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牧夫天文网 首页 天文書庫 天文知识 查看内容

天文知识,也可以优美易懂

2022-1-3 20:53| 发布者: imufu| 查看: 50888| 评论: 0

摘要: 天文学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一大步,但在学习或者阅天文知识、宇宙探索书籍时,总是会被复杂的理论和拗口的术语劝退。《天文小叙》可以帮助你克服这个困难。《天文小叙》是法国天文学家卡米伊·弗拉马里翁1903年发表 ...
天文学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一大步,但在学习或者阅天文知识、宇宙探索书籍时,总是会被复杂的理论和拗口的术语劝退。《天文小叙》可以帮助你克服这个困难。
《天文小叙》是法国天文学家卡米伊·弗拉马里翁1903年发表的一本天文学入门小册,介绍了地球,月亮,太阳,行星世界,彗星、流星及陨星,恒星宇宙以及天文仪器等,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作品。与他1879年出版的极富盛名的《大众天文学》(Popular Astronomy)相比,这本小书体量虽然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但有更强的文学性和哲学性,透过科学窥见人生,对太阳系在宇宙中运动的描述极为震撼,是一本几乎可以当散文来读的科普作品。


【书名】天文小叙(Astronomy for Amateurs)
【作者】[法] 卡米伊·弗拉马里翁(Camille Flammarion)【译者】陈晓倩、郭典典、李姝宁 【责任编辑】郭典典
卡米伊·弗拉马里翁(1842-1925),法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他自幼聪慧,据说四岁就能读会写,小小年纪就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岁时,父母将弗拉马里翁送到教会学校,希望他日后成为教士;十四岁时,因为家境窘迫,他又被送到一名雕刻工手下当学徒。但弗拉马里翁并没有放弃学业,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英语、古典文学和代数几何,后来取得了文理两科的学士学位。

16岁的弗拉马里翁已经写下了《宇宙的演化》一书。本书深得当时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耶的青睐,弗拉马里翁也在他的运作下,得以以见习天文研究员的身份进入天文台工作。
1879年,弗拉马里翁的科普作品《大众天文学》问世。出版几年内,销量达到了当时科学读物几乎无法奢望的十万册,获得了法兰西学院颁发的蒙蒂尤奖(Montyon Prize)。法国教育部还将这本书选作公共图书馆的必备读物。直到弗拉马里翁1925年去世,短短50年内,这本书再版了20多次,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天文学这种“显学”,弗拉马里翁对灵学等“隐学”也颇感兴趣。他不仅熟读中世纪以来各种关于巫术、显灵的作品,还会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灵异现象进行验证。弗拉马里翁认为,不被人类了解的(超)自然力量是存在的,而且值得研究。他一生出版了多部关于“隐学”的作品,20世纪以后这类作品几乎成了他写作的主要部分。
此外,弗拉马里翁还写过小说。1893年他发表了科幻小说《欧米伽:世界末日》(Omega: The Last Days of the World),这部作品于1931 年被改编成了电影。





