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标题: 超便携赤道仪+单反长焦镜头拍摄猎户座星云 [打印本页]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4 23:16
标题: 超便携赤道仪+单反长焦镜头拍摄猎户座星云
本帖最后由 3dmaxhy 于 2012-1-15 01:08 编辑

买了astrotrac赤道仪,先用猎户座开光了。astrotrac的跟踪精度非常好,在400mm焦距下用自带极轴镜粗略对极轴可以做到4分钟盲跟不拉线。相同条件下我用heq5pro赤道仪只能做到盲跟2分钟勉强不拉线。相机加赤道仪加三角架10多斤的样子,外出旅行携带非常方便。

猎户座是在城市里拍摄的(光污染属于红区),2个晚上总计3小时50分钟曝光。相机用的未改机的1100D和55-250套头。值得一提的是这只廉价变焦镜头表现还是不错的。我把这只镜头和另外一只更好的佳能70-300 is usm做对比测试拍摄m42,两者在最大光圈和长焦端的区别不是很大。

最后还有一个小经验和大家分享。重光污染的城市拍摄深空是可行的,只要积分时间足够长就有可能得到足够的信噪比(光污染是随机噪音)。信不信由你,理论上你在白天也是能拍摄M31的,不过需要的曝光时间可能会是几年。我的经验是光污染严重的地方,为了控制叠加的数量。尽量延长跟踪时间,同时要保证直方图处于20%-30% 的水品来保留足够的动态范围。由于光害重,所以有必要降低单反ISO。(这里有个误区,很多朋友认为ISO越高越好。其实CCD单位时间接受的光子数量不取决于ISO设置。10分钟iso200和10分钟iso1600得到的信噪比是一样的。这里有篇很好的关于光害的文章,很有启发,英语好的朋友可以去看看http://www.samirkharusi.net/sub-exposures.html

拍摄参数
1100D
55-250mm IS (250mm@f5.6)
115 lights x 2min. @ iso 400
5 darks
5 flats
5 bias
Photoshop, DSS & Pixinsight

30% crop
(, 下载次数: 611)

中心区域50% crop
(, 下载次数: 246)

来两张器材照
(, 下载次数: 623)

猎户座星区
(, 下载次数: 166)

单帧iso400 2min曝光
(, 下载次数: 585)


作者: lodav5    时间: 2012-1-14 23:22
沙发,顶起~~好图
作者: cccp123    时间: 2012-1-14 23:22
市区真的能够做到这种效果?  通过控制单张曝光时间和ISO 最终累计时间长来进行叠加 提高性噪比?
作者: linkage    时间: 2012-1-14 23:26
缩到200mm焦段,构图再考虑下,可以把马头一起拿下。。。
作者: boneking    时间: 2012-1-14 23:38
拍的真好,没多说
作者: nwwolf    时间: 2012-1-14 23:45
本帖最后由 nwwolf 于 2012-1-15 00:12 编辑

我豁然了,我茫然了, 还买什么APO啊,250mm相机镜头拍的和106APO的差不多了。非常感谢你的指点 看来滤镜只能提升单张照片的质量 短爆+多叠才是不传的秘籍啊,恳请您上传一张单张亮场照片,另外平场你一般是怎么拍,谢谢

作者: nebula2012    时间: 2012-1-14 23:50
30% crop 什么意思?
作者: NEPTUNE    时间: 2012-1-15 00:07
ISO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低ISO能带来更高的动态范围,但是如果曝光时间过短可能会造成星云暗部表现的失真。所以如果目标暗,对于如今的相机可以把ISO设到1600的。更高的ISO往往超出相机本身传感器的能力而变成单纯的数字游戏因此没意义了。总之,最多使用的还是800和 1600,平衡比较好
作者: 扭扭羊    时间: 2012-1-15 00:14
震撼,这重量、这镜头、这环境。。。感觉楼主是在挑战极限了,哈哈
作者: 天外飞狼    时间: 2012-1-15 00:15
这个是啥赤道仪?
作者: 迈克尔·杰克逊    时间: 2012-1-15 00:30
您在那座城市?什么赤道仪?
作者: emperd    时间: 2012-1-15 00:47
这赤道仪哪买的啊?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00:51
NEPTUNE 发表于 2012-1-15 00:07
ISO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低ISO能带来更高的动态范围,但是如果曝光时间过短可能会造成星云暗部表现的失真。所 ...

