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未来太阳吞噬水星金星 地球在劫难逃不会永存

[复制链接]
零度星系 发表于 2011-10-8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攀枝花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5823482.htm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太空中吞噬现象时常发生


  尽管地球不会像一些灾难预言家所说的那样在2012年12月21日毁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地球不会永远存在。在日前于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湖市召开的极端恒星系统第二次会议上,那些研究行星系统诞生与进化的天文学家正在着手解决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最终命运的终极问题。研究人员认为,虽然地球自身的未来并不太光明,但我们这颗星球很有可能会转化成一个新的世界。

  在生命的最终阶段,那些比太阳大得多的大质量恒星会像超新星一样爆发,并在此过程中将它们的行星抛向深空。最近,一些研究人员甚至声称已经发现了这样的流浪行星。但是当内部的核燃料耗尽时,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会膨胀为红巨星。在这种情况下,从现在开始的50亿年中,太阳将吞没自己的内行星——水星和金星。

  根据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理论物理学家Eva Villaver的观点,目前还不清楚地球是否会在这一过程中幸存下来。她说:“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太阳在太空中丧失了大部分外层结构,那么地球最终将处于一个更宽阔、更安全的轨道上。但是这一结果可能会被来自太阳的潮汐效应所抵消,这或多或少与月球的潮汐作用类似,并将把地球向内拉,因此我们的行星很可能被太阳所吞噬。Villaver表示:“我们不知道哪种效应会更强。”

  而结果则更难预料,这是因为行星会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太阳的进化。Villaver指出,吞噬金星以及潮汐与地球的交互作用将向太阳的外层转储能量。这种能量的激增将导致太阳向太空喷发出更多物质,加重它的色彩,扩大气态壳,天文学家将其称为行星状星云。

  尽管这将有助于地球在太阳的红巨星阶段幸存下来,但行星最终的命运仍然是未知的。根据英国考文垂市沃里克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Boris Gansicke的观点,我们的行星可能与火星发生碰撞,进而粉碎成为数万亿颗石质小行星。抑或来自肿胀的太阳的潮汐效应将把地球撕裂,最终达到与前者相同的结果。在太阳垂死挣扎的稍后阶段,当它收缩成一颗致密的白矮星时,一部分石质天体将雨点般坠入白矮星炙热的大气层。事实上,类似的情况曾发生在距离太阳系仅仅50光年的地方。

  在此次会议上,Gansicke提出,观测显示,白矮星似乎曾被行星残骸所污染。一些白矮星的周围还显示出了岩石残骸盘的痕迹。美国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的天文学家Eric Agol指出,尽管这些盘的质量尚不清楚,“但我们不能排除在这些盘中或许能够产生第二代行星”。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天文学家Jay Farihi表示:“对这些尘埃残骸进行研究,无论是在白矮星的外层还是周围的盘,将告诉我们曾围绕恒星运转的岩石行星的构成情况。”Gansicke强调,一颗名为GD61的白矮星大气中含有过多的氧,这可能是由其捕获的富含水的小行星所产生的。这些含水的岩石或许是一颗像地球一样破碎的行星的残骸。其间,Agol相信,地球般大小的行星最终可能会靠近一颗白矮星,在这里它们可在几十亿年里拥有适合居住的温度。他说:“这可能是第二代行星,或是在恒星的红巨星阶段幸存下来的像木星一样的巨行星的核心。”此外,新的行星可能形成于破碎行星的残骸,导致了各种形式的重生。“我们真的不知道”。

  Agol表示,天文学家和爱好者已经开始对数以千计的白矮星展开观测,旨在寻找这种行星的证据。但是预测这些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会很困难,他说:“寻找它们则简单得多。”


gliese581 发表于 2011-10-8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白矮星的行星不是有过发现么,还要寻找什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785088 发表于 2011-10-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电信
50亿年内...   都不知道一千年后人类还会不会存在  反正我们是看不到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众神之王 发表于 2011-10-10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丰台区 联通/西城区联通
这个你才知道吗,地球都不会存在那么久的,人类只有灭绝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enghan 发表于 2011-10-1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教育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白矮星附近的行星是什么样子的目前尚未见相关资料说明,也只是说白矮星附近有尘埃盘,估计可能会有类似太阳系小行星带那种较小的石质天体存在但估计不会有类似木星这样的大家伙存在。反正这种大个头的行星存在的概率相当低

