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标题: 继续---- 对我使用过的一些目镜的评测 [打印本页]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6 16:00
标题: 继续---- 对我使用过的一些目镜的评测
谢谢各位在我上一个帖子里的热情回复, 做为回报, 继续发帖子谈谈我用过的目镜。

过去的几年里, 我的目镜箱子里的东西也是几经变迁, 目前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 这也许也是发器材烧的乐趣所在吧。下面我给出的“光学素质”是很笼统的, 可能的话, 我会在介绍时细化。 如果您有兴趣, 可以RE我的帖子, 要求详细介绍某一个, 乐意效劳 (等小的有时间了, hoho

1 初级阶段:
(, 下载次数: 107)
(, 下载次数: 101)
上面是2年前的一张全家福, 从左到右依次是: UWA80 30mm, TV Panoptic 24mm, 19mm, TV Nagler Type6 13mm, Takahashi LE 7.5mm, Antares elite plossl 10mm, TV Nagler zoom 3-6mm

下面是TV Radian 10mm 独角戏。


其中, 我最喜欢的是TV的Nagler zoom, Nagler T6 13mm 和Panoptic 24mm, 还有Takhashi LE7.5mm, 这也是后来我用了很久的中流砥柱组合。下面一一介绍(有的在后面介绍)
UWA 80 30mm: 是国内某厂OEM的(好像是智通)入门级超宽视角目镜, 80度目视视角, 30mm, 售价65美元到100美元不等。 当时我的镜子还是Meade AR5, f9.3的焦比对于这样的入门级UWA目镜还是比较宽容的, 视场里的星点在边缘1/4的地方才开始出现各种失真(主要是astigamatism:散光, 还有coma: 彗差), 中心3/4部分, 尤其是大概2/3部分还是很不错的, 锐利, 失真也小。 有人说是“穷人的nagler T5 31mm"。 我看是言过其实了。 总的来说,在慢的镜子(f10或更慢)还是可以用的。

光学素质: 6  性价比: 7

Antares Elite 10mm, 50度: 这是5片改进式的Plossl, 更准确说是Masuyama结构, 和Tak LE, Celestron Ultima, Orion Ultrascopic, Parks Golden 还有Meade早期在日本造的4000系列相似。 特点是像场很平, 中心也很锐利, 边缘表现比一般plossl, OR都好。不过我的这只Antares 10mm的镀膜不行, 有问题, 看明亮物体的时候, 视场中的ghosting(鬼影)非常严重, 我使用了不到一个礼拜, 就卖掉了。 后来我又有机会试验了新的型号, 外观类似, 素质好多了, 和Celestron Ultima类似。售价80美元左右。

光学素质: 4(此只) 8(后来的一只) 性价比: 7.5

TV Panoptic 19mm: 这是一只相当优秀的目镜。 68度, ER= 13mm 左右。 轻巧, 手感好, 做工也不错。 中心很锐, 边缘在f9.3的折射里没什么好挑剔的了, 唯一的问题是在快的镜子里, 有可能会有点场曲, 不过这和使用的镜子真的关系很大。 由于后来入手24mm Panoptic, 19mm 就显得多于了, 而且光学素质24mm要好于19mm。 售价: 245美元左右

光学素质: 8.5  性价比: 8.5



TV Radian 10mm: 这是有意思的目镜: 刚刚推出的时候备受好评, 然后就有人跳出来贬它。视场 60度, 20mm ER, 做工很好, 手感不错, 就是有点重。 当时用AR5观测土星, 发觉中心真的很锐, 但是边缘(最边缘了)有点色差, 不过不影响一般使用, 还有就是有时候可以注意到ghosting(估计是我那个有小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 可以升降的眼罩还是很好用的。  售价 250美元, 有点过了, 尤其是现在好的目镜那么多。


光学素质: 8.5,当时我经验还浅, 所以评价不是很准确也是有可能的。 性价比: 6.5




2. 持久阶段:

(, 下载次数: 110)
(, 下载次数: 104)


此阶段我对目镜的发烧到了鼎盛时期, 我也试用了相当数量不同类型的目镜, 尤其是12mm以下的(用途是所谓行星目镜)。

上面的图, 外面一排从左到右: TV nagler zoom 306mm, Takhashi LE 5mm, 7.5mm,  TV Nagler T6 9mm,  TV plossl 11mm,  Celestron Ultima 12.5mm,  TV Nagler T6 13mm,   TV plossl 15mm,   Celestron 18mm,   TV Panopitc 24mm;   后排: TV  barlow  2x 和 3x

下面的图, 从左到右: TV plossl 10.5mm,  Antares HD orthoscopic 12mm & 7mm, UO Klee barlow 2.8x,  Meade 4000 9.7mm (小日本造, 5片结构),  Orion  Konig 40mm

还有下面的个人秀:
(, 下载次数: 108) (, 下载次数: 105)



下图是借用厂家的
(, 下载次数: 102)

分别是: Edmund 的"传奇" RKE 12mm , Pentax XW 5mm,以及 TMB planetary 系列 4mm, 5mm, 8mm, 9mm。 还有一些过眼云烟没有留下身影, 就不介绍了。


这个阶段是我从Orion ED100, SV102APO, MN66 Mak-Newt到FS128过渡的时期, 很多目镜都是买来试用看木星效果的, 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目镜出现(我真能折腾啊, 呵呵), 下面介绍其中一些。

首先是Takahashi LE 5mm和7.5mm: 没得说, 非常好的目镜, 虽然视场只有52度, 但是不管是视场中心锐利程度还是边缘表现, 都是一流! 而且7.5mm使用非常舒适(观测时,我不带眼睛), 出瞳距ER=10mm左右正好, 没有任何“黑眼”效应。 Tak LE系列的镀膜非常出色, 设计和合理, 做工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是我最喜欢的目镜之一,也是陪伴我最久的之一。 不过, 它们色调中心, 不适合看木星和火星, 看土星和月亮不错, 在折射里看双星也是一流水准。 售价 167-175美元。

光学素质: 9.5  性价比: 8  

TV Nagler 3-6mm: 我使用率最高的目镜。 它一个抵无数个目镜, 从3-6mm, 随便设定。 视场52度, ER = 10mm (其实大概只有8,9左右)。 特点就是中心到边缘3/4, 4/5的地方很锐利(在f8左右的镜子里), 失真不可见, 边缘表现一般。 但是在快的镜子里(f5或者以下), 边缘失真就很大了, astigmatism, coma都很严重, 在我的XT10 f4.7的Dob里, 如果不加Paracorr(彗差校正镜), 只有中心大概2/5的地方可以用。 当然了, 可用的部分, 是非常的锐利, 色调偏暖色, 和适合看木星, 不过舒适程度不如Tak LE。定价385美元, 虽然有点贵, 但说实话, 还是很值得的, 如果你的镜子f小于1000mm, 它是你做为行星目镜的首选, 强烈推荐!

光学素质: 9.2  性价比: 8.5 (很多目镜一体化, 还真不好说性价比

TV Nagler T6 9mm 和 13mm: 没得说, TV目镜里的精品! 82度, ER=13mm, 在f8或者更慢的镜子里, 从中心一直锐到95%, 最后的部分估计你不偏头是看不到了。 在f5的镜子里, 一直到85%都很锐。 如果和Paracorr配合, 基本95%了。 中心的表现也很好, 看行星都不成问题。 外形设计很好, 轻巧, 手感好。 对比度一流, 尤其是看木星, globular cluster(球状星团), 非常合适。 13mm我觉得是TV Nagler Type6 里最好的, 基本上没有什么毛病可以挑的, 除非你戴眼镜观测, 嫌ER小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和TV 的barlow配合, 也有不错的表现。 售价290美元。

光学素质: 9.5  性价比: 8.5

TV plossl 11mm和15mm: 100美元以下最好的plossl! 视场47-49度左右, 边缘有些虚化, ER = 8mm和 11mm 左右。 。 Plossl本身由于设计的局限, 在快的镜子里表现不好, 不过和barlow配合, 镜子都便慢了, 所以视场边缘也变得锐利了。 这两款plossl最值得一提的是, 中心1/2非常锐利, 对比度极高, 看木星和双星的时候很明显。 1TV11mm和TV 2x的barlow配合, 是一个非常好的5.5mm的目镜, 这个组合一直是我最推崇的观测木星的利器(对于1000mm一下的镜子而言)。 不过TV plossl最大的问题是视场边缘虚化, 而且和barlow配合问题更严重, 视场大概缩小到只有45度左右(和OR比, 几乎差不多)。 不过买plossl的人也是看中其中心的表现, 所以边缘问题不是那么凸显了。  售价 85美元。

光学素质: 9 (中心1/2: 9.8)  性价比: 9


Celestron Ultima 12.5mm 和 18mm: 可以认为是Tak LE系列的平民化产品, 售价85美元左右(现在没有了)。 光学设计和Tak LE类似,都是Masuyama的2+1+2结构, 特点就是像场平, 边缘表现不错。 不过Ultima做工没有LE好, 镀膜也稍微差一些, 表现在非常轻微的反射(很难注意到)。 52度的视场, 8mm和12mm左右的ER, 用起来很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 和TV的2x barlow配对, 效果不俗, 12.5+barlow是我很喜欢的6mm左右的目镜, 比TV Zoom 6mm时候舒适。

