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天象预报| 周二·专栏周三·wikiHow | 周四·观测指南 | 周五·天文视频 点击上面的MP3,欣赏牧夫天文推荐的星空音乐。 极光爆发预警提示:根据极光监测长期预报信息,预计本月下旬可能会出现极光爆发的现象。有条件的各位牧夫北半球的读者请前往北欧、加拿大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蹲守;南半球的读者可以尝试前往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岛和智利、阿根廷南部尝试观看,有可能看到同2015年3月那次比较接近的强烈极光。 如何选择您的天文摄影之路 原创作者:bill Wang 志恒(牧夫天文论坛) 今天和解坛主聊起摄影版的事情,现在就让我来写一篇天文摄影的入门文章吧! 在当下,进入天文摄影圈子的一些新手们似乎带着一种浮躁的心理,在器材板块时不时能看到一些人发帖问xx万求推荐器材/镜子,这里我不是反对去发问,但是这些发问至少需要经过你对天文器材有一定基础了解后再进行讨论或提问。另一方面,现在天文摄影对窄带深空摄影有着一种特别的崇拜感,然后衍生出一堆不明群众在入门不久之后便开始走上买买买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然而最终的拍摄效果却不如人意。 ------------------废话、发牢骚分界线--------------- 下面开始心里话... &1 身处的环境和天文摄影基础要讨论如何去选择一条合适自己的天文摄影路线,首先地,我认为需要从你所身处的环境和天文摄影基础开始,我把身处的环境放在首位去考虑,主要是考虑到大多数的同好都身处大城市当中,想看到暗黑的夜空需要花费相当一段时间的路程。在入门之前,不妨花费一些时间了解一下周边郊外的光害情况(光害分布可以通过http://www.lightpollutionmap.info/进行了解),加上你从当地天文Q群或者跟当地天文组织实地观测中获得部分观测地的光害情况,最后汇总起来,按照波特尔暗空的分类方法(如下图)把夜空光害情况分为1-9等,根据你的能力范围选择几个最佳的观测地点。 如果说你周边的范围的光害仍然比较大或者光害小的观测地路途非常遥远,那么我建议你还是走一条轻便的路线为妙,比方说星野或广域深空摄影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当然在城市当中进行行星或者人造天体观测也会给你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 天文摄影的基础,说白了就是花心思去啃下一两本有用的参考书,或者翻阅网上的经典教程。在这里我也不多说什么,直接推荐部分书籍或者贴子就好,但不是很全: 书籍: 《剑桥天文爱好者指南》,《天文爱好者新观测手册》《星野摄影》,《夜观星空》 帖子: 天文观测需要正确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1325;都市看星空—城市中的 深空观测与摄影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526;深入浅出谈行星摄影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530 * 冬时、疯猫和胡子关于后期处理的处理方法帖子也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 深入了解天文摄影的基础的好处我只说一句,掌握了基础以后至少你不会问xx万求推荐器材/镜子,xx器材怎么样这种没有深度性的问题,而且你还会知道深空拍摄16bit的好处等等。 &2 关于天气 对于北方的朋友这个话题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可以选择忽视(因为好天气太多太多了...),对于身处南方广东的我这个则是最纠结也是最大的阻碍。 很多人觉得预报天气不是很简单吗,看网上天气预报啊,看晴天钟啊。不过,我个人认为掌握一定的天气预报能力能够大大提升你天文观测的成功率。对于天文观测来说,云量和视宁两项预报最为关键(雨量预报也要看看,但是有雨也代表GG了),如何去预报云量,目前能查到的数值预报模式也是蛮多的,GFS, ECMWF(欧洲中期预报), CWB(中央气象局), GEM等等。这里我推荐使用GFS和CWB为主,ECMWF为辅去做天气预报。 云量一般是由低、中、高层云综合得到的云量覆盖率,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中低层云一般看850hpa,中高层云一般看700hpa。下图中左边的是Himawari-8卫星拍摄的夜间卫星云图,右面两幅图分别为48h前GFS模式下预测的850和700hpa湿度图,和左边的卫星云图是不是觉得有很大的联系呢?不难看出,850hpa和700hpa湿度较大的区域代表着该区域成云的概率较大,因此850hpa和700hpa湿度较大区域相加就和实际的卫星云图上云覆盖区域相接近。凭借这一经验,就可以大致预测你所需观测位置的云量状况。另一方面,如何衡量湿度数值和云量的对应关系,这里给出我个人目前试行的经验:湿度<75%代表晴天或少云,75-84%代表有云,湿度>85%则代表阴天或有雨。