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星际流浪 于 2019-8-13 11:18 编辑
试着重新理解时间。 在人类认知条件下的宇宙空间中,任何能被捕捉到的物质同时具有两种属性:大小和轻重。不存在只有大小没有轻重的物质,也不存在只有轻重没有大小的物质(有没有办法测量那是另一回事)。于是产生了两种用于确定参照标准的工具:衡量轻重的秤和衡量大小的尺子。尺子和秤无法衡量变化快慢,钟表是为了衡量变化快慢而产生的第三种参照工具。在相同物种的眼里,世界的影像是趋于一致的,以至于每个文明都产生了尺子、秤和钟表这三种参照工具。作为衡量工具,所有的测量结果都是单向的,以0为起点(因为0代表没有)进行累加。这三者都是基础性参照工具,所以无论科技怎么发展,它们的本质功能并没有改变。是不是存在第四种基础性参照工具?我想不到。 我们问时间是什么,等于问长度是什么,重量是什么。钟表所表示的时间作为一个度量单位,它一方面和尺子、秤的功能类似,另一方面和它们又有很大的差别。三者的情况列表直观比较:
任何一个具有长度的物体理论上都可以认为是尺子,这是广义尺子,而人类定义制造出来的尺子是狭义尺子,狭义尺子用来衡量广义尺子。物体有比较就有大小和轻重,变化有比较就有快慢。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变化,这是动态变化的。尺子和秤无法测量变化的快慢,变化的快慢只能用变化作参照,从而产生动态的计时系统。“时间”是对这一系统的概念化表述,“时间”是特定变化速度的代名词。以它的变化速度为参照衡量空间中其他事物的变化速度,这是狭义时间衡量广义时间。‘尺子’和‘秤’是以静态衡量静态,‘钟表’是以动态衡量动态。 有人说时间会膨胀,时间到底是怎么膨胀的?其实就是比较出来的,一个钟表快了,显得另一个钟表慢了,取决于你以哪个钟表作为参照,这就是某版主所谓的取决于观察者。有两把尺子,一把测得张三2米高,另一把受外力影响测得张三的身高38万千米。如果用后一把尺子作参照,就会以为张三的脚站在地球上,脑袋在月球上。 同样是参照工具,为什么钟表所代表的时间如此难以理解,这和人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在制定出国际通用标准之前,各文明之间对于大小和轻重的衡量标准找不到确定的对应关系(如果有那是凑巧)。作为长度参照物的物体(狭义尺子),其长度没有统一标准。确定何种长度作为一个测量单位,人具有绝对决定权,这就导致长度和重量的参照标准没有对应关系。而时间制定的基础是空间变化,地球自转了一周,有谁少转了吗?地球绕太阳一圈,有谁落下了吗?制定的基础是具有统一参照标准的,所以1个天等于1个day。在这1个变化周期内,如何细分量化,人才有决定权。与更大的外部空间变化建立对应关系时,人仍然没有决定权。如同一个人作为乘员在一辆列车中,他可以决定列车内的一切,却无法决定列车的运行。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习惯了当‘乘员’,对于超出‘乘员’范围的情况无法意识到是自身的问题,仍然站在‘乘员’的角度去思考,这就很难有正确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