光学素质: 9       性价比: 9


TV Panoptic 24mm: 不用说, 我的最爱之一。 在Panoptic里, 我觉得24mm 是最好的, 轻, 小, 在双目应用里很多人都用它。 视场68度, ER=15mm左右, 使用非常舒适。 做工也不错, 不过仔细比, 我觉得TV nagler T6更讨人喜欢。 Pantopic的边缘表现不俗, 在f4.7镜子里, 边缘锐到80%, 加了paracorr, 基本锐到边。 在使用很长的折射时候, TV P 24mm的轻巧真是非常的有用。 售价310美元。

光学素质: 9  性价比: 8

TV 10.5mm Plossl: 这是第一代的TV plossl, 其实光学性能和11mm不分伯仲, 我之所以最后卖掉它是由于它没有眼罩, 在黑暗里不容易放眼睛的位置。 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 决定是保留谁, 最后觉得光学素质10.5mm高那么一点点(主要是边缘), 但是舒适程度11mm好。 售价75美元(现在没有了)

光学素质: 9.1 (中心1/2  9.8),   性价比: 9 (二手价一般55美元上下)


Antares orhoscopic 7mm  & 12mm: 这和UO 的HD系列其实是一样的(我比较过), 只是打的商标不同而已。 OR目镜是很中规中矩的目镜, 45度视场, ER比同焦距的Plossl多10%左右, 舒适程度好一些。 色调很中性, 观测月球和双星很不错。 镀膜工艺一流, 看不到任何反射, 质量很高。 售价65美元(比UO HD 便宜)。

光学素质: 8.8   性价比: 9

Meade 4000: Meade 4000系列最早是在日本造的, 而且开始是Masuyama结构, 后来变成了标准4片plossl, 虽然美其名曰“super plossl”, 其实只有第一代可以这么叫。 MC镀膜, 工艺不错。 边缘表现很好, 中心也和锐利, 和我另一只国内OEM的4000系列9.7mm简直是天壤追别(愤青们手下留情, 我只是陈述事实)。 OEM的锐利程度逊色不少, 而且还有反射, 实在令人失望! 这个日制的9.7mm配合我当时的Celestron Ultima 2x barlow(没有照片, 不写评测了), 在MN66看木星的印象简直太深了, 非常锐利, 对比度很好,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 居然胜过了nagler zoom的效果, 比LE 5mm看木星也好很多。唯一缺点是我那款内部的黑漆掉了一点, 造成了一些本不应该有的反射(某些情况下可以看到)。 当然, 后来, 我通过很多试验, 感到那个组合很大一部分功劳是来自于Ultima 2x barlow的暖色调。 顺便提一下, 这款9.7mm和Ultima 10mm效果应该类似。 售价: 80美元(第一代的比较贵) 。

光学素质: 8.8  性价比: 8


Orion Optiluxe 40mm: Konig结构, 40mm, 60度视场, ER 20mm左右。 特点是轻, 比TV Panoptic 41mm轻多了, 边缘表现在FS128(f8)里不错, 锐到70%, 最后20%失真很大, 这是Konig设计结构就决定的了。 镀膜很好, 中心非常锐,没有可见反射, 相信用在SCT里更合适。 不过有点“黑眼” (也叫“kidney bean”)效应, 眼睛的位置不是太好找, 而且没有眼罩, 使用有点不便, 不过很便宜, 150美元, 二手视场一般8,90美元。

光学素质: 7.5   性价比: 8


Edmund RKE 12mm: 45度, 10mm ER。 买这个完全是因为CN论坛里有个人发了一篇文章"lanetary EPs", 其中对RKE的高锐度大加赞赏。 二手市场还不好找, 好不容易发现一个, 就和TV plossl, Celestron Ultima 12.5mm, Meade 9.7mm, 还有它们和barlow的组合, 进行了多次比较。 RKE中心部分是稍微锐利一些(看双星), 尤其是和OR比较(因为色调相同), 不过边缘失真太大了, 我不喜欢。 售价: 54美元

光学素质: 9 (有所保留)  性价比: 8




Pentax XW 5mm: 大明星出场了! 70度视场, 20mm ER。 做工精良, 手感不错, 就是太重了, 而且橡胶味重。 升降眼罩不错! 特点不多说了, 超一流镀膜工艺,  设计也是很先进的, 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失真可以挑剔(在FS128里), 锐利到边缘, 中心高对比度, 真是好处多了。 非要鸡蛋里挑骨头, 我不喜欢那么大的镜片, 因为在黑暗的情况下, 太容易碰到镜片了。 另外, 因为是内置barlow设计, 所以XW5mm 体型很大, 很重, 和TV Nagler 5mm比, 用在很长的折射上, 不是那么方便。 我卖掉它的主要原因就是太重了, 导致FS128在赤道仪上不稳定。 售价: 300-339美元

光学素质: 9.5, 性价比: 8.5


TMB Planetary 4, 5, 7, 9mm: 5片或者6片结构, 号称要取代TV的Radian, ER 15mm左右。 总的印象: 5mm很不错, 9mm最差。 边缘表现很好, 在MN66 f6的镜子里, 边缘基本没有什么失真, 尤其是5mm和4mm, 中心也比较锐, 色调中性,有升降眼罩,  看“双双星”的时候还真舒服。不过, 和TV plossl + barlow 比较, 还是不够锐, 看木星一般。 9mm还有内部反射的问题, 其他的稍微好一些 (9mm 是第一代产品, 其他的是二代)。 我觉得, 做为挑战TV Radian的东西, TMB Planetary的做工还有待改进, 尤其是加工工艺和材料的选择还是给人低价位的印象, 金属镜筒部分的镀铬实在不敢恭维。 内部材料也是精减了再精减, 给人很便宜的感觉。 不过优点是轻, 手感也很好! 如果内部消光再改进一下, 就非常值得推荐了。 售价: 99美元 (国内OEM的, 素质不错了)。

光学素质: 8.5  性价比: 9   


  

写到此, 手快麻掉了





(, 下载次数: 101)



3. 现阶段: 最后的全家福是几天前照的, 还有一两个没有上镜, 就不评测了。

可以看出, 经过很长时间的比较使用, 现在的目镜组合对我自己而言是比较理想了, 估计最后就差一个7~8mm的80度目镜了, TV Nagler T6 7mm是首选, Pentax XW7mm要不是那么重, 我更倾向于它。

和上一代比较, 主要的变迁还是我把TV Panoptic 24mm换成了TV Nagler T5 20mm, 还加了一个Paracorr coma corrctor (彗差校正镜), 这些都是因为Orion XT10i Dob的购入。 TV P 24mm 和TV N5 20mm比较, 实际视场一样, 目视场后者82度。 光学素质而言, 20mm 似乎更好一些, 尤其是边缘的表现。 在f4.7的Dob里, 20mm因为倍率高, 所以背景更黑, 星点一直呈现点状到85%, 加上Paracorr, 基本就100%了, 而且没有任何边缘色差。 做工两者一样(都是同一家台湾的工厂OEM的)。 20mm就是重了点, 不过在Dob上用, 问题不大。 在我新近的Meade 127ED APO里也没有使用20mm的打算。 不过20mm比较贵: 450美元, 值不值得, 只有用了, 你才知道, 对我而言是值得的。 毕竟是82度对68度, 而且倍率高, 对比度加强了, 同时和Paracorr配合非常好。

光学素质: 9.2    性价比: 8



Paracorr是TV做给自己目镜的彗差校正镜, 用在f5以下的镜子里, 可以把彗差水平提高成f8的水平, 所以如果目镜在f8时候表现好, 就没问题了。 唯一的代价是有15%的倍率增加, 就好像一个1.15x的barlow。 说真的, 310美元不便宜, 不过效果的提升实在是很明显, 尤其是对f4.5以下的Dob, 没有它, 基本上边缘1/3是没法看。

光学素质: 9.5  性价比: 8



上面没有提到的还有不少, 不过要么是使用时间太短, 没有充分了解, 要么就是当时没有做笔记, 印象不深了, 或者有的是低端的东西, 我个人不推荐。 比如: Orion Straturs 5, 8mm(好东西), Celestron Ultima  2xbarlow(好东西), Meade Research Grade OR 16.8mm(好东西), 台湾GSO的super plossl 6mm和 9mm, GSO 的SWA 20mm, Meade 4000系列26mm, Burgess SWA 20mm 等。


目镜的更换相对望远镜而言还是要方便一些, 我也是不怕折腾, 买买卖卖,试用了不少好东西, 写点心得, 一方面是对自己折腾的一点回报, 另外也希望对各位同好有帮助。

如果有问题, 或者希望知道更详细的情况, 只有本人有时间, 一定帮忙。  

终于写完了, 手麻外加吐血中


最后要感谢的还是家里的CEO, 她对我的爱好花钱如流水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也让本人在星空下享受了不少美好的时光。


生命不息, 发烧不止!

