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明在当时的欧洲广泛传播,1609年,伽利略对此进行改造,制造出能够扩大30-40倍的望远镜。应用于天文学的观察。
在当时玻璃、眼镜还相当于奢侈品,直到上世纪浮法玻璃的发明,才使玻璃的成本降下来。
这之后的四百年,光学望远镜逐渐发展,效力越来越大。遥远的星星不再是星星点点,而隐约是一种立体结构了。现在这些通常被称为星系,而微小的星星点点,可能是河外行星了。
基于光学望远镜的基本,产生了射电望远镜、r射线探测望远镜等现代的望远镜。现在我们知道,可见光,仅仅是所有光谱中一条窄窄的频段。
牛顿,生于1643,他提出光线是直线的。也就是当时的人可能在并不清楚凸、凹透镜的光学原理的情况下,发现了这种应用的意义。这并不奇怪,就像古人在并未了解圆周率的数学性质,也未耽误使用圆这种奇妙的形状。
明朝到1644年,之后清朝。这时候与世界同步的科技跟进,渐显落伍。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将这个问题加大。好在现代中国的追赶,天文学界的FAST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了。
FAST
天在古代数理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望远镜作为一种“玩物”也流传进当时的清朝显贵,但是并没有被发展,更未被应用到天文学上。当西方天文学界为发现天王星、海王星激动的时候,清朝类似监天鉴的部门还困在四库全书的五行、洛书之中。当时的清朝文人还在穷究易理,并未在意这方面的发展。
而天文学在古代数理文化的地位是最高的,它曾经被利用为最接近天或者神、仙、佛的一部分。古代的天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意义的,更是人文意义的。古代数理文化的一统思想,是建立在天地人三才一统的基础之上的,而天的地位最高,那么有关天的知识在数理文化中是摆在显要位置。至今西方的数理文化,也同样将天的知识尽量与宗教中关于天的部分混为一谈。
物理界的奇点大爆炸假说产生以后,就连近代很少表态的西方宗教界居然都表态支持,原因在于,《创世记》中创世的第一句就是要有光。而且连物理界都无法验证、无法说得清楚的奇点哪来的这个问题,宗教逻辑可以给予简单解读。这也是近代一些不唯物的理论物理学家动不动就要表达一下科学尽头是神还是佛之类的一些言论的原因。实在研究不动了,卡在实证物理的验证上了。这也是现代理论物理面临的理论发展瓶颈。而霍金提出,总时空无需奇点。
基于简单的物理的光学原理,现在做一个简单望远镜,是小孩子的手工课了。可是清朝错过了这样一个天文学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契机。由于望远镜的发展,天文学的实证技术,在近百年来将视野扩大到140亿年前,而这在一百年前,被含混地统称为天。
分形与数学
中国古人研究分形这种概念或者说分形数学的特征很早,在数理哲学层面,这会导致宿命论、机械循环论的问题,历史已经给予批判。但对于数学,这导致了上世纪7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分形数学的产生和广泛应用。
上世纪初,利用周易的方法中的数学部分,在国外留学的中国人刘子华也预测了第十大行星。其数学原理实际就是基于分行规则的机械扩展。号称真懂周易数理的,也不妨再推算一下这个简单的数学题。
通过笔者上一篇利用现代数学方式的表达,
太阳系引力波傅立叶函数分解方式的数学拟合模型,首发
我们也可以看出,太阳系八大行星部分存在的简单的机械分形规则。但这种分形特征随着引力波的衰减,并不能无限延续。而且,这是决定性系统的数学方法,解释不了普遍性的混沌体系的问题。
用河图推衍太阳系行星轨道——刘子华推衍木王星的数学可行性
五行数理解释八大行星的太阳系怎么办——这里独家公布数理方法
你懂易经吗?如果懂,试试用易经中的数的方法算一算第十大行星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古人有幸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基于一而二、二而三,三生万物,或者简单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么简单的2的扩大分形,就能象提丢斯一样,预测出接近整个太阳系的结构。
鉴于当时实证物理的落后,实证工具的落后,导致这种情况并没有在中国古代的清朝发生。而历史不会有如果。
如果曾经发明天文望远镜的是中国人,天文学会是什么样子
用文人的方式意淫一下这样一个不存在的平行空间。
物理老师上课会讲:在天罡星位置又发现了一个新星系,而太阳系的运行无非一而二的阴阳易数之理,此时地球在乾位,火星在坤位。太极的鱼眼以洛仑兹吸引子方式循环往复。现在想一想这种物理方式的解读,有一种可怕的感觉。因为我们已经快忘却曾经的乾坤坎兑了。而用这种方式推衍了第十大行星,其繁杂表述方式,外国人不懂,中国人懂的也不会多了。
学了这样的物理,天文学不一定学的怎么样,但是四书五经你会七七八八的都了解一些了。届时也就忘却天文学了。
这样解读之后,我们已经会发现这种解读方式对数学以及物理的简洁发展的障碍了。
太阳系引力波傅立叶函数分解方式的数学拟合模型,首发
我们现在不得不学习双子座、金牛座在哪个区间,而这些区间,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是二十八天罡。这都是基于古代数理文化、古代天文基于地球这个观察角度产生的对天球的表达,而现在,如果想了解古人对天球的记载,我们实际很难继承,需要懂数学、懂天文、懂古文,才能够翻译出来古人的天文解读。
而使用金牛座还是天罡星,有什么技术区别吗?没有!都是对天球的观察角度造成的区间的最简单化分。可以继续沿用的数学原因在于,我们至今的观测点依然是基于地球的,哪怕进入太空的哈勃,也是如此。甚至当我们的观察点跳出地球,跳出太阳系,跳出银河系,也仅仅是用银河系这一个点代替了地球而已,天区依然可以粗略沿用。直到我们的观察点处于河外星系,天区的划分才会改变。
而最远的人造卫星,才刚刚离开冥王星而已。
基于历史地看待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发展速度,我们会发现,可以用迅猛这个词来形容。
虽然理论物理假说百年来闹的沸沸扬扬,无非数学游戏,但是实证物理的滞后以及务实的认真,会让这个数学游戏慢慢降温的。一些假说会在未来的时间长河中证伪。所谓的网文中科普的一些理论物理假说或者打着物理假说幌子的数理玄学,无非从外文中照搬而来,如果真懂数学,自然可以分清虚实。还是耐心的等实证物理的验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