当然,数值预报并不是万能神,不可能做到完全精准的预报,况且像热带气旋、局部小气候等因素很容易出现误差的状况。因此,通过气压、气流图等传统手法去判定天气系统(季候风、副高等)的分布和强度可以辅助你去修正部分通过湿度图预报的误差(另外的一些误差仍然无法去除)。Last but not least,数值预报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度会不断下降,一般来说,数值预报分析72h内准确率比较高,72h外能看看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说那么多废话,还是举个例子有说服力: 下面的表格是8/27早上8时对樱花峪28晚-30早晨做的云量和降水预报,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28日樱花峪下半夜开始受偏东气流影响,从东南沿海形成大面积的中层云往广东东部移动(看红外卫星云图),樱花峪后半夜随即转为多云天气,而29日也继续维持多云的天气,可见实际和预测的基本保持较好的一致性。通常来说,48h内的云量预报准确度可以提升至70%左右。 在高分辨的深空或行星拍摄中,视宁度对天体细节的影响尤为重要,此时视宁度预报也需要被提到日程上来。视宁度的好坏总体来说就是夏季好冬季差,迎风坡好,背风坡差,副高控制区域好,季风控制区域差。需要把握视宁度的好坏,我们需要回想一下视宁度的概念:衡量大气的抖动状况,那么大气的抖动由什么导致呢?答案显而易见:各个高度的风向和风速!具体的方法:看950、850、700、500、300hpa高度的风速风向图,如果各个高度的风向风速都比较小,则视宁优异(7/10分以上),如果某些高度上有较大的风速,则视宁一般(5/10分左右),如果大部分高度都风速较大,则就是所谓的烂视宁(3/10分以下)。风速大小和视宁度等级的划分,留给各位慢慢区别摸索... 最后,在这里提供一些天气预报的相关讯息供大家参考: 高分辨卫星云图(需要翻墙):http://realearth.ssec.wisc.edu/;一般分辨率卫星云图(更新速度快):http://www.data.jma.go.jp/mscweb/data/himawari/index.html;GFS数值模式预报:http://www.woeurope.eu/cgi-bin/expertcharts?LANG=eu&MENU=0000000000&CONT=asie&MODELL=gfs&MODELLTYP=1&BASE=-&VAR=r700&HH=3&ARCHIV=0&ZOOM=0&PERIOD=&WMO=;CWB数值模式预报:http://www.cwb.gov.tw/V7/forecast/nwp/nwp.htm &3 摄影器材的选择 摄影器材的选择往往新手关注的重点,但我却放在第三part去讲,原因就是摄影器材的选择应该建立在你有一定基础上才应该去考虑的事情。这一部分纠结了很久,如果去介绍每一种器材的优缺点则会长话连篇,况且现在的器材琳琅满目,也不好说哪个方案可以做到面面俱到,最后还是决定直接提供三种器材组合的方案仅供大家入门参考,不过你需要记住器材方面还是量力而行,用好手中的器材才是王道! A. 尼康D5100/D7K+信达星野赤道仪(包含三脚架) 这一套组合我把它基础定位在星野和广域深空两方面上,单反机身是相对廉价的APS-C入门相机搭载IMX071的cmos,该cmos拥有较大的像素和较好的DR,在破解固件后进行拍摄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暗场和偏置场。镜头的配置选择很丰富,选用短焦可以当做星野拍摄,选用长焦(105 or 135mm,记住要定焦!)则可以胜任大多数的广域深空任务,灵活变换。下图是我在今年8月底用samyang 135F2拍摄的一张北美广域作品,曝光时间略少,仅有59min,不过效果还算满意。选用信达星野赤道仪的理由是它的扩展空间更大而且精度较好,它还可以胜任日常小口径ED镜子的目视工作,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重量上,一套下来总重量一般不会超过8kg,对旅行或者无车一族相当便携,对于女生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果说今后的扩展潜力,单反则可以考虑更换成单色冷冻CCD和RGB、窄带滤镜,而镜头也可以进一步扩展至200mm(需要单轴导星)。 B. 80/90 APO+星特朗AVX赤道仪 or 艾顿CEM25赤道仪 这一套组合我把它主要定位在深空摄影上,小口径的APO拥有500mm左右的焦距能胜任大部分的深空目标,这样配置的下半身也不需要特别的笨重和昂贵。下半身考虑星特朗AVX赤道仪,也可以胜任长焦广域深空和日常日月观测的任务,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如果说今后升级扩展则可以考虑购置一个8寸的牛反用于行星拍摄或深空目视(但不要奢望拿下深空拍摄)。总重量上30kg左右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基本也算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说进一步减轻重量则可以考虑把AVX换为CEM25赤道仪,但相对的后期扩展空间会作出牺牲。 