[ 本帖最后由 wbhifi 于 2007-6-28 10:06 编辑 ]
作者: creeperr    时间: 2007-6-26 16:14
看得手脚麻木,眼角流血。
作者: vincent    时间: 2007-6-26 16:24
吐血一升继续看
作者: musicworm    时间: 2007-6-26 16:51
不射精不行了
作者: 木习习    时间: 2007-6-26 16:54
我吐血了
作者: GreenWolf    时间: 2007-6-26 16:58


北在哪里?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6 17:05
真牛阿,看来器材发烧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6 17:34
呵呵~老兄的目镜其中很多我都见过,基本上赞同,不过个人更加偏爱tv,无论pl还是超广角。
  老大好东西不少,但还是有精简的余地

  不知老兄有否见过 mono 和ap spl? 想向老兄讨教。
作者: kcl31    时间: 2007-6-26 17:42
好文,保存了,等以后想烧目视的时候拿来参考::0022::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6 17:49
Paracorr 是牛反必备的东西! 好全面!!
作者: feng1734    时间: 2007-6-26 18:00
高倍观测月亮的话,什么样的目镜或者增倍镜的组合比较好呢?
是不是应该既要锐利又要视野大。。。
与观测行星的最佳组合差别大吗?
是否有哪种选择,可以使行星,月亮观测都有很不错的表现?

[ 本帖最后由 feng1734 于 2007-6-26 18:02 编辑 ]
作者: feng1734    时间: 2007-6-26 18:08
还有,小镜子的话,比如10厘米以下的,加2寸的短焦广交是不是意义不大?
多谢!
作者: denebman    时间: 2007-6-26 18:19
好帖,幸好我的目镜高烧已经退了。

[ 本帖最后由 denebman 于 2007-6-26 18:21 编辑 ]
作者: 痞子强    时间: 2007-6-26 18:41
楼主在 US吗?

对你的目镜很嫉妒啊

今年暑假要是有盈余,准备上个TV nagler 3-6 zoom
作者: hldcloudyou    时间: 2007-6-26 21:27
好文好文,很有参考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收藏了。
作者: castro-er    时间: 2007-6-26 22:06
TV的Paracorr看起来真是好东西,只能用于目视么,目视是不是只能接TV的目镜,可以用于牛反摄影么。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02:40
原帖由 Alone狼 于 2007-6-26 17:34 发表
呵呵~老兄的目镜其中很多我都见过,基本上赞同,不过个人更加偏爱tv,无论pl还是超广角。
  老大好东西不少,但还是有精简的余地

  不知老兄有否见过 mono 和ap spl? 想向老兄讨教。 ...



看我的收藏, 就知道我最爱的也是TV, 尤其是Plossl和Nagler, Takhashi的LE之所以我一直没有放弃, 就是我希望目镜里有一些色调中性的, 不能一味的暖色调。 况且LE真的是使用起来很舒服。

还真忘记了TMB的supermono, 我参加活动的时候用过别人的10mm, 好, 今晚补充一下。

至于AP的SPL, 很难找啊, 也就不去想了, 人家一卖, 都是成套的, 要价就是250美元一只以上。 下次活动的时候, 我可以跟有经验的人取取经, 可能的话, 借别人的用一下也不妨。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02:44
原帖由 feng1734 于 2007-6-26 18:00 发表
高倍观测月亮的话,什么样的目镜或者增倍镜的组合比较好呢?
是不是应该既要锐利又要视野大。。。
与观测行星的最佳组合差别大吗?
是否有哪种选择,可以使行星,月亮观测都有很不错的表现? ...


如果你仔细看我写的东西, 就会发现我很强调色调。 当然, 这也不是绝对的。
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买TV的plossl和他家的barlow或者powermate, 虽然有点暖, 但看月亮依然很合适, 况且对土星, 木星, 火星真的是通吃啊。 火星马上就要现身了, 赶快准备家伙, 备战备荒啊, 呵呵
你的是什么镜子?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02:50
原帖由 feng1734 于 2007-6-26 18:08 发表
还有,小镜子的话,比如10厘米以下的,加2寸的短焦广交是不是意义不大?
多谢!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取决于镜子的焦比。 一般认为你能买的最长焦距的目镜是主镜焦比 f x7(mm)。这样出瞳正好是7mm, 一般人瞳空在黑暗的地方也就那么大。

所以如果你的镜子是f6的, 那么你可以考虑40mm的广角目镜, 比如Panoptic 41mm, 自然就是2"的了。 这样的目镜主要目的还是做大视野的深空观测, 尤其是横扫银河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02:53
原帖由 denebman 于 2007-6-26 18:19 发表
好帖,幸好我的目镜高烧已经退了。
\

还好我也退烧了, 现在讲究的是舒适, 有时候一点点的对比度, 锐度区别还真不容易看出来, 尤其是比较两个都很好的目镜, 比如有人就偏要比较Pentax XW和TV Nagler, 对我而言, 这两者的光学性能非常接近了, 到是在人体工程学的处理上各有千秋。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02:55
原帖由 痞子强 于 2007-6-26 18:41 发表
楼主在 US吗?

对你的目镜很嫉妒啊

今年暑假要是有盈余,准备上个TV nagler 3-6 zoom


对F=1000mm以下的镜子, TV zoom 3-6, 或者 2-4 真的可以独挡一面了, 强烈推荐。对了, 你用什么镜子?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03:00
原帖由 castro-er 于 2007-6-26 22:06 发表
TV的Paracorr看起来真是好东西,只能用于目视么,目视是不是只能接TV的目镜,可以用于牛反摄影么。


Paracorr可以用做摄影, 就是接口要一些零件。 不过, paracorr主要是校正抛物牛镜里的彗差, 不能用在折射里。

目视可以用其他的目镜, 不过前提是这个目镜在f8的望远镜里必须有很好的边缘表现。 换句话说, Paracorr校正的是物镜的缺陷, 不能校正目镜的缺陷。

[ 本帖最后由 wbhifi 于 2007-6-27 03:09 编辑 ]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03:12
原帖由 我爱祖祖 于 2007-6-26 17:05 发表
真牛阿,看来器材发烧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兄弟慢慢来, 迟早你会发现, 买卖一堆目镜以后, 你最初的选择也许是对的 ,比如你现在的组合就很好!  当然积累经验也是很有意思的

[ 本帖最后由 wbhifi 于 2007-6-27 03:17 编辑 ]
作者: wzc    时间: 2007-6-27 04:25
若干阶段过去,经验水平增长至相对稳定,淘来淘去,剩下的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 本帖最后由 wzc 于 2007-6-27 04:30 编辑 ]
作者: denebman    时间: 2007-6-27 09:05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02:53 发表
\

还好我也退烧了, 现在讲究的是舒适, 有时候一点点的对比度, 锐度区别还真不容易看出来, 尤其是比较两个都很好的目镜, 比如有人就偏要比较Pentax XW和TV Nagler, 对我而言, 这两者的光学性能非常接近了, 到是在人体工程学 ...


您的帖子真是造福大众啊。我退烧后回归到小巧轻便的经典结构目镜上,我现在的主镜不太挑目镜,使用频率做高的是TV PL,其次是RKE和Nagler Zoom 3-6。以后再弄个Nagler  T6,改善一下高倍手跟的舒适性。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7 09:39
我现在转来转去,基本上都是行星目镜了,太大太重的目镜越来越没有兴趣,主要是对镜子的平衡要求太高。喜欢经典结构目镜,这点和DENEBMAN兄有点相似之处,手里的一套OR自己还是非常喜欢的。
现在ZOOM有了,下一步最想的就是要买一对TV的PL15,其他的暂时还没有考虑,2寸接口的目镜一般不做考虑,但是不排除今后会考虑NAGLER 3.5左右的短焦目镜。
作者: 123we    时间: 2007-6-27 09:44
好贴好贴,看看收获不少!收藏了~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7 09:54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02:53 发表
\

还好我也退烧了, 现在讲究的是舒适, 有时候一点点的对比度, 锐度区别还真不容易看出来, 尤其是比较两个都很好的目镜, 比如有人就偏要比较Pentax XW和TV Nagler, 对我而言, 这两者的光学性能非常接近了, 到是在人体工程学 ...


PENTAX和TV的目镜是两种风格,这个差别恐怕是一样就能看出来,不过要分出谁好谁还,那要求就太苛刻了。
作者: 小蔡    时间: 2007-6-27 10:15
很有心得的文章。

      和楼主一样,我也不喜欢大个头的镜子。
      PO24也是我最早的目镜之一,后来给卖了,这个镜子素质上我很满意,就是ER短了点,没有楼主说的17毫米,大概15左右,加上接目单元是凹进去的,所以戴眼镜总差一点才能看到全部,比较郁闷。
      在快速镜子上,TV目镜de场曲,除了RA外都很严重,所以不适合地面观测,天体观测倒是没啥问题,当初在F5.4的主镜上用NZ 2-4边缘也不错。
      相对来说TV的目镜比较适合观测木星这种反差低的天体,不过不加专门de滤镜好得也有限,但了加了之后效果就不同了。

      我对XW系列的目镜严重不欣赏,虽然这东西貌似性价比不错,我这里也非常容易购买,当然了某年某月某日我要看地面为主了,还是会买个XW20,这是我唯一看得顺眼的XW目镜。

      我原来目镜一大堆,常用的也就那么几个,所以留着心烦,出了不少。

     严格地说,目镜里面便宜又好的,也就Or目镜了,那些号称如何如何的PL目镜,我用了很多种,赶得上TV的没有,不是镀膜不行,就是瑞力度欠缺,要不两者都是,TV的目镜虽然也不完美,但是都比较锐利,比较坚实。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7 10:20
小蔡兄这么一点评,非掀起OR目镜的抢购狂潮不可。

XW越小的个头越大,到了3.5看起来都有点恐怖了,除了个头大这个缺点外,反正我还是很喜欢的。
作者: vincent    时间: 2007-6-27 10:41
短焦的OR和PL出瞳和目镜口径都很小,用起来不是那么方便,pentax的短焦很不错就是大些重些,TV的东西人机工程就要好得多。上短焦得话,还得考虑penatx和TV,OR搞不定。
作者: 小蔡    时间: 2007-6-27 11:17
原帖由 vincent 于 2007-6-27 10:41 发表
短焦的OR和PL出瞳和目镜口径都很小,用起来不是那么方便,pentax的短焦很不错就是大些重些,TV的东西人机工程就要好得多。上短焦得话,还得考虑penatx和TV,OR搞不定。 ...


