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科学解读日本大地震专题:盐未荒,人心为何慌?

[复制链接]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11-3-19 18:19 编辑

走近科学 2011年 第75期 科学解读日本大地震

首播时间:2011年3月16日20:30
首播频道:CCTV-10
所属栏目:走近科学
所属分类:科教台科技
关  键  字: 日本里氏9级大地震  地球构造  环太平洋地震带  板块运动  海啸  防震减灾   



据中国地震网测定,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本期节目科学解读此次地震,提高人们防震减灾的意识。20世纪科学家利用地震波地球发现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石层构成,岩石层由太平洋、欧亚、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构成。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但板块边缘地带和接触地带是不稳定的,是产生地震、火山活动等剧烈地壳运动的主要场所。地震像刮风、下雨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从全球范围看,有三条规模较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其中最大的就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这次日本大地震就是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日本里氏9级大地震发生在日本东北地区海域,由此引发了浪高近10米的海啸,这次海啸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科学家不断分析研究着地震,他们在提高地震的监测和预警能力的同时,也加大了抗震设防的研究力度,通过新型抗震建筑材料的研发、采取改变房屋结构设计等措施来提高抗震减灾的能力。




原文地址:http://kejiao.cntv.cn/science/zoujinkexue/classpage/video/20110316/101094.shtml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7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日本核泄漏近期不会影响我国

2011 年 3 月 16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环境保护部3月15日16时发布了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针对日本核电站核泄漏污染物是否会对我国产生影响进行了全面解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事件】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15日16时发布了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结果表明,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总工程师柴国旱表示,虽然总体上说目前日本的核安全状况很严重,但是,考虑到其与我国距离较远,而且根据目前的气象条件,近期辐射不会扩散到我国。

未来三天气流:向东




针对日本核电站核泄漏污染物是否会对我国产生影响,15日下午,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组织了专题会商。该中心分析认为:日本中北部区域在中低层大气中的风向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高空大气主要以偏西风气流为主,近期由于降水发生,有利于核物质沉降,影响范围缩小。未来三天(16日至18日),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中部、北部及其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对我国没有影响。
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由国际原子能机构委托世界气象组织建立,是全球8个承担环境应急响应职能的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设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11日17时52分,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向各核应急响应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发出核应急响应气象支持请求。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数值预报专家迅速启动大气污染扩散传输模式,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对500米、1500米和3000米高度的核放射性物质扩散轨迹进行模拟预报。

在日本地震核安全事件发生后,环境保护部持续跟踪地震对日本核电站的影响,并要求省级环保部门加强监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告诉记者,环科院利用国际最先进的数字模型分大区域模拟了日本核安全事件对我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目前大气环流的情况,这个季节的天气过程主要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近期不太可能出现不利于我国的情况。

根据国家环保部的指令,3月12日起上海市环保局开展了放射性监测。截至3月15日16时,上海市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相关监测数据可从环保部网站查询。该部门使用的监测仪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超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高压电离室等,灵敏度很高,可及时发现可能的放射性污染。

未来三天海流:向东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截至记者发稿时,针对日本地震后发生的核泄漏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监测,我国海域目前尚未发现异常。未来三天内,如果日本福岛海域发生核泄漏污染,将不会对我国海域产生影响。
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相关人员介绍,国家海洋局正在组织相关监测,目前我国海域未发现任何异常。国家海洋局目前已启动海域放射性应急监测,对我国海域进行持续性监测。
国家海洋预报台预报员李云说,从15日10时的预报看,未来3天,海流将先向西南方向走,然后往东走,如存在核泄漏污染源,对我国海域没有影响。

从海流影响来看,福岛在日本东岸,沿岸正好是黑潮流和亲潮流两个流系交汇,这两个流系是西太平洋的西边界流,方向比较固定,是常年存在的。虽然两个潮流一个从南向北,一个从北向南,在福岛附近流动复杂,但总的趋势是往东发展,海流往东进入太平洋。如果这一处海水流域发生核泄漏污染,对我国海域影响可能是比较小的,除非发生特殊的短期变化,比如大风吹动海流改变方向。总的来说,核泄漏污染通过海流影响我国可能性很小,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日本政 府已将这次福岛核事故初步定为4级,而1986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则被定为最严重的7级。柴国旱用“严重”来评价此次日本核安全事件,但是他强调,这与当年切尔诺贝利的事故还是有很大差异。他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时,反应堆堆芯爆散,核物质随爆炸冲向空中,而此次事件中堆芯虽有破损、融化,但到目前为止还只是泄漏。

