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突破性发现:缩小的行星解释宇宙中罕见行星之谜

2021-6-6 10:57| 发布者: IMUFU-KANE| 查看: 29734| 评论: 0

摘要: 周一·知古通今 | 周二·牧夫专栏周三· 太空探索 | 周四·观测指南 周五· 深空探测|周六 · 茶余星话| 周日 ·视频天象翻译:贺玉影校对:牧夫天文校对组编排:胡暖暖后台:库特莉亚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 胡永葳原 ...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专栏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四 · 观测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测 |周六 · 茶余星话 | 周日 · 视频天象

翻译:贺玉影

校对:牧夫天文校对组

编排:胡暖暖

后台:库特莉亚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 胡永葳

原文链接:

https://scitechdaily.com/breakthrough-shrinking-planets-could-explain-mystery-of-universes-missing-worlds/





熨斗研究院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得到的数据,认为长达数十亿年的行星缩小现象应该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少见到有地球两倍大的行星。

对上述罕见行星的研究如今有了突破。

尽管科学家们在宇宙中找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但1.5至2倍于地球半径的那种,即介于岩石状的超级地球和气态的迷你海王星之间的系外行星,它们却非常的罕见。自从2017年发现到这种“半径缺口”开始,科学家们就在研究为什么中等体型的天体会这么少。

观察数据的新角度带来了新线索。熨斗研究院的Trevor David领导的一组研究员调查了“半径缺口”是否随行星年龄变化。他们将系外行星们等分为二:年轻组和年老祖,然后重算了缺口。年轻组诸行星中最稀缺尺寸的数据的平均值,比年老祖最稀缺的尺寸要小。年轻组行星最稀缺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年老祖的则是1.8。

研究人员提出:迷你海王星经过数十亿年后会缩小很多,因为它们的大气逐年逃逸,渐渐留下其固体的核,也使得它们跳过“缺口”,变成了超级地球。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大的迷你海王星变成越来越大的超级地球,行星半径之间的“缺口”也就越来越大了。这个“缺口”,实际上也就是最大的超级地球跟最小的、但还能保有大气的迷你海王星之间尺寸上的鸿沟。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5月14日的《天文期刊》上。



关于系外行星半径缺口的图示。图源:西蒙斯基金会

位于美国纽约市的熨斗研究院计算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研究员David说道:“关键在于:我们往往认为行星是静止不动的岩石跟气体,但事实并非如此。”以前述某些大气流失的模型为例,“有些这种行星的诞生之初,其尺寸是它们后来的10倍。”

这一发现有利于之前的两种推测:行星形成之时会有剩余的热量,还有高温宿主星会发出强烈辐射。两种现象都给行星的大气增加了能量,使其逃逸至宇宙空间。David说道:“这两种影响应该都很重要,但我们还需要更复杂的模型来明白它们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在行星生命的什么阶段造成影响。”

本文的合作作者包括计算天体物理学中心的Research fellow Gabriella Contardo, 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 Ruth Angus, 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 Megan Bedell, 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 Daniel Foreman-Mackey 及 Guest researcher Samuel Grunblatt。

这项新研究使用了开普勒太空船收集的数据,它测量了来自遥远恒星的光线。当一颗系外行星在一颗恒星和地球之间移动时,来自恒星的光线看上去就会变暗。通过分析该行星绕其恒星运行的速度、恒星的大小以及变暗的程度,天文学家可以估计系外行星的大小。这些分析最终导致了半径缺口的发现。



行星大小分布如何随着行星系统的老化而变化。计算机模拟。虽然取决于行星的轨道周期,但两倍地球处的半径缺口十分明显。证据显示,随着由气体包裹的迷你海王星逐渐失去大气,留下固体的超级地球,半径缺口也随之变化。图中加亮了一个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行星(画成了一个有大气层的核),其大小的变化以右边的图标表示。

动画:Erik Petigur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模拟:James Owen(伦敦帝国学院)。

对这个半径缺口的形成,科学家们以前就提出过一些可能的机制,每一种实现的时间都不一样。比如说,缺口是在行星形成之时就有的,因为有些行星在诞生时,它们附近没有足够多的气体来把它们变得很大。在这种情形下,行星半径也好,半径缺口也好,就会从最开始就固定下来。或者说,与太空岩石的相撞会撞走行星厚厚的大气,让较小的行星无法积累很多的大气。后面这一机制的实现粗略需要一千万到一亿年。

其他可能的机制还得花更多时间。其一是:行星的宿主星发射的强烈X光跟紫外线随着时间剥离了行星的大气。这种过程叫做“光致蒸发”,大多数行星用不到一亿年来完成,但有些行星却要用数十亿年。或者:行星形成之时剩余的热量缓慢的增加了行星大气的能量,致使大气以数十亿年的时间来逃逸至宇宙空间。

David和他的同仁们从仔细观察缺口本身来开始了这项研究。恒星跟系外行星尺寸的测量不敢说可靠,所以他们整理了数据,只保留了尺寸准确的那些。这样一来,出现了比原来更大的半径缺口。

然后他们以20亿年为界,把这些行星按年龄分类。由于一颗恒星和它的行星是同时形成的,他们根据恒星的年龄来确定每颗行星的年龄。

这些结果表明,较小的迷你海王星无法保持其气体。经过数十亿年,气体被剥离,留下了一个大部分是固体的超级地球。至于较大的迷你海王星,以后将会成为最大的超级地球的那些,对它们来说,这一过程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最巨大的气体行星不受影响,因为它们的引力足以保持其大气层。

半径缺口数十亿年间的演变表明,其根源不在于行星相撞或者天生差异。David说,行星内部残留热量逐渐剥离大气这一说法可称合理,但母星强烈的辐射也会是理由,尤其在早期。下一步要研究的就是哪种解释影响更大,包括考虑到额外的复杂性,比如新生大气层和行星磁场或岩浆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参考资料

《系外行星大小分布的演变:数十亿年形成的大型超级地球》,作者Trevor J. David, Gabriella Contardo, Angeli Sandoval, Ruth Angus, Yuxi (Lucy) Lu, Megan Bedell, Jason L. Curtis, Daniel Foreman-Mackey, Benjamin J. Fulton, Samuel K. Grunblatt and Erik A. Petigura,《天文期刊》2021年5月14日。

DOI: 10.3847/1538-3881/abf439

责任编辑:郭皓存

牧夫新媒体编辑部

『天文湿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众号:astronomycn



日全食期间,3D软件模拟的地球,本影(黑色椭圆),半影(阴影椭圆),红色是日全食的路径。



谢谢阅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