点评

PSR B1620-26的行星,它是一颗围绕中子星+白矮星系统的2.1倍木星质量行星,根据模拟,这颗行星应该是属于白矮星的前身恒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0 15:1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liese581 发表于 2011-10-10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复旦大学
zenghan 发表于 2011-10-10 13:46
白矮星附近的行星是什么样子的目前尚未见相关资料说明,也只是说白矮星附近有尘埃盘,估计可能会有类似太阳 ...

PSR B1620-26的行星,它是一颗围绕中子星+白矮星系统的2.1倍木星质量行星,根据模拟,这颗行星应该是属于白矮星的前身恒星...

点评

那就是说只知道质量但未知体积喽,很可能是一个致密的金属核,感觉现在西方的那些所谓科学家完全是自我沙文主义者,硬拿地球和太阳系的模式去套系外行星,根本就是刻舟求剑,僵硬的形而上学思维。看他们画的这颗白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0 17:0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enghan 发表于 2011-10-1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网
gliese581 发表于 2011-10-10 15:16
PSR B1620-26的行星,它是一颗围绕中子星+白矮星系统的2.1倍木星质量行星,根据模拟,这颗行星应该是属于白 ...

那就是说只知道质量但未知体积喽,很可能是一个致密的金属核,感觉现在西方的那些所谓科学家完全是自我沙文主义者,硬拿地球和太阳系的模式去套系外行星,根本就是刻舟求剑,僵硬的形而上学思维。看他们画的这颗白矮星附近的行星,就是你说的这颗老寿星行星-玛土撒拉(当然是西方人这么叫的)完全是照着木星的样子画的,实际情况可能超出那些人的想象,尽管质量极大但据你说是白矮星的内核,在超新星爆炸时吹跑了它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质量,那就意味着这很可能是一个光秃秃的金属球,引力大的惊人但尺寸却很有可能非常小,算是非常另类的行星,很可能系外行星完全不同于太阳系内的所谓类地,类木行星模式而是千差万别,不可同一而语。

点评

你究竟有没有仔细看内容,那颗行星是白矮星前身恒星的行星,后来整个系统被中子星俘获,而被俘主序星经过红巨星阶段和平演化为白矮星,成为今天的这个系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1 15:2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fcfox 发表于 2011-10-10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liese581 发表于 2011-10-11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zenghan 发表于 2011-10-10 17:04
那就是说只知道质量但未知体积喽,很可能是一个致密的金属核,感觉现在西方的那些所谓科学家完全是自我沙 ...

你究竟有没有仔细看内容,那颗行星是白矮星前身恒星的行星,后来整个系统被中子星俘获,而被俘主序星经过红巨星阶段和平演化为白矮星,成为今天的这个系统

点评

这个我没看过,不好意思。我只是怀疑白矮星产生过程中是否可以产生类似木星那么巨大的天体,如果不是意外捕获的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2 20:1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0-1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1、首先要说明的是,没有什么天体能无限永存,但是这种貌似哲学的命题还是先不要说了吧

2、如果说白矮星大气中含义太多的氧,这个需要严格的排除各种可能性。相对于白矮星的质量而言,就算吞噬了一颗几乎都是水的海王星类行星,增加的氧也很有限的。假如是C、O核的白矮星,这就更不成问题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0-12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特别说明一点,由于翻译者不知道原先的PDF中,所谓的潮汐效应到底是什么,所以这些翻译都没说到点子上,或者说是错误翻译。这里顺便做一下科普吧,虽然这些内容对初级爱好者可能已经有些要求过高了。

1、行星状星云与行星根本无关,这是类太阳恒星在其演化晚年的一个短暂过程。是否会形成,主要在于恒星的质量,其外围行星与这个星云几乎没有关系。翻译者缺乏对行星状星云的基本了解。当然啦,双星系统中的行星状星云会比较好看、壮观。