刘 毅 余建斌 孙秀艳 包 蹇
(据《人民日报》报道)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7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中国辐射环境监测未现异常

2011 年 3 月 16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中国环境保护部所属国家核安全局表示 中国辐射环境监测未现异常 所有运行核电机组目前均处安全状态 全面启动辐射环境监测结果网上公布
  • 发布日期: 2011-03-16 00:00



据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吴晶晶)中国环境保护部所属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15日向记者介绍说,截至15日10时,中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任何异常,中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均处于安全状态。
据介绍,自3月12日起,中国环境保护部已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在环保部网站上公布。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7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什么是辐射?

2011 年 3 月 16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在核能领域,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电离辐射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及其防护。通常将电离辐射简称为辐射或辐射照射。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和医疗,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25%。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人们在对辐射产生健康危害的机理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有效的辐射防护体系,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辐射防护的三个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国际基本
安全标准规定公众受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1毫希,而受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为每年20毫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7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碘片服用切忌主观臆断

本帖最后由 meteorobs 于 2011-3-17 23:54 编辑

2011 年 3 月 16 日 星期 三 今晚报



碘片服用切忌主观臆断
  • 发布日期: 2011-03-16 00:00
  • 作者: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近期,日本地震灾区核电站多个机组出现险情引起我国民众对于核辐射问题的关注。卫生部网站15日发布《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问与答》。问答指出,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1戈瑞(Gy)时,人体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应。但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输运后,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

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




据介绍,核事故指的是核设施或者核活动中发生的严重偏离运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有关的专设安全设施不能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则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会达到不可接受的水平。核事故后烟云飘浮的距离,取决于风速和其他气象条件。
问答指出,通常情况下,发生核与辐射事故后的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切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 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 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其次,公众应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并根据地方政 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地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应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体表的防护可用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并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保持心态平稳 千万不要惶恐




问答强调,出现核与辐射事故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根据问答,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对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接受放射诊疗的病人、职业受照人群以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照人群的辐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全身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mSv)时,未发现明显的辐射致癌效应。对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遭受辐射后数年里,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10年后患癌症的风险增加。

稳定性碘有阻断放射性碘作用




问答指出,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表明,放射性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事故造成年龄在0至18周岁的儿童暴发甲状腺癌病例超过了5000例。因此,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在吸入放射性碘数小时内服用稳定性碘,仍可使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量降低一半左右。对成年人推荐的服用量为100毫克碘,对孕妇和3至12岁的儿童,服用量为50毫克,3岁以下儿童服用量为25毫克。


对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稳定性碘服用量应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对有些人,例如,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患者,如痤疮、湿疹、牛皮癣等,应慎用或不用稳定性碘。

碘片服用切忌主观臆断




问答强调,碘片不能保护来自于体外的放射性和被身体吸收的除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碘甲状腺阻断在多数场合应与其他防护措施,比如隐蔽待于室内、关闭门窗等综合使用。与此同时,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 府的指示,只有政 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公众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在核应急状态下,公众如何保持良好心态?问答表示,对于受到心理打击的受害者,可以采取一些对内心有安抚作用的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有的受灾者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也有的表现为抑制、退缩、被动和消极的特征,可能还有一些人出现失态的表现。这些情况要求心理学家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患者的家属和相关的人员应及时为有这些表现的人员安排心理治疗。


根据问答,虽然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但如果剂量不高,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对受损伤的细胞或局部组织进行修复。这种修复作用程度的大小,既与原初损伤的程度有关,又可能因个体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7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日本共同社解答防辐射10问

2011 年 3 月 17 日 星期 四 今晚报

面对核泄漏如何避险?   
  • 发布日期: 2011-03-17 00:00
  • 作者:


面对核泄漏威胁,日本民众、尤其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居民亟须了解如何科学防范核辐射。日本共同社就12项疑问提供解答。

问:事发核电站附近居民该怎么做?
答:如果预计核辐射水平会升至一定程度,中央政 府将指示核电站附近居民留在建筑内或疏散至一定距离以外。要紧的是,应遵守这些指示。

问:让人们留在建筑内或疏散,目的是什么?
答:这是为了让“外在暴露”和“内在暴露”风险降至最低。前者指人体接触空气中的放射物质,后者指人体吸入放射物质或摄入含有放射物质的饮食。

