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波波船长立体摄影实用教程之一:双机间距

[复制链接]
水星人 发表于 2010-6-20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本溪 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文摘自3D中国论坛
作者:波波船长(李海波)
首先,本篇所述内容不适用于近距、微距立体摄影(135全幅机、标头、距离2米之内)。

立体摄影的双机间距(严谨地讲,应该称为“两镜头中轴线间距”),是很多初学立体摄影的爱好者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因为不是随意地把两架相机水平排列在一起就可以应付所有的拍摄情况,需要根据被摄物体距镜头的距离、镜头焦距做相应调整,才能拍摄出具有真实自然立体效果的图片。

根据被摄物体距镜头距离调整两只镜头间距比较好理解,但还要考虑到镜头的焦距,可能大多影友就不好理解了。

那么,先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标准镜头的概念是大家都知道的,只所以称它为标准镜头,就是因为其视场角及透视关系与人眼基本相同。所以有一种立体摄影理论是:立体摄影必须使用标准镜头才能拍出真实自然的立体效果。甚至还有一种理论是:使用标准镜头且两只相机的间距必须是65mm。
十年前我刚刚接触立体摄影时,国内的立体摄影界基本都是接受这种理论。
在标准镜头这个前提下,又延伸出12度夹角、1/30间距、1/50间距的理论。可以说,现在大多数立体摄影爱好者所掌握的立体摄影技术基本都是来源于标准镜头这个前提。

插曲1:12 度夹角理论原理
12度夹角计算方式的理论原理来自于正常亚洲人种双眼瞳距平均为65mm(欧美白种人的双眼瞳距较小,平均约58mm),观看距离为0.3米的物体时,立体感最强、双眼最舒服,由此计算出12度的夹角。
也相当于:两镜头中轴线间距=被摄物至镜头距离/5
但在这种距离下,人眼能适应的立体深度范围太窄,或者说:更近或更远的物体立体深度太大,超出了正常状态下人眼的适应能力,会造成眼晕、看不清楚,我们叫这种情况为“收不拢”。(本论坛称作“涨眼”)
你可用12度夹角理论实拍一下,看看是什么效果。
所以,此理论不适用于我们现在要掌握的普通立体摄影。
细心的影友也许会注意到,刚才我用了“普通立体摄影”这个说法。这是因为12度夹角的理论也不是完全没有用,而是在近距、微距立体摄影中才会用的到。
以后我会另开贴讲述近距、微距立体摄影的拍摄技巧。

插曲2:1/50 间距的理论
此理论完全是由国外立体摄影爱好者使用标准镜头实拍得出的经验值,为最多数立体爱好者所接受。也是本篇我要向大家介绍并加以进一步拓展的理论。


继续镜头焦距的话题

大家先看下面两对图:(交叉对图)
下对图是截取了上对图的一部分,水平与垂直方向尺寸各为原图1/2,然后再放大至上对图同尺寸。也即相当于下对图镜头焦距为上对图的2倍。
在四张图中各选取相同的前、后两个参考点(泳装上衣中间部位、墙上相框边缘),并量取每张图中两参考点的间距,然后计算出每对图左右两张参考点间距之差。
上对图参考点间距之差为0.15,下对图参考点间距之差为0.3。

这说明了什么?
做过平面转立体的影友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下对图的立体深度是上对图立体深度的2倍!
也就是说:对于立体摄影来讲,长焦距镜头在拉近放大被摄体的同时,也放大了立体深度!而且成正比。
对于广角头,则正好相反,成正比地缩小了立体深度。

讲到这里,先提个问题:135全幅相机标准镜头是多少毫米?
坐在最前面的同学回答了:50毫米。

回答正确。
这个数字似乎有点耳熟。。。。刚才有个1/50的理论。。。。

于是得出以下公式:

两镜头中轴线间距=被摄物至镜头距离/镜头焦距

上面讲了这么多,其实就为了说明这个公式。
知其然,还要知其之所以然。

注意:
上述公式中的“镜头焦距”是指135全幅相机的镜头焦距。使用其他画幅相机时,需换算成相当于135全幅机的焦距。

在实际拍摄时,特别是拍摄远距离景物时,除了被摄主体外,往往在取景构图中还会有很多的前景,比如近处的植物、地面等,这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如何来确定“被摄物至镜头距离”?

因此我们引入了“主要前景”的概念,上述公式演变为:

两镜头中轴线间距=“主要前景”至镜头距离/镜头焦距

“主要前景”是指取景构图中比较重要的前景物,可能不是最前的景物。
在实际拍摄中,这个“主要前景”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在大量的实际拍摄中不断积累经验。

参看下图:

香港_交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香港_平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香港_红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机身:两台尼康D300
镜头:17-55mm之25mm(相当于135全幅38mm)
拍摄环境:香港太平山顶,机位距左下角最近楼房直线距离约250米(于GOOGLE地球测量),空气透视很差。右下角黑色部分为一山坡,距离机位约100米。
主要前景:左下角楼房。
两镜头中轴线间距:6米
特别说明:
之所以不选取右下角山坡为“主要前景”,一是因为距离太近,二是因为基本全黑没有细节(细节对立体效果的影响,后续贴会进行讲解),三是拍摄时就打算后期对此山坡进行修改处理(后续贴再讲解)。

鳄鱼_交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鳄鱼_平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鳄鱼_红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机身:两台哈苏503CW + 6*6机背(现图垂直方向有裁切)
镜头:定焦150mm(相当于135全幅100mm)
拍摄环境:鳄鱼头部距镜头约7米
主要前景:鳄鱼头部最前端
两镜头中轴线间距:85mm(哈苏机身宽度,无法更近)


谢谢大家耐心看完。教程不是定理,只是最基本的理论,如何理解并灵活运用才最重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PS:
1、此篇教程为本人多年从事立体摄影之经验,也许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2、此篇教程所述之内容,为本人第一次在国内发布。如有转贴,烦请注明“波波船长(李海波)”,谢谢。

2009、11、14 凌晨三点半,于杭州
你静静地居住在我的心里,如同满月居于夜空!
 楼主| 水星人 发表于 2010-6-20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本溪 联通
我最简单的做法是,将相机先置于左眼处,拍一张照片,再移动到右眼处再拍一张照片,然后用i3D Photo软件进行合成。软件网上有下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42596882 发表于 2010-6-20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合川区 电信
楼上还真简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旺月 发表于 2010-6-20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电信
楼上的楼上的方法俺试过,行。
只是要画面中心点要一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0-6-20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联通/鄞州畅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好东西,要顶啊!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空微尘 发表于 2010-7-16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联通
还真不错,顶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13 10:05 , Processed in 0.08197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