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牧夫天文网 首页 天文書庫 天文观测 查看内容

八一八日食观测史的卦

2021-5-26 22:01| 发布者: IMUFU-KANE| 查看: 5442| 评论: 0

摘要: 近日,国内著名天文八卦学家刘博洋同志带着他的长枪短炮从澳洲飞赴智利拍摄日食,为国内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朋友们带来了视觉上的饕餮盛宴。刘博洋拍摄于看日食的路上200余年之前,同样多才多艺的普鲁士博物八卦学家亚 ...


近日,国内著名天文八卦学家刘博洋同志带着他的长枪短炮从澳洲飞赴智利拍摄日食,为国内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朋友们带来了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刘博洋拍摄于看日食的路上

200余年之前,同样多才多艺的普鲁士博物八卦学家亚历山大.洪堡,也来到了智利这片土地大搞科考。不同于抬头望望天的刘博洋同志,洪堡在智利主要还是低头看看地。毕竟洪堡在1799年10月28日于委内瑞拉观测日食的时候才吃了一次大亏。他的脸部和眼睛被太阳严重灼伤,之后卧病在床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活力。

作为十九世纪初欧洲第二知名的男人(第一是拿破仑)和第一知名的科学家,洪堡无疑是领先时代的。相比于已经开始尝试观测日食的洪堡,在彼时的大清帝国,观天象还是钦天监专属的皇家机密,属于禁忌之中的禁忌。

古人眼中的日食


封建时代的中国,从先秦时代开始就非常强调天人感应,在阴阳五行这套意识形态中,将日月交食等天象的变化,视为世俗统治的休咎与吉凶。因此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国就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日食应对仪式,并将这种仪式谓之“救护日月”。这种看似违反科学的礼仪背后,更核心的逻辑是政治上的君权神授,是天子代天宣命的权威与尊严。天有异象,天子就有权力,更有义务去有所应对。

与中国“救护日月”类似的,在西方也曾有过一场叫做“拯救现象”的运动。这是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掀起的一场运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并不完美,时常逆行的天体轨迹能够获得符合完美圆周运动的解释。之后正是这场“拯救现象”运动导致了以地心说为核心的托勒密体系走向完善,这个体系逐步在一个个本轮和均轮之下变得自洽和圆满。这种“月上天”的完美与“月下天”的不完美在中世纪也成为了基督教经院哲学意识形态的核心组成。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中国的“救护日月”还是希腊的“拯救现象”,其本质都是为了维护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合理性。但是“拯救现象”和“救护日月”又有所不同,“拯救现象”其实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纲领和方法,相比于封建时期的世界观,他和笛卡尔的世界观更加类似。

大千世界变化万千,我们可以寻找到它们的内在规律,把它们都纳入到一个大一统的框架之下。这种机械唯物主义思想,正是将纷乱归整,用科学原理去理解甚至是掌握世界的范式。从二十世纪开始,我们也是顺着这种思路在对日食进行观测和研究。

近人眼中的日食


小时候的《十万个为什么》就告诉过中国的小朋友:日食,又叫做日蚀。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就会发生日食现象。由于观测者会处在月球阴影的不同区域,所以日食还可以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从大清帝国轰然倒地的20世纪开始,虽然日食每年都会在地球上发生,但在我国境内的大约有七次日食。其中对1936年黑龙江日食的观测是中国进行的首次现代观测,而对1968年中苏边境新疆发生日食的观测则是60年代我国官方推上热搜的明星科学工程。

其实无论科技水平如何的发展,“救护日月”在今天看来是如何的愚昧,这种行为在历史中依然生生不息,我们依然会前赴后继的进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合理性和权威性的科学工程。

日食观测由于其在破四旧上的象征性意义,在60年代代替保密要求极高的“两弹一星”,成为显示科研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方针无比正确,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赶上和超过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明星工程。而这种工程在80年代就是长江漂流,在00年代就是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

在1968年9月22日,虽然一些老天文学家们已经靠边站,但中科院依然组织了新中国年轻的天文学家们开赴中苏边境进行观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的日食观测,也是第一次被官方媒体大书特书的日食观测。这一次观测在官媒的定调是:打破了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对于这一科学领域的垄断。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伟大胜利,它给了帝修反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刘少奇一记响亮的耳光。

不过回到客观事实上来,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还不发达,观测者们先是坐了3天3夜的火车到达乌鲁木齐,然后改乘汽车再走7天才到达喀什和伊犁昭苏镇。昭苏主要是进行光学观测,而喀什则进行射电观测。另外还有地球物、气象部分,包括在山洞中进行日全食期间的重力异常测量。

同时,这一次还进行了飞机上的同步观测,据说在当时由于军机的条件有限,虽然舷窗的玻璃都换成了当时国内畸变最小的光学玻璃,但是由于密封性的不足,舱内的科研工作者不得不靠着一身林海雪原版生化危机制服来对抗低温和缺氧。

其实早在1962年的时候,由于国内缺乏对应的精密仪器和科学经验,估计日食观测的科学价值有限,主管部门已砍掉了这个项目。但是到了1968年,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加上中苏边境一触即发的态势,这个项目又死而复生。我们需要这样一声礼炮。我们需要一声号角来激发广大尚未被打倒的工人和科研工作者的革命热情,打胜反帝反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战役。

今人眼中的日食


今年是通过日食成功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一百周年,而日食的科学意义除了利用太阳引力场对光线的偏折,证明广义相对论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对于太阳本身的研究。因为在日食期间,我们可以方便的观测到太阳表层的色球层和日冕层,并通过它们了解到太阳磁场还有太阳风暴的信息。

太阳风暴主要来自于太阳的表层,随着太阳表层上耀斑的爆发,日冕物质以超高速被喷射出来,这些喷射而出的高能粒子和电磁波之后会迅速抵达地球,并对地球的空间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在1859年的卡林顿事件中,极光出现在了古巴,北美与欧洲最初的电气与电报设备由于强大的感应电流几乎全部燃烧或者爆炸。

这还不是太阳风暴对地球人的唯一一次打击。在中国1968年对日食进行观测的头一年,也就是1967年的5月,冷战正酣,太阳突然爆发了耀斑。这些太阳耀斑产生的太阳风暴在当时严重干扰了美国及其盟国建立的防卫系统,而这套系统正是为了追踪从苏联发射到北美的洲际导弹而建立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因此当时的美国军方高层认为这无疑是苏联故意干扰他们的系统,为核打击做准备。

在那个充满政治色彩的时刻,军方高层把电子干扰和电子对抗视作一种战争行为。当美国政府的两名太阳风暴研究人员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时,军方正在进行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起飞前的最后准备。

在20世纪,日食观测就是我们研究太阳和了解太阳耀斑爆发的最佳手段之一,不过到了21世纪,随着以帕克号为代表的空间探测器的发射,我们已经有更多的途径对太阳进行更加主动的研究,因此曾经属于少数人的科研项目也逐渐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天文爱好者和普通民众的一场盛宴。

著名的漫画家荒川弘在《钢之炼金术师》当中就以日食作为大反派抵达根源获取神之力的媒介。2009年中国长江流域的日食也是一场万人空巷争相参与的平民盛宴,而十年后的2019年,国人的足迹已经不再拘泥于神州大地。刘博洋同志跨过大洋在智利,用七台相机,五个机位,通过半年的准备,在智利的欧洲南部天文台实现了多机位的自动化拍摄,并最终为大家呈现出来了下面这段精彩的视频。

mpvideo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883431444083851264

//全文完

本文原载于《象物》公众号,天文八卦学受权转载。

诚意推荐您关注这个有意思的公众号: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