问:如果政 府要求民众留在家里或建筑内,能做些什么?
答:如果当时你在户外,那么你所穿衣裤或鞋可能已受放射物质污染。返回家里或进入某栋建筑物后,脱掉衣物,把它们装入塑料袋并密封。
如果没有停水,这些放射物质基本可冲洗掉。如果你不放心,可以丢弃这些衣物。应该用洗发水或肥皂清洗头发、脸部和身体。如果缺水,用布片或湿巾擦身。

问:留在家里或建筑物内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关掉通风设备、空调或其他用于交换室内外空气的装置。关闭所有门窗。应把食物装入带盖容器或包起来,必要情况下可冷藏。应把饮用水封存在罐、桶等容器内。

问:政 府下达疏散令后,我应怎么做?
答:关闭天然气管道阀门,拔出电源插头,以防引发火灾。

问:应该穿些什么,带些什么?
答:戴口罩、帽子,穿带帽兜的外套,以减少皮肤暴露。如果下雨或下雪,穿靴子、戴手套。湿的毛巾或棉质手帕携带方便,掩住口鼻便可防止吸入放射物质。最好准备一个装有生活必需品的包裹,以备疏散,里面装有手电筒、便携式收音机、衣物和其他可能急需的物品。

问:让民众留在家里或疏散的指令有效期多长?
答:难以一概而论。大家所能做的是等待,直到情况稳定或当局宣布解除紧急状态。

问:下雨、刮风等气候因素有何影响?
答:高空放射物质可能随雨水降至地面。大风可能把通常受建筑物或山峦阻挡的放射物质带往更远地方。不过,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说,确定疏散范围的过程中通常会把气候条件考虑在内,所以基本上只有这一范围内的民众需要留在室内。

问:需要担心饮食么?
答:存在经由受污染饮用水或农产品摄入放射物质的风险。政 府可能根据辐射水平监测数值,限制特定地区食品运送。日本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呼吁民众不要摄入受影响地区的食品,直到能够确认安全。

问:听说摄入碘片有好处。
答:在放射物质中,碘如果大量为人体所吸收,会加大罹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如果摄入碘片,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放射碘物质在人体内积聚。不过,碘片有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而且对防范其他放射物质不是特别有效。服用时有必要遵医嘱。 杨舒怡(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7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 权威人士解答热点话题

2011 年 3 月 17 日 星期 四 今晚报

尚无必要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发布日期: 2011-03-17 00:00 作者:——从目前情况看,不会对我国造成不良影响。

——“辐射范围图”完全没有科学和事实依据。

——有关部门密切监测,一旦有异常及时公布。

——公众需要学习辐射防护知识,但无须恐慌。

受地震和海啸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作为日本邻国,中国特别是沿海一些省区市是否会受到核辐射污染?我国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空气、食物、饮水还是安全的吗?百姓到底要不要采取防护措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主管部门和多位权威专家。

“核辐射示意图没有依据”

记者: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幅日本核辐射扩散示意图,在这张图上,日本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包括了我国东南沿海大部地区,这是否可信?核泄漏放射性污染物会不会对我国产生影响?

陈竹舟(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这张示意图完全是没有依据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核泄漏对我国没有产生影响。我国已经启动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结果没有任何异常。

记者:导致放射性污染物远程扩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孙军(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国家核应急协调委专家咨询组专家):影响核物质扩散的因素有很多,气象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涉及指标主要是风和降雨。

风可以影响到核物质扩散的速度和方向。如果大气比较稳定,风速较缓慢,核物质的扩散就会很慢,局限在原地附近。反之,如果风速较大,污染物出来后,将随着风向下游扩散。

降雨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污染物将和水混合在一起,沉降下来,从而减少远程扩散。

放射性污染物不会“飘”到我国

记者:从天气实况看,放射性污染物会不会影响我国?

孙军:根据最新气象资料,未来十余天,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向东或东北方向扩散。

我国位于日本国西面,中间有日本海、朝鲜半岛、黄海、东海相隔。所以从扩散途径看,日本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沉降物扩散区域距离我国较远,而且会随着风向进一步远离我国。

洋流方面,根据洋流气候特征,福岛外海为偏东至东北流向。综合分析,核扩散物将随洋流及风浪向东至东北方向移动,未来十天对我国沿海也无影响。

记者:未来一段时间,如果随着季节更替,风向改变,污染物是否会扩散到我国?