           为啥要短焦的OR呢?
           用中焦点加巴罗不是更好?选择了短焦点的主镜,对上高倍就要有心理准备。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1:24
原帖由 小蔡 于 2007-6-27 10:15 发表
很有心得的文章。

      和楼主一样,我也不喜欢大个头的镜子。
      PO24也是我最早的目镜之一,后来给卖了,这个镜子素质上我很满意,就是ER短了点,没有楼主说的17毫米,大概15左右,加上接目单元是凹进去的,所以戴眼镜总差一 ...

   非常赞同,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一个enz和tv pl基本上都能摆平了,自从进了nz2~4之后,其他的高倍目镜几乎不怎么用了。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1:25
原帖由 小蔡 于 2007-6-27 11:17 发表


           为啥要短焦的OR呢?
           用中焦点加巴罗不是更好?选择了短焦点的主镜,对上高倍就要有心理准备。

  确实是经验之谈,快镜子就是如此。
作者: vincent    时间: 2007-6-27 11:30
可是中焦加巴罗不比好的短焦的目镜轻便,很多短焦的设计也是内置巴罗的。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1:33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02:40 发表



看我的收藏, 就知道我最爱的也是TV, 尤其是Plossl和Nagler, Takhashi的LE之所以我一直没有放弃, 就是我希望目镜里有一些色调中性的, 不能一味的暖色调。 况且LE真的是使用起来很舒服。

还真忘记了TMB的super ...

   呵呵~谢谢老兄解答,不过说到le,我和你的看法真的不一样,以前有个le2.8,现在出了,总是感觉这个目镜中规中矩,感觉不是很透亮(和tv pl相比)反差也略逊。但这个目镜的变形和色差都非常小,像场很平,用在np127(5.2)的镜子上表现依然很好,只是个人不是很喜欢le有点发白的成像感觉,而且论广角也不如nagler2.5,感觉有点积累,所以现在出了,高倍基本上就是nz2~4和nagler2.5轮流使用。
作者: feng1734    时间: 2007-6-27 11:51
我就一台余刚的80560,,,,
现在看木星就能看到一条红的条纹,另一条白色的时隐时现,不知是物镜,还是目镜的问题。
我的都是200以下的目镜。。。。
有个短焦的,9mm,内置巴罗,再加巴罗的话效果不行,有杂光。。。
以后有钱了,就上TV的plossl和barlow/powermate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02:44 发表


如果你仔细看我写的东西, 就会发现我很强调色调。 当然, 这也不是绝对的。
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买TV的plossl和他家的barlow或者powermate, 虽然有点暖, 但看月亮依然很合适, 况且对土星, 木星, 火星真的是通吃啊。 火星马上 ...

作者: 小蔡    时间: 2007-6-27 11:53
原帖由 vincent 于 2007-6-27 11:30 发表
可是中焦加巴罗不比好的短焦的目镜轻便,很多短焦的设计也是内置巴罗的。


      问题是内置巴罗的短焦的目镜高质量的很少,且灵活性也差。
作者: 小蔡    时间: 2007-6-27 11:57
其实呢,选择什么目镜应该放在选择什么主镜之后来考虑。
      毕竟观测中,选择什么样的主镜是首要,主镜定死后,目镜再玩也搞不出多大动静。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2:00
原帖由 小蔡 于 2007-6-27 11:57 发表
其实呢,选择什么目镜应该放在选择什么主镜之后来考虑。
      毕竟观测中,选择什么样的主镜是首要,主镜定死后,目镜再玩也搞不出多大动静。

  呵呵~蔡兄好久没来这里了,stf7inch以后,有没有什么更拉风的目标?
  很愿意和蔡兄多多交流。
作者: 小蔡    时间: 2007-6-27 12:05
原帖由 Alone狼 于 2007-6-27 12:00 发表

  呵呵~蔡兄好久没来这里了,stf7inch以后,有没有什么更拉风的目标?
  很愿意和蔡兄多多交流。


        没啥目标了,观测场所和条件局限所致,现在这个远远够用了。
作者: vincent    时间: 2007-6-27 12:05
短焦要想出好效果可供选择的不多,pentax、tv而已,灵活性这东西说起来挺好,但观测多了,反而不喜欢折腾了,我现在常用的就3个目镜,PL30、OR12.5、OR6,加上TV5X组合一下,太多真用不上。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2:09
原帖由 vincent 于 2007-6-27 12:05 发表
短焦要想出好效果可供选择的不多,pentax、tv而已,灵活性这东西说起来挺好,但观测多了,反而不喜欢折腾了,我现在常用的就3个目镜,PL30、OR12.5、OR6,加上TV5X组合一下,太多真用不上。 ...

  传说中carlzeiss的or最出效果,一个是少,一个是贵,稀罕之物,不过从资深爱好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这个目镜无敌的光学素质,现在一些比如leica zeiss nikon的or被炒得价格很高,不知道会不会物有所值。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2:11
原帖由 小蔡 于 2007-6-27 12:05 发表


        没啥目标了,观测场所和条件局限所致,现在这个远远够用了。

  现在开始有点向深空转型了,上次瞄了人家一眼大镜子,深空也不赖,不过折腾起来更麻烦,不像行星,在后院阳台就搞定了。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12:34
原帖由 小蔡 于 2007-6-27 10:15 发表
和楼主一样,我也不喜欢大个头的镜子。
      PO24也是我最早的目镜之一,后来给卖了,这个镜子素质上我很满意,就是ER短了点,没有楼主说的17毫米,大概15左右,加上接目单元是凹进去的,所以戴眼镜总差一点才能看到全部,比较郁闷。 在快速镜子上,TV目镜de场曲,除了RA外都很严重,所以不适合地面观测,天体观测倒是没啥问题,当初在F5.4的主镜上用NZ 2-4边缘也不错。
      相对来说TV的目镜比较适合观测木星这种反差低的天体,不过不加专门de滤镜好得也有限,但了加了之后效果就不同了。



看到小蔡兄出来了, 很受鼓舞啊。

您说的场曲是不是pincusion distortion, 就是“枕形是真”, 就是直线看着不直。 我说的“场曲”事curvature, 就是视场里边缘的聚焦和中心的聚焦不一样。 没错, TV P 24mm的ER 的确是15mm 左右, 加上凹陷的镜片, 实际用起来有点短, 好在我习惯了。


   
  我原来目镜一大堆,常用的也就那么几个,所以留着心烦,出了不少。

     严格地说,目镜里面便宜又好的,也就Or目镜了,那些号称如何如何的PL目镜,我用了很多种,赶得上TV的没有,不是镀膜不行,就是瑞力度欠缺,要不两者都是,TV的目镜虽然也不完美,但是都比较锐利,比较坚实。


最后都是大彻大悟的了, 殊途同归啊, 呵呵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12:41
原帖由 Alone狼 于 2007-6-27 11:33 发表

   呵呵~谢谢老兄解答,不过说到le,我和你的看法真的不一样,以前有个le2.8,现在出了,总是感觉这个目镜中规中矩,感觉不是很透亮(和tv pl相比)反差也略逊。但这个目镜的变形和色差都非常小,像场很平,用在np127(5.2)的镜子上表现依 ...


LE2.8 和3.6 是内置barlow 加 OR设计, 不是5mm和7.5mm的Masuyama结构。 在NP127上,其实反而不怎么挑目镜了, 因为主镜的像场本身就很平了, 一些简单的, 比如OR和PL反而有好的效果。 换其他主镜, 效果又不同了。 如小蔡兄所言, 目镜事跟着主镜变。 我换主镜多次, 目镜也烧了不少, 基本上还是遵循了这个原则的。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2:44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12:41 发表


LE2.8 和3.6 是内置barlow 加 OR设计, 不是5mm和7.5mm的Masuyama结构。 在NP127上,其实反而不怎么挑目镜了, 因为主镜的像场本身就很平了, 一些简单的, 比如OR和PL反而有好的效果。 换其他主镜, 效果又不同了。 如小蔡兄 ...

哦,这样,原来2.8和7.5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学习了。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12:51
原帖由 feng1734 于 2007-6-27 11:51 发表
我就一台余刚的80560,,,,
现在看木星就能看到一条红的条纹,另一条白色的时隐时现,不知是物镜,还是目镜的问题。
我的都是200以下的目镜。。。。
有个短焦的,9mm,内置巴罗,再加巴罗的话效果不行,有杂光。。。
以后有钱了,就上TV的p ...