恩有道理。佳能现阶段的单反,根据国外同好测试,iso1600时read out noise最小。特别是光害很小的地方拍摄,高iso非常有意义,有时候也要几分钟直方图才能完全从起点分离出来。如果使用过低的iso,为了能够分离read out noise,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这样对跟踪要求很高。相反,大光害城市用高iso,直方图很快就溢出了。这样既没有保留动态范围又增加了叠加的数量。所以我觉得要根据所在的环境和拍摄的目标在叠加的数量,iso以及曝光时间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那篇英文文章提到了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就是根据经验直方图处于20%-30%的位置最好,不管你使用哪种曝光时间和iso的组合。
我在拍摄这张猎户座的时候考虑到跟踪精度不是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城市光害大要很长的曝光时间才能叠加出足够的信噪比,如果单帧曝光过短,叠加数量过于庞大后期处理会很慢,所以才使用了低ISO。

还有就是我们可以合成多张拥有不同曝光参数的照片来表现深空天体的细节。欢迎大家讨论。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01:00
cccp123 发表于 2012-1-14 23:22
市区真的能够做到这种效果?  通过控制单张曝光时间和ISO 最终累计时间长来进行叠加 提高性噪比? ...

以前我也是觉得光污染太严重,深空天体会被背景‘光洗掉’。其实不是这样的,光污染属于随机噪音(好像是服从泊松分布),在叠加后有用信息的增长速度是比噪音快的。我在尝试之前也是半信半疑。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同好在光污染白区拍摄的m31和m81后就坚定了这个想法。他拍摄的两个信息效果都非常好,问了才知道累计曝光时间长达几十个小时。
前段时间我还看到一个外国人在白天拍摄新月,也是叠加了足够多的信息后新月才从处理后的照片上显露出来。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01:02
linkage 发表于 2012-1-14 23:26
缩到200mm焦段,构图再考虑下,可以把马头一起拿下。。。

坐等你的130apo炮打马头。。。

作者: linkage    时间: 2012-1-15 01:05
本帖最后由 linkage 于 2012-1-15 01:06 编辑
nwwolf 发表于 2012-1-14 23:45
我豁然了,我茫然了, 还买什么APO啊,250mm相机镜头拍的和106APO的差不多了。非常感谢你的指点 看来滤镜只 ...

焦距和口径影响细节分辨率,找找106apo拍的,好好对比下吧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01:06
nwwolf 发表于 2012-1-14 23:45
我豁然了,我茫然了, 还买什么APO啊,250mm相机镜头拍的和106APO的差不多了。非常感谢你的指点 看来滤镜只 ...

单帧已经传了,平场我一般是对着蓝天拍摄的。曝光时间比测到的曝光减1到2档。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01:08
nebula2012 发表于 2012-1-14 23:50
30% crop 什么意思?

缩小30%然后裁剪

作者: linkage    时间: 2012-1-15 01:10
3dmaxhy 发表于 2012-1-15 01:02
坐等你的130apo炮打马头。。。

慢慢等吧,最近在外地受伤,床都下不了,家也回不了,悲催啊。。。。。。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01:11
天外飞狼 发表于 2012-1-15 00:15
这个是啥赤道仪?

这个赤道仪其实就是同好们最喜欢diy的门板赤道仪的变种,用的剪切角的原理。国内叫剪刀脚。。。
官方网站http://www.astrotrac.com/



作者: nwwolf    时间: 2012-1-15 01:18
本帖最后由 nwwolf 于 2012-1-15 01:20 编辑
nwwolf 发表于 2012-1-14 23:45
我豁然了,我茫然了, 还买什么APO啊,250mm相机镜头拍的和106APO的差不多了。非常感谢你的指点 看来滤镜只 ...