孙军: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之后,大气环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污染物一到大气中,就会逐渐稀释,浓度将会大大降低。因此,现在无需产生疑虑。

“切尔诺贝利事件可作参照”

记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确定为最严重的7级。与之相比,日本福岛核电站这次核泄漏的程度如何?

柴国旱(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这次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目前日本官方确定的事故等级为4级,远低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7级。即便现在一些国际组织正在重新评估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等级,从目前情况看,此次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绝对不会发展成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严重事件。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整个反应堆堆芯碎裂,造成大量核物质外泄,而福岛核电站在地震发生时就已经停堆。日本已经采取了包括注水在内的很多措施,虽然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定,核事件等级可能会达到5级,但绝对不会发展成为切尔诺贝利那样的事件。

夏益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当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其控制范围也主要在30公里左右。当时我国只在空气中检测到少量“蛛丝马迹”,没有对我国产生影响。核泄漏事故受到公众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恐慌没有必要。从影响健康的意义上讲,这次核泄漏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

“要让公众及时了解情况”

记者: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如何保证公众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

陈晓秋(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自3月12日起,环境保护部已全面启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对这一事故进行密切跟踪,监测结果在环境保护部网站上公布。我们还将通过模拟软件对大气环流等进行计算,评估对我国的影响,及时有效做好应对工作。

郑国光(中国气象局局长):设立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的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将滚动制作及发布预报产品、进一步提高预报服务准确性,加强天气会商研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孙军:我们将24小时连续密切监视核危险区域的发展状况,启动核应急预报系统,分析扩散趋势,为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最及时、最精确的核应急预报产品。一旦发现异常,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布。

“尚无必要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记者:假如发生最坏情况,放射性污染物影响到我国,该如何应对?

陈竹舟:当前,加强监测最为重要,如果事故继续恶化,我们预计,在一些地区监测到的数据可能会比该地区本底水平略高,但对公众的健康也不会产生影响。

记者:从科普角度,能否介绍一下对放射性物质的飘散有什么防护措施?

苏旭(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如果处在放射性烟羽下风向的范围,可以关闭门窗,尽量避免室外活动、避免吸入放射性物质,必须外出时,戴上口罩,并做到勤洗手、勤洗澡。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受到各种辐射。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就现在的状况而言,没有必要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大家可以正常生活,也没有任何必要服食碘片。由于碘片的服用有许多禁忌症,如果没有在专家的指导下服用,很可能有害无益。

“对人员流动不必过于紧张”

记者:辐射污染物会不会通过人员流动、货物运输携带传播?

苏旭:对于从核辐射较严重的区域撤离的人员,相信在他们登机前会接受相应的放射性污染检测,并采取洗消等措施,消除体表污染。根据日本目前情况,在东京等一过性烟羽范围内城市的中国公民,即使有轻微污染,也不足以产生明显的健康影响。

夏益华:撤回人员没有去过事故区域的,一般不需要检测和隔离措施,飞机也是这样。

记者:从日本进口的农产品会不会受到污染?

夏益华:日本已经对污染地区的产品采取了控制和隔离措施,所以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来讲从日本进口商品不会带有污染物质。

陈竹舟:对事故发生区来的一些农产品,如牛肉等有无污染要加强监测。公众则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

李元平(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鉴于目前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质检总局已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放射性物质入境的风险分析,切实做好口岸核与辐射物质监测工作。

记者:如果乘坐飞机经过日本上空,会不会受辐射影响?

苏旭:机舱是一个密闭良好的整体,连空气都无法进入,辐射尘埃不会影响乘客身体健康。 新华社记者(据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钻山豹 发表于 2011-3-17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电信

SOFA,刚还在想事态如此严重,怎么不见MQ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7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我刚从第一核电站上空侦查归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8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中盐总公司回应食盐抢购现象:确保市场稳定供应

2011年03月17日11:2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 3月1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茆庆国为组长、副总经理董永胜为副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工作机制,要求各地盐业公司确保食盐市场安全供应。

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中国部分地区3月16日开始发生食盐抢购现象。为确保食盐市场稳定供应,中国盐业总公司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出紧急通知。