看木星最烧钱, 呵呵, 同时也要有耐心, 我观测了几年, 也没有几次觉得很好看的。 关键是要等大气很稳定才行。 现在木星太低了, 对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各位来说, 实在不是好季节。 现在赤道附近和南回归线的同好们算是有福了, 木星很高, 对大气稳定度要求不是那么苛刻。

看看下面这位大师, 在菲律宾, 赤道附近, 人家C11拍摄的木星实在叫绝。 连AP老板RC都对他的技术赞不绝口。

http://jupiter.cstoneind.com/   

称他做木星大师, 大家觉得不为过吧。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12:52
原帖由 Alone狼 于 2007-6-27 12:44 发表

哦,这样,原来2.8和7.5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学习了。


狼兄的意见也很有参考价值, 共勉共勉!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2:52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12:41 发表


LE2.8 和3.6 是内置barlow 加 OR设计, 不是5mm和7.5mm的Masuyama结构。 在NP127上,其实反而不怎么挑目镜了, 因为主镜的像场本身就很平了, 一些简单的, 比如OR和PL反而有好的效果。 换其他主镜, 效果又不同了。 如小蔡兄 ...

  呵呵,不过短焦距or确实很累,看看过一段时间有条件去弄几个zeiss or 试试看,退一步mono也是很好的选择,只是现在票子不够用了,反射都不知道要拿什么买了,先努力挣钱吧
   
   不过话说回来,tv pl用在np127上变形也不小,尤其pl8 不过单轮成像效果,tvpl还是无与伦比。
作者: uoadg1    时间: 2007-6-27 12:53
有那么多好目镜 厉害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13:08
原帖由 Alone狼 于 2007-6-27 12:52 发表

  呵呵,不过短焦距or确实很累,看看过一段时间有条件去弄几个zeiss or 试试看,退一步mono也是很好的选择,只是现在票子不够用了,反射都不知道要拿什么买了,先努力挣钱吧
   
   不过话说回来,tv pl用在np127上变形也不小,尤其 ...


我上次和几位同好除去观测, 其中一位是超级烧有, 手里都是重型武器。 最小的就是NP127, 当时和我的FS128做了比较, 发现NP127真是很平, 一个目镜在我的FS128里貌似不错, 到了NP127里居然出现了curvature。 可见那个目镜的场曲和我的FS128正好互补, 而NP127反而暴露了目镜的问题, 真的很有意思。

Mono 两个礼拜前, 我用过, 在一位同好的TMB 152 APO里, 我们用10mm supermono 看木星, 我第一个印象就是对比度高,很锐, 第二就是视场真小啊, 30度实在事寒碜了点。 当然作为行星目镜, 在有跟踪的前提下, 也不是问题。 后来换成了OR, 效果就不行了, 明显图像变白了, 细节模糊。 Mono看木星还是相当不错的, 我一直在等便宜的supermono 7mm出现, 呵呵。

Zeiss炒得太离谱了, 我是不太可能为了一个目镜投入那么多了。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3:10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12:51 发表


看木星最烧钱, 呵呵, 同时也要有耐心, 我观测了几年, 也没有几次觉得很好看的。 关键是要等大气很稳定才行。 现在木星太低了, 对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各位来说, 实在不是好季节。 现在赤道附近和南回归线的同好们算是有福了,  ...

  是啊,现在角度不好,不过我这里离北回归线很近,纬度还不算高,不过那个效果还是勉强的很。

  其实sct作为目视观测行星,确实不是好的选择,但是却很适合摄影。
  说到头来,质量是保证,口径则是先决条件,去年夏天这个时候还在用celestron10inch/4.7的newt ota在观测,配上g11,跟踪很好,只是这个镜子无论光学还是机械,都不能让人满意。但观测深空确是不错的选择,10inch看到的ngc6992已经开始有照片的意思了,再挤眉弄眼一番,看到的效果也可以用壮观形容了,现在这个镜子出了以后,发现可看的东西确实少了不少,夏天的银河从人马座一直到天鹅座,可谓是刺激你上更大的望远镜,np127看行星的表现我认为不属于8inch的牛反,但是看深空,5inch确实勉为其难,不是说看不到,是看的累,看的不爽,一台15inch的牛反,无论深空还是行星都应该同吃了,而且也比5inchapo+赤道仪要轻便,相信老兄也有此感觉。好的牛顿的像质即使是和apo相比确实也很顶尖。

   确实,到了一定程度,确实木星最考验镜子,烧钱啊。除了主镜,就是目镜,这个东西虽然一个便宜,但不知不觉多买几个也吃不消了。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3:13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13:08 发表


我上次和几位同好除去观测, 其中一位是超级烧有, 手里都是重型武器。 最小的就是NP127, 当时和我的FS128做了比较, 发现NP127真是很平, 一个目镜在我的FS128里貌似不错, 到了NP127里居然出现了curvature。 可见那个目镜的 ...

  看来mono确实很有价值,二手的我也在盯,弄个4和16,再配合巴洛,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30度确实很恐怖,以前用过h目镜,还是0.965的。说来惭愧,几年前的低级普肖,30度确实很恐怖,至少让人不舒服。
  
   其实用了一段np127,无论其锐度,反差,色差的表现都是值得肯定的,但np127还是很考目镜,不如tv102那么随和,但np127除了场曲和变形以外,其他表现都很不错,个人认为 nagler,nz 在np127上的表现非常好,tv pl除了变形重之外表现也非常突出,反而是我在用朋友的meade swa时,感觉表现比nagler差很多,不过话说回来,nagler无论适应性还是光学素质都比swa强。
     不过目镜这个东西还是很复杂,想考虑周到了不容易,但大焦比的简单结构(3片一下)折射确实最不挑剔目镜,fs102和tv102的表现尤为明显。

[ 本帖最后由 Alone狼 于 2007-6-27 13:28 编辑 ]
作者: bigdr    时间: 2007-6-27 13:52
我以往都是用vixen及高橋的OR 目鏡(0.965"及1.25"也有),Vixen LV , 以及台灣的1.25" PL目鏡(GS)。幾個月前看過友人的Pentax XL後,又買了一套二手的Pentax XL 7, 10.5, 21, 40。

上星期與朋友出外觀測了2次

第一次,用C8, Vixen ED115, Vixen ED81S, Vixen FL80S及Celestron 80ED 以木星比較過,XL確實比LV及OR高一班的。我覺得觀測行星時,返差就是一切。原以為結構簡單的OR返差會比XL好,想不到Pentax的XL可以如些高返差。


第二次,只帶了C11,這次以低倍看深空天體,參戰只有TV PL, Vixen LV, Pentax XL 及 TAK LE的30或40mm目鏡。Pentax XL還是再勝一仗,在C11上,由中心到邊緣一樣銳利,返差也比TV PL及TAK LE高。另一樣XL比TV PL及TAK LE好的地方,就是寬視場,看星團時比其他兩款爽很多。
Vixen LV遇上LE及XL,只可待在目鏡盒內,沒有出場的機會。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14:20
原帖由 Alone狼 于 2007-6-27 13:10 发表

  是啊,现在角度不好,不过我这里离北回归线很近,纬度还不算高,不过那个效果还是勉强的很。

  其实sct作为目视观测行星,确实不是好的选择,但是却很适合摄影。
  说到头来,质量是保证,口径则是先决条件,去年夏天这个时候还在 ...


观测深空, 尤其是发散星团, 星云, 河外星系, 对主镜的最主要要求自然是口径了, 这样一来, 一些经济型的Dob也有不俗的表现。 Orion, Meade 还有Celestron(所谓三大)的经济型Dob在观测深空时的光学素质还是值得肯定的。

高品质的牛反在观测行星和行星状星云,尤其是木星这样的硬骨头, 才能显现优势。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14:24
原帖由 Alone狼 于 2007-6-27 13:13 发表

  看来mono确实很有价值,二手的我也在盯,弄个4和16,再配合巴洛,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30度确实很恐怖,以前用过h目镜,还是0.965的。说来惭愧,几年前的低级普肖,30度确实很恐怖,至少让人不舒服。
  
   其实用了一段np127,无论其 ...


大家都是从低烧开始的嘛, 俺20几年前, 小学时代的大观60800也曾让我惊叹过。

我买mono, 就不想加barlow了, 虽然我知道目视, 有无barlow区别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可还是愿意找最纯的目镜来试验效果, mono只有两个表面, 素质应该不错。 200美元的售价倒的确太夸张。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14:27
原帖由 bigdr 于 2007-6-27 13:52 发表
我以往都是用vixen及高橋的OR 目鏡(0.965"及1.25"也有),Vixen LV , 以及台灣的1.25" PL目鏡(GS)。幾個月前看過友人的Pentax XL後,又買了一套二手的Pentax XL 7, 10.5, 21, 40。

上星期與朋友出外觀測了2次

第一次,用C ...


您也是高烧友啊, Vixen LV唯一的卖点就是20mm的ER了吧, 除此, 和一般的PL真没法比。 我曾经粗略的比较过Pentax XL和XW, 说实话, 光学素质区别不大, 当然如果追求最大的目视角, XW还是值得的。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7 14:28
原帖由 小蔡 于 2007-6-27 12:05 发表


        没啥目标了,观测场所和条件局限所致,现在这个远远够用了。


烧到最后, 就都这样了,

估计最后唯一想烧的就是在夏威夷买块地, 建一个天文台, 天空要多黑有多黑, 大气要多稳定, 有多稳定

[ 本帖最后由 wbhifi 于 2007-6-27 14:30 编辑 ]
作者: bigdr    时间: 2007-6-27 15:02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14:24 发表


大家都是从低烧开始的嘛, 俺20几年前, 小学时代的大观60800也曾让我惊叹过。

我买mono, 就不想加barlow了, 虽然我知道目视, 有无barlow区别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可还是愿意找最纯的目镜来试验效果, mono只有两个表面, 素质 ...