在坛子里泡了这么长时间 老是看到高手累计叠加了好几个小时,真还没领悟其中道理,一直在纠结单帧过爆的问题,今天才算明白了叠加时间的道理 非常感谢 要不然我可能还要瞎折腾很长时间啊 我会记住这一天的 呵呵
作者: ILN    时间: 2012-1-15 01:19
这篇文章非常好.掌握数字摄影技术是天文摄影的基础.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01:20
迈克尔·杰克逊 发表于 2012-1-15 00:30
您在那座城市?什么赤道仪?

我在国外,拍摄的地方在大城市边上。光害地图上显示我这里是红区。。。


作者: 张紫恒    时间: 2012-1-15 02:08
3dmaxhy 发表于 2012-1-15 01:20
我在国外,拍摄的地方在大城市边上。光害地图上显示我这里是红区。。。

...

看着地方像是USA吧· 楼主多来交流哦 难道有这么好的技术帖!

作者: 张紫恒    时间: 2012-1-15 02:09
ILN 发表于 2012-1-15 01:19
这篇文章非常好.掌握数字摄影技术是天文摄影的基础.

是的 所以我要给他加精华!

作者: xianzhp    时间: 2012-1-15 05:06
佩服佩服。
作者: 最后的恐龙    时间: 2012-1-15 07:55
果然厉害啊
作者: ggmsjy    时间: 2012-1-15 09:46
楼主在那个城市拍的,我这里ISO400不到一分钟就全片发红了。
作者: magnizi    时间: 2012-1-15 10:26
剪刀脚很给力,过年期间可以有空机器做我的星野赤道仪了,希望55-200ED能给力
作者: ggmsjy    时间: 2012-1-15 10:32
我说2分钟的效果还可以,在国内的地市级城市,一年中很少能找到几天这样的好天气。
作者: 深夏    时间: 2012-1-15 10:41
能在这环境下,技术过硬..
作者: xxx1812    时间: 2012-1-15 10:49
终于看到剪刀脚的帖子了
这东西在国内怎么买,有团购的吗
作者: wudetang    时间: 2012-1-15 10:56
很想知道这赤道仪最大载重量是多少?
作者: danny_jt    时间: 2012-1-15 10:59
单个镜头就这样了,要是望远镜岂不美呆了...................
作者: 小小俊    时间: 2012-1-15 11:05
这个镜头玩玩深空也行啊,关键是价格便宜。
作者: 静看星星    时间: 2012-1-15 11: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黄药师    时间: 2012-1-15 11:27
楼主握个手~
我也有这个剪刀脚
精度确实不错
作者: haiping1976    时间: 2012-1-15 11:55
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简直有颠覆性。我记得论坛对短时曝光多张叠加与单帧需有足够的曝光时间曾有过争论,后者完胜。LZ的实践,又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天文摄影的玩法这样丰富。原理上咱不太清楚,希望高人们再议论议论,让我们长长见识。话说这个55250镜头我也有个,也尝试过M42,不过我人品实在太差了。
(, 下载次数: 27)
还有,我再问下具体的:保证直方图处于20%-30% 的水平,是指直方图处于从左至右1/4位置处吗?你100多张叠加,电脑得处理多久啊?致敬!
作者: 小加子    时间: 2012-1-15 12:40
不错的文章,顶一个,在市区拍摄深空可能会有跟野外的效果,只不过时间可能是野外的好多倍了,我曾经在深圳市试过14个小时的M27,感觉还是一般般·····
作者: tanluzhe911    时间: 2012-1-15 12:51
超赞一个

作者: 小熊井    时间: 2012-1-15 13:16
很有啓發性,照這麼說,如果鏡頭焦距令星點在一定曝光時間下不拉線,那麼即使是在沒有赤道儀跟蹤的情況下積累一定程度的曝光時間也可以疊加出好的深空照片嗎?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13:51
张紫恒 发表于 2012-1-15 02:08
看着地方像是USA吧· 楼主多来交流哦 难道有这么好的技术帖!
...