  通知称,各级盐业公司对此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立即启动市场应急工作机制,直至市场恢复平稳。

  同时,加强生产组织管理,立即部署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及配送中心加紧生产,提高成品食盐产区库存,并做好销区紧急调拨准备。

  加强销区市场管理,加大成品盐调拨力度,充实各级库存。抢购期间,盐业公司要实行24小时配送服务,保证市场供应。已经发生抢购的地区,盐业公司要及时向当地政 府汇报,争取支持,配合政 府物价部门打击哄抬盐价、囤积居奇的行为,并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引导,确保食盐市场稳定。

  实行日报制度。发生食盐抢购的省级盐业公司,每日中午12点前将前日市场动态报告中盐总公司,直至当地市场恢复平稳。

  据了解,广东、浙江、江苏、安徽多地现抢购食盐现象,一些商家趁机提价,各地盐务局迅即启动应急预案。有关业内专家称,中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矿盐资源充裕,供应不成问题。即使是海盐,亦远离日本,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编辑:SN01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8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辐射蔓延全亚洲的谣言假借BBC传播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8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都是月亮惹的祸”,纯属瞎说

2011 年 3 月 15 日 星期 二 今晚报

我国云南盈江地震、日本特大地震后,有人将“超级月球”等与此联系起来,引发新一轮“末日恐慌”。权威专家为此辟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月10日,我国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第二天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而“超级月球”、“天坑”、“巨型云圈”等现象近期被频繁提及,给了公众巨大的想象空间。部分网友将19日将出现的“超级月球”、10日南京发生的“巨型云圈”和“天坑”等事件与地震联系起来,引发了新一轮的“末日恐慌”。

“超级月球”是不是地震的幕后推手?这些现象之间究竟有没有关联?天文、地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此有话说。

【疑虑】“超级月球”引发地震

【回应】这种对应关系不成立

“超级月球”一说源自英国《每日邮报》3月8日的一篇报道,称今年3月19日,月球将到达19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届时它与地球的距离将仅有35万多公里,看起来会异常巨大。有网友猜测,最近的地震可能和它有关。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否定了“超级月球说”。他表示,天文学上不存在“超级月球”这一名词,月球绕地球沿椭圆轨道做周期性运动,所以会产生“远地点”和“近地点”,换句话说,月球每个月都会离地球“最近”一次,而每次“最近”的时候差异其实是非常小的。“这些微小的差别根本不足以引起地震、火山爆发等。”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也表示,对于天文、气候等现象与地震、火山等灾害性事件之间的关联,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根据已有的研究数据来看,地震、火山的发生规律与所谓的“超级月球”发生的年份之间没有明确关系。

【疑虑】云圈天坑与地震有关

【回应】地震与此无明确关联

10日,南京上空出现奇怪“巨型云圈”,闹市区出现长5米、宽深各2米的“天坑”……这些现象也引发网友猜想:“会不会与当天发生的云南盈江地震有关?”

根据南京市气象台专家的调查,确认“巨型云圈”是飞机在高空中飞行形成的飞行云迹。而关于“天坑”,南京市地震局科技检测处专业人员认为,此次南京市区地表坍塌与地表承重有关,可能是施工空洞造成的,与地震无关。

“巨型云圈”、“天坑”等现象与地震究竟有无关联?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彭克银表示,早期确实有一些民间的业余研究者对“地震云”等现象做过一些探索,但后来发现,他们所称的一些对应关系实际上难以成立。首先,“地震云”没有严谨准确的定义;其次,从形成机理上来讲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

从蜻蜓低飞预测天气,到蟾蜍搬家预测地震,中国古代民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一代代人口口相传,时至今日,在民间——也包括今天的网络上来看,依旧有不低的信任度。而现代地震研究,强调的则是数据和概率。在古时对于某一地区的准确预报,放在今天信息汇集和横向对比、统计来看,则不再有普遍适用的意义。

