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风月同天 |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 |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太空探索 原作:FRANK RIDOLFO 翻译:杨幸允、王立程 校对:涂天宇 后台:李子琦 董腾晨 当我观测武仙座球状星团时,一股好奇感触动了熟悉的记忆。 有时,一个晚上简易而随性的观测会带来出乎意料的发现。 最近,我用我的中型望远镜观测了球状星团M13,当我增加放大率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视野中,星团变成了一团跃动的闪光,就像是我圣诞树上挂的闪光小彩灯。 ![]() M13球状星团 来源:NASA https://science.nasa.gov/m13-great-globular-cluster-hercules 我视野中的这些光点来自于星团中的暗星。 由于背景的干扰,这些星星在我的目光和脑海边缘内外“反复横跳”。这种短暂的视觉秀对于深空观测者来说是很常见的。比如,Sue French就常常在她的深空奇观(Deep-Sky Wonders)栏目中提到这一现象。 享受这场视觉美宴的同时,我突然意识到,我曾在一个除了望远镜视野以外的地方见过这些舞动的闪光。是哪呢? 我终于想到了,我曾在用闪烁探测器观测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中观察到过类似的现象。闪烁探测器有一个荧光屏,只要粒子撞击其表面,就会产生一个瞬间的光点。把它放置在放射源旁,辐射出的单个阿尔法粒子就会连续不断地引发数目可观的光点,于是呈现出了类似于M13在我的望远镜中所展现的效果。 ![]() Wolfram Alpha模拟的闪烁探测器图像 来源:https://blog.wolfram.com/2007/10/30/a-thousand-points-of-light/ 再次被“既视感”启发之后,我很快发现了原子尺度和天文尺度之间视觉感知的联系。我回想起来我会在人类感知的另一个层面看到同样“舞动的光”。 我住在一个主要是开阔地的湿地旁边。夏夜,这里随着一个又一个闪光“活跃”了起来。每个光点都来自一只孤独求偶的萤火虫。在一些环境非常合适的夏天,萤火虫的数量爆炸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时候都能看见数千个“舞动的光”。 这种场景太过迷人,以至于我经常连续看好几个小时这大自然的灯光秀。我好像在观察无限的多重宇宙一样:数不清的宇宙神奇地从一个宇宙的永无乡里诞生;每个宇宙都用一个迷你的“大爆炸”宣告自己的到来。 抛开我过于活跃的想象力,我很震撼:微观、宏观和宇宙层面中三种互不相关的现象对于一个普通的观察者来说可以如此地相像。 宇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 注释 弗兰克·里多尔福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布卢姆菲尔德。他是一个退休的核能工程师。 文章来源 天空与望远镜杂志2020年5月号 谢谢阅读 |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4-4 20:26 , Processed in 0.05476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