我也只是个小菜鸟,在这个论坛学了不少哦。进入天文摄影还不到一年,看看去年4月份自己拍摄的第一张深空照哭笑不得。前段时间和一些同好交流后又重拾城市深空的信心。时间精力有限,也只能拿这些简单的目标先来练练顺便和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13:54
wudetang 发表于 2012-1-15 10:56
很想知道这赤道仪最大载重量是多少?

官方的说法是15kg很轻松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13:56
haiping1976 发表于 2012-1-15 11:55
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简直有颠覆性。我记得论坛对短时曝光多张叠加与单帧需有足够的曝光时间曾有过争论,后 ...

对,大概直方图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的地方。10%都可以,但是直方图一定要从起点完全分离开,否则read out noise会让叠加失效的。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14:00
小加子 发表于 2012-1-15 12:40
不错的文章,顶一个,在市区拍摄深空可能会有跟野外的效果,只不过时间可能是野外的好多倍了,我曾经在深圳 ...

对,城市里面拍摄想和黑区媲美,曝光时间增加几十倍很正常。那片英文文章提到过测试背景光害的办法。通过他介绍的办法计算自己所在的地方的背景光害数值后,可以计算出等效黑区所需要的累积曝光时间。经过我初略计算,在我这个地方拍摄十几个小时才相当于黄区1个小时的曝光。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14:05
小熊井 发表于 2012-1-15 13:16
很有啓發性,照這麼說,如果鏡頭焦距令星點在一定曝光時間下不拉線,那麼即使是在沒有赤道儀跟蹤的情況下積 ...

理论上短时间曝光加大量叠加是可行的,但是直方图一定要从起点完全分离出来,否则read out noise会让叠加失效(具体可参见很多用8se拍摄的星系,大部分都是15s,30s的曝光加海量的叠加处理出来的,有空我会把那个帖子找到帖过来的)。同时叠加也有效率可言,不是任何条件下叠加都可以得到相同的信噪比提升。这个国外有同好讨论过,要找到最佳的叠加效率,最佳曝光时间和iso的组合,比较复杂。


作者: wudetang    时间: 2012-1-15 14:14
3dmaxhy 发表于 2012-1-15 13:54
官方的说法是15kg很轻松

好像是带有导星st4接口的可以用不,效果如何?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14:29
本帖最后由 3dmaxhy 于 2012-1-15 14:30 编辑
wudetang 发表于 2012-1-15 14:14
好像是带有导星st4接口的可以用不,效果如何?

导星只是RA单轴。因为它用的是剪切角原理有别于传统赤道仪,RA的误差官方的数据是+-5角秒,这个误差相对于短焦距的镜头来说完全够用了。再加上剪刀脚强调的就是轻便和效率,我觉得那个导星功能意义不太大。这套设备我架设起来开拍只要10分钟,收拾仅仅要3,4分钟很高效。去年最开始买叉式赤道仪的C8用人肉导星,后来升级了lxd75换了自动导星,每次拍摄那个麻烦啊。直到现在我那个heq5完全只服务于目视了,不想再玩导星了呵呵。对我来说越简单越好。


作者: zs1chq1    时间: 2012-1-15 14:47
完全没有使用任何滤镜吗?另外感觉楼主所在城市的光害并不是十分严重。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15:10
zs1chq1 发表于 2012-1-15 14:47
完全没有使用任何滤镜吗?另外感觉楼主所在城市的光害并不是十分严重。

没用滤镜。我们这光害西北面最厉害,拍摄猎户座的时候猎户座在东南面所以相对来说好一些。光害地图显示我这里是红区。

作者: zs1chq1    时间: 2012-1-15 15:16
另外请教一下楼主,器材照里的笔记本是用来控制赤道仪的还是单反用的?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15:45
zs1chq1 发表于 2012-1-15 15:16
另外请教一下楼主,器材照里的笔记本是用来控制赤道仪的还是单反用的?

笔记本是用来控制单反的。

作者: zs1chq1    时间: 2012-1-15 15:55
是不是可以认为:光害越严重,ISO值调的越低,相应的曝光时间越长?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16:05
zs1chq1 发表于 2012-1-15 15:55
是不是可以认为:光害越严重,ISO值调的越低,相应的曝光时间越长?