【疑虑】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回应】趋势并没有明显变化

自汶川地震之后,玉树地震、智利地震、日本地震,一次次大地震的发生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也刺激着人类日益脆弱的神经,有网友甚至调侃——“地球已转为振动模式”。地球,真的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在天天和地震打交道的科学家眼里,“这些担忧其实没有必要”。彭克银认为,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它正常的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他表示,之所以目前大家感觉到地震越来越严重,其实是更多地关注了眼前,是一种直觉。如果将地震活动放在更长的历史长河来看,目前全球地震活动起伏还是正常的。赵竹青 (据《人民日报》报道)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xmxoxo 发表于 2011-3-18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流星绚尾 发表于 2011-3-18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海珠区 电信
为什么我们总被谣言所迷惑?为什么真理总被无知所埋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河之舟 发表于 2011-3-1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咸阳 电信/邮电学校
该干啥干啥!蛋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零度星系 发表于 2011-3-18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攀枝花 电信
不会又是专家说的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9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吃碘盐防辐射,这是谣传

2011 年 3 月 18 日 星期 五 今晚报

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 盲目过量食用对身体有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国生产加碘食盐90%以上是井矿盐

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盲目购买没有必要

发改委要求各地打击哄抬盐价等行为

近日,有传言称海水受到污染,今后生产的食盐不安全、不能食用;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盐要涨价。事情到底如何呢?

碘盐能预防核辐射?

【回应】碘盐中的碘含量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盲目过量吃碘盐反而对身体有害。

卫生部发布信息指出,通过食用碘盐无法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把碘酒涂抹在甲状腺部位预防放射性碘等措施也是不科学的。我国规定碘盐的碘含量为每千克30毫克。按人均每天食用10克碘盐计算,可获得0.3毫克碘。而碘片中碘的存在形式是碘化钾,碘含量为每片100毫克。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000克,才能达到预防效果,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摄入极限。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毛秉智研究员表示,吃碘盐达不到有效的防护作用。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此时服用稳定性碘就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从原理上讲,含有放射性碘核辐射会损害人的甲状腺。这个时候如果甲状腺中有稳态的碘,就不会再去接收放射性的碘,这个过程被比作“占位”。要和放射性的碘抢位,光靠吃碘盐或含碘的食物,是起不到作用的。大量吃碘盐,不仅不会起到防辐射的作用,反而会因吃盐过多引发高血压等相关疾病。

防止含放射性碘的核辐射,补碘的正确方法是服用碘片。中国疾控中心此前发布的《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强调,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 府有关部门的提示,政 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个人不要仅凭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我们会没盐吃?

【回应】我国生产的加碘食盐90%以上是井矿盐,资源充裕,可随时根据需求加工成加碘食盐。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17日表示,目前我国原盐年产量约6800万吨,其中井矿盐产量约4000万吨,而加碘食盐需求每年仅为800万吨左右,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随时都可以将原盐加工成加碘食盐。此外,我国生产的加碘食盐90%以上是井矿盐,加碘食盐产量、质量和用盐安全完全能够得到保障。

中国盐业总公司负责人17日表示,我国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盐业公司一般都会有3个月的库存量。目前盐业系统已启动国家和省级储备,实行24小时紧急配送,希望消费者不要信谣传谣,不要盲目囤盐。

江苏省盐务管理局副局长周明勇1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海盐制作成本高,早在十多年前,江苏就改采井矿盐,这些矿盐来自地下2000米以下的盐矿。目前江苏食盐99%以上是井矿盐,不到1%是海盐。即使是海盐,也是经过严格检测的精品海盐。”

海盐会被污染?

【回应】我国离日本距离较远,且海水有稀释的功能,海盐生产应没问题。只要监测放射性,就能辨别食盐受没受到污染,合格安全才会上架。

毛秉智解释说,放射性碘有半衰期,在空气中容易形成气溶胶,在空气中飘浮,在移动的过程中会被稀释、沉降。由于发生核泄漏的地方距我国比较远,现在的气象条件对我国有利,主要以西风为主,目前不会对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产生影响,也不会污染我国的海盐生产。

毛秉智说,对于核辐射,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会密切关注辐射对环境和食品的影响。食盐中的碘和辐射中的碘不是同一种碘,它们的原子量不同。只要监测放射性,就能辨别食盐受没受到污染。食盐要经过严格监测,合格安全才会上架,公众可放心吃。

针对有群众担心海南海水受污染影响食盐安全问题,海南省盐务局食盐专营处负责人表示,食盐生产要经过初级、中级、高级三级严格的化验和检测过程,检测达标后才会进入成品盐生产环节;成品盐生产出来后要经过水分和碘含量的标准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可确保每批食盐都是安全进入市场。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说,日本离我国有较远的距离,且海水有稀释的功能,海盐生产应没问题。市民应该相信政 府的检测报告。

食盐可能涨价?

