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风月同天 |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 |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太空探索 作者:Monica Young 翻译:周禹丰 校译:黄婧 周学云 编排:赵书晨 后台:李子琦 董腾晨 原文链接:https://skyandtelescope.org/astronomy-news/can-this-near-earth-asteroid-help-us-understand-the-first-interstellar-visitor/ 天文学家观测到了一个神似“天外飞饼”奥陌陌(Oumuamua)的天体,但不同于我们所知的第一个跨星际访客,这次这位可能是已经在太阳系数十亿年的常驻民。 2017年,当我们首次发现星际来客奥陌陌到访太阳系的时候,它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存在。它奇特的形状是始终未解的谜团之一——6:6:1的长宽高比坐实了它“天外飞饼”的别称,而这种形状是我们从未在太阳系内见到过的。 奥陌陌艺术构想图 图源:ESO / M. Kornmesser 但这也并不代表它就是独树一帜的。十月份的行星科学部会议上,艾里·海因策(Ari Heinze,现任职于华盛顿大学)报告了他对小行星2016 AK193的发现。这是一颗看起来与Oumuamua极其相似的小行星,不仅是旋转翻滚的状态类似,连细长的形状也如出一辙。 不像奥陌陌,这个小行星是太阳系的老熟人了,可能已经绕日运行了数十亿年。科学家认为,研究这颗小行星的起源也许对解开奥陌陌的谜题有所帮助。 像替身一样 一直到奥陌陌已经和太阳擦肩而过之后,天文学家才发现它的存在,于是他们只观察到它加速飞出太阳系的场景。它剧烈变化的亮度表明了两个怪象:第一,它在以翻滚而不是旋转的方式绕轴运动;第二,它的形状延展的程度令人匪夷所思。 奥陌陌的形状一直是个谜,当时,天文学家发现的最长的小行星是216 Kleopatra,形状神似狗骨头(可能是相接双星),长宽比为3:1。 科学家根据雷达观测的216 Kleopatra建立的3D模型,一个狗骨头形状的主带小行星,大小约和新泽西州相等 图源:NSSDC/NASA 但当海因策尝试把2020年双子星天文台的测量结果合并到2016年的观测中时,他意识到自己发现的这个2016 AK193也是一个以翻滚形式运行的,形状大小都和奥陌陌极其类似的星体。 “ 奥陌陌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因为我们以前从来没见过任何类似的天体,”达里尔·塞利格曼( Darryl Seligman,芝加哥大学,并未参与观测)说道,“所以就凭这点,如果太阳系里有任何和它类似的天体,都非常值得持续追踪观测。” 继续观测当然需要足够的耐心,2016 AK193虽说是近地天体,但也不是时时刻刻都与地球相邻。海因策表示,直到2029年,它才可能运行到一个可观察的范围内。当它靠近时,与地球的距离会缩短到0.05个天文单位,亮度约为18等。 “希望到那时候有更详细的研究和发现,比如雷达影像加上光学观测,”海因策说,“但在等待那一刻到来的这七年中,进行更多有效测量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这张散点图显示,在2017年10月的三天内,天外来客奥陌陌的亮度变化了10倍。彩色点代表不同滤镜下的观测数据,范围覆盖了可见光到近红外光的部分。虚线代表假设奥陌陌是一个雪茄形的长宽比为1:10的椭圆体,它亮度的理论预期值曲线。彩色点和预期值偏离的部分可能是因为物体的不规则形状以及星体表面的反射率。 图源:ESO / K. Meech et al. 卡特琳娜巡天系统(Catalina Sky Survey)观测到的近地小行星2016 AK193的光变曲线展示了它寥寥数天之类亮度的极端变化,和奥陌陌类似——数据表明它以滚动的方式运行,形状可能也和我们的“天外飞饼”奥陌陌高度相似。2016年的观测是由夏威夷大学位于莫纳克亚山顶的88英寸望远镜完成的;后续2020年的观测则用到了同样位于莫纳克亚的北双子座望远镜。 图源:Aren Heinze 长得属实是很像,辈分不在同个量级上 刨去以上这些,这颗小行星的存在就已经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因为它并不来自其它星系,可能已在太阳系定居长达数十亿年。而奥陌陌则更加年轻,根据它的轨迹基本能判断它存在的时间小于一亿年。 “奥陌陌的年龄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怪异事实,”塞利格曼说。星系中的物体绕着中心运转,它们的年龄越大,越有可能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其它天体引力的影响,从而被甩出银道面。而奥陌陌进入的轨迹几乎是精准贴着银道面,这意味着任何一种理论如果想要为它的起源提供合理的推测,必须同时为它的年龄作出解释。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关于奥陌陌的分析都聚焦于外来陨石冰这个可能性上。塞利格曼自己也推测它本来由固态氢构成,最近才从一片星际云当中被抛出。也有其它理论推测它是从类似冥王星的星体上脱离出来的一部分,成分实则包含固态氮。塞利格曼说,强烈的日光会像热水溶解肥皂一样灼烧这样的冰星体,将它重塑为全新版本。 也有可能它含有更加常见的一氧化碳冰,就像许多遥远的太阳系里的天体,还有2I/Borisov,也就是第二名“星际访客”。目前的观测没有在奥陌陌周围观测到彗发,但塞利格曼指出“彗星一直都时亮时暗”,但一氧化碳冰不会蒸发得如此之快,所以这个假设并不能为它的形状提供很合理的解释。 未来对2016 AK193 的观测能帮助确定这些理论的虚实。海因策提到,它现在的近地轨道并不稳定,可能仅仅持续一亿年左右。也许在被一次引力碰撞改变方向前,它属于主星带,甚至那次碰撞直接重塑了它的形状也说不定。我们需要数量更多的、更精准的观测来帮助了解它的过去。 虽然2029年听上去是漫长的等待,但这比单单指望着观察奥陌陌要有希望的多。后者已经在离开太阳系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明年就会穿过海王星的轨道。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解释我们对它的所有观测结果,在太阳系内找到的替身或许是最接近真相的。 责任编辑:周学云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众号:astronomycn 蓝带血月 图片来源:Angel Yu 2022年新版天文年历发布啦!扫码即可购买! 谢谢阅读 |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1 22:08 , Processed in 0.07388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