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观测 在北宋时期,朝廷设立了司天临,集中一批天文、历法专家,专门从事天文研究和历法的推算。司天监曾先后五次对恒星位置进行大规模的观测工作。其中元丰年间〈1078 一一1085)所进行的第四次观测的结果,在南宋初期,曾由黄裳绘成天文星图,后来又由王致远刻石立于苏州。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苏州石刻天文星图,这个星图高达八尺,宽三尺半,刻星一千四百三十颗,以北极为中心,绘有三个同心圆,分别代表北极常显圈、南极恒隐圈和赤道。有二十八条辐射线表示二十八宿距度。这个天文星图,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的天文星图之一。 对于新星和超新星相观测,宋代获得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司天监观测到天关客星爆发的情况。近几十年来,天文学界已广泛承认天关星附近的蟹状星云,就是至和元年爆发的超新星遗迹,这个观测记录的科学价值,也得到广泛的重视。治平三年(1056)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也成为研究历史上哈雷彗星轨道的珍贵史料。 天文学的巨大成就,还表现在天文仪磨制造方面。北宋中期苏颂的《新仪象法要》一书,弹细介绍了‘‘浑仪’’、‘‘浑象’’、‘‘水运仪象台’’的创造方法,并附图63种,是一部反映这时我国天文仪器制造新水平的科学著作。苏颂和韩幺廉等人合作制成约‘‘水运仪象台’’,构造复杂精巧,规模宏大:高达36尺多,宽21尺,用力推动,是世界上首创的水动天文钟。 作者;妙曼牡丹 |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8 13:08 , Processed in 0.039547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