2、所谓潮汐效应,还得说说过去对太阳系未来的演化是怎么理解的。由于太阳在红巨星阶段会大幅度损失质量,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行星轨道将外迁。所以以前认为,金星都可能逃过太阳的红巨星阶段,地球更是安全了。

3、新近的研究(2007年),考虑了特别的潮汐效应。这个效应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看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快于月球的公转角速度,所以两者之间的相互潮汐效应是:地球减速、月球外迁。

4、请大家注意:太阳的自转相当地慢。所以,当太阳变成红巨星后,其自转角速度甚至比地球的公转角速度还要小(没错,那时太阳的自转周期远超1年)。结果,相互的潮汐效应是:太阳自转略微加速、地球加速内迁。具体过程就是地球的引力会在红巨星顶部产生一个气体“鼓包”,它比太阳其他部分转得更快,由于和红巨星其他部分的摩擦,鼓包有恢复红巨星阶段太阳普通自转速度的倾向,并对地球的公转产生减速拖拽效应,从而把地球向内拉。对于红巨星阶段的地球而言,这个减速效应比红巨星的膨胀外壳(也就彗尾密度吧)对地球的摩擦大得多。

5、相关的PDF以前上传过,这里再上传一次吧,不过是全英文的。



Distant future of the Sun and Earth revisited.pdf

245.61 KB, 下载次数: 223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0-12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所以要清楚的是,红巨星的潮汐效应并不能撕裂行星,对地球或其他行星而言,如此巨大的红巨星,本身质量还不如原先的太阳大,这种潮汐效应当然也比现在的太阳潮小了。现在的太阳潮就已经小于太阴潮(月球引力造成的),未来只会更小。

真正导致地球落入红巨星的确实是潮汐效应,当地球落入红巨星以后,随着摩擦的增加,自然会以螺旋线快速下落,并在落入红巨星内部后碎裂。

但如果进入的是中子星,这个结果就是红巨星大气的完全剥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liese581 发表于 2011-10-12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教育网/复旦大学教育网
这种潮汐效应类似于海卫一的情形吧,卫星在行星的同步轨道以内,将会逐步下落...

点评

还是有明显的不一样的。 我说的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常见,因为恒星自转慢于行星公转的例子,理论上是不多的。当然现在发现了许多热木星,这类案例很多了。 海卫一是逆行的,质量和体积又很大,所以轨道必然会因潮汐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3 00:3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enghan 发表于 2011-10-12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网
gliese581 发表于 2011-10-11 15:27
你究竟有没有仔细看内容,那颗行星是白矮星前身恒星的行星,后来整个系统被中子星俘获,而被俘主序星经过 ...

这个我没看过,不好意思。我只是怀疑白矮星产生过程中是否可以产生类似木星那么巨大的天体,如果不是意外捕获的话。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0-13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电信
gliese581 发表于 2011-10-12 13:33
这种潮汐效应类似于海卫一的情形吧,卫星在行星的同步轨道以内,将会逐步下落... ...

还是有明显的不一样的。

我说的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常见,因为恒星自转慢于行星公转的例子,理论上是不多的。当然现在发现了许多热木星,这类案例很多了。

海卫一是逆行的,质量和体积又很大,所以轨道必然会因潮汐效应而明显损耗。不过嘛,很显然我没有能力去验算PDF中的说法是否正确,我只是相信审查过程是科学的,而且后来也没发现明确的反驳文章。

点评

欠考虑了,只想到海卫一也是逐步靠近母星的,逆行轨道不管距离多少都会逐步下落的,应该更接近火卫一的状态,真正的位于同步轨道以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0-14 15:3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liese581 发表于 2011-10-14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gohomeman1 发表于 2011-10-13 00:32
还是有明显的不一样的。

我说的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常见,因为恒星自转慢于行星公转的例子,理论上是不多的 ...

欠考虑了,只想到海卫一也是逐步靠近母星的,逆行轨道不管距离多少都会逐步下落的,应该更接近火卫一的状态,真正的位于同步轨道以内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liese581 发表于 2011-10-14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电信
话说恒星-行星体系会不会出现类似冥王星-卡戎的状态,行星公转周期=行星自转周期=恒星自转周期,完全的锁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24 12:12 , Processed in 0.05776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