精彩段落

片段1
我们那白色、孤立的太阳不能代表其它恒星兄弟的真实状况。恒星有多少颗,就能分为多少种!你可能会想,星星就像个人一样,每一颗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没有两颗星是一样的。这样想很有道理。虚荣的人类把太阳神斐布斯当做宇宙神圣的君主崇拜。殊不知,宇宙中还有其它更加宏伟的恒星,它们三两一组,形成巨大的双星、三星、聚星系统,在太空中穿行,洒在周围星球上的光不断变幻,时而蓝色,时而红色,时而紫色。在上帝创造的无尽世界中,有些恒星两个一组,共同的命运将它们联结起来,相拥形成一个引力中心,它们通常拥有人类能想象的最微妙、最迷人的色彩。这里是颗炫目的红宝石,闪亮的光辉里满是喜悦;那里是一颗深色的蓝宝石,色彩柔和;再远处是世上最精美的祖母绿,那是希望的色彩。还有半透明的纯洁宝石,从宇宙深处闪烁出白色的光芒,光亮穿透无边的空间。散落在天空的珍宝哟!多得数不清!肉眼看去,它们不过是普通的星星,是明暗各异的光点罢了。但是借助望远镜,人们立刻就会发现这些恒星系统之美:一颗星由一对距离很近的恒星兄弟组成。这种两颗或多颗恒星聚集在一起的现象并不单纯是观察角度造成的——就是说,不只是两颗或多颗恒星同时出现在视线上。实际上,它们组成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理系统,命运相连,并以极高的速度绕彼此旋转,旋转速度因系统而异。……这些美妙的双星系统中,两颗绚丽的恒星优雅地绕彼此旋转,仿佛在跳一支气势恢宏的华尔兹,多彩的火焰在星空中结为连理。地球上的我们时常能收到燃烧的太阳火球传递来的纯洁而耀眼的白色光芒。事实上,太阳光包含了所有可见的颜色。想象在另一个世界,多彩的恒星把一缕缕蓝色、玫瑰色、红色或橙黄色的光洒向四周的行星,那是多么绚丽的光彩啊!这些遥远星球上的生命看到的,一定是仙境一般的景象!设想地球由两颗恒星照亮,一颗蓝色,一颗红色。清晨,蓝色恒星缓缓爬上天空,为空气涂上一抹肃穆甚至忧郁的色彩。蓝色圆盘到达最高处,开始向西边沉下;此时,红色恒星的火焰照亮东边,轮到它爬上天空了。西边天空浸在蓝色恒星的半影中,而东方天空则被红色恒星发紫的灼热光芒点亮。第一颗恒星落下时,第二颗为这个奇异世界的居民带来了第二个正午。自然,红色恒星也要遵循自己的命运法则。它才刚刚带着最后一抹余晖消失,为西边天空涂上一丝光晕,蓝色恒星便从另一边再次出现,洒下淡蓝色的光线,照亮这个世界。这里没有夜晚。两颗恒星在空中联手合作,共同为附属于它们的行星世界上演千变万化的光影表演。猩红、靛蓝、翠绿、金黄的恒星,如珍珠般多彩的卫星——这些难道不是让人目不暇接的仙境般景象?可惜地球上的我们,只看得到太阳白色的光芒。
片段2
地球上,生命和思想蓬勃发展。在散落无限宇宙中的点点繁星上,人们也同样希望能够找到生命和思想。我们定居的这颗小小行星仿佛一只满溢的杯子,生命无处不在。持续不断、雄浑深远的低语来自海底,来自山谷,来自铺满土地的植被,来自田野和树林中的菌类,甚至来自我们呼吸的空气。听!这就是大自然震撼心灵的声音,是不断呼唤我们的神秘未知之音的和声。这呼唤来自大海的波涛,来自林间的清风,来自挤满世界各个角落的300 000种昆虫。这一切,让地球表面变得生机勃勃。一滴水中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奇特灵敏的生物。巴黎街头的一粒尘埃就是130 000种细菌的家。翻开花园里、田野中、草地上的一片土,就能看到蚯蚓正在分泌可吸收的粘液。拿起路边的一块石头,就能发现穿行其下的小动物。采一朵花、摘一片叶,就能找到四处寄生的小虫。成群的蠓虫在阳光下飞舞,林中每一棵树都筑满了巢穴,鸟儿啁啾鸣啭、追逐嬉戏;有人靠近时,蜥蜴迅速溜走;行人稍不小心就会踩到蚂蚁和鼹鼠的家。生命势不可挡地包围着我们,我们既是主人公又是受害者。生命繁衍不息,也就意味着它必将衰亡,岁岁年年,永无止境。就连盖房子用的石头里都满是长期累积而成的化石,一克石头往往就包含了上百万枚堪称几何学奇迹的贝壳。无限小即为无限大。生命是原子结合的目的和产物,是崇高的法则,是一切生物必须服从的专横力量。地球是展示生命的橱窗,也是我们能够直接观察的唯一对象。若非目盲,就一定会看到生命的景象,若非耳聋,就一定能听到生命的声响。既然已经知道,渺小的地球并未受自然特别眷顾,凭什么认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又凭什么认为整个宇宙都充斥着空洞、孤独和死亡,偏偏这座小小的孤岛是个例外?人们总觉得,在地球之外的条件下,生命无法生存,其它星球只有条件与地球相似时才会有生命繁衍。但是地球本身就证明了这种想法的错误。人在水中会淹死,鱼离开了水却会死,可仍有目光短浅的博物学家断言,生命不可能在海底存在,因为海底:一、漆黑一片;二、压强巨大,会压破任何内脏组织;三、无法进行任何运动……原因不一而足。有好奇的人让挖泥船在海底挖掘,带上来了许多可爱的生物。这些生物体的结构非常精致,哪怕只是轻轻地触碰,也要小心翼翼。在那种阳光无法到达的深度,生物只能靠自身的磷光来照明。也有人去探索地下洞穴,也在那里发现了动物和植物。为了适应幽暗的生存环境,它们的器官发生了改变。宇宙中每一颗恒星都散发出生命的力量,我们又有什么权力发号施令:“到此为止,勿再前进”?以科学之名?错。人类的已知仅是无垠的未知海洋中一个眇乎小哉的岛屿而已。深海似乎是生命禁区,却仍有独特的生命存在。有人会反驳:不管怎样,那里有空气,有氧气,而氧气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没有氧气的世界将是死亡的世界,是一片永远不能繁衍的沙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还没有遇到过不需要呼吸空气、可以在无氧条件下生存的生物?又错了。人类没有遇到过,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事实上,我们已经知道有这样的生物:厌氧菌。这种生物生存不需要空气或氧气。更奇妙的是,氧气会杀死它们!所有证据都表明,在解读地球的生命奇观和科学带来的事实时,我们应该扩大概念和判断的范围,不要让地球上已知生物的形态成为探索地外生命的限制。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命形式是由地球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水和空气的化学构成、温度、光照、密度、重量等等,都是人类生命形态的决定元素。组成我们躯体的元素包括碳、氮、氢、氧(存在于水、血液等液体中),还有氯化钠(食盐)等。动物躯体的化学成分与我们并无不同。一切都来自水和空气,最终又回归水和空气。所有生命体都由完全相同的元素构成,元素种类非常有限。草地上闲逛的公牛和吃牛肉的人,两者的肉体本质上并无不同。地球上所有有机物都是由不同比例的碳与氢、氮、氧等其它元素结合而成的。但是我们没有权力禁止大自然在没有碳元素的星球上,用其它方法创造生命……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天文小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6 23:40 , Processed in 0.04553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