說起20年前,當時我也只是初中學生,沒有自己的望遠鏡,只可參加觀星活動時看別人的望遠鏡。當年那有什麼PL, XL, LE, LV....全都是0.965 OR及K目鏡。

記憶中看過最好的目鏡,就是vixen screw-in 36.4 的 erfle 32mm,用這目鏡配上日本5吋f6牛頓返射鏡上,以5吋口徑的集光力,23倍的倍率,夏季抱著它來看銀河天蠍人馬一帶,就像星空裏散步一樣。 現在天空變差了,就算用上XL/Nagler也找不到這種感覺。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7:46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14:27 发表


您也是高烧友啊, Vixen LV唯一的卖点就是20mm的ER了吧, 除此, 和一般的PL真没法比。 我曾经粗略的比较过Pentax XL和XW, 说实话, 光学素质区别不大, 当然如果追求最大的目视角, XW还是值得的。 ...

   lv确实不透亮,说点纸上谈兵的话,看过一些测评,对lv的像场表现还都是肯定的,比如变形很小,很平等等,但是反差和那种透明的感觉,lv确实不行,个人也见过lv,只能说素质平平,不过lv的er和价格都是它最好的卖点。
作者: 小蔡    时间: 2007-6-27 17:55
原帖由 Alone狼 于 2007-6-27 12:09 发表

  传说中carlzeiss的or最出效果,一个是少,一个是贵,稀罕之物,不过从资深爱好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这个目镜无敌的光学素质,现在一些比如leica zeiss nikon的or被炒得价格很高,不知道会不会物有所值。 ...

        
           这要这么分析。
           目镜的素质一个靠设计,一个靠制造。
           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目镜中,Televue的设计能力是超强的,单纯论设计能力,目前在目镜设计上,pentax,vixen,takahashi的设计者,没谁能比得上Al nagler,不过TV的局限在于目镜都是OEM的,虽然OEM不能说明质量差,但顶级的产品靠OEM不容易出来。
           如果TV的设计能加上pentax的制造和镀膜,我想这就是梦幻的顶级产品了。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12:34 发表



看到小蔡兄出来了, 很受鼓舞啊。

您说的场曲是不是pincusion distortion, 就是“枕形是真”, 就是直线看着不直。 我说的“场曲”事curvature, 就是视场里边缘的聚焦和中心的聚焦不一样。 没错, TV P 24mm的ER 的确是1 ...


        TV的目镜除了RA外,畸变和场曲都是比较明显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TV japan的人探讨过,结论就是符合辩证法。
       首先TV的目镜是针对天文的,不像XW是观鸟天文通用,所以TV目镜的针对性很强,那就是天文,PO24的场曲和畸变在地面观测中很明显,但在天文观测中对于星空来说,场曲根本感觉不到,中心聚焦准了,边缘的星点也是点状的,只是在短焦点的主镜上,看月球的时候,畸变比较明显,可如果加个巴罗,那么场曲和畸变都会得到良好的纠正。
       另外TV的目镜追求锐利和边缘的素质,同时保证合理的体积,所以必然比其他种类的目镜用到更多的高折射玻璃(PO24用了4片之多,而XW采用到1,2片),这个高折射玻璃也是个双刃剑,一点不用吧,不行,用一点吧,效果难说,用的多吧,那么在色彩平衡上就难搞,这点上在过去著名的莱卡镜头中也出现过,就是偏暖调,要避免这些一种是选用诸如肖特等名厂的高折射玻璃,一种是拥有超强的镀膜技术,但是由于各种因素TV都不具备上述两者,看看NZ2-4目镜就知道了,接目是多层镀膜不假,里面其实就是简单的单层镀膜,单纯论镀膜水平,TV比Takashi要逊色,更不用和
著名的SMC,T*镀膜比了。
       我相信目前优秀的目镜设计者,没谁比Al nagler拥有更多的观测经验,这点很重要,也是TV好用得一个缘故。
       Carl Zeiss(西德的,非Zeiss jena)的Ortho中心素质很高,但边缘不行。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8:11
转两篇文章,又是老调重弹, mono和zeiss or 个人都没见过,也只能纸上谈兵,说得怎么样,也只能等自己亲自体验了才知道。
  不过个人以为这篇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只是目镜这个东西,虽有好坏之分,但也因人而异。
     http://www.cloudynights.com/item.php?item_id=281  supermono的
    http://www.cloudynights.com/item.php?item_id=287    cz的,不过是czj的。
作者: Alone狼    时间: 2007-6-27 18:13
“如果TV的设计能加上pentax的制造和镀膜,我想这就是梦幻的顶级产品了。”
  
   这句话确实,现在手里的tv目镜不时日本的就是台湾的。
作者: 小蔡    时间: 2007-6-27 18:23
其实对目镜的不同评价,还有个因素就是人的不同。
      蓝眼珠和黑眼珠看的效果也不同,ref长短也对像质产生影响。
作者: vincent    时间: 2007-6-27 18:47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7 14:28 发表


烧到最后, 就都这样了,

估计最后唯一想烧的就是在夏威夷买块地, 建一个天文台, 天空要多黑有多黑, 大气要多稳定, 有多稳定


终极发烧我觉得应该是发射自己的“哈勃”!::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7 22:28
原帖由 Alone狼 于 2007-6-27 18:11 发表
转两篇文章,又是老调重弹, mono和zeiss or 个人都没见过,也只能纸上谈兵,说得怎么样,也只能等自己亲自体验了才知道。
  不过个人以为这篇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只是目镜这个东西,虽有好坏之分,但也因人而异。
     http: ...


狼兄,刚才介绍SUERMONO的文章我又仔细的看了一遍,说心里话,我对这个目镜也一直保持高度的兴趣,想看看到底如何。不过测评文章中谈到的,我个人感觉有失客观,这个目镜理论上应该与蔡斯或者PENTAX属于一种水平的目镜,可是那个作者不断的说明MONO可以与其他的两种一眼比较出差距来,而且在反差、锐度方面都是明显的胜出,让我感觉到这个人更加像一个托。而且他还说,30度的视场一点都没有觉得小,这点我感觉更加值得商榷。虽然评测有一些夸张,但是SUPERMONO作为顶级行星目镜的一员,我还是很期待它的效果的。

也希望楼主老兄把你用过SUPERMONO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毕竟你真正的看过了这个目镜。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8 03:08
原帖由 我爱祖祖 于 2007-6-27 22:28 发表


狼兄,刚才介绍SUERMONO的文章我又仔细的看了一遍,说心里话,我对这个目镜也一直保持高度的兴趣,想看看到底如何。不过测评文章中谈到的,我个人感觉有失客观,这个目镜理论上应该与蔡斯或者PENTAX属于一种水平的目镜,可是那个 ...


因为就用了不到半小时, 我实在不能做深入的评价, 怕误人子弟啊。 只能说: 30度真的太小, 中心15度真的锐!
看来唯一办法就是买一个来试用一下了。 我已经和在德国的零售商联系了, 看有没有7mm现货。

难道说又要开始烧目镜了?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8 03:20
原帖由 小蔡 于 2007-6-27 17:55 发表

        
           这要这么分析。
           目镜的素质一个靠设计,一个靠制造。
           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目镜中,Televue的设计能力是超强的,单纯论设计能力,目前在目镜设计上,pentax,vixen,takahashi的设计者,没谁能比得上Al nagler,不过TV的局限在于目镜都是OEM的,虽然OEM不能说明质量差,但顶级的产品靠OEM不容易出来。
           如果TV的设计能加上pentax的制造和镀膜,我想这就是梦幻的顶级产品了。



顶这么深入的好帖子!
没错, 现代一些高品质,甚至有划时代意义 (Ethos13 mm!)的广角目镜基本都是Al大叔设计的。 OEM带来的问题就是制造过程不能完全按照设计者的意愿进行,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能达到一个顶级设计应该呈现的品质。
关于TV N zoom的镀膜, 我也注意到了, 的确是不如Pentax和Tak LE的好。 同时我也注意到用zoom看明亮的天体, 比如木星和土星, 其周围的散射出来的光要多于TV Pl的。 关于这点, 在我的评测里没有提到。 其实当时我是花了很多气力来比较这方面的, 可惜笔记不全, 没有记录所有目镜的表现。 从审美的角度看, 这样的散射光还是很令人扫兴的。
关于设计和制造的关系, 在高级APO的世界里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 特别是关于TMB, 还有AP的, 等有空了, 我也总结一下, 和大家分享。
作者: bluetango    时间: 2007-6-28 03:58
对于深空观测这样的用途,Orion XT10i 配什么样的目镜比较合适?

