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风月同天 |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 |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太空探索 翻译:孙宇峰 校对:王雨阳 林钰然 美编:张少岩 后台:库特莉亚芙卡 李子琦 胡永葳 原文链接: https://www.nao.ac.jp/news/science/2021/20211223-subaru.html *译注:星际行星,又称流浪行星、自由浮动行星、游牧行星、孤儿行星、孤独行星,指不绕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或只围绕星系公转的行星。 ![]() 徘徊于恒星形成区,木星大小的星际行星的想象图。从天蝎座绵延至蛇夫座的恒星形成区之中,科学家大约发现了100颗星际行星。 (图片来源:波尔多大学) 在昴星团望远镜主焦点相机(HSC)对恒星形成区所拍摄的照片中,科学家发现了大约100颗星际行星。通过比对恒星形成理论模型,科学家发现这些行星中的绝大部分都和普通行星一样诞生在恒星的周围,之后才被流放出各自的恒星系。这一成果对于探究徘徊在宇宙空间之中行星质量的天体、揭示其真面目和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系外行星观测取得了长足进步,迄今为止已有超过4500颗被发现。另一方面,2000年前后,科学家还注意到宇宙空间中存在着质量与行星相似而又不像系外行星般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这些被称为“星际行星”的天体非常昏暗,也仅有零星个例。 一国际研究团队汇总了过去20年间对天蝎座至蛇夫座的恒星形成区拍摄的约8万张照片,在可见光和红外线波段整理出2600万颗天体的位置、亮度、运动资料。结合天体测量卫星取得的数据后,研究人员成功找出了约100颗之前推测存在于这片天区内的昏暗天体。就一定区域内的平均值来说,这一数量是迄今为止最多的。 数量如此众多的星际行星为何集中在这个恒星形成区?科学家曾尝试用分子云形成恒星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但相比于同一区域内质量更大的恒星,这次发现的星际行星如果也是由星际气体因自身引力收缩而形成的天体,那数量显然太多了。由此推断,这些星际行星和普通行星一样,都是在恒星的周围形成后才被“流放”出原来的恒星系。 在大型红外空间望远镜观测中,周围没有明亮恒星的星际行星是理想的观测对象。此次发现的星际行星有望在其大气研究以及与普通系外行星的比较研究中成为重要的样本。 该研究成果以Núria Miret-Roig et al. “A rich population of free-floating planets in the Upper Scorpius young stellar association”为题,于2021年12月22日发表在英国天文学杂志《自然·天文》上。 责任编辑:王雨阳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众号:astronomycn ![]() 满月与舞动的掠鸟群 影像提供与版权: Elena Pinna END |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9 14:21 , Processed in 0.04045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