球全景。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就是拍摄时用手点一下屏幕上的月球,弹出测光功能,然后用下滑手势把月球亮度适当降低,这样就可以保证月亮不会过曝。用天文望远镜+手机拍出这样清晰的月亮,相当有成就感。 玩法2:拍月球的局部特写 局部特写可以拍到月球环形山更多的细节,需要使用更短焦距的目镜,例如9mm和4mm。配合这台望远镜,放大率可以达到119倍和238倍,充分发挥天文望远镜的高分辨率优势。事实上,只要在极限倍率以内的高倍摄影,都可以尝试。 除了以上介绍的降低图像亮度的小技巧,还需要学习一个新的小技巧:把手机的快门延时打开,设置3秒,避免手按快门时的图像短暂晃动,拍出清晰的细节。 ![]() 调整延时快门时间 换了9mm目镜后,需要对望远镜重新对焦。在119倍下,月球已经看不到全景了,不过环形山看上去更大更清晰。同样的方法可以用在4mm目镜上,238倍下,可以拍到很多的环形山内部细节。 ![]() 238倍的月球,感觉离得更近,看得更真切,很多很多小环形山都历历在目! 细心的星友可能还会在238倍拍摄的照片里发现两个问题:
高级玩法:开启专业拍照模式 ![]() 当掌握了上述两种方法后,我们还可以像单反相机一样自主选择更佳的拍摄参数,那就需要打开专业拍照模式了。 ISO、曝光时间、白平衡等参数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设置。低倍拍摄时月球很亮,我会选一个比较低的ISO200来减少图像噪点,1/1000s的快门,月球亮度刚好不过曝。 我们还可以拍出“新月抱旧月”的效果,这就需要曝光时间延长一些,让月球暗的一面显现出来(暗灰色光实际是地球反射的太阳光照到月面上又反射回来的光)。 最后说一下,手机PK单反,也仅限于不会后期处理的前提下。下一篇,我们就要来讲讲单反拍月球了,单反配合望远镜拍摄,再加上后期处理,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责任编辑 苏晨 《天文爱好者》推荐订阅方式: 1、全国各地邮局柜台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352; 2、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在线订阅:http://read.11185.cn ![]() 往期精彩 ![]() 何时发射火星探测器? ![]() 探索前沿 | 首次发现中等质量黑洞 ![]() 图片中的天文学 | 逐渐远去的彗星 ![]() 探索前沿 | 参宿四为什么神秘变暗? ![]() ![]()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aitianwen9@126.com 微博搜索:天文爱好者杂志 欢迎分享转发 转载须注明来源:天文爱好者杂志 我知道你在看哟 ![]() |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5 04:25 , Processed in 0.04847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