这要根据你的环境和设备来决定。如果赤道仪精度不高,那么就必须优先曝光时间其次决定ISO。高光害用低iso的主要原因是想控制叠加的数量,试想没张单帧30s,叠加十几个小时的曝光需要上千张单帧,这个后期处理量过于庞大电脑开销太大。我这台电脑4核心cpu用DSS叠加100张1100D的raw需要20来分钟和10G的临时空间,如果是1000张,可以想象处理时间和负担。用多长的曝光和多高的ISO要权衡多方面的条件,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直方图保持在20%-30%的水品,并且保证完全从起点分离出来。

作者: zs1chq1    时间: 2012-1-15 16:09
今天看到楼主的帖子特别兴奋,感觉好像前面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再请问一下,这种赤道仪如何对极轴?只用极轴镜对准北极星就可以了吗?还是也要用漂移法?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5 16:23
楼主,向您请教,我如下两片单张您认为哪张更好?我按您的帖子理解,应该第二张好,是吗?

(, 下载次数: 11) 这是图1

(, 下载次数: 10) 这是图2


喜欢这样的技术帖啊!!!!!!!

作者: 扭扭羊    时间: 2012-1-15 16:24
xxx1812 发表于 2012-1-15 10:49
终于看到剪刀脚的帖子了
这东西在国内怎么买,有团购的吗

据说可以在香港巨眼买到,也可以加130元网购到内地。

作者: zs1chq1    时间: 2012-1-15 16:38
生志昊 发表于 2012-1-15 16:23
楼主,向您请教,我如下两片单张您认为哪张更好?我按您的帖子理解,应该第二张好,是吗?

这是图1


我理解,第二张直方图没有完全分开,有点欠爆。。。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5 16:45
zs1chq1 发表于 2012-1-15 16:38
我理解,第二张直方图没有完全分开,有点欠爆。。。

楼上老兄,我原来的认识也和你一样,但是你如何理解“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直方图保持在20%-30%的水品,并且保证完全从起点分离出来。”这句话?
作者: zs1chq1    时间: 2012-1-15 16:52
生志昊 发表于 2012-1-15 16:45
楼上老兄,我原来的认识也和你一样,但是你如何理解“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直方图保持在20%-30%的水品,并 ...

这个理解没有问题啊!您的第一张图直方图达到了50%,而第二章只有5%左右,并且没有完全从起点分开。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5 16:55
zs1chq1 发表于 2012-1-15 16:52
这个理解没有问题啊!您的第一张图直方图达到了50%,而第二章只有5%左右,并且没有完全从起点分开。 ...

哦,可以解释一下什么是“完全从起点分开”么?

另,百分之几是指峰的位置对吧?

作者: 目标柏林    时间: 2012-1-15 18:07
从现场照片和单张来看 这环境还算可以的了 我们学校离市中心大概20多公里 多数方向上也没这么好。
加一片光害滤镜效果还能有非常大的提升
作者: 目标柏林    时间: 2012-1-15 18:14
生志昊 发表于 2012-1-15 16:23
楼主,向您请教,我如下两片单张您认为哪张更好?我按您的帖子理解,应该第二张好,是吗?

这是图1

用直方图的虚线为参照,第一张的主峰在50%左右,第2张看上去连10%都没有
作者: 目标柏林    时间: 2012-1-15 18:21
这个镜头用过一次,也是拍M42
350D/EF 55-250 f4-5.6 @f5.6/ISO1600/30s*10,90s,120s,150s各2-3张,暗场各3-4张,DSS+MDL+PS CS5经过裁剪,光影魔术手缩图
(, 下载次数: 9)
单张和总曝光都不足,环境光害小但湿气极为严重
感觉这个镜头色散方面表现很好。不过边缘成像还是差了些

作者: nwwolf    时间: 2012-1-15 18:21
本帖最后由 nwwolf 于 2012-1-15 18:23 编辑
nwwolf 发表于 2012-1-14 23:45
我豁然了,我茫然了, 还买什么APO啊,250mm相机镜头拍的和106APO的差不多了。非常感谢你的指点 看来滤镜只 ...