【回应】中国盐业总公司表示,盐是国家定价产品,严禁擅自提价销售。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将受到处罚。

国家发改委17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行动,开展市场价格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多方组织货源,保障食用盐等商品的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稳定价格;加强宣传,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和传言。我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

中国盐业总公司负责人表示,食盐是政 府定价商品,食盐销售必须严格执行食盐价格政策,严禁擅自提价销售。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将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处罚。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9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面对突发事件 保持良好心态

发布日期: 2011-03-18 00:00

作者:近日,针对今后食盐不安全等传言,一些群众产生了担心。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记者:面对传言和突发事件,公众该如何应对?

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苏旭博士:一旦出现核与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 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切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消息。

记者:您如何看待公众对食盐污染的担心?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涉及核与辐射的突发事件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在应急状态,公众会本能地减少危机对自身的危害,往往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理。这就是应对危机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不可获得性。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都需要从技术、专业的层面上进行解决。

记者:公众在突发事件中及事件后应如何控制情绪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杨甫德:在应急状态下,建立一个良好的公众交流机制非常重要。任何一次事故,都会使人产生精神上的疲损和焦虑。在应急状态,公众应保持平和的心态,要相信科学,相信政 府和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

记者:对于公众的恐慌情绪,如何提供必要的心理层面的帮助?

杨甫德:公众恐慌的原因在于接受了负面信息的刺激,产生了不必要的精神紧张。人们应减少不必要的恐慌,特别是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应该减少对此类信息的关注,适当转移注意力来解除精神紧张。感觉影响严重的,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据《人民日报》报道)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9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抢购食盐,很没必要


发布日期: 2011-03-18 00:00

作者:[天津]东剑涛我国一些城市发生抢购食盐的现象,据说是两个“传说”闹的:一是防核辐射要补碘,所以大买碘盐;二是海水“脏”了,怕将来再生产出的盐也受到污染。

第一个“原因”,让人想起了就在不久前很多人还纷纷质疑的食盐要不要加碘的事。那时,食盐加碘唯恐多了,似乎越少越好,不加才利于健康;而现在,又唯恐少了,要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才有利防“核”。这心理,就是因为“中无定见”,自己心里没有准主意,人云亦云,跟风从众。

吃碘盐防辐射,根本不靠边。不说食盐含碘量相当低,远不如碘酒,只说吃盐多了,碘没补成,再引起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岂非给自己找病?

第二个“原因”,目前更没有担心的必要。一则我国大部分食盐是井矿盐,海盐很少,即使海盐,也得经过各个检测环节才能上市;二则太平洋那么大,一点辐射对它来说算不了什么。在联合国网站上有一组数字,从1945年到1996年五十年时间里,世界共进行了2000多次核试验,这些核试验有地上、地下及水下进行的。有些国家就曾在太平洋中进行过多次核试验,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也没把太平洋的水弄“脏”。

我们对于“抢购”,一点也不陌生。总是在有什么动静后,一窝蜂地出动。非典时期,抢购板蓝根,抢购白醋,后来又有一阵子抢购食用油,又有为了养生抢购绿豆……结果如何呢?除了在抢购期间人为地推高了价格之外,除了自己花了一笔没必要花的钱之外,后来市场上的板蓝根、白醋、食用油、绿豆何曾供应不足?

抢购食盐,很没必要。盲目抢购,只会让趁机哄抬物价者合不拢嘴。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eteorobs 发表于 2011-3-19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电信

盐未荒,人心为何慌?

2011 年 3 月 19 日 星期 六 今晚报

关于碘盐防核辐射传言近日四起,一度造成我国部分地区食盐抢购、脱销和哄抬价格的现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谣“盐”止于智者 图/王俊平 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刘敏 屈凌燕 刘元旭 张乐 商意盈 赵叶苹)近日,社会上关于碘盐能够防治核辐射的传言四起,一度造成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食盐抢购、食盐脱销和哄抬食盐价格的现象。谣“盐”四起、“盐”过其实、无“盐”以对等词汇一时间蹿红网络。类似的抢购现象近年来并非个案,这其中究竟折射出什么问题?