我原计划把原配的10mm 25mm退掉换一个2"/30mm Antares W70,而用回Maxvision配的K9/K25,现在知道那样很傻。

我的 XT10i 有没有必要再配几个目镜?2"是不是好些?估计在提货时买目镜可以要些折扣,请楼主给个建议。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8 05:08
原帖由 小蔡 于 2007-6-27 17:55 发表

        
           TV的目镜除了RA外,畸变和场曲都是比较明显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TV japan的人探讨过,结论就是符合辩证法。
       首先TV的目镜是针对天文的,不像XW是观鸟天文通用,所以TV目镜的针对性很强,那就是天文,PO24的场曲和畸变在地面观测中很明显,但在天文观测中对于星空来说,场曲根本感觉不到,中心聚焦准了,边缘的星点也是点状的,只是在短焦点的主镜上,看月球的时候,畸变比较明显,可如果加个巴罗,那么场曲和畸变都会得到良好的纠正。
       另外TV的目镜追求锐利和边缘的素质,同时保证合理的体积,所以必然比其他种类的目镜用到更多的高折射玻璃(PO24用了4片之多,而XW采用到1,2片),这个高折射玻璃也是个双刃剑,一点不用吧,不行,用一点吧,效果难说,用的多吧,那么在色彩平衡上就难搞,这点上在过去著名的莱卡镜头中也出现过,就是偏暖调,要避免这些一种是选用诸如肖特等名厂的高折射玻璃,一种是拥有超强的镀膜技术,但是由于各种因素TV都不具备上述两者,看看NZ2-4目镜就知道了,接目是多层镀膜不假,里面其实就是简单的单层镀膜,单纯论镀膜水平,TV比Takashi要逊色,更不用和
著名的SMC,T*镀膜比了。
       我相信目前优秀的目镜设计者,没谁比Al nagler拥有更多的观测经验,这点很重要,也是TV好用得一个缘故。
       Carl Zeiss(西德的,非Zeiss jena)的Ortho中心素质很高,但边缘不行。




关于肖特玻璃的使用,   学习了, 多谢!
关于镀膜, 还是很复杂的问题。一个总的原则是肯定的, 就是不论用多层还是单层, 要把一个目镜的所有玻璃-空气表面的镀膜综合考虑。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8 05:29
原帖由 bluetango 于 2007-6-28 03:58 发表
对于深空观测这样的用途,Orion XT10i 配什么样的目镜比较合适?

我原计划把原配的10mm 25mm退掉换一个2"/30mm Antares W70,而用回Maxvision配的K9/K25,现在知道那样很傻。

我的 XT10i 有没有必要再配几个目镜?2"是不是好 ...



基本原则:
第一,1x, 2x 和5-6x 焦比;
第二,由于是给Dob用, 视场一定不能小, 边缘表现一定不能差, 否则老用手去推就很烦人了, 这对初学的人尤其重要, 否则你会很快丧失对Dob的兴趣。 况且, Orion Dob的水平方位角运动很不顺畅。 除非你再买个跟踪平台, 那是后话了。
比如Orion XT10, f4.7,  姑且算f5, 那么你需要一个5mm左右, 10mm左右, 还有25-30mm左右的目镜。
5mm可以用TV N zoom 3-6mm, 不过稍微短了点。 还有一个可以考虑Antares Speers-Waler zoom 5-8mm,  在f5的镜子里也有不错的表现(因为内置barlow), 82度。
10mm 可以用Pentax XW10mm, 或者TV Nagler T6 9 或11mm,  这个目镜一定要好, 看深空使用率最高的目镜就是2x的了。
25-30mm  选择就多了, 我个人偏爱TV Nagler T5 26mm, 当然 T4的22mm, 还有T5的20mm也可以考虑, 对手榴弹T5 31mm 就不是那么感冒, 因为太大, 太重。 还有一个可以考虑的是TV Panoptic 24mm.  

这是最精简的豪华版搭配之一。
中等发烧, 就买Orion Stratus:  5, 8, 13, 21一套, 在XT10 里表现很好, 我实用过。
对经济版, 我不推荐, 因为你买来最终还是发现不好, 而因此卖掉。 建议买目镜一步到位, 即使一下子买不齐, 也应该朝这个目标努力。
最后要补充的是, 如果可能, TV Paracorr上一个, 你不会后悔。
作者: bluetango    时间: 2007-6-28 06:06
"Orion Dob的水平方位角运动很不顺畅" 看来要有所思想准备。

先考虑加一个Orion Stratus 5mm 或 Antares SWA2 4.9mm,其它的不熟悉,本地店也没有,以后再说。

另外请问,已经有了1.25"/25mm,那么2"/32mm是不是有必要? 楼主似乎不推荐2"目镜?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8 06:17
原帖由 bluetango 于 2007-6-28 06:06 发表
"Orion Dob的水平方位角运动很不顺畅" 看来要有所思想准备。

先考虑加一个Orion Stratus 5mm 或 Antares SWA2 4.9mm,其它的不熟悉,本地店也没有,以后再说。

另外请问,已经有了1.25"/25mm,那么2"/32mm是不是有必要? 楼主 ...


Antares SWA 4.9mm 是不是那个W70系列里的? 非常之推荐, 你会失望的。Atnares广角里只有Speers-Waler可以用。
另外5mm stratus有点短, 你不会经常用到那么高的倍数, 8mm更合适。
我推荐的Televue 25-30mm的全是2"的, Stratus 30mm, 35mm 也是, 但停产了, 所以没有推荐。
作者: bluetango    时间: 2007-6-28 06:56
Antares SWA 4.9mm 不是W70, 是80度,正是Speers-Waler。看来W70是不考虑了(除了套装以外,这个品牌系列价格最便宜:)。

目前我还不能分别出10mm和8mm的区别,所以既然随镜原配有10mm和25mm,就想买个差别大点的。我回头仔细看看你前面的评测再决定。

因为没有用过别的镜子,我想知道2"的镜头有哪些好处。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8 08:05
LZ,虽然你只用过MONO半个小时,我相信一定是在看行星之类的把?

我最想知道的就是,MONO的反差是否真的如评测中所说,比较明显的胜出了ZEISS和PENTAX,PENTAX的OR我了解得不多,但是对ZEISS,可是公认的反差很高的目镜阿,很想求证一下!
作者: saw    时间: 2007-6-28 09:38
呵呵,我也差点买了Edmund RKE ,还好不容易买,哈哈
看到LZ文章,决定放弃,上Antares 或UO的or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8 10:57
楼上说得那几个品牌在国内都很难买到的。相比之下,好像UO OR还略微方便一些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8 11:11
原帖由 我爱祖祖 于 2007-6-27 22:28 发表


也希望楼主老兄把你用过SUPERMONO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毕竟你真正的看过了这个目镜。


冒着误人子弟的危险, 说两句我最初的印象吧。
望远镜是TMB6" f8 APO, 色差和球差表现都很高。 Supermono是10mm的, 所以出瞳1.25mm, 木星看起来很亮, 但是纹理非常清晰, 关键是颜色的饱和度比起Dob来要高, 这是很显然的, 毕竟是有二次遮蔽和没有二次遮蔽的区别。 不过10mm给出的放大倍数120还是不够, 所以我觉得如果换成7mm会更容易看出对比度的差别 。 锐度倒真的很高, 关键是细节的边缘很清晰。

初试印象总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变的, 所以上面只能作为参考。  我想我会考虑买个supermono的7mm作为看木星的利器的。

要说明的是我到目前为止, 看过的最好看的木星还是在反射镜里看到的。 口径是一切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8 11:33
MONO7也在我的射程之内。

和ZEISS的OR比较,反差真的明显高么?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8 12:04
原帖由 我爱祖祖 于 2007-6-28 11:33 发表
MONO7也在我的射程之内。

和ZEISS的OR比较,反差真的明显高么?


没用过Zeiss OR, 实在不知道了。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8 13:09
我仔细看了看这个MONO的评测,上面说是根据ZEISS MONO的设计进行了改良,如果那样的话,超过蔡斯也是有可能的。
作者: 小蔡    时间: 2007-6-28 15:58
Zeiss的目镜也有东,西之分。

     通常说的顶级Zeiss Or是说当年位于西德的Carl zeiss生产的产品。
     而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多数是位于当年民主德国境内的Carl zeiss jena生产的产品,这种产品的质量比老毛子造的稍好点。

      这才是正点。 (, 下载次数: 54)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8 16:10
看来这张照片是西蔡了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8 16:15
果然很正 , 能炒到600-800美元一只也不容易啊。 当然只要是CZ的东西, 貌似就可以炒到天价。 比如那个CZ的2x barlow(老版), 1000美元。
作者: 小蔡    时间: 2007-6-28 16:41
原帖由 wbhifi 于 2007-6-28 16:15 发表
果然很正 , 能炒到600-800美元一只也不容易啊。 当然只要是CZ的东西, 貌似就可以炒到天价。 比如那个CZ的2x barlow(老版), 1000美元。


    baddar从Zeiss那里搞了点存货,从新包装,500多美金。
作者: vincent    时间: 2007-6-28 16:50
感觉像是被神话了一样
作者: wbhifi    时间: 2007-6-28 17:32
原帖由 小蔡 于 2007-6-28 16:41 发表


    baddar从Zeiss那里搞了点存货,从新包装,500多美金。



北美好像还要便宜一些:350美元左右, 二手300左右。 不过还是挡不住有人去收集老版的。
作者: musicworm    时间: 2007-6-28 20:00
真想见识一下这些顶级的目镜威力!!
作者: zzjloveit    时间: 2007-6-28 20:04
精品,这么好的文章当然要收藏下来慢慢品尝了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8 20:57
这样看来,PENTAX OR确实强阿,分的好清楚阿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8 21:24
可是老兄你发的那张图不就是说明P的反差高么?我有点糊涂了
作者: musicworm    时间: 2007-6-28 21:28
看来真要搞一套or目镜玩玩了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8 21:48
弄了半天还是光说不练阿
作者: denebman    时间: 2007-6-28 22:12
原帖由 我爱祖祖 于 2007-6-28 13:09 发表
我仔细看了看这个MONO的评测,上面说是根据ZEISS MONO的设计进行了改良,如果那样的话,超过蔡斯也是有可能的。