老实说 见过那么多同好拍的M42 如果楼主不说估计没有人会相信是55-250镜头拍的(网上才买1千多)这种震撼的感觉 用106APO对比才能表达出我个人的感受 呵呵 有106APO的不要对号入座啊

作者: lyc120    时间: 2012-1-15 19:32
尼玛,真漂亮
作者: haiping1976    时间: 2012-1-15 19:53
我还想再请教一下这个镜头的对焦问题,我感觉镜头的调焦环有些晃,有点风就抖得厉害。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5 23:09
目标柏林 发表于 2012-1-15 18:14
用直方图的虚线为参照,第一张的主峰在50%左右,第2张看上去连10%都没有

可以解释一下什么是“完全从起点分开”么?谢谢!


作者: 目标柏林    时间: 2012-1-15 23:27
生志昊 发表于 2012-1-15 23:09  可以解释一下什么是“完全从起点分开”么?谢谢!

额……我的理解就是没有任何欠曝死黑的像素吧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5 23:42
莫非下图直方图合适?

(, 下载次数: 9)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23:46
zs1chq1 发表于 2012-1-15 16:09
今天看到楼主的帖子特别兴奋,感觉好像前面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再请问一下,这种赤道仪如何对极轴?只用极 ...

只用极轴镜就可以了,它极轴极轴镜里还可以通过两颗更暗的星星来进行二次,三次校准。对于400mm焦距来说用极轴镜对已经足够精确了。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5 23:48
再以楼主单帧图对比之,我觉得我的欠曝啊

(, 下载次数: 10)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5 23:49
我用的镜子是90/500,光圈也差不多5.6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23:50
生志昊 发表于 2012-1-15 16:23
楼主,向您请教,我如下两片单张您认为哪张更好?我按您的帖子理解,应该第二张好,是吗?

这是图1

第二张图直方图没有完全分离开不是很好。因为现阶段佳单反的read out noise控制得非常好(1%以下),所以基本上直方图与起点完全分开,这个读取噪音就不会搞糟我们的叠加。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5 23:53
感觉我的iso6400的直方图峰比较窄,实际放大看,楼主照片中心区域过曝无细节区域比我大些吧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5 23:54
3dmaxhy 发表于 2012-1-15 23:50
第二张图直方图没有完全分离开不是很好。因为现阶段佳单反的read out noise控制得非常好(1%以下),所以 ...

请楼主关注我在71、76楼问题谢谢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5 23:58
haiping1976 发表于 2012-1-15 19:53
我还想再请教一下这个镜头的对焦问题,我感觉镜头的调焦环有些晃,有点风就抖得厉害。 ...

有liveview就用liveview对焦。没有这个功能可以用相机自己的自动对焦,不过一般要对着很亮的星星相机才能完成对焦。对焦完了可以用透明胶把对焦环暂时粘住。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6 00:09
生志昊 发表于 2012-1-15 23:54
请楼主关注我在71、76楼问题谢谢

不用太纠结单帧的过曝和欠曝问题。如果每张都过曝了可以通过再拍摄一组短时间的曝光让将这组图片叠加出来的照片合成到过曝光的照片里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拍摄很多组不同曝光的照片,最后再把它们合成到一起。像M42,核心部分可以用一组短时间曝光的照片来保留细节。单帧欠曝光更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你在单帧看不到的深空细节在足够多的叠加后一定会显示出来。拍摄的单帧完全不等于最终叠加的效果。对于我而言,每个单帧就是收集目标天体的光子。你用10sX100和100sX10收集到目标天体的光子数量是相同的。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6 00:19
3dmaxhy 发表于 2012-1-16 00:09
不用太纠结单帧的过曝和欠曝问题。如果每张都过曝了可以通过再拍摄一组短时间的曝光让将这组图片叠加出来 ...

