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研究发现地球一直在以惊人的新速度捕获热量一项新研究显示,地球的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所捕获的热量在短短14年内翻了一番。为了弄清地球捕获了多少热量,研究人员查看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卫星测量数据,这些数据追踪了有多少太阳能量进入地球大气层,有多少被反射到太空。他们将这些数据与跟踪海洋温度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浮标的数据进行比较--这使他们了解有多少热量被吸收到海洋中。 ![]() 地球吸收的热量和反射回太空的热量之间的差异被称为能量失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发现,从2005年到2019年,地球吸收的热量在上升。他们的结果本周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NASA研究人员和该研究的主要作者Norman Loeb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这两种非常独立的观察地球能量失衡变化的方法非常、非常一致,它们都显示出这种非常大的趋势,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现象,而不仅仅是一个仪器的伪装。我们发现的趋势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当令人震惊的。”研究人员认为,地球保持更多热量的原因归结于几个不同的因素。一个是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在其他问题中,我们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它们捕获的热量就越多。如果你考虑到不断增加的热量也会融化冰和雪,情况就会变得更糟。冰雪可以帮助地球将热量反射回太空--当它们消失时,更多的热量可以被下面的陆地和海洋吸收。还有另一个因素也在起作用--一种叫做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的气候模式的自然变化。在2014年和2019年之间,该模式处于一个“温暖阶段”,导致较少的云层形成。这也意味着更多的热量可以被海洋所吸收。Loeb说,更有可能的是,正是气候变化与这些自然转变的结合,对地球的能量平衡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而在这一时期,它们都导致了变暖,这导致了地球能量不平衡的相当大的变化。增加的幅度是前所未有的。”与地球漫长的气候历史相比,14年的时间并不长--研究人员将不得不继续收集数据,以获得更多关于这如何融入地球能量失衡的完整画面的信息。“我希望我们看到的这种能量失衡的速度在未来几十年内消退,”Loeb告诉CNN。“否则,我们将看到更令人震惊的气候变化。” 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新的水处理技术 也可以帮助火星探险者![]() 由于它在土壤和工业品中无处不在,高氯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水污染物,会导致某些甲状腺疾病,还会在植物组织中进行生物积累,在火星土壤中发现的大量高氯酸盐会使在那里种植的食物无法安全食用,从而限制了人类在火星上定居的可能性。火星灰尘中的高氯酸盐也可能对探险者造成危害。目前从水中去除高氯酸盐的方法需要苛刻的条件或多步骤的酶解过程,以降低氯元素的氧化状态,变成无害的氯离子。博士生Changxu Ren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Marlan和Rosemary Bourns工程学院的化学和环境工程助理教授Jinyong Liu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在环境压力和温度下用一个简单的步骤减少水中的高氯酸盐。Ren和Liu注意到厌氧微生物利用其酶中的钼来还原高氯酸盐,并在缺氧的环境中收获能量,而以前构建用于还原高氯酸盐的化学钼催化剂的努力并不成功,许多其他金属催化剂要么需要苛刻的条件,要么与水不相容。研究人员试图用一种简化的方法来模仿复杂的微生物高氯酸盐还原过程。他们发现通过简单地混合一种叫做钼酸钠的普通肥料,一种叫做双吡啶的普通有机配体来结合钼,以及一种叫做钯碳的普通氢活化催化剂,这些原料一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催化剂,在室温下可利用氢气快速有效地分解水中的高氯酸盐,且不涉及燃烧过程。这种催化剂比迄今为止报道的任何其他化学催化剂都要活跃得多,无论最初的高氯酸盐浓度如何,都能将99.99%以上的高氯酸盐还原成氯化物。新的催化剂在很宽的浓度范围内减少高氯酸盐,从每升不到1毫克到每升10克都可以使用。这使得它适合用于各种情况,包括修复被污染的地下水,处理被炸药严重污染的废水,以及使火星适合居住。当催化剂与其他过程相结合时,一个方便的催化还原系统可能有助于从火星土壤中洗出的高氯酸盐中收获氧气。这篇题为 "用于水基高氯酸盐还原的生物启发钼催化剂 "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聂海胜3次出征太空对比照 出征前特意染黑了白发今天,一组对比照片在网上刷屏,他就是我们的航天英雄——三次征战太空的聂海胜。出生于1964年的他如今已经57岁“高龄”。聂海胜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入伍,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 他于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 2008年5月入选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7月被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次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据杨利伟透露,我们航天员的队伍平均年龄已经过50岁,而聂海胜为了让自己显得年轻、精神一些,在出征之前还把鬓角的白发染黑了。向航天英雄致敬!向为中国航天努力的每一位工作者致敬! ![]() 中国空间站操作界面首曝:全都是中文昨天,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为期3个月的太空生活。在央视的报道中,我们第一次见到了空间站的操作界面,全都是亲爱的中文,包括空间站布局图、空间站系统状态、机械臂状态与操作、机柜设备标签等等。当然,在我们自己的空间站使用中文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在各种科幻影视剧、科学纪录片中看惯了英语、俄语,看到满满的中文出现在太空,还是忍不住有些自豪。 ![]() ![]() ![]() ![]() ![]() 刚刚搬入“新家”的3名航天员,保持着天地同步作息时间,当然工作是异常忙碌的,并不仅仅是“拆快递”那么简单。进入核心舱之初,除了安装水箱、整理睡眠区等,还要进入到货运飞船,搬运各种物品,今天则在陆续安装各项设备、设施,包括大家热议的Wi-Fi,方便与地面人员、家人沟通,还能进行视频通话。据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师孙军介绍,第一周主要是“把家好好装修一下”,组建通信、餐饮、卫生等设施。之后,航天员将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及出舱活动的在轨训练。 ![]() ![]() Science视频号 ![]() 按此关注微信视频号 Science科学 了解未知 开启认知 ![]()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Science科学英语平台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 按此关注英文公众号 TechEdge 科技 点亮未来 ![]() 按此关注中文公众号 ![]() ◢ 豁然开朗请打赏 ◣ ![]() 分享“票圈”,逢考必过,点亮“在看”SCI录用率提高18% ![]() |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9 06:04 , Processed in 0.03982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