C. 目镜、行星摄像头+信达DOB 8/10寸多布森牛反 如果你是身处大城市光污染重地,或者有志于深入开展目视观测,那么多布森牛反肯定是一个最佳的选择。行星目视及摄影不需要顾虑太多的城市光害,配置一个1k多的行星摄像头(QHY5IIM,ASI224MC等)和一个巴罗镜就可以开展你的拍摄工作,Thanks to cmos及后期处理算法的进步,现在一个10寸牛反作品已经可以秒杀30年前天文台级镜子的效果。在这里献丑地把自己的10寸作品拿出来抛砖引玉一下(见下图木星和火星),多布森的实力不仅仅在于行星摄影,其目视观测的威力也不可小觑,我曾尝试利用10寸牛反在350倍数下观测土星,在较为稳定的视宁下,土星环上的卡缝清晰锐利并且整圈可见,土星本体可以分辨出土黄、紫、绿3种不同的颜色,整体效果非常立体。当然,深空目标的目视也同样的震撼,特别是球状星团的目视,不过这需要在较小的光害下或者专门目视窄带滤镜下进行。 &4 纠结的后期处理 这是最难写的一个部分,寥寥几句不可能把它描述好,而且也不可能描述完整。这里我还是采用列举一些在后期处理上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章或者书籍进行概述,另外再谈谈我自己对后期处理的一些心得。 新手在入门天文摄影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思考过如何才能拍出像xx大师那样的大片。一部分人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手中器材的能力,然后就...(你懂的)实际上,真正存在的差距更多地来源于你观测和后期处理中的每一个细节,比方说是否有正确地拍好暗平偏置帧,又或者是DBE、DDP等等顺序和手法是不是合理到位,这每一步的细微差异就是决定最后出作品的层次。我个人认为,后期处理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去思考每一个步骤,而且需要通过多次去尝试寻找每个步骤的“手感”,当你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到极致时,你就自然成为了一名大师。一般来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师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积累和不断的领悟。如果你想快餐式的成为一名大师,那么sorry,这个领域估计不适合你。 行星后期处理相关素材: 深入浅出谈行星摄影: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530(行星摄影总体思路);【从拍摄到后期处理-行星篇】: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5113(行星拍摄的综述);迟来的救赎!行星摄影后期处理 RegiStax进阶之内功心法 完结: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682(Registax的详细教程);【WHY摄影园地】Winjupos行星处理软件攻略: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8633(winjupos的详细教程) 深空后期处理相关素材: 低价光学系统拍深空----使用反射镜四年来总结之实拍效果:http://www.astronomy.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6979(深空器材的经验之谈);Maxim+DL+控制拍摄流程+(by yzhzhang);胡子的业余天文摄影后期处理之深空天体影象校正技术、深空天体影象的拉伸、降噪、星点的分离与处理和背景的扣除(深空后期处理的基础教程);PixInsight LE 学习笔记;游戏猫的天文摄影手记-图像的频率;游戏猫的图像处理手记之-白平衡;PixInsight LE 操作指北(by 冬时)(Pix LE详细教程) * 部分教程放置在网盘:http://pan.baidu.com/s/1bpj2bhX 密码:ghub &5 小结 终于到ENDing,虽然还是没有把内容写完整,不过anyway,最后奉劝一句话:无论你是拥有派拉蒙ME II还是冷冻Atik one,又或者是APM APO...请你不要忘记抬头仰望那一片美好的星空!祝福每位新手都能够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天文摄影路线! 后记:这篇软文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地花费一周多的时间完成,内容连贯性可能不太好,而且内容上也存在不少有待商榷的地方,欢迎指正! 责任编辑:解仁江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微信号:astronomycn 幽美的南极光 |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2 13:19 , Processed in 0.04213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