感觉楼主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有没有可能时间太短或iso太低导致收集的光子趋近于零呢?看来这个东西还得实践检验,感谢楼主做出的伟大尝试。
我想以后有时间我会检验一下完全相同设置,改变单帧时间,到底有没有差别。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6 00:37
本帖最后由 3dmaxhy 于 2012-1-16 00:42 编辑
生志昊 发表于 2012-1-16 00:19
感觉楼主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有没有可能时间太短或iso太低导致收集的光子趋近于零呢?看来这个东西 ...

物理上把每秒接受的光子数量叫flux。对于深空天体,虽然flux每秒都不一样,但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区间里是趋近于恒定的。即便每个单帧的曝光时间非常短,从统计上来考虑,在足够长的时间区间里接受到的总光子数量是恒定的。

还有ISO设置只是控制一个读取信号的放大电路,相机CMOS的物理灵敏度是固定的从而每秒能接受的光子数量也就恒定了(相同光圈下)。用高ISO放大有用信息的同时,噪音也放大了,信噪比并没有变换。不过佳能的单反在高ISO(800,1600)下读取噪音会比低ISO小,这个是根据国外同好的测试。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6 00:59
3dmaxhy 发表于 2012-1-16 00:37
物理上把每秒接受的光子数量叫flux。对于深空天体,虽然flux每秒都不一样,但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区间里是 ...

楼主对于iso的解释很好,解决了我一大疑惑,不过我觉得是否单张曝光时间至少应等于flux的倒数呢?

并且限于我们手中电脑的处理能力,还是尽量延长单帧曝光时间更好吧

作者: 3dmaxhy    时间: 2012-1-16 02:30
生志昊 发表于 2012-1-16 00:59
楼主对于iso的解释很好,解决了我一大疑惑,不过我觉得是否单张曝光时间至少应等于flux的倒数呢?

并且 ...

不用太纠结于单帧时间。对于我而言我会在跟踪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延长单帧时间同时让直方图保持到20%-30%的水品。

作者: 生志昊    时间: 2012-1-16 09:17
3dmaxhy 发表于 2012-1-16 02:30
不用太纠结于单帧时间。对于我而言我会在跟踪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延长单帧时间同时让直方图保持到20%-30%的 ...

直方图位置这个标准真是个好东西,轻松解决如何设定单张曝光时间问题

作者: zs1chq1    时间: 2012-1-16 16:05
生志昊 发表于 2012-1-15 23:42
莫非下图直方图合适?

这个比较合适啊!!!
作者: yhj0971    时间: 2012-1-16 16:38

作者: ppwalker    时间: 2012-1-16 22: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0lc0    时间: 2012-1-17 00:42
好,支持支持这次
作者: 885645    时间: 2012-1-17 09:17
本帖最后由 885645 于 2012-1-17 09:29 编辑

厉害呀!在没有导星的情况下出这样的好片!强悍了~
作者: 龙凯峰    时间: 2012-1-17 09:31
图很漂亮。
作者: chee    时间: 2012-1-17 21:54
学习了
作者: danaoshuiping    时间: 2012-1-18 10:11
看来此头锐度没有我想像中的那么差啊,拍的不错,赞一个。
作者: 河之舟    时间: 2012-1-19 11:22
学习参观,单反长焦.........
作者: _下划线_    时间: 2012-1-19 20:22
没钱啊
作者: 大陆周星驰    时间: 2012-1-19 20:38
国外的风景就是好啊,人都看不见几个。中国哪里都是人山人海
作者: 豆豆落课    时间: 2012-1-19 20:47
受教+1~同时LZ也很有逻辑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作者: 804434386    时间: 2012-1-20 09:50
LZ厉害啊 谁说深空一定要用神镜毒镜啊~~~天文摄影还真是 考验摄影高手们的智力啊
作者: 609991841    时间: 2012-1-20 20:39
看起来摄星还挺有学问的哦~~~
作者: 金芮芮    时间: 2012-1-20 20:40
拍得真不赖
作者: 万卓是我    时间: 2012-1-20 21:43
祝贺祝贺呀!!!!!!!!!!
作者: md2    时间: 2012-1-20 22: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牧夫天文网 (https://bbs.imufu.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