这里是我前年发过的一个帖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进的TMB SuperMonocentric 目镜

一个月前,受了Pentax XP3.8 投影目镜的刺激,决心在短焦行星目镜方面再来一次尝试。原本看好Pentax XO2.5 XO 5, 但因为购买渠道和价格方面的因素作罢。本来一直对TMBSuper Monocentric目镜(姑且翻译成超级单心目镜)有成见
(受了天空望远镜杂志评测的影响),不过网上众说纷纭,肯定的意见还是占大多数,于是决定和国内的同好一同购买。

很快就收到货,还免了海关税。按照APM老板的说法,是2004年改良后的产品,其实就是改成了共焦(parfocal)的规格。我拿到的是4毫米和6毫米各一只,配合我的主镜,能得到200倍和134倍的放大,200倍是看木星的最佳常用倍率,134倍有点低了,不过这个是给今后的长焦马卡或牛反留着的,今后搞个1500毫米左右焦距的镜子,用250倍看行星也很不错。

按照wzc兄的说法,这个单心目镜的特点就是长处甚长,短处甚短。结构是三片一组,两个胶合面,两个空气面,空气面最少不过如此,为的就是减少目镜内部反光,提高行星观测时至关重要的反差。空气面镀多层增透膜,对光侧着看,是偏嫩绿的颜色。直着看,感觉非常白亮通透,呵呵,无法通过数字具体描述。如果仔细对着日光灯看,总共可以看到四道反光,第一第四道较强,来自空气面,第二第三道较弱,来自胶合面。按照TMB的说法,这个目镜的总透光率接近99%,我拿着这个目镜看白色的墙,感觉确实像没有玻璃一样,墙的白色非常纯正。

实际上,这个结构是100多年前的设计,据说以前Zeiss生产过,俄罗斯的Intes也做过一些,虽然镀膜品质不佳,但也得到了一些行星迷的认同。近年来TMB和德国的APM联手,找来一个给Zeiss打工的厂子恢复了这类单心目镜的生产,再标上made in Germany的招牌,对业余爱好者诱惑不浅。具体改良表现在:使用高折射玻璃,抛光和镀膜的提升。短处主要有两个:狭小的30度视野,出眼点短小,大约是焦距的0.85倍。

言归正传,还是让事实说话吧。正好手里有Televue出品的Nagler Zoom 3-6, Nagler T4/17, UniversityOptics 出品的FMC Or 9 Or 18, 配合2X 巴罗和4X Powermate 巴罗,这么一变,大家的焦距都跑到一块去了:(以下的比较都是用TMB115 APO 主镜,焦比7

44.5毫米焦段:TMB, Nagler Zoom, Or 9+ 2X 巴罗,Nagler T4/17+4X 巴罗,Or 18+ 4X巴罗

6毫米焦段:TMB,Nagler Zoom
我事先对Nagler ZoomOr +巴罗组合进行过大量比较,UOFMCOr目镜在老款基础上提升了镀膜和玄光抑制,配合巴罗后基本和Nagler Zoom不分伯仲,不过若是巴罗品质不佳,会看到一丝色散和玄光,但Nagler Zoom成像色调偏暖。反差和锐度方面,Nagler Zoom 也能完全替代这些巴罗组合。
有了这个基础,我开始重点比较NaglerZoomTMB单心目镜。首先观测的是夜间有泛光照明的物体,呵呵,基本没区别,要说单心目镜好,那都是主观上的,拿不出真凭实据来;其次是看火星,这次能感觉到TMB的单心目镜背景比较黑,印证了空气面越少,反差越高的设计初衷,然而,单心目镜狭小的视野和出眼点能把这个优势抵消,野外观测,我还是倾向用Nagler Zoom. 第三个目标更有意思,是夜间高压钠灯侧光照明的白水泥墙,表面的细微起伏和纹理有点象半月的明暗交界处,可能是因为钠灯的色调单一和Nagler Zoom目镜本身色调就偏暖的缘故,有些若隐若现的细节在结构较复杂的Nagler Zoom 目镜中反倒看着容易,其他的什么锐度,反差等等,呵呵,统统没区别,我差点就动了出TMB目镜的念头。多亏第四个目标,是个楼顶漆成白色的通风管,表面的一些瑕疵有点象风干的珊瑚礁,正好夜里下过雨,整个上午天色都是阴沉沉的,目标的距离也不远,我用很高的倍数观测都没有问题。差别看出来了:首先是TMB目镜的色调非常自然,通风管是纯白色的,通过Nagler Zoom看,带有明显的月白色,偏暖。锐度和反差方面,用TMB目镜观察通风管白漆表面拥挤的瑕疵和裂隙时,能感到一根根,一粒粒之间泾渭分明,毫不含糊。而用Nagler Zoom 在同样倍率看时,总觉得有一丝粘滞,夸大点说,就是对于一个若隐若现的细节,TMB目镜能先察觉,但Nagler Zoom也能随即发现,而且也没少看什么。后来我又做了个比较极端的试验,用8片结构的Nagler T4/17架上4片结构的Powermate4X 巴罗来模拟4.25毫米焦距的目镜,对于同样的目标,发现这个粘滞和模糊感更加显著了,反差也有一些可以察觉的损失,就是黑白不够分明。但话又说回来,这些区别远没有想象中的大,在多数观测中完全可以忽略,让人把精力集中到出眼点,视野等舒适性方面。

谈谈最后的体会:换用不同种类的目镜是个很有趣的体验,每换一个新的目镜就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是本着实用之上的原则,天友们绝对没必要像我这样。两只定焦,两只变焦足矣。

PS 论做工:Televue Nagler Zoom TMB Super Mono扎实,论封边:TMB的统统没有。
作者: denebman    时间: 2007-6-28 22:18
这五个是我去年用过的定焦短焦行星目镜,现在只剩下RKE和UO的HD Or了。说实在的,这些目镜的差别都不大,祖祖不必较真了,还是把精力集中到主镜上吧。

[ 本帖最后由 denebman 于 2007-6-28 22:19 编辑 ]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8 22:42
回DENEBMAN兄的帖子:
1、你的经验对我太重要了,您所说的那些感受,虽然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我完全可以明白,因为在这之前我也对一些目镜进行了一些仔细的对比,细微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
2、您说的通风管,以前在你的帖子里面已经见过了,呵呵。
3、为何要把XP给出掉了呢?这个您也感觉不是很优秀么?我还念念不忘的准备上一个XO呢。想听听您的意见。

其实上目镜也是好奇,就是对那些大家评论不错的目镜想亲身体验一下。既然您已经有了这么好的经验,而且我也有了一些目镜,下一步我想我轻易不会再出手目镜了,像您说的,积攒财力砸主镜!
作者: denebman    时间: 2007-6-28 22:59
原帖由 我爱祖祖 于 2007-6-28 22:42 发表
回DENEBMAN兄的帖子:
1、你的经验对我太重要了,您所说的那些感受,虽然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我完全可以明白,因为在这之前我也对一些目镜进行了一些仔细的对比,细微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
2、您说的通风管,以前在你的帖子里面 ...


我现在以经济和舒适性为主,压钱和舒适性不佳的目镜暂时不考虑了;不过你关心的那些目镜确实值得一试,以后若放弃的话转售渠道也比较通畅。
XO和XP您可以考虑,但规格所限,更加适合小镜子;Monocentric长焦的比较好,你可以考虑8毫米和10毫米或以上的。

[ 本帖最后由 denebman 于 2007-6-28 23:08 编辑 ]
作者: wzc    时间: 2007-6-28 23:08
回楼上的!砸完主镜再回来接着砸目镜!只要是发烧肯定是两个都烧过才是烧,不然不完整!哈!
有些时候就是这样,自己没看过而想看的东西一定要好好看看,这样就不可避免买回来.看过后反复思量是否还留着或者出掉,发烧的理智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激情和冲动消退,最终感悟:原来如此!
以上这些道理大家伙都明白,但一旦陷入其中,这期间的折腾就不可避免,我觉得没啥不好!玩的就是个过程么!
呵呵呵呵。

楼上回帖真快!上面是写给我爱祖祖的。

[ 本帖最后由 wzc 于 2007-6-28 23:10 编辑 ]
作者: 我爱祖祖    时间: 2007-6-28 23:14
我感觉如果说我的发烧已经进入第二层次——盲目追求的层次,楼上两位老兄已经到了第四层次—理性的对待目镜,但是肯定还有更高的境界,我猜会是理性的回归小镜子。




欢迎光临 牧夫天文网 (https://bbs.imufu.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