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我国天文学家团队获得重要发现!

2022-1-28 21:42| 发布者: imufu| 查看: 33911| 评论: 0

摘要: 周一·知古通今 | 周二·牧夫专栏周三· 风月同天 | 周四·观测指南 周五· 深空探测| 周六 · 茶余星话| 周日 ·太空探索原作:Meghan Bartels编译:周禹丰校译:陈晓倩 朱宸宇周学云编排:赵书晨后台:库特利亚芙 ...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风月同天   |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  |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太空探索

原作:Meghan Bartels

编译:周禹丰

校译:陈晓倩 朱宸宇 周学云

编排:赵书晨

后台:库特利亚芙卡 李子琦 董腾晨 胡永葳

原文链接:https://www.space.com/zodiacal-light-dust-search-kepler-planets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葛健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三个潜在宜居行星所在的恒星系统中也存在黄道尘埃热辐射现象,这一现象可能是深入了解其他行星系统的重要线索!



夏威夷毛伊岛阿卡拉火山上空的黄道光 (图源:Rob Ratkowski)

晴朗天气,日落时分,若在非常昏暗的一角观察太阳落入大地怀抱,你有可能捕捉到科学家称之为黄道光的的三角形区域,由地平线向上延伸。

地球天空中的黄道光是由充满太阳系的行星际尘埃散射阳光而产生的,行星际尘埃粒子是小行星被碰撞后或彗星瓦解后的产物。我国一支包含几名高中生在内的天文学家科研团队最新研究表明,类似现象至少在几个潜在宜居系外行星的天空中都有出现。黄道光现象有可能成为科学家们揭秘这些星球概貌的又一重要线索。

“如果我们能探测到远方行星系统的黄道光,那么该系统有可能存在小行星以及彗星,而系外小行星和彗星通过其他方法很难被观察到。” 此次研究的第一作者,即上海天文台葛健教授在1月13日举行的美国天文年会线上发布会上说道。原本葛健的团队打算亲临会议现场报告研究成果,但由于疫情原因取消了行程。

研究团队评估了47个由开普勒空间望远镜(2018年退役)观测得出的潜在宜居星球。对每颗星球,他们又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数据来源涵盖欧空局的盖亚望远镜、NASA的广域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以及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等等。



这张是Kepler-1229b和Kepler-395c行星表面刚刚日落之后的天空黄道光的艺术家想象图。

Kepler-1229b和Kepler-395c分别是一个约2.7和2.3地球质量的超级地球行星。它们分别位于质量大约0.43和0.53太阳质量的红矮星的宜居带中。它们的表面可能覆盖着液体水。

图片来自上海天文台徐悦。

这些数据帮助科学家确定了哪些行星系统在红外光(热辐射所在波长区间)波段下比预期的亮度更高。接着,他们排除了因背景恒星光线或其他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干扰性结果。最后有三颗行星剩下,研究人员认为,这三颗行星上可能存在黄道光现象,它们分别是Kepler-69c、Kepler-1229b和Kepler-395c,都被归类为“超级地球”行星。但葛健在发布会中同时提到,在不同系外行星表面观测者具体观察到的景象仍会有所差别。



这张是Kepler-69c行星表面刚刚日落之后的天空黄道光的艺术家想象图。

Kepler-69c是一个约2.1地球质量的超级地球行星。它位于质量大约0.81太阳质量的类太阳的宜居带的内侧以内。它的大气和表面可能很像我们的金星,大气厚重。由于失控温室效应,它的表面可能会很热且干燥。

图片来自上海天文台徐悦。

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即Kepler-69c实际上是个“超级金星”,比我们的邻居金星大些,但如出一辙地寸草不生。“能想到这颗星球的大气和地表酷似金星,”葛健说,“那里的温室效应陷入失控的恶性循环,大气十分厚重,温度酷热难耐,地表极度干燥。”(厚重的大气层很有可能致使黄道光难以被观察到。)

葛健称,目前,由于47颗星球中仅筛选出3个宜居星球候选者,研究人员并不能保证黄道光就是潜在宜居星球特有的常见现象,但当天文学家可以分析比NASA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任务收集到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的观测结果时,结论也可能随之改变。

他还表示,若仪器的灵敏度提高,我们也许能观测到尘埃更少的行星系统,从而观察到更微弱的黄道光,扩大候选者名单。

责任编辑:周学云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众号:astronomycn



心宿二附近的恒星、尘埃和气体
图片来源和版权:Mario Cogo ( Galax Lux )



谢谢阅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