3.27%:公民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碘盐能够防辐射吗?”卫生部门已给出明确解释:食用碘盐预防辐射并不科学。而就在两天前,一些市场却是“一盐难求”,甚至连酱油、海带等也被卷入抢购潮。

碘盐防辐射的说法从何而来?一则谬论如何能够扰乱民心?联系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不难看出类似谣言往往不乏传播的心理认知基础。

“听信谣言折射出公众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科学判断力的欠缺。”浙江省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杨建华说,“这种欠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突出,却容易成为重大公共事件的导火索和放大器。‘抢盐’风潮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赵建国对记者说,当前科学知识的宣传缺乏动力,通俗性科普宣传明显不足,一些百姓容易被误导,这两年出现的刘太医、张悟本等所谓“神医”让人趋之若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些群众对科普知识认知程度不够。例如,中国疾控中心去年曾发布《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对核污染的防护常识作了详细阐释,但熟知“要点”的人很有限,了解相关内容的人更少。

中国科学协会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我国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任务十分艰巨。

如何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新近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政 府将“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

消除盲从:更需要准确信息

此次抢购风潮中,一句“买盐了吗”问候语迅速流传,似乎暗示食盐告罄。然而事实表明,我国碘盐供应十分充足,全国每年的食盐产能达到8000多万吨,日常的库存量超过3个月。

针对部分地区的抢盐行为,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董永胜承认,一些地区的食盐供应紧张,是短时间内非理性大量抢购所致。消费者的理性比我们的努力更重要。

事实上,在抢购食盐的民众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出于盲从,他们并不懂得碘盐是否防辐射,也不懂得海盐是否会受到污染,甚至不知道国产食盐大部分属于矿盐。然而不论有意无意,盲从行为似乎直接导致了“盐荒”。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何镇飚认为,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这次非理性抢购的原因所在。从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到抢盐的过程中,公众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一哄而上,储备所谓的安全盐。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这种盲从与我国社会文化密切关联。“我国社会关系的构成以邻里之间、亲属之间的‘基层’关系为主,更容易相信彼此而更加迅速地传播。当小众面对大众的集体行为时,也更容易被同化”。

“百姓抢盐的心态,和股市里追涨杀跌的心态是一样的。在对环境和态势不明确掌握的情况下,大部分人不能保持独立判断,只能追随大部队而去。”浙江金融学院钱向劲教授认为,随着市场供求平衡,人们盐慌心理消失,盐业市场也会趋于稳定。

如何打消突发性的恐慌和盲目心理?浙江大学心理系教师徐青建议:制止谣言扩散,政 府应该更加主动地面对公众,及时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比如核辐射的知识,我国粮油、食盐的储备量,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专家表示,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除了通过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直播等方式迅速发布消息,还应该在语言表达的准确、通俗、客观以及在传播载体和方式的选择上多下工夫,以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认可度。

流通环节:遏制“趁火打劫”

在“抢购”风潮中,食盐价格被肆意哄抬,吉林、浙江、河北等地商家甚至将售价抬升10倍,这些商家大多缺乏自律,也是政 府监管的薄弱环节。

为稳定物价,保证食盐正常供应,国家发改委17日发出通知,要求立即开展检查,严厉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

总有一些人利用特殊时期炒作商品、哄抬物价。“不法人员往往故意制造噱头和恐慌情绪。这种‘发不义之财’的行为一定要严厉查处,以儆效尤。”天津市社科院研究院陈月生说。

迟福林对记者说,哄抬食盐价格说明一些流通环节的监管存在漏洞,导致不法商贩趁火打劫。

“对于食品类商品的监督管理应当特别重视。政 府部门、经营主体、媒体和普通民众,都要承担起相应义务,维护市场流通合法合理。”迟福林说。

迟福林还表示,目前信息手段发达,但市场信息披露相对滞后,需要打破地区性壁垒,建立统一平台,形成价格信息共享,及时曝光虚假信息。

针对一些地区食盐供应紧张问题,相关部门和市场经营者已采取措施。“目前,发生抢购的地区盐业公司已经启动国家和省级储备,实行24小时紧急配送,希望消费者不要盲目囤盐抢盐。”董永胜说。
生活精彩在于想象力丰富和善于调整心态。幸福来自于深切感触、简单享受、自由思考以及被需要    ——地球历公元2006年2月10日上午11:55分。by  meteorobs
——————————
生命不熄, 观星不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1-14 18